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注音符號
灰底不用於國語官方注音;每格次行爲萬國音標
聲母
發音
方式
塞音 擦音
全清 次清 全濁 次濁
重脣
/p/

/pʰ/

/b/

/m/

/β/
輕脣
/f/

/v/
舌尖
/t/

/tʰ/

/d/

/n/

/ɫ˭~ɫʰ/

/l/
軟齶
/k/

/kʰ/

/ɡ/

/ŋ/

/x/

/ɣ/
脣軟齶
/kʷ/

/kʷʰ/

/ʔ/

/h/

/ɦ/
舌冠
/tɕ/

/tɕʰ/

/dʑ/

/ɲ~ȵ/

/ɕ/

/ʑ/
翹舌
/tʂ/

/tʂʰ/

/dʐ/

/ʂ/

/ɻ~ʐ/
平舌
/ts/

/tsʰ/

/dz/

/s/

/z/
介母、高元音
部位
普通
/i~j/

/y~ɥ/

/ɨ/

/ɯ/

/u~w/
鼻化
/ĩ/

/ũ/
韻母
單韻
/a/

/ã/

/ɐ/

/o/

/ɔ/

/ɔ̃/
複韻
/ai/

/ei/

/au/

/ou/
鼻韻
/m̩/

/am/

/ɔm/

/n̩/

/an/

/ɔn/

/ŋ̩/

/aŋ/

/ɔŋ/
韻尾
/p̚/

/t̚/

/k̚/

/ʔ̚/
其他
聲調
官話 ˉ ˊ ˇ ˋ ˙
客閩 ˪ ˫

)是注音符號中的韻母元音之一,字形取自「」字,發音則取官話「也」字的韻母。

「ㄝ」的發音為半開前不圓唇元音/ɛ/,但部分漢學家則認為是中前不圓唇元音;由於國際音標沒有中前不圓唇元音的專屬符號,只有表示較半閉前不圓唇元音/e/張口的//,因此漢學家另自行發明」(縮小的大寫E)作為發音符號,但沒有獲國際語音學學會接受。「ㄝ」在前面接了「ㄧ」時,部分學者認為會音變成半閉前不圓唇元音/e/。由於官話中沒有其他發音為/e/的韻母,所以發音為/e/、//或/ɛ/實際上沒有辨義差別,為同音位自由變異

而官話的「」(音/an/)前面接了「介音」時,會音變作/ɛn/,其前半段與「ㄝ」的發音相同。

漢語拼音中,「ㄝ」與「」共用〔e〕這個拼寫符號,因為「ㄝ」跟「ㄜ」前面能接的聲母是幾乎不同的,只有「誒」此字可發為「ㄝˋ」,會與「惡」的「ㄜˋ」音混淆,此時「ㄝ」會寫作〔ê〕;通用拼音漢語拼音的規則相同,但沒有處理「誒」、「惡」拼寫相同的問題。在威妥瑪拼音中,「ㄝ」寫作〔eh〕。在臺羅拼音裏,「ㄝ」則寫為〔ee〕。粵語「ㄝ」一般唸/ɛ/,只有在「希」韻裏,於/i/前唸作/e/,粵拼一律拼寫作〔e〕。馬祖話於第一、二、五、八調發音爲/e/,但於第三、四、七調發音爲/ɛ/,沒有音位對立,視作同一音位,馬拼一律寫作〔e〕。

注音字母苗文中,「ㄝ」用於半閉前不圓唇元音/e/〔ee〕。

相關變體

有些漢語族語言中會有兩種「ㄝ」音並形成對立關係。例如上海話寧波話。在注音符號的擴充版本閏音符號中規定,在此情況下,不圓唇的半開前不圓唇元音/ɛ/用「ㄝ」,圓唇的半閉前不圓唇元音/e/用「」。若不對立,則一律用「ㄝ」。到了方音注音符號,則改作替/ɛ/音另設「」號,而且「」也可用於次開前不圓唇元音/æ/音中;而/e/音則沿用「ㄝ」號。至於臺灣方音符號中,則維持原來的「ㄝ」表示/ɛ/,拼寫作〔ee〕;然後增設「ㆤ」()來表示半閉前不圓唇元音/e/,對應的臺羅拼音為〔e〕,臺灣人稱之爲「閉口ㄝ」、「緊ㄝ」。

至於此音的鼻化韻,閏音符號中增閏了「」號,在「ㄝ」上方添加「~」號。方音注音符號則以「」號兼職表示/ɛ̃/或/æ̃/,//則借用「」號(「」本來表示/œ/、/ø/、/ɵ/或其鼻化韻,見條目)。臺灣方音符號則以「ㆥ」()作為「ㆤ」的鼻化對應,寫法是「ㆤ」的最末筆收個圓並突出。「ㆥ」發音為鼻化半閉前不圓唇元音//,在臺羅拼音中寫為〔enn〕。若是前接的聲母本身就是鼻音聲母(),則所有鼻化韻母都直接寫成非鼻化版本,對應的臺羅拼音也是如此;例如「夾」的臺灣話白讀音為/ŋẽʔ˧˨/,後面的「ㆤ」是鼻化母音,但是因為前面的「ㄫ」為鼻音聲母,所以「夾」的臺灣話注音寫為「ㄫㆤㆷ」即可,後面的「ㆤ」不需要寫成鼻音版本,對應的臺羅拼音也是如此,寫為〔ngeh〕而非〔ngennh〕。

吳守禮教授認為在臺灣話漳腔中,過去曾有「ㄝ」及其對應的鼻化母音〔eenn〕,因此替後者增設了「」作為「ㄝ」的鼻音符號;今日全臺的臺灣話漳腔僅剩彰化縣永靖鄉老一輩有保留「ㄝ」,但已沒有鼻化「ㄝ」的紀錄,其他地方都已併入「ㆤ」和「ㆥ」。由於現在的優勢腔只有「ㆤ、ㆥ」而無「ㄝ、」,因此兩者實際上已經可以視為同音位自由變異,無論寫作「ㄝ」或「ㆤ」都沒有辨義差別。

編碼與拼音

字元 圖檔 編碼 國際音標 漢語拼音 威妥瑪拼音 臺羅拼音 通用拼音 粵拼 馬拼 拉丁苗文
Unicode Big5 GB 2312
U+311D A3AE A8DD ɛ / ᴇ e[1] eh ee e e e
e e[1] eh e e e ee
未收錄 未收錄 未收錄 e e
U+31A4 未收錄 未收錄
未收錄 未收錄 未收錄 ɛ / æ
ɛ̃ / æ̃
未收錄 未收錄 未收錄 ẽ / ɛ̃
未收錄 未收錄 未收錄 ɛ̃ eenn
U+31A5 未收錄 未收錄 enn

註解

  1. ^ 1.0 1.1 獨用時,即不與聲母或介音相拼時,寫作〔ê〕。

參考資料

  • 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注音符號總表》,北平: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1932年4月。
  •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敎廳:《廣州音農民速成識字課本》,廣州:華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8月。
  •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敎廳:《廣州音職工速成識字課本》,廣州:華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11月。
  • 中國文字改革硏究委員會祕書處拼音方案工作組:《全國主要方言區方音對照表》,北京:中華書局,1954年12月。
  • 吳守禮:《國臺對照活用辭典》,臺北:遠流,2000年8月。
  •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國語注音符號手冊》,臺北:教育部,2000年11月。
  • 中華民國連江縣政府:《馬祖閩東(福州)話日常生活常用詞彙編輯說明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連江:連江縣政府,200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