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Voidwind/沙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丁卡人
丁卡旗帜
模特儿Alek Wek英语Alek Wek、NBA球星罗尔·邓、前苏丹人民解放军首领约翰·加朗和总统萨尔瓦·基尔·马亚尔迪特
总人口
约530万人
分布地区
 南苏丹
语言
丁卡语
宗教信仰
基督教非洲传统信仰伊斯兰教
相关族群
努尔人卢奥人马赛人、其他尼罗特人

丁卡人是南苏丹的主体民族,在非洲黑人中是最高的人种[1] ,主要分布在南苏丹的北部地区[2],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丁卡语”[3],在社会结构上有著部落形式,大部落下又分为许多分支部落,而在血缘团体上有著氏族的结构,以父系结构为基础,主要的生产方式是畜养长角牛,并会随著旱季的到来带著牛只离开长久居住地,前往暂时的牧草地放牧,牛只在丁卡人社会中是最重要的牲畜,除了可以提供食物、燃料、皮革等生活资源外,同时也是社会中威望与富裕的象征,在婚姻中男方家庭也必须赠送许多的牛只给予女方家庭,而在宗教中牛只更被视为神的使者,并流传著一些关于牛只的传说,现今的丁卡人做为南苏丹的主体民族,也深深影响著南苏丹的政治,而有些丁卡人也在NBA、模特界有著成功的发展。[4][5][6]

民族分布、人口与语言

分布

十九世纪末的丁卡女孩

丁卡人主要居住在非洲东部白尼罗河流域,也就是尼罗河上游盆地,主要聚集于南苏丹境内。 [7]

人口

根据西元1978年的调查丁卡人人口约200万人,[7]目前依方言而区分的五个群体人口总共约535万人,分别为:东北丁卡约90万人、西北丁卡约9万人、中南丁卡约86万人、东南丁卡约29万人、西南丁卡约320万人。 [2]

语言

丁卡语语言代码ISO 639-3din,在语言学上的分类为:

[8]

丁卡语属于尼罗-撒哈拉语系中的丁卡-努尔语支,在其中有东北丁卡、西北丁卡、中南丁卡、东南丁卡、西南丁卡五种方言,丁卡语的使用人口约140万人,其中又以西南丁卡的45万人为大宗。 [3]

地理环境

南苏丹
苏德沼泽

地形

苏丹盆地大致为一由南向北倾斜的大盆地,北部是沙漠台地﹐东﹑西﹑南3面均为丘陵﹑高原和山地。尼罗河上游盆地在苏丹南部北纬 5°~10°之间,盆地北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网密布﹐为主要农牧业地区﹔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湿地。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低地﹐大致介于北纬10°~15°之间﹐由两河冲积而成﹐河间形成杰济拉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发展。北部沙漠地带﹐为尼罗河中游盆地﹐河网稀疏﹐河道多急流﹑瀑布﹐水力资源丰富。另外位于南苏丹北部的苏德沼泽是丁卡人的一大聚居地。 [9]

气候

地处热带﹐介于北纬4°~22°之间﹐自北向南由干热气候过渡到湿热气候﹐跨越荒漠﹑草原﹑森林等自然带﹐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其中以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莽原带分布面积最广,除山地外﹐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26~30℃﹐常出现40℃以上高温﹐年温差小。年降水量一般由北向南显著增加﹐从东到西稍有减少。北部瓦迪哈勒法的年降水量仅3毫米﹐喀土穆167毫米﹐尼罗河上游盆地的马拉卡勒增至783毫米﹐南部的卡盖卢高达2260毫米。雨量分布对各地农牧业生产有显著的影响。雨季来临的迟早和长短﹐南北明显不同。南部雨季始于3月﹐长达8~10个月﹔向北逐渐推迟到7月﹐雨季也逐渐缩短到3个月。[9]

河流

白尼罗河上游属山地型河流﹐朱巴以下进入尼罗河上游盆地﹐形成大片沼泽地带﹐蒸发强烈﹐河水大量耗失﹔至马拉卡勒附近先后有加扎勒河索巴特河汇入﹐水量大增﹐河床展宽﹐河水流量全年比较稳定。在喀土穆白尼罗河与最大支流青尼罗河汇合﹐水量骤增。青尼罗河全年流量极不稳定﹐暴涨暴落﹐洪水期与枯水期流量相差60馀倍。至阿特巴拉尼罗河接纳了最后一条支流阿特巴拉河﹐进入沙漠地带﹐河水又大量耗失﹐并有一系列的急流瀑布。[9]

自然资源

包括石油,铁矿石、金、银、铜、铝、煤、铀、铬矿、铜、锌、云母、金刚石、石英和钨。 [10]

历史沿革

根据语言学的推断丁卡语应该源与尼罗河人语(Nilotic),尼罗河人(Nilotic)分布区正为今日南苏丹一带,另外考古学显示公元前3000年以来,南苏丹已经出现了牛只养殖。 十四世纪在苏德沼泽已有发现与阿拉伯商人贸易的迹象,且应由阿拉伯商人那里获得了新品种的无驼峰牛,考古学家罗兰·奥利弗(Roland Oliver)指出尼尼罗河人(Nilotic)此时应已进入铁器时代。 [11]

到了十六世纪尼罗河人(Nilotic)中的苏尔卢克人(Shilluk)最为强大,主要聚于白尼罗河畔,并驱赶丰吉人(Funj)向北方迁徙,此时的丁卡人受到邻国的保护聚居于苏德沼泽保持经济发达。并保持在相对封闭的环境,直到十九世纪埃及军队入侵。 [12] [13]

苏丹南、北方冲突时,南方反抗军苏丹人民解放军创立者约翰·加朗是丁卡人组成,组织内也有大量丁卡人,独立后南苏丹首任总统萨尔瓦·基尔·马亚尔迪特也是丁卡人,

南苏丹独立

1955年苏丹南、北方冲突,第一次苏丹内战爆发。

1972年在阿迪斯阿贝巴签署的《阿迪斯阿贝巴协定》给予南苏丹地区有限度的自治权,内战一时终结。

1983年苏丹总统尼梅瑞宣布在全国实施伊斯兰律法,引起南方的不满非伊斯兰信仰者,南方反抗军苏丹人民解放军起对抗政府,第二次苏丹内战爆发。

2005年1月9日,南北双方签署《全面和平条约》(Comprehensive Peace Agreement),结束长达21年的内战。协定赋予南方自治权,北方实施的伊斯兰律法在南方不适用,并于2011年1月9日举行决定是否独立的公民投票。

2011年举行南苏丹独立公民投票。2011年1月30日公布的初步计票结果显示,98.83%参加公投的人支持独立。 [14]

2011年1月31日,苏丹副总统表示承认公投结果。2011年1月23日,独立后政权执行委员会的一名成员称,“出于熟悉程度和便利”,独立后的国名定为南苏丹共和国。其他曾考虑使用的国名包括古代犹太人圣经上记载的“古实”(Cush)、尼罗河共和国(Nile Republic)、新苏丹(New Sudan)。同年7月9日苏丹总统宣布正式承认南苏丹共和国,南苏丹正式成为非洲的第54个国家。 [15] [16]

社会、家庭与婚姻

社会

丁卡人的社会至少分为二十几个部落,虽然聚居地彼此相邻,但同时也受到自然环境区隔而有所分离,在部落之下又细分为好几个分支部落,也可以称之为子部落,这些分支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领,但首领主要拥有的是社会影响力,相较之下权力并没有那么强大。在分支部落中还会存在著由几个家庭临时或长久组合而成的放牧合作群体,各自占据著可为他们的牛群提供丰沛水源的牧场。

在丁卡部落中除了掌管日常事务的部落首领外,还会有掌管宗教的宗教首领,宗教首领也称为长矛首领,因为长矛是丁卡社会中宗教的象征物。在丁卡人的生活中宗教首领因有宗教权威地位还要比部落首领高一些,不过通常宗教首领并不会也不屑插手世俗事务。宗教首领的产生可说是与生俱来、命中注定的,其中一个例子便是一位丁卡人被租先灵魂附体后胡言乱语、精神恍惚、不吃不喝、眼睛一直流血,有了这个经历后他就被族人认定有资格为整个部落发言,成为部落中的宗教首领。 [4]

家庭

氏族是丁卡人观念中最大的血缘群体,是在父系的方面承认其血缘关系,在其下又分为两三个等级的宗族,最小宗族就是当一个丁卡人被问及他是哪个宗族的时候,他所提及的那个宗族。宗族其实就是一组已经去世或还在世的男性亲属,可从系谱上追朔亲缘关系,丁卡人十分注重以自己的氏族为荣,当丁卡男孩会说话时,家人就会不断教导他背诵父系亲属的名字,通常丁卡人都可以背出十几代祖先的名字,在和其他丁卡人交流时也会彼此追宗论祖。宗族成员的关系是建立在血缘与祭祀上,并非在居住区地域的基础上,因此同一氏族、宗族的成员是分散居住的,并不会形成排它性的地方性社区。此外每个氏族都有其明显的特征,尊敬著各自的图腾有可能使动物的图形、也有可能是植物图腾或其他符号,他们会对这件象征物抱有崇敬,不会宰杀食用或是将其砍烧。

在家中会由一家之长来主持,通常是由家中最年长,并在族内力强且具有公信力者担任,他的工作是负责协调族内外的关系、选择适合放牧的草场、安排族人婚丧嫁娶的事宜。此外在家中的每个人的工作分工会因为其家中地位、身份而有所区别,像是丁卡女人不被允许触碰牛只,而丁卡男性未接受成年礼前也只能从事给牛挤奶、打扫牛棚的杂事,在成年之后他就可以和其他丁卡成年男子竞争出外放牛的机会,另外如果他在家中是受宠的话,就可以获的被公认毛色漂亮且体态优美的牛,这将会是在谈论婚嫁时向女方炫耀的资本。

在财产的继承方面女性是没有继承权的,在世的家长是财产的拥有者,这里的财产是指牛群,当家长即将去世之时会先将财产托与族内同辈兄弟们代管,他的孩子们不可有意义,但因为兄弟不一定居住在同一部落,所以也有长子替叔伯被代管的状况。 [4] [5]

婚姻

当丁卡男性见到喜欢的女孩想要走入婚姻时,第一件事情势必需确定女方属于其他氏族,然后要征得女方家长的同意,如果女方家长同意,那他就会前往拜访,展现他的认真与对女方和其家人的尊重,这时通常会带上自己的两三位朋友,甚至是自己最喜欢的公牛。之后以双方的父亲以及两家族的人会围在火堆旁讨论聘礼的牛只数量,在ㄧ旁男人和女人会再讨论过程中不停唱歌,并同时跳著《嫁妆舞》只要讨论还没有结论就不会停止。当确定要结婚时,聘礼是牛,牛在丁卡社会中代表著宝贵的财富,也因此丁卡有句俗谚:“后找老婆先找牛”。因为在当地婚姻中男方最少要给女方父母15头母牛和5头公牛作为聘礼。

丁卡人在婚姻上保留一夫多妻的制度,但想要娶第二个或更多的妻子表示要有更多的牛只支付婚嫁的娉礼,因此必须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才会有娶复数妻子的状况,但丁卡人的观念中认为这事一件十分划算的交换,原因是嫁过来的女子可以生更多小孩,如果是男孩则可继承香火,如果是女孩也可以在嫁人时收到一群牛只。另外如果家族中有比较贫困的家庭无法支付娉礼娶妻,家族中的其他成员通常会慷慨的捐赠一部份的牛只。还有如果在一个家庭中兄长的婚姻要早于弟弟,比较特别的是代兄娶妻的制度,就是若兄长死亡且生前未有娶妻,则弟弟首先要以兄长的名义替其娶妻,所生子女则要冠上兄长的名字。另外一个特别的制度是过继的风俗,就是兄长生前娶的妻子以及生的小孩,在丧偶、丧父之后要过继给其弟或同族中其他有优先过继权的兄弟,因为丧偶的女人并没有财产的继承权,同时也不可能回到娘家,因为这样表示要归还当时作为娉礼的牛只。 [5] [6] [4]

产业与生活

丁卡人的长角牛

在丁卡人的观念中,牧牛才是最正当的生计,就算从事农业也只是为了温饱的行为。因此在部落里从事捕鱼、狩猎、农耕而不牧牛的人会被视为不顾正业之人。

丁卡人的产业生活以畜牧为主,牛对于丁卡人是十分重要的牲畜,几乎提供了生活所需的一切,包含牛奶、肉类、皮革、武器、可燃的排泄物,在社会功能与婚姻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牛同时也在社会中代表著宝贵的财富,拥有越多的牛只就代表越富有,是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的象征。而在婚姻中则是代表著尊重与一种聘礼。在冲突之中也可以作为和解的物品。

丁卡人饲养牛只的方式基本上属于放牧季移,在每年干季约11月~4月时丁卡人会携妻带子离开长久居住地向南方迁移,寻找河流、湖泊、沼泽等有草地的放牧营地,并在此放牧,当干季过后再次迁移回原本的长就居住地,在放亩地时,丁卡人会在傍晚之时把牛赶进圈里或栓于木桩上,并在周围将牛粪和杂草一起在燃烧,以产生烟避免牛只被蚊虫叮咬。

另外牛粪除了用于夜间生火取暖,丁卡人也会将灰烬涂抹于身上,一方面是保护赤裸的身子免受炙热的阳光,另一方面是避免吸血虫类的叮咬和寄生。


[4] [5] [6]

信仰与习俗

现的丁卡人主要宗教为基督教(广义),约占总丁卡人口的77%,在基督教(广义)的分类中又以天主教信仰人数最多,占丁卡基督徒总人口大约70%,另外新教与英国国教的人数相差不多,分别占丁卡基督徒总人口约15%。 基督教外丁卡人的主要宗教是传统的泛灵信仰,除了各地会与基督教做结合外,完全以泛灵信仰为宗教的丁卡人现多集中在南中央丁卡语区之中。 [2]

在丁卡人的传统信仰中,存在著一位至上神是万物的造物主(Nhialic),同时丁卡人也崇敬著祖先神灵,并将牛只视为与至上神沟通的信使,但并未如同印度教中禁止宰杀牛只、也并未禁食牛肉,但除了祭仪献祭之外,丁卡人几乎不会杀牛充饥。


在丁卡人的神话中,至上神是万物的统治者、是天,在过去人间没有苦难,天神每日会降下足够的粟米,人们不必劳动就可以温饱,人们也可以沿著天地一间搭好的绳子爬到天空中探望至上神,但有一日一名贪心的丁卡妇女想要更多的粟米,因此在捣米时狠狠敲击了头顶的天空,然后天神就发怒降下疾病与死亡、切断连结天地间的绳子,也不再降下粟米。


在关于祭拜祖先的传说中,有一次一个部落遇到了洪水,族人们皆被洪水围困,于是当时的部落首领将女儿丢入洪流之中,祈求水神能开恩放其生路,果不其然的水神将细流分为若干细流使族人脱险,后来为了纪念这位首领与被献祭的女儿,每年都会在宗教首领的带领下举行祭拜先祖的活动,也会同时将大量祭品投入河中以求庇护。


在牛只方面,邻族奴尔族有一个传说,相传至上神的两个儿子是丁卡人与奴尔人的祖先,然后至上神将老牛分给了丁卡人,小牛粉、分给了奴尔人,但晚上丁卡人到至上神的牛棚模仿奴尔人的声音因此得到了小牛,至上神因此发怒,便令奴尔人世世代代掠取丁卡人的牛只,也因此掠取丁卡人牛只成了奴尔人成年礼中的重大挑战。 丁卡人表现出的是一个依赖牛只的生活,关于为何会依赖牛只丁卡人也有自己的一个传说,过去最初的猎人出去打猎时杀了水牛始祖和母牛始祖的母亲,因此水牛始祖和母牛始祖决心报仇,从此之后水牛只要碰到人类就会攻击他,而牛则是故意被丁卡人驯化,使丁卡人在生活上依赖牛,甘愿为牛奉献,这的确反映了丁卡人待牛的态度,牛在丁卡社会象征著财富、地位,同时也是精神的寄托,与至上神的赠与。 [4]

文学与艺术

丁卡人的枕头

在丁卡人的社会中有存在著一些木制的生活用具。

丁卡人男性在成年礼时会在额头用刀做出割痕,根据所属的氏族不同,他们的所拥有的图腾也会不同,最后在额头上的割痕也会有所不同,虽然相似且丁卡人们有视为共同文化的共识,但各个氏族割出的花纹样貌繁多,形成每个氏族独特的艺术表现。[6]

现况

现为南苏丹的主体民族,以下是现代的一些丁卡名人。

参考资料

  1. ^ The Tutsi. In and Out of Focus: Images from Central Africa 1885-1960. 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rt,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2. ^ 2.0 2.1 2.2 JOSHUA PROJECT South Sudan. [2017-03-26] (英文). 
  3. ^ 3.0 3.1 Ethnologue South Sudan. [2017-03-26] (英文). 
  4. ^ 4.0 4.1 4.2 4.3 4.4 4.5 贲向前. 蘇丹丁卡人習慣法研究 (硕士论文). 湘潭大学. 2008 (中文). 
  5. ^ 5.0 5.1 5.2 5.3 靳宁. 爱牛如子的丁卡人. 科学大观园. 2008-01-06, (2008.12): p21 [2017-04-25] (中文). 
  6. ^ 6.0 6.1 6.2 6.3 世界博览编辑部. 丁卡人_崇尚牛的民族. 世界博览: p48、49 (中文). 
  7. ^ 7.0 7.1 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 丁卡人. [2017-03-26] (中文). 
  8. ^ Ethnologue Dinka. [2017-03-26] (英文). 
  9. ^ 9.0 9.1 9.2 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 蘇丹. [2017-03-26] (中文). 
  10. ^ Southern Sudan: About. [2017-03-26] (英文). 
  11. ^ Peter Robertshaw. Prehistory in the upper Nile Basin. 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 1987: 177–189 (英文). 
  12. ^ Patricia Mercer. Shilluk Trade and Politics from the Mid-Seventeenth Century to 1861. 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 1971: 407–426 (英文). 
  13. ^ Encyclopedia of the Peoples of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 Volume 1 -Dinka. Infobase. 2009 (英文). 
  14. ^ 计票结果显示苏丹九成投票者支持南部分离. 2011-01-31 [2017-04-17] (中文). 
  15. ^ 南苏丹共和国独立顺应民意利于和平. 2011-07-10 [2017-04-17] (中文). 
  16. ^ 北南关键问题分歧大 南苏丹立国易路坎坷. 2011-07-11 [2017-04-1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