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金门炮战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优良条目落选金门炮战曾获提名优良条目评选,惟因其尚未符合标准而落选。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落选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之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条目里程碑
日期事项结果
2007年4月4日优良条目评选落选
2016年1月4日优良条目评选落选
当前状态:优良条目落选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湾专题 (获评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中国专题 (获评丙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福建专题 (获评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福建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福建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历史专题 (获评丙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历史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历史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军事专题 (获评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军事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军事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优良条目评选

  • 金门炮战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战争与军事-战役--Jason22(请留言) 03:33 2007年3月30日 (UTC)
    • (-)反对,内容单薄,这场台海战争应该尚有许多资料可供补充。WiDE 写于世界时间 03:45 2007年3月30日 (UTC)
    • (-)反对,无参考资料,“详情”一节不是用连贯的文体来描述。--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4:01 2007年3月30日 (UTC)
    • (-)反对——同长夜无风。—Quarty 06:12 2007年3月31日 (UTC)
    • (-)反对,中立性有问题,偏向于台湾一方。--maxshen2005 (UTC)
    • (-)反对,明显的中立性问题,带有绝对的地方色彩。关于存在争议的参战两方,应该用中立的叙事口吻来介绍事情发展的过程。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才能客观的介绍该次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这样才符合维基精神--wlswy (UTC)
    • (-)反对,战果根本没有出处的,全是国军的一面之词,又在发扬三年戡乱歼灭共匪一亿然后转进台湾这种精神了--silentsound (UTC)
    • (-)反对,明显的数据错误,国军方面9,100架飞机?姑且不论台湾岛有没有容纳这些飞机的机场,美军投入二战飞机总数还不到6000架。-- (UTC+1)
与投票无关,美国二战时总共生产超过25万架飞机。114.26.30.159 (留言) 2011年9月17日 (六) 17:36 (UTC)[回复]
美军投入二战飞机总数还不到6000架?这是哪来的搞笑艺人?这种别说知识连常识都有问题的人也能参予投票?61.223.228.130留言2017年12月4日 (一) 20:05 (UTC)[回复]

知道全民投票的不好了吧 Beijingshi留言2018年6月4日 (一) 15:58 (UTC)[回复]

关于中立性问题

希望提出疑似偏颇的部份以供改进。--Jason22(请留言) 04:51 2007年4月7日 (UTC)

我希望的是能修正偏颇部份,而不是将其他有关的论文全部加入。经过部分几乎采至两次金门炮战与一个中国的共识中,如果可以直接参考其他文章内容,我相信八二三炮战(中英对照)的内容更加符合主题需求,毕竟该条目不是以一个中国为主,而是以该战役为核心。--Jason22(请留言) 03:12 2007年4月13日 (UTC)

部分内容偏向台湾,请修改,已添加中立争议模板。莉诺雅·羽月 2007年6月21日 (四) 09:15 (UTC)[回复]


请问是哪些内容,请勿概略说明。希望能指出偏颇的部分,不然别人要如何修改。--Jason22(请留言) 2007年6月21日 (四) 12:17 (UTC)[回复]


10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宣布,金门战线自10月6日起,停火七天,试图利用政治攻势,发动和谈。解放军以炮弹封锁金门的尝试面临失败的命运。
用了引号试图面临失败命运,这个还不算偏向台湾,我服了你了。
还有那个炮弹图片,你如果说那也是中立观点,我无话可说。 莉诺雅·羽月 2007年6月23日 (六) 06:43 (UTC)[回复]
关于炮弹图片,那应该是事实而非不中立。那时美国给了台湾八吋榴弹炮,当时号称是世界口径最大炮(事实上比最大差了一级,不过后来最大炮也运到金门了,只是没参与实战),据传大炮炸下去的时候,威力大到当时共军以为台湾动用核武,当然要比共军的大。—User:Orion-留言 2007年11月5日 (一) 06:40 (UTC)[回复]

关于那个部分我已将他的修改,如果还有其他错误,其实可以修改或是提出来源请求.--Jason22(请留言) 2007年6月23日 (六) 07:05 (UTC) 另外,关于停火是不是发动政治攻势这个还要确认,但是解放军想要完全封锁金门的目标应该是面临失败。[回复]

“我”这个字出现了几次,“我”是指谁呢?--伊特尔诺 2007年8月29日 (三) 04:33 (UTC)[回复]

偏向性问题实在很大,可以选作台湾历史教材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便以‘声援中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为借口,加强沿海兵力,完成攻台的准备,意图攻克台湾,15日中华民国宣布台澎金马地区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以。。。为借口这种说法,用在wiki上很不妥


双方宣称的战果

解放军方面根据各种书籍汇总得来的结果请提供来源。我军蒋军的称呼有地方色彩。此外,详细部份没有国军部份。--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07年8月23日 (四) 02:04 (UTC)[回复]

  “ * 8.7空战

中华民国战机击伤由汪梦泉中校驾驶的F-86一架。

   * 8.14空战

中华民国战机击落敌机两架,击伤一架。被中华民国战机击落的是桃园五大队二十六中队的刘光灿上尉驾驶的F-86一架和编号为0312的F-86一架。刘上尉的飞机编号为0307。第十一大队的编号为1968的F-86被中华民国战机击伤。飞行员的情况不详。中华民国空十六师四十六团也损失飞机一架。飞行员周春富跳伞后落海,革命军未能寻获,判断为牺牲。”

——这一段写得一塌糊涂,国军击伤F-86军刀机!还是桃园的~——自己打自己人吗?—81.242.247.242 (留言) 2007年12月19日 (三) 21:13 (UTC)[回复]

关于金门菜刀

内容中不中立偏向哪一边我管不著也不想管,但有一点要讲的就是:金门菜刀不是用弹壳来做的,而是拿炮宣弹,也就是装著“祖国文宣”的内筒来做的。

都有,详见 http://www.ttvs.cy.edu.tw/kcc/kinmen/knife.htm

关于中立性

炮击金门本来就是中共试图攻取金门的火力准备战斗,最后登陆未果,炮击自然以失败告终。失败之后为了面子才编造出各种理由,诸如“支援中东”“政治默契”等等。本条目除了个别措辞有失中立外,其基本论点涵盖了海峡两岸的主要观点,包括上述中共观点。因此并无严重中立性缺失。如果哪位觉得中立性有问题,不妨尝试补充文中所没有的中共方面的观点。格致 (留言) 2009年1月14日 (三) 16:43 (UTC)[回复]

许多文件都指出(包括美国中情局在当时的研判),中国从一开始就不打算拿下金门,事实上若逼得国军从金门撤退,反而会造成台湾独立此一中共并不乐见的结果。八二三炮战要放在当时的国际情势和中国内部问题架构下看。国际上赫鲁雪夫推动与西方和解,惹得老毛不爽。中国内部则正因为大跃进而处于一片狂热的情绪。这两种情绪加在一起,才导致老毛下令炮击金门(当年赫鲁雪夫密访北京,老毛倨傲以待,赫鲁雪夫拂袖而去,没几天金门炮战就开打了)。毛泽东就是故意要挑起共产阵营和西方民主阵营的矛盾,让赫鲁雪夫难看。但也因为如此,炮战乱打一气,纯粹放烟火制造轰轰烈烈的视听效果,完全违反炮兵战术的章法,就战役本身来说战果有限。若要说是登陆准备战,炮兵应该朝著海岸阵地打,摧毁近岸防御工事,并配合两栖作战。但八二三时老共乃是全岛地毯式轰击,并非掩护登陆。
现在本条目的内容,中立性问题也许不算很大(唯独战果部分缺乏大陆宣称的数据),不过详细程度还差得远。--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月17日 (六) 06:54 (UTC)[回复]
中共试图拿下金门有白纸黑字的铁证(9.15日北京的“政府声明”) ,而中共开始即不打算拿下金门的说法全部都是捕风捉影,没有一点可以信赖的证据,包括"中情局研判"本身也是猜测更何况也没有拿出研判的证据. 另外在台湾问题上不要滥用"中国",什么叫"中国从一开始就不打算拿下金门"?那个中国?金门从来属于中国,哪有拿下拿不下之说? 格致 (留言) 2009年1月20日 (二) 18:54 (UTC)[回复]
谁说没来源?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办公室委托兰德公司研究著作之《一九五八年台湾海峡危机》,1985年由谢永湉译,中华民国国防部史政编译局出版。本书可在台北市立图书馆借阅。该书P.320指出,华府情报部门在炮战开打后两个月的10/28研判,中共并无取得外岛的坚决目的。研判其动机:1.试探美国。2.分化台美。3.贬损中华民国和美国的声威。4.突显中共力量。5.防止两个中国(如东西德南北韩)。6.打击中华民国民心士气。
李志绥,1994年,《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台北,时报出版。P.252:毛泽东对李志绥说:“赫鲁雪夫不自量力。你不是要同美国拉近关系吗?好,我们放炮庆祝。这些炮弹留久了,就没有用处了,不放炮庆祝一下,做什么用?美国最好插手进来,在福建什么地方放一颗原子弹,炸死个一两千万人。看你赫鲁雪夫怎么说。”接下来他又讲:“我们有些同志就是糊涂,不明白这个道理,还准备渡过海峡打台湾。我是不赞成打过去,放在那里,是一个压力,内部就会团结。这个压力一没有了,内部就会闹起来。”
同书P.260:李志绥:“毛不但不想进攻台湾,即使金门和马祖也并不想以武力占取。他对我说,‘金门和马祖是我们和台湾联结起来的两个点,没有这两个点,台湾可就同我们没有联系了。一个人不都是有两只手吗?金门、马祖就是我们的两只手,用来拉住台湾,不让它跑掉。这两个小岛,又是个指挥棒,你看怪不怪,可以用它指挥赫鲁雪夫和艾森豪团团转。’”李志绥总结道,对毛来说,金门炮战只是一场表演,一场赌博,一场游戏。
朱和之,〈金门〉,2009年5月《历史月刊》254期。作者分析道:“倘若中共真的想占领金门,绝对不会是八二三那种落弹量破纪录的全岛滥射,也不会没有海空军和两栖部队的协同作战。”、“头一天晚上,金门就挨了将近六万发炮弹,并在四十多天的战役里总计落弹四十七万多发,平均每平方公尺落弹三发。这种打法不仅没有前例,以后应该也不会看到了,因为这毫无战术或战略上的章法可言,只是一种炫耀性的火力展示。毛泽东炮击金门,是出于对苏联的反感、对美国的试探、对中国内部士气的凝聚,也是大跃进最高潮时狂妄心态的发泄。”
上面连续几篇事过境迁才编造出来的借口,根本不能证明什么,因为事后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败,毛泽东什么狗屁都能胡扯,韩战就是例子,什么因为打了这一仗才保证了中国几十年来的和平,不打的话美军就会经由鸭绿江攻击中国之类的狗屁,事实却是美国根本没想过替蒋介石反攻大陆,所以真正能代表中国想法的,就是在战时所发表的"政府声明",而不是毛泽东为了推卸责任满嘴跑火车的空口白话,至于拿美国的研究报告来说嘴更是可笑,美国几时可以代表中国自己的意图了?某些人因为自己的立场而刻意拿美国的说法来压过中国本身的说法,这才叫做不中立,输不起就直说,中国人这样东拉西扯的乱找借口很难看。36.235.153.42留言2016年11月18日 (五) 18:34 (UTC)[回复]

关于金门炮战的目的问题,上面引用的政府声明,应该是孤证吧,如果可能,应该提供这份声明更有说服力的版本,我加了个“有争议”,请尊重。--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8月4日 (二) 13:45 (UTC)[回复]

WIKI根据事实说话,台澎金马今属中华民国之政府管辖,中华民国今日由于各种历史及政治问题在国际普遍称 台湾 ,所以炮击金门的事件所称“中国打算拿下金门”这一说法并无问题, 金门本属中国,但是金门不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在WIKI发言就请阁下尊重事实

个别人士无视历史事实,发表所谓“有争议”研究,企图纂改历史

首先,上面留言请签名,请尊重基本礼仪。

对于篡改历史这个帽子,未免太大。历史是严谨的,仅凭一份单独的声明,没有辅证,不符合历史的严谨,阁下动不动就扣大帽子,实在让人感到奇怪。这个条目之前只有台湾单方面史料,而且是当确凿证据说的,这时候不说篡改历史。我补充大陆史料,而且是将两岸观点并列列出的情况下,还被回退了多次。现在,我只不过加一个“有争议”,就被扣是这么大的帽子,未免太选择性失明了。--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8月5日 (三) 02:49 (UTC)[回复]

政府声明已经是证明,历史研究认为有争议只是他的个人意见不应该放在正文,不然到处都是有争议—北极企鹅观赏团 (留言) 2009年8月5日 (三) 10:52 (UTC)[回复]

个人意见?您也太抬举我了,请好好看一下讨论页。

另外,我说过,既然那份声明是孤证,而争议又的确存在。实际上,即便是有些台湾的学者,也不认为这场炮战是为了夺取金门。所以,在正文中加上“有争议”并无不妥。

最后,请在取得共识前不要回退,回退不过三。--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8月5日 (三) 11:04 (UTC)[回复]

一面回退,一面请别人回退不过三,真够厚颜的—北极企鹅观赏团 (留言) 2009年8月5日 (三) 11:17 (UTC)[回复]

请阁下回退不过三和 @历史研究 回退一次阁下的错误回退有什么矛盾之处么?请网络暴徒停止对杨宜勇院士进行政治迫害。留言2020年4月7日 (二) 09:28 (UTC)[回复]

阁下,这个修改是我做的,我是保持和您讨论前的样子。和您的回退不一样,怎么会是“厚颜”?--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8月5日 (三) 11:23 (UTC)[回复]

(!)意见。兰德的报告最近刚好在网路上下载,有原文的可以直接看。这两天有翻的地方,记得是美国开始的时候研判是会有冲突,并且认为中共打算拿下金门。我确认一下报告里面怎么写的。-cobrachen (留言) 2009年9月18日 (五) 19:00 (UTC)[回复]
P.63,海军军令部呈艾森豪的报告,评估中共行动最终以消灭ROC为目的(兼及讨论原子弹使用时机)。
P.69,对中共炮击金门之意图,最初并无一致意见。
P.96,背景分析:1.内政上向左转,毛认为须以戏剧性手段刺激之必要,在春天发动大跃进。2.苏共二十大之后中苏交恶。3.1958年中共外交路线改变,放弃温和路线改为强硬。
P.202,ROC驻美大使叶公超言,此危机系欲将中共带进国际会议(按,后来的发展确实如此)。
P.283,情报研究处判断,中共不愿单单夺取金门,因为取金门而不取台湾,将孤立台湾而造成两个中国。
P.320,华府情报部门在炮战开打后两个月的10/28研判,中共并无取得外岛的坚决目的。研判其动机:1.试探美国。2.分化台美。3.贬损中华民国和美国的声威。4.突显中共力量。5.防止两个中国(如东西德南北韩)。6.打击中华民国民心士气。—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9月19日 (六) 04:44 (UTC)[回复]

所谓来源都乱加的

那些历史研历加上的所谓来源都乱加的,请不要乱加—北极企鹅观赏团 (留言) 2009年10月10日 (六) 11:45 (UTC)[回复]

我加的来源,维基并未认定为不可信来源。说明维基是认可的,阁下不能以个人的观点,来判断来源是否乱加。我足够尊重,认真找的来源,符合要求。--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10日 (六) 12:43 (UTC)[回复]

关于共军一词

本人加入“解放军/共军”地区用语转换。查维基百科命名常规,使用最常用名称。共军一词在台湾最为常用,故而为之。关于使用共军一词的中立性问题,此前在互助客栈/求助页面有过讨论,大要是:

1.共军一词并无贬义,系指共产党的军队,并且与国军对称。

2.共军一词是统称,概括从中国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十八集团军以至解放军,在讨论比较长时间的历史时,不须一直转换名词。

请参见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求助/存档/2009年9月#使用“共军”的中立性问题。—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0月21日 (三) 12:15 (UTC)[回复]

首先,就“共军”一次在台湾最为常用这一说法,本人表示质疑。我也看过一些台湾的节目,现在剁成解放军或大陆解放军了,使用“共军”,已属少见。

对于“共军”并无贬义,我也不认同。维基的规定也是人定的,应该是可以质疑并提出意见的。关于“共军”和国军对应的说法,恐怕是台湾的一厢情愿。不妨翻翻大陆的资料,“共军”从来都是和“蒋军”对应。是两个敌对阵营对对方的称呼,岂可说是没有贬义?!

至于讨论长时间历史时期避免转换名称的问题,我认为,不同历史时期就应该使用不同的名称,天经地义,有什么可说的?即便如阁下所言,但金门炮战时间并不长,期间也一直是叫解放军,也根本不存在转换名称的问题。家这么个转换上去,也无必要。

最后,关于有争议的问题,在讨论页的讨论结束以前,应保持条目原来的样子,避免出发恶意编辑战,也请阁下慎重。--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1日 (三) 12:56 (UTC)[回复]

“共军一词在台湾已属少见”不过是您一厢情愿的推断罢了。无论是本月份最新一期的军事杂志,还是专谈国共战史的书籍,用“共军”的所在多有。从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求助/存档/2009年9月#使用“共军”的中立性问题这个讨论也看得出来,共军一词确实仍普遍使用且也有许多支持者。您光凭看过一些台湾的节目就这样说,未免武断。
又,要贬损解放军,直称匪军就好了,称甚么共军?大陆上怎么使用“共军”是一回事,在台湾,这个词没有贬义,而且最常用。所以这纯属地区用语问题。—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0月21日 (三) 14:03 (UTC)[回复]

“共军”在台湾使用如何,或许阁下更有发言权。但关于有无贬义一条,阁下的论述不够全面,以下本人阐述一下。

首先,对一个事物的贬义用法,从来就没有规定只能有一个。“匪军”固然十分偏激,但不能以之就说“共军”没有贬义。第二,即便在台湾被认为没有贬义,也不能代表在大陆,在其他地方也没有贬义。论证起码要有一定的广泛性,实际上大陆的受众恐怕并不认为“共军”这一用法没有贬义。并且,这是一个繁简转换,使用繁体字的并非只有台湾。所以,设立那个转换并不恰当。--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2日 (四) 08:49 (UTC)[回复]

1.共军一词在台湾使用时确无贬义,而且最常用。“共产党的军队”到哪里都不是一个丢脸的说法,何况解放军到今天为止也还是以党领军。
2.关于其他繁体地区用词差异问题,也很好解决,我改用zh-tw指定“共军”一词只在台湾正体转换即可。若其他地区习惯上以解放军或其他名词为最常用,尽可以再加上其他地区的用语转换。—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0月22日 (四) 11:30 (UTC)[回复]

如果为了所谓转换麻烦,使用“共产党军队”这个称呼,我原则上不反对。因为这和“共军”不同。“共军”这一用法有它的历史意义,我仍旧认为是一个贬义词汇。而“共产党军队”这个用法,虽然也说不上标准,但还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至于只在台湾正体里面转换,我认为是无必要的。首先,即便在台湾不认为“共军”这个用法不中立,但这毕竟不是一个正式称呼。第二,在整个金门炮战期间,大陆方面都是解放军这个名称,不存在为了简化而使用的理由。以上意见,请慎重考虑。--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2日 (四) 12:27 (UTC)[回复]

维基百科的命名常规是采用最常用原则,而非正式与否,请查照。譬如孙中山就非正式名称,孙文或孙逸仙才是,但维基百科采用最常用者。地区用语转换,在无中立性问题时,请尊重各地之习惯。—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0月22日 (四) 18:44 (UTC)[回复]
阁下说到最常用问题,还举孙中山为例。并且提出最常用原则。那么,我就有一个疑问了。阁下不妨去看看蒋介石条目,里面开口闭口蒋中正,繁简都是如此。蒋介石才是最常用的名称吧,至少在大陆和其他许多地方是这样。但这篇条目偏偏特殊,难道不是违反了原则吗?就为这个问题,在讨论页上还有一篇很长的争论。但最后还是没改,这又待怎讲?解放军这一名称相信台湾民众不会不懂吧,既然没有理解问题,就没有必要使用一个非正式而且有争论的名称。以上意见,请考虑。--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3日 (五) 10:41 (UTC)[回复]
在台湾,共军一词并无贬义,也无争议,且在历史题目上远比解放军常用。只在台湾正体版本显示共军,其它地区用户阅读时看到的还是解放军,有何干碍?中文维基百科最初曾有繁简分家之议,因为各地字体和用语差异甚多,就是有了地区用与转换的功能才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一个在台湾中立而最常用的用语不能被使用,地区用语转换要用来干嘛?—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0月23日 (五) 15:43 (UTC)[回复]
然而这个词在台湾以外地区(主要是中国大陆)是具有一定争议的。地区词转换的存在只是为了不同地区读者解决阅读困难的问题,绝不应作为回避事实表述的工具(中立方针明确规定“不能选择性地表达事实”):PRC建国后中共的军队就叫“解放军”,这是一项事实,就算它再难听、在台湾读者眼里多么不顺眼也好,但事实不容回避。在蒋中正条目中,我反对在zh-cn下把“蒋中正”转换为“蒋介石”也是这一原因,尽管“蒋中正”这一姓名在大陆读者眼中(包括在下)多么不顺眼,但的确“蒋中正”才是他的本名,同样是事实不容回避。--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10月23日 (五) 19:17 (UTC)[回复]
您误会,我从不觉得解放军有何难听,更不觉得有一丝一毫不顺眼,在谈到当代的解放军时,我个人也非常乐意使用解放军一词。我相信大多数的台湾人也是同样的想法。但是对台湾的读者来说,在历史性的相关文章上,确实以共军为最常见。维基百科若采用解放军,那是与台湾的惯用事实脱节。维基百科不用来正名,固您所知也。您要提蒋中正的例子,那我请问,难道蒋介石不是蒋中正的字号?不能让读者理解指涉者为谁?难道使用了“蒋介石”就犯了选择性地表达事实?如果这成立,那么用孙中山也就违反了NPOV了。但用孙中山,读者阅读无碍,便无妨。如果大陆上的用户认为蒋介石最常用,地区用词要改为蒋介石,又有何妨。—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0月23日 (五) 23:35 (UTC)[回复]
要考虑到历史性,1949年是最自然的时间点:金门炮战发生在1949年以后,其时共产党已经在中国大陆建政,而“解放军”一词也已经行多年。有正式名称而不用,这与中共称呼国民革命军为“国民党军”有何异?这与称呼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为“中共政府”、“中共国务院”有何异?这与大陆在称呼中华民国政权时加上引号又有何异?这里都涉及到对某个军队党军(且不论其正确与否)性质的偏见(以致于不以其正式名称称呼之),或对某个组织合法性的偏见(以致于不以其正式名称称呼之),而维基百科自身只应描述这种偏见,而不应参与这些偏见之中,更不应迎合不同地区人们的不同偏见。真要用最常见的名称,那么当今大陆的可靠来源中将台湾地区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台湾省”是最常见的,但为何维基百科不使用?这同样是考虑到维基百科不应参与到这种偏见其中:中立才是根本方针。况且,WP:命名常规中也有名从主人的规范,为何不使用主人对自己的称呼?--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10月24日 (六) 04:51 (UTC)[回复]
我认为菲菇的说法是比较中立的。本人的基本意见就是在不同时期使用对应的名称,避免使用有争论的名称。--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4日 (六) 08:02 (UTC)[回复]
菲菇的几个举例类比并不适当。“国民党军”的问题以前已讲过,国军包含东北军、西北军、桂系军队等,不是只有国民党的军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台湾省则治权不及于台湾,与现实状况不符。称“中共政府”或“中共国务院”显具贬义,表示不承认这是国家机构,当然不中立。何况这两个名称台湾老早就不用了。
我必须说,在台湾称共军不仅并无贬义,也没有不承认其合法性的问题。台湾对大陆的政权、政府和军队都是承认的。在台湾举办的国际体育竞赛中国代表队都是拿五星旗进场的。就连台湾共产党和中华民国共产党在中华民国都已经合宪合法了,台湾人更没有无聊到不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遑论“共产党的军队”的合法性。
但您二位如此坚持,此问题无法获得共识,也就作罢论吧。—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0月24日 (六) 17:06 (UTC)[回复]
忍不住再多一句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吴伯雄近年几次会晤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两党尚且透过国共平台商讨两岸事务,这不是早就已经承认到家了嘛。大陆的朋友实在不需要看到共军一词就觉得隐含有不承认合法性的问题。—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0月24日 (六) 18:52 (UTC)[回复]
(!)意见共军的讨论先前已经进行过。共军泛指共产党的军队,具有广时间性的形容意义,解放军仅代表1949年之后的正式名称,在1949年之前解份军并不存在,但是共军则是始终存在,这没有甚么贬抑之处,而且,在进行其他形态的内容描述上,共军也可以使用,像是韩战,两岸的冲突以及在中南半岛的事件上,共军都可以使用,也可以和当时的正式名词作直接的代换,像是韩战时期的志愿军和共军(虽然这个共军也包含北韩的部队和苏联与部分东欧的空军单位),难道说在中国自己认为共产党的军队是有贬低之意?我认识不少在大陆杂志上撰写军事文章的作者,并没有听到他们提过这样的说法。反倒是土憋,TG满天飞的时候,共军有贬低之意,前面两者要放在甚么样的地位上呢?因此不认为对于共军需要特别敏感。-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0月24日 (六) 18:33 (UTC)[回复]
本人讲过,称“共产党军队”,还可以认可。但称“共军”就明显不妥。并不否认,在台湾,也许这个用法被认为并不具有贬义,但也要有一定广泛性才行。在大陆和其他一些地方,并不认为这是一个中立的称呼。这样一个不正式而且有争论的称呼,避免使用,并无不妥之处。“共产党军队”不同时期有对应的正式名称,并不存在找不到名称的问题。使用正式的名称,相信不会有人说三道四的。--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5日 (日) 08:14 (UTC)[回复]

不认为是吧?请拿出根据来证明你的认为共军这名词不妥或不中立,比起说三道四拿出资料来实在一点—Darkmoon0715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09:28 (UTC)[回复]

那么好吧,我们不妨从历史角度来看看。国共内战时期,国民政府叫共产党为“共匪”,称其军队为“共军”。两相结合,对“共军”一词的展开解释应该是“共匪的军队”才比较恰当吧,其不中立性显而易见。结果到了现在,为了证明这个称呼没问题,就不看历史情况了,将之解释为“共产党的军队”。即便如此,一个词两个解释,是为:有歧义。既如此,使用就会造成误解,其不恰当性显而易见。何况,共产党的军队各个时期都有正式的名称,又不是没有称呼可以用,为何一定要用这么一个有争论的称呼呢?用它,会有无尽的争论;不用它,并不会天就塌下来。避免使用这样一个有争论的称呼,恐怕并无不妥吧。--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09:36 (UTC)[回复]
(!)意见。你这个解释的出发点没有解释这个字的意义,而你反而是将共军变成是共匪的衍生辞意,这两个词都有一个字,代表的意思就是共产党,你的解释反而不通。共何况,其他国家的共产党的军队要怎么称呼?Communist armies (troops)翻译不就是共军?同样的缩写可以来自两种以上的全写是可能的,但是,要把一个缩写带到另外一个缩写当中,这也说不过去。-2009年10月29日 (四) 11:40 (UTC)
(!)意见。首先,阁下不要每次说话前面都加个“(!)意见”,讨论就是讨论,那个东西不是常用的吧。另外,“共军”不是“共匪”的衍生词义,而是一种解释。要考证一个词的意义,应该要考证这个词的来源。“共军”这个词是国民政府在国共内战中造出来的,那是国民政府称呼共产党都是“共匪”。所以,“共军”一词中的“共”字如此解释应该是恰当的。至于解释成“共产党”,那是现在的发挥。即便现在硬要解释成“共产党”,也不能忽视它的本来意义。这就是有歧义。相信这是很清楚的。至于其他国家共产党的军队如何称呼,如果有军队的话,相信他们的军队会有自己的名称,也用不着使用“共军”这么一个不中立的称呼。--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11:51 (UTC)[回复]
共匪的军队,简称用匪军岂不更加痛快。讲共军忒也客气,还像是承认共产党军队的正当性哩。—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0月29日 (四) 12:00 (UTC)[回复]
国共内战时国府都是称共军为匪军的,民间创作亦然,谁胆敢用共军这样的称法,怕就有“为匪张目”的嫌疑。我手上有本民国六十七年(1978年)正中书局出版的《英烈千秋》,讲国府将领的故事。书中一概称匪军。这都已经是八二三炮战开打之后20年的书,尚且如此,在此之前更不用说。—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0月29日 (四) 12:07 (UTC)[回复]
民间或许只许称“匪军”,但官方内部则不一定是这样吧。“共军”一次可不是共产党造出来的,是国民政府造出来的。而且,这种多个称呼的现象,并不少见吧。--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12:15 (UTC)[回复]

(!)意见。我建议你先了解一下维基常用的几种发言/投票的标签,像是(+)赞成(:)回应之类,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标示方法,尤其不一定是针对某一个用户的发言的回复性质的发言。就你提出的说法,将共产党称为共匪这是存在的,但是,共产党不等于共军,尽管枪杆子出政权,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因为是共产党'所以都是共军,这个之间没有绝对的等号。因此,共匪等于共军也无法这样画上等号。不过,这样讲下去恐怕也谈不出个具体,像是这种状况,比较好的做法是提出投票,但是在投票当中需要有替代方案,也就是说,如果共军不能视作是一个中立词汇,替代词是什么?而且,需要注意到,共军可以适用于其他国家的状况,如果不能使用又没有替代词汇的时候,造成的潜在影响需要注意和小心。-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12:27 (UTC)[回复]

首先,我建议阁下再去查查,是不是每发一次言前面都要加上一个“(!)意见”。另外,阁下还是没有理解我讲的意思,我没有说“共军”等于“共匪”。而是说“共军”一词应解释为“共匪的军队”,证明这是一个不中立的词汇。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另外,关于代替的词汇,我前面也说过了,拜托阁下好好看一看。共产党的军队各个时期都有对应的正式名称:红军、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新四军、解放军。只要使用对应的名称即可,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做法。--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12:39 (UTC)[回复]
  • 那么,跨时代的通称要怎么用?对于其他国家的描述要怎么替代了?他们也未必可以用红军来通称。这也是需要一并考虑的地方。而且,最终是不是要归类为非中立的辞汇,还是要以社群的意见来决定。-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12:50 (UTC)[回复]
如果在阁下描述的时代中涉及名称变化的话,在相应的阶段使用相应的名称即可,这应该是没问题的吧。至于其他国家,相信其军队也有对应的名称吧,使用他们的正式名称就行了,这也是没问题的吧。--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13:00 (UTC)[回复]

使用意见符号又不违反规定,有用户认为这样可表达特定意义就用,有甚么好争论的?

历史研究提出的若干意见,常是自己的揣摩,尤其是对陌生的台湾所做的揣摩。譬如最初您提出“共军一词在台湾恐怕并非最常用”,还有较近一次发言所说“民间或许只许称“匪军”,但官方内部则不一定是这样吧。”您说这话有任何根据吗?同样的,“共军是共匪的军队之简称”一说,老实讲我还真是第一次听到,不知您是自己揣摩出来的,还是有所本?—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0月29日 (四) 14:11 (UTC)[回复]

关于“(!)意见”的用法,最好去查规定,按规定来,不乱用即可。阁下不用自己下结论吧。至于“揣摩”,我认为用词不当,这是合理的推论。关于台湾的推论,是看了一些台湾的节目后得出的。至于“共军”那个推论,我想上面已经说的够清楚了。既然是国民政府造的词,他们自己使用,难道还有什么问题吗?至于关于“共军”的解释,其过程,我想说的够清楚了,解释的来源是有的,这一点,阁下看过解释的话想必是清楚的。因此,并不存在无根据的问题。--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14:30 (UTC)[回复]

看过一些台湾的节目就推论台湾最常用的是解放军而非共军,您要说这是合理推论我实在不敢苟同。“共军=共匪的军队”一说,恕我眼拙,也没看见您提出的根据,只看到您的推论。—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0月29日 (四) 14:48 (UTC)[回复]
我就先再说说对“共军”的解释。国民政府成共产党为“共匪”,难道到了“共军”中,就来个态度大转弯,称呼共产党了吗?明显说不通,所以解释为“共匪的军队”是恰当的,因此,“共军”这个词就显然不中立了。至于对台湾的推论,也许有不完善处,这一点我在上面也说过了,““共军”在台湾使用如何,或许阁下更有发言权”,这句话相信阁下看到了吧。--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14:58 (UTC)[回复]
说了半天还都是您个人的推论嘛,共军一词是否由共匪而来,要讲证据而不是想当然耳。—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0月29日 (四) 15:40 (UTC)[回复]
首先,根据“共军”这个词的来源的出我的那个推论,是合情合理的。至于具体的证据,我一直在寻找,这一点就不劳阁下费心了。总之,这个词的不中立性,是不能忽视的。--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30日 (五) 03:57 (UTC)[回复]

具体证据在寻找是吧?你的结论真好笑,没有可供查证的参考就打著我感觉不对要人改?虽然我不喜欢这样呛人,不过容我再呛一次你是甚么东西?是史学大家还是文化教授?,如果都不是少来感觉良好这套—Darkmoon0715 (留言) 2009年10月30日 (五) 07:45 (UTC)[回复]

呵呵,维基什么时候开始论资历了?什么叫感觉良好?得出推论的条件可以找出很多资料。只是直接讨论的资料还在搜集。阁下发言都已经涉及人身攻击了。什么叫“你是甚么东西?是史学大家还是文化教授?”,这恐怕不是讨论问题应有的态度。--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30日 (五) 10:41 (UTC)[回复]
  • (!)意见。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推论,但是,这个推论如果无法具备足够的参考依据或者是来源,也无法说服其他的用户是可以被接受的合理推论,那么,这就仅仅是个人的推论,而不是可以被广泛接受的共识。将为能形成共识的个人推论放入编辑之中引起争议,这样的做法并不恰当,也有可能被视为不友善的编辑,所以请你多加思考并且以取得共识为优先,而不是以个人推论为重。-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0月30日 (五) 12:25 (UTC)[回复]
阁下的看法很偏激,如果得出推论的论据毫无根据,则这样的推论并无意义。但此处不是,这里得出推论的论据是有很多资料的。其推论就应该引起重视。如果仍旧要认为无意义,恐怕就不是单纯为了条目而考虑了。--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0月30日 (五) 12:42 (UTC)[回复]
1.致Darkmoon0715,请保持文明和礼仪。
2.致历史研究。您的逻辑很有意思,“这里得出推论的论据是有很多资料的”,请问资料在哪里,“资料还在搜集”。再次提醒您,维基百科不接受原创研究。—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0月31日 (六) 16:56 (UTC)[回复]
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关于论据部分,我想,要找出国民政府使用“共匪”的资料一点也不困难吧,说论据有足够资料应该是没问题的。至于后面得出的推论,论据有足够支撑,就不能认为是原创研究吧。--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日 (日) 10:06 (UTC)[回复]
关于"共匪"的资料,有点年代啰,算不上容易;相反的,关于"共军"的学术研究倒很容易找,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差别。如果你的论述成立,就能驳倒一缸子的历史学者,此举可谓惊天动地!应该给你鼓励才是---阿撒晡鲁 (留言) 2009年11月1日 (日) 13:38 (UTC)[回复]
怎么觉得阁下有不让人说话之嫌呢?这难道是符合维基的原则的吗?关于国民政府使用”共匪“的材料,有何难找?看看那是的新闻稿、文件,比比皆是。至于学术研究,就一定那么权威?我们连提出一电信看法都不可以吗?希望阁下说话尊重一点。--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日 (日) 13:47 (UTC)[回复]
看到你虎头蛇尾的编辑(忻口战很强硬,却没有后续来源,让所有人无从查起),现在鼓励你也有错?共匪的材料是啥年代?起码20年前起跳,两岸学者所用“共军”称呼,到近期多有---阿撒晡鲁 (留言) 2009年11月1日 (日) 23:22 (UTC)[回复]
  • (!)意见。请留意一下,对于共匪的使用,参与讨论的人没有甚么和你不同的意见,但是,你前面强调的是,共军指的是共匪的军队,而不是,也没有用过在共产党的军队上,而你需要提出的资料是关于这方面的解释,而不是国府在甚么阶段开始使用共匪这个词。也就是说,你的推论如果没有比较明确的资料作为佐证,那仅仅是一项推论,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仅仅是个人的推论,其他用户不见得会,或者是需要接受。如果要形成共识,也需要透过资料的搜集与提供,加上你的推论作为共识形成的基础,日后有人发出疑问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些资料作为说明。因此,请将共军只能用于共匪的军队的相关研究提供出来。-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1月1日 (日) 14:00 (UTC)[回复]
如果照阁下的做法,恐怕就没有什么东西是确实的了。首先,国民政府一直称“共匪”,偏偏在“共军”一词中来个态度大转弯,无论如何都不合逻辑。解释为“共匪的军队”,合情合理,其不中立性显而易见,难道不够清楚?!其二,“共军”是国民政府在国共内战时创造的词,一个敌方创造的词,其不中立性就已经足够明显了。不论现在应要做什么其他解释,上面两点都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不是因为除了为了条目之外的别的什么原因,应该都是能够接受和理解的。前面也说过,共产党的军队各个时期都有正式的名称,不存在没有名称使用的问题,却偏偏要使用“共军”这个有争论的词语,难道可以说是为了条目吗?!--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日 (日) 14:08 (UTC)[回复]
  • (!)意见。那么,共军为什么不能也作为共产党的军队?我前面提到了,你的推论是,共军仅可以解释为共匪的军队,而不可以视作共产党的军队解释,那么,这样的一个绝对性的定义出自何处?这就是上面诸位询问你的部分?共军一词算是个缩写,而缩写的来源可能不只一个,这也是我前面提到的。现在你要将其他可能来源一概视作不合逻辑或者是不合理,那么,相关的资料是需要具备的,可是到目前为止,这里所显示的仅仅是你个人认为共军不可以解释为共产党的军队,这也是诸位问你为什么,可是你也答不上来的地方。即使你将这个论述提交到社群进行投票,也是会有类似的询问。假如目前你都无法提出有效的资料,对于其他共军的论述都是错误或者是不存在的,面对社群更多的人,更多种类的疑问,恐怕更难说服其他人同意你的观点。
共产党的军队在各时期都有各自的名称,那么,请问总夸来说,打从第一支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在中国出现开始到现在,只用一个词来慨括,要用甚么?这也是前面不只一位提出的疑问。你要让这个概括性的名词不可以再使用的同时,也需要提供一个替代的用词。-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1月1日 (日) 15:03 (UTC)[回复]
阁下到底有没有认真看我的话?我前面关于“共军”一词有歧义早就论述过了:“那么好吧,我们不妨从历史角度来看看。国共内战时期,国民政府叫共产党为“共匪”,称其军队为“共军”。两相结合,对“共军”一词的展开解释应该是“共匪的军队”才比较恰当吧,其不中立性显而易见。结果到了现在,为了证明这个称呼没问题,就不看历史情况了,将之解释为“共产党的军队”。即便如此,一个词两个解释,是为:有歧义。”难道阁下没有看到?既然个吓人未来源不止一个,虽然我认为解释为“共产党的军队”只是现在的发挥,并不妥当,但我也不否认存在。那么,阁下也应该认同有歧义吧。既然这样,从为了避免歧义方面看,避免使用“共军”这样一个有争论的词语,也是应该的。总的来说,应该避免使用“共军”这样一个有争论的词语。--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日 (日) 15:14 (UTC)[回复]
我之前说过,共军一词在国共合作时早出现,并非到了国共内战才有,请放尊重点不到视而不见阿撒晡鲁 (留言) 2009年11月1日 (日) 23:22 (UTC)[回复]

历史研究君,请详阅维基百科:非原创研究:“所谓原创研究或原创观念,指的是未发表的事实、争论、推论和想法;以及对已发表材料进行的未发表分析或合成,并产生了新的立场。”

关于国府使用共匪一词,在这里所有人立场一致,没有人反对这一点。单就这一点而论,借用英文的说法:我不能同意你再多。

但是您的推论是:因为国府使用共匪称呼共产党,所以共军必然是共匪的军队的简称。我们质疑您的是后面这一个推论。这样的推论有根据吗,有广泛性吗?您的推论再入情入理,在维基百科属于“对已发表材料进行的未发表分析”,也就是属于原创研究,请详查。—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1月1日 (日) 16:02 (UTC)[回复]

共产党重点在“共”,共匪重点在“匪”,于是共产党简称共,如同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而共匪简称为匪,这点历史研究先生应该同意吧, 依这规则,共产党军队简称为共军,共匪军队简称为匪军;不然照您的说法,只要中华民国方称简称用共的,展开必为共匪?所以由台湾方面写的“中共”都必须全展开以示清白?LHD (留言) 2009年11月2日 (一) 02:46 (UTC)[回复]

阁下的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阁下还应考虑一个时间性。在现今连按关系缓和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简称是具有现在的时间性,故不存在歧义。但“共军”一词则不然,这个词和“匪军”处于同一时代,具有它自己的时间性,不能和现在的那些词相提并论。至于侧重问题,的却存在,但不能一次就断定国民政府就一定在“共军”这个词中对“共”的解释就会态度转弯,这不符合历史情况吧。所以,“共军”这个词是不中立,有争论的。在共产党的军队有正式名称可以使用的情况下,避免使用这样一个有争论的称呼,应该并无不妥之处。--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2日 (一) 05:12 (UTC)[回复]

历史研究君不要回避原创研究的问题,维基百科:非原创研究:“对已发表材料进行的未发表分析或合成,并产生了新的立场。”—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1月2日 (一) 06:49 (UTC)[回复]

没有回避吧,首先,这不算是新的立场吧。另外,关于有歧义一部分,也和原创研究毫不沾边吧。--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2日 (一) 06:54 (UTC)[回复]
请不要扭曲条文原意,所谓的新立场,在这里指的是“已发表材料”本身没有提出,而经维基用户自行推论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请您直接拿出“共军=共匪的军队”的客观根据。—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1月2日 (一) 07:27 (UTC)[回复]
如果照阁下的解释,也请拿出“共军”=“共产党军队”,且普遍承认该用法并无中立性问题的客观依据,而不是一个过去的讨论结果。--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2日 (一) 07:43 (UTC)[回复]
如果中共方的文件有不少使用共军自称的纪录,是否就可解决您认为的争议?LHD (留言) 2009年11月2日 (一) 10:45 (UTC)[回复]
首先,要看这是什么年代的文件,如果不是国共内战时期的文件,而是单纯为了和“国军”对称,则并不可取。第二,即便是内战时期的文件,也还要看当时所处的环境,如果是谈判期间的文件,也应当慎重考虑。综此两点,并加上共产党军队有自己的正式名称,使用“共军”这一有争论的名称是不恰当的。--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2日 (一) 11:00 (UTC)[回复]
若有人质疑孙中山这个名称不中立,那么应该是质疑者提出不中立的理据,而非叫别人提出孙中山一词符合中立性的理据。对共军一词的质疑亦然。此语在台湾最为常用,从无中立性争议,您不许维基百科在台湾地区用与转换使用,应该由您提出客观依据。台湾社会近二十年来,已扬弃早先对中国大陆各种贬抑性的称呼,共军一词正因为是中性用法,所以继续使用。又您说国府把共匪和共军并用,我看到当时的国军电文,却都是称匪军而非称共军的。—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1月2日 (一) 15:02 (UTC)[回复]
首先,没人说过孙中山这个名称不中立,类比也要找个像的。另外,你又扯回去了。台湾不等于全世界,在台湾被认为没有问题不等于就放之四海而皆准了。另外,你说在台湾使用如何如何广泛,还是在空口说白话,可有如前面你说的,有足够“客观根据”?至于不允许转换,现在正在讨论,当时国民政府的电文,对共产党的称呼多了,不仅有“共匪”,还有直接叫“匪”的,岂可全部讲完?难道共产党不用自己的解放军名称,却偏要用个不伦不类的“共军”?这个词由国民政府创造,本就没有问题。其不中立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硬要搞这个转换,而对正规的、没有争议的名称视而不见,恐怕台湾民众不会不知道什么是解放军吧,其目的明显不是为了改善条目,也绝不是单纯为了一个转换。--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2日 (一) 15:25 (UTC)[回复]
  • (!)意见。1949年之前,解放军不存在,所以就得要换用其他名称。我在前面不只一次提到,对于横跨多个时间点的描述,只用一个词的时候,要使用那一个?而你声称的不中立,除了你个人推论以外,其他较为具体客观的资料,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被提出来,自然也很难让其他参与的人了解你所强调的不客观,究竟是总合多方的意见与资料,还是你个人的想法。
而且后面这几天的讨论,可以说是在转圈圈,对于实际上的共识是没有帮助的。共匪一词不具备中立性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所以可以不需要继续讨论。唯一的问题是,共军是不是仅能解释为共匪的军队。既然共产党的军队的缩写也是共军,那么,认为这个缩写不能成立,不能被使用的一方,需要提出适当的资料来解释为什么共军不可以解释为共产党的军队。如果未能提出资料,而只是在反复强调自己的推论,是无法使其他用户信服的。
所以,我觉得两个方向可以走,一个是以具体的资料来证实共军仅能表示共匪的军队一说。一个是把这个议题拿到互助客栈,以具体的资料让更多的人讨论。不过,这两个方向的前提,都是共军只能代表共匪的军队的说法,需要有客观的来源,才有可能站得住脚,否则拿到互助客栈也不会有任何结果。在没有其他共识或者是决定前,那么任何人使用共军都是恰当的,针对此点的回退或者是引发编辑战,是有可能被认为是破坏,所以还请多留意。-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1月2日 (一) 15:46 (UTC)[回复]
首先,共产党军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名称,对应使用就行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实际上也不是太多名称,不至于记不到吧,大致如下:红军、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新四军、解放军,关于朝鲜战争在特殊使用一个:志愿军。难道很难记吗?另外,如果阁下认真看我前面的内容,就会知道我并不否认“共军”有两个解释,我只是从历史角度考虑,认为解释为“共产党的军队”不恰当,但并没有否认有两种解释。因此我才会提出有歧义,即便仅从有歧义来考虑,使用这个词也不恰当。何况这个词明显不中立。如果实在在这里讨论不出结果,不如扩大范围进行讨论。--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3日 (二) 02:41 (UTC)[回复]

国家图书馆中文期刊篇目索引:[1]

以“共军”为关键字得出659笔,以“解放军”为关键字得出260。—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1月3日 (二) 07:30 (UTC)[回复]

可以明细一点吗?比如这些书是什么时代的?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可能受到的影响等等。以便综合判断。--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3日 (二) 07:32 (UTC)[回复]
以共军为关键字检索,并以时间递减方式排列选出2005-2009年间的文章,在学术性+一般性文章中,有175笔。学术性文章则有158笔。
以解放军为关键字检索,并以时间递减方式排列选出2005-2009年间的文章,在学术性+一般性文章中,有119笔。学术性文章则有48笔。—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1月3日 (二) 08:57 (UTC)[回复]
根据阁下提供的数据,容易看出,在学术性+一般性的文章中,两个名称使用的频率差别并不大,主要差别是在学术性文章中。所谓“一般性”,应当是具有大众的意思吧。如果是,则可看出在台湾民众中,现在并不偏向于使用哪一个。至于完全学术性的文章,恐怕就就和文章的人的立场有更为密切的关系,如果要讨论这方面的问题,应该可以专门开一个题目了。百科,是要面向大众的吧,虽然本身是有学术性的,但也是以大众为受众。既没有明确偏向,加之“共军”这一称呼不中立且不正式,所以没有必要使用。以上为根据阁下的资料所作出的分析。--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3日 (二) 10:11 (UTC)[回复]
“共军一词不中立”始终只是您的一面之词。
一般性文章,有些是对当代解放军的报导,也有些是大陆地区作者来稿,用解放军一词机会较多。无论如何,该数据显示台湾现在仍以共军一词为最常用。—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1月3日 (二) 10:50 (UTC)[回复]
首先,这不是我的一面之词,在维基百科中,认为“共军”一词不中立的,绝不止我一个。只不过在这里承担主要讨论工作的,只有我一个。至于你新提出的来稿问题,先对你一开始不说全面表示愤慨。下面开始说这个问题,不论来稿如何,读到文章的都是台湾民众吧,若是他们不能接受解放军这个用法,文章就不可能正常发表。因此要说台湾民众就多偏向,仍旧是说不通。--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3日 (二) 10:56 (UTC)[回复]
台湾没有人无聊到不接受“解放军”一词,在这里跟你讨论的几位朋友也没人不接受“解放军”这个用法。早先就说了,台湾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和共军/解放军早已承认到不能再承认。台湾人同时接受“解放军”和“共军”这两个词汇,而最常用“共军”,这一点矛盾也没有。台湾是有言论自由的地方,出版者尊重原作者的用词,民众对不同立场的内容也早司空见惯,用解放军字样当然毫无问题。但总的来说仍以共军为最常用,尤其是历史性的文章。您别老觉得用共军一词是别有居心,这不合善意推定,也不符实情。您要看证据,给您拿出来了,您要对著证据强加解释不肯承认那我也无法。相对的您始终拿不出论据来,这样的讨论实在没有继续的必要。—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1月4日 (三) 16:59 (UTC)[回复]

没有论据支撑,空口白话谁都会---阿撒晡鲁 (留言) 2009年11月4日 (三) 15:07 (UTC)[回复]

没有证据?就依阁下提供的证据就能看出这两个词语在台湾的使用,本就没有那么重的偏向性。这一点前面也讲过了,难道阁下选择性失明?另外,这里是维基百科,正式一点,避免争议是没问题的吧。“共军”这一词语的争议性,照顾阁下感情,这次暂不使用不中立性,是明明白白存在的。避免使用,是没有问题的。另外,阁下也只提供了一个搜索结果,有没有更有说服力的呢?这本就是个灵活的问题,前任未必讨论的那么全面,寻找是会继续的,但也请阁下正视争议。--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5日 (四) 04:44 (UTC)[回复]

今天谁说不中立??有争议也要附上来源

相关论述来源一经补全,反方便能开始对“主张用法中立”进行回击,这才算讨论,才叫有争议

怎会信誓旦旦说不中立,就要求所有人反复证明共军用法中立?并且要求避免在编辑中使用共军?

你的心态实在猖狂!

未补足来源之前,没必要的讨论可以结束---阿撒晡鲁 (留言) 2009年11月5日 (四) 12:31 (UTC)[回复]

谁猖狂啊?谁一来就破口大骂啊?阁下何不审视审视自己?反复论证招你惹你啦?有什么问题?!--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5日 (四) 12:45 (UTC)[回复]

奉劝你态度收敛点,这不叫破口大骂,骂人不会这么温和,老爱乱用词汇---阿撒晡鲁 (留言) 2009年11月6日 (五) 21:10 (UTC)[回复]

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之前你一直说没证据,现在有一条了。前面你口口声声说,国民政府方面只使用“匪军”,而不使用“共军”。单根均金门炮战老兵的回忆,则不是这样。石一宸老人回忆,炮战当天,监听金门方面的无线电,内容连暗语都不用了,喊的是:“共军的炮火太厉害了,我们被打的没有一点办法。”足可驳斥了。另外,难道阁下认为爱着炮弹从嘴里喊出的“共军”会是一个中立的词汇?希望阁下再思考一下。--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6日 (五) 04:14 (UTC)[回复]

这也值得您拿出来当证据?
1.这无法证明“共军”等于“共匪的军队”。
2.敌对双方不一定使用不中立名称来称呼对方,譬如中日战争时,日本的军队正式名称是“大日本帝国皇军”,中国方面当时称之为“日军”、“鬼子兵”或“日寇”等等。鬼子兵和日寇显然不中立,“日军”中立性无可置疑,也从没有人跳出来说日军是“日本鬼子的军队”的简称。照你的逻辑,国民政府和中国人既然称日本人为日本鬼子或日寇,又同时称其军队为日军,那日军显然是“日本鬼子的军队”简称,中立性大有问题才是。又要说正式名称,那维基百科就应该用“皇军”一词,可大家都用“日军”,却也从无问题。—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1月6日 (五) 05:51 (UTC)[回复]

不值得当证据?没列出的时候你要催着要,列出了你又说不值得当,诸多要求,颇难伺候。这与日军这个称呼有着本质的区别,当时日军的正式名称就叫“大日本皇军”,简称日军,有何不可?而中国军队的正式名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简称就应该是解放军。如何蹦出一个“共军”来了?可见得着与日军这一称呼的本质区别,即便不争论具体解释,也可说它不是一个中立的称呼。难道阁下挨着炮弹,想别人求援的时候,对打你的人还会使用中立的称呼?如果是,阁下的“高风亮节”就着实值得佩服了。“共军“既不正式,也有问题。用它,只会有无尽的争论;不用,天又不会塌,又不会就理解障碍了。居然还能争这么久,心里实在“佩服”。--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6日 (五) 10:04 (UTC)[回复]

敌对双方使用中立名称相称有甚么奇怪,还高风亮节呢,好教你知道,八二三炮战时中共中央军委对前线的电报就有称对手为“国军”的,空军上将刘亚楼呈北京的毛泽东彭德怀的战情判断电文中也用的“国军”,一般战士虽常用“国民党军”、“蒋军”,偶尔也有用“国军”的。国军官兵用中性称呼指涉对手有甚么奇怪?国府也常用毛泽东本名,不一定完全都称该人物为“毛匪”,照你这样说,凡是敌对双方必用非中立性用语,那毛泽东也变成非中立称呼了。
阁下每次都拿出前半段证据,再加上后半段个人推论,就说是有证据了。历史要能这样研究那真太容易了。您在大陆(或港澳?)看过一些台湾的电视节目,就敢论定台湾人比较常用解放军。给你看台湾的国家图书馆专业统计数据证实共军最常用,你却推论一堆不肯承认。在您眼中偶然在大陆看到的一些台湾电视节目,显然效力要大过国家图书馆的统计。我不敢苟同,也生受不起您的佩服,讨论可以休矣。—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1月6日 (五) 16:15 (UTC)[回复]
  • (:)回应,我现在再强调一次我前面提出的:我在前面不只一次提到,对于横跨多个时间点的描述,只用一个词的时候,要使用那一个?。如果继续拿各时间点的称呼来当作回应,而不先看清楚我这个问题,那么,这种推论就不需要讨论下去,阁下到底有没有认真看我的话?,这句前面体提出的话,请你多思考。此外,共军只能用于共匪的军队的资料,还是没有看到具体的来源。-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1月6日 (五) 16:32 (UTC)[回复]

喊的是:“共军的炮火太厉害了,我们被打的没有一点办法。”对共军炮火的无奈,那不中立?照你这么说,双方交战时使用的词汇均属不中立,那维基只要附有来源的战争史料多该删去,以符合您所谓的中立原则???---阿撒晡鲁 (留言) 2009年11月6日 (五) 21:10 (UTC)[回复]

cobrachen阁下,你到底有没有看我的话?请问,跨越多个时间点就一定要只用一个称呼,是哪里的规定?怎么会有这种怪诞的规定?维基也没有这样的规定吧!如果某些情况下一定要这样做,也个可以说清楚“共产党方面军队”。我上面也说过,即便先不说具体解释,从资料来看,“共军”这一称呼也有问题。至于阿撒晡鲁,阁下那句话纯属主观臆断,阁下要么就是个人意识形态太重,要么就根本没有理解什么是中立,对此,本人只能报以无奈而已,阁下在这个讨论中发表的观点,让人实在比较无语。--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7日 (六) 10:26 (UTC)[回复]

喊的是:“共军的炮火太厉害了,我们被打的没有一点办法。”先忽略讨论中的“共军”两字,改成:“对方的炮火太厉害了,我们被打的没有一点办法。”

内容没有出现诋毁对方或不敬之处,请〔历史研究〕 详细解说一下有何中立问题

如果只因为阵营的不同,而又套上‘不中立’的大帽,实在让人难以忍受---阿撒晡鲁 (留言) 2009年11月13日 (五) 14:43 (UTC)[回复]

你也真够厉害的,你说忽略就可以忽略了?有何不中立,我讲得已经够清楚了。--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4日 (六) 08:08 (UTC)[回复]

诡辩!你从头到尾那次交代清楚?尚未证实‘共军’一词有贬义之前,理当忽略

内容有何不中立?----阿撒晡鲁 (留言) 2009年11月14日 (六) 16:37 (UTC)[回复]

另外,我有一点疑问:如果因为当年“共军”一词在台湾最常用而弃正式名称“解放军”不用,那么此等思路如果拿到现在也适用的话,则可否因“台军”一词在中国大陆最常用而弃其正式名称“中华民国国军”、“国军”不用?我此言并非意图让“中华民国国军”在zh-cn下被转换为“台军”,而是试图提醒各位,做事应该换位思考,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11月14日 (六) 18:27 (UTC)[回复]

“台军”光从字面可直接解读为:台湾国的军队或台湾军队(台独已建国,中华民国不存在)、台湾岛军队(岛格化),是否符合事实?或有无贬义?可受公评~

“解放军”并非弃之不用,是因为一路以来共产党所建立的军队有‘繁多’称谓,而有简化后的惯称----阿撒晡鲁 (留言) 2009年11月15日 (日) 02:31 (UTC)[回复]

1.不言国军而言台军,系因为“国军”之全称为“中华民国国军”,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不承认中华民国之地位而只称台湾,不承认“中华民国总统”而称之为台湾领导人,不承认“中华民国国军”及“国军”而称之为“台军”。这涉及贬低问题。
2.共军系共产党的军队之简称,并不涉及前项之承认或贬低问题。如前述台湾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中国共产党、解放军等早已承认到家,乃至民众在街上挥舞五星旗,都完全没有问题。
3.共军一词可统摄不同时期共产党军队称呼,前面已讨论过很多。事实上共军在各时期名称,并不是断代清楚一个时期只有单一称呼的。譬如八路军和新四军就同时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在抗战胜利后到国共内战开打前,共产党旗下的部队番号纷杂,同时有十八集团军、新四军、山东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等,用“共军”来统称当时全中国共产党旗下各军队,有其必要。共军一词不仅有跨时间作用,也有在单一时间内统称的作用。—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1月15日 (日) 05:36 (UTC)[回复]
  1. OK,现在轮到阁下说使用“台军”是大陆不承认“国军”的变通称呼方式了。其实我在上面已经提过,使用“共军”是台湾不承认“解放军”的变通称呼方式,而我这一说法的依据,正是行政院陆委会之《中共党政军机关企业学术机构团体旗歌及人员职衔统一称谓实施要点》一文,其中不止规定了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级政府机关冠称“中共”,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称为“中共‘国务院总理’”(还加了引号的),还明确提到:“各级军事组织、机构、部队人员之通称在各级军事组织、机构、部队名称上加中共或共军二字,职衔加引号”。此篇可靠来源,已然可以说明“共军”一词确是台湾方面不承认“解放军”的变通方式。因此,既然大陆一方不承认“国军”的变通方式“台军”不可使用,那么台湾一方不承认“解放军”的变通方式“共军”同样不应该使用。否则即有双重标准之嫌;
  2. 同第一条解释;
  3. 我认同“共军一词可统摄不同时期共产党军队称呼”的说法。然而,抛开百科全书所需要的精准不说,我想请问阁下,金门炮战是否发生在国共内战开打前?是否发生在中共军队尚未由官方统一称谓之前?用共军来统称1946年前全中国的共产党旗下军队尚有合理之处,但既然主人已经给出了新的统称“解放军”,为何还要坚持着“共军”不放,依然用“共军”这一不甚精准的词语来指代“解放军”?这又是什么道理?--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11月15日 (日) 14:46 (UTC)[回复]

首先,并未涉及“台军”这一称呼的问题。另外,这个讨论都这么久了,在这么下去,仍旧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现在是不是应该更现实地寻找一个折衷方案。毕竟这里不是论坛。--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5日 (日) 08:41 (UTC)[回复]

致菲菇:首先谢谢您的意见以及您提供的可靠来源。但如果您认同“共军”一词可统摄不同时期共产党军队称呼,那么共军一词何来中立性问题?如果您认同用共军统称1946年前(事实上东北民主联军到1948年1月才更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全中国的共产党旗下军队尚有合理之处,那么我们是否能够在与1948年以前相关的条目中使用此一名词?
“共军”一词曾在中华民国政府被当成不承认“解放军”情况下的代称,不表示这个名词就一定是不中立的(当然不正式,但不必然不中立)。正如大陆到今天仍以“蒋介石”为主要用法,在最初也是有不愿意称其名“中正”之意,但即便如此蒋介石此一名词并不因此就违反中立性了。
台湾当前公文书的用法已经有新的规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当然你我都知道这是绿朝执政时巴不得两岸一边一国所造成的结果,无论如何现在台湾人看待大陆的态度已经不是民国八十一(1992)年时的样子了。但您一定比我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到今天依然不承认中华民国的地位,所以“台军”一词至今仍是一个贬抑用法,和“至少可以统摄1948年以前共产党军队”的“共军”一词不可相提并论。何况共军是指共产党的军队,解放军到今天也依然是由共产党绝对领导的军队,仍有党军的性质,称共军有其合理性。敢问“台军”呢?这是甚么名词的简称?背后的语言逻辑是甚么?
我知道您和历史研究所坚持的在内涵上有所不同,您所言也有一部分让我觉得有道理,可以说服我。我所坚持的是,“共军”一词绝不是非中立用法,您说在1958年这个时段依照精准性使用解放军一词较妥,我可以接受。在八二三炮战这个条目不用共军一词,也就罢了。但我依然坚持,在大跨度的时间上使用“共军”一词绝不是一件违反中立性的做法。尤其在1948年以前的条目中用共军一词统摄描述共产党旗下众多部队的动态,更有其道理。—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1月15日 (日) 16:11 (UTC)[回复]
那么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共识了,也就是在本条目中不使用“共军”而使用“解放军”,我相信说到现在你我也都不会反对这点的,cheers!
此外,在大跨度的时间上使用“共军”一词的确不能算作是违反中立性的做法,我亦认同此点。然而,“共军”一词是不精准的说法,因此,如果时间跨度足够小,那么使用原本的称呼就比使用“共军”更为恰当。而假如条目要参与优良或特色条目评选,那么我相信在评选时也会要求将“共军”换为更精确的说法的。但归根结底,在大跨度的时间上使用“共军”并不算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尤其是在没有统一为“解放军”的1946年(或1948年)前。关于“共军”一词的使用在何时、何条目恰当还有很多方面可以探讨,但已不属于本条目的讨论范围了,故如果阁下希望继续讨论此问题,或可移驾互助客栈或talk:国共内战发起,在下如有时间亦愿意继续参与讨论。--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11月15日 (日) 16:22 (UTC)[回复]
我一向很尊敬您参与讨论的态度,也很乐于就此问题和您达成共识。—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1月15日 (日) 16:36 (UTC)[回复]
基本同意菲菇的观点,这个讨论终于可以结束了。--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6日 (一) 08:55 (UTC)[回复]
历史研究君基本同意菲菇的观点,是否表示您同意“在大跨度的时间上使用共军一词的确不能算作是违反中立性的做法”?呵呵,我无意翻案继续吵下去,在这个条目基于精准性不用共军是我可以接受的,但共军一词的中立性依然为我所坚持。其他条目该如何使用也就再说啰。—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1月16日 (一) 09:35 (UTC)[回复]
所谓“基本同意”,是指整体上同意菲菇的观点,至于哪句完全同意,哪句有意见,扯起来又没完没了了。还是具体条目具体讨论为好。--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6日 (一) 09:45 (UTC)[回复]

精准的说应该用人民解放军(PLA),至于为何去“人民”改用解放军来简称,应该与Party's联想有关?---阿撒晡鲁 (留言) 2009年11月17日 (二) 09:56 (UTC)[回复]

是阁下联想过多吧,这只不过是简化程度不同,实际都在使用。--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7日 (二) 12:39 (UTC)[回复]

请历史研究君留意版权问题

您所编写的内容:“厦门前线的作战文书、电报往来、情报分析、战斗简报、总结,除了个别对金门使用203榴炮情况提到寥寥一二笔外,大多不曾提及,重视程度明显不如对待台湾部署“屠牛士”地地飞弹和“响尾蛇”空空飞弹,以及美国航空母舰特混舰队。9月26日之后的战斗损失统计,也未见有大幅度增加的情况。”直接转录沈卫平的著作一字不差,有违版权方针,请稍加改写以符合规定。—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1月9日 (一) 13:30 (UTC)[回复]

既如此,这就前去做适当修改。阁下引用的“俞大维得到战报”一段,似也有这种情况,望注意。--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9日 (一) 13:46 (UTC)[回复]

请仔细对照原文,我张贴的文字是改写过的。—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1月9日 (一) 15:18 (UTC)[回复]
我对过原文,但那个改动的微小程度,实在有够大。如果那也叫改动的话,我就也做过改动了。不过现在,那两段都没什么问题了。--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9日 (一) 15:34 (UTC)[回复]

模板中参战方的“白团”

当前模板中,参战方左框中有“白团(日本军事顾问团秘密协助与参与)”,并且挂上日本国旗。

此一顾问性质单位,虽由日本退役军人组成,但非日本政府组织,而是以外国人身分受中华民国政府委托的体制外顾问人员,能否谓其“参战”尚待斟酌,即便可谓参战,该单位也是中华民国控制下的组织,而非由日本官方派遣的联军。

据此,予以删除。—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1月15日 (日) 16:26 (UTC)[回复]

林克评论李志绥的文章

用户:历史研究增添林克评论李志绥的文章,引用来源为博客,不符可靠来源。林克的著作颇为知名,应有出版品或可靠来源可以引用,提醒您修改一下注释中的来源连结。—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1月16日 (一) 12:03 (UTC)[回复]

收到,我最初添加的不是这个来源。但那个来源不知怎么的,有位仁兄非说有问题。我就去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条目中找的现在这个来源。既如此,我再费心找找就行了。--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6日 (一) 12:30 (UTC)[回复]

来源已经更换好了,特来说一声。--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6日 (一) 13:35 (UTC)[回复]

当前的来源还不能算妥当,因为WP:可靠来源的标准之一是曾公开出版过,所以应该提供该书的出版项,如作者、出版年、出版社、ISBN等。—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1月17日 (二) 03:51 (UTC)[回复]
这还要麻烦阁下共同来处理一下了,本书作者相信都知道,出版社是中央文献出版社,但出版年和ISBN我就不是很清楚了,麻烦阁下协助一下。--历史研究 (留言) 2009年11月17日 (二) 07:32 (UTC)[回复]

作家朱和之的观点属于非主流观点

维基不应该把一个作家的观点放到正文里面。他连个历史学家都不算,就是个文学作家,还不如李敖的话有权威。 98.253.57.83 (留言) 2010年1月17日 (日) 19:19 (UTC)[回复]

作家朱和之的观点也是很幼稚的,例如“朱和之综合分析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若想占领金门,必不会采用全岛滥射的战术”,其实他是站在一个后来人的角度观察历史,而并非站在当时历史的角度观察。如果站在历史的角度,在当时,国军刚刚从大陈岛主动撤退,共产党之所以滥射金门,不过就是想封锁恐吓国军,从而等待第二个大陈岛撤退,从而轻取金门。吸取古宁头战役的教训,共产党知道登陆金门胜算不大,所以采取了大陈岛的模式而已。一个文学作家对待历史的观点有什么可信度?98.253.57.83 (留言) 2010年1月17日 (日) 19:25 (UTC)[回复]
若要全面封锁金门,不该只有炮击,炮击有其死角,精准度也不足。当时共军打破军史记录的炮击确实到达了“滥射”的地步,但其效果却不成比例,对于国军有生战力、武器物资和交通通讯等破坏有限(譬如国军一直躲在工事中,人员伤亡不过百分之三),也无法真正完全封锁金门。真的要封锁金门,就应该动用空中轰炸,也应再加强海上的围堵,这都是共军能力所及而没有做的,因为大陆方面看待这场战争确实是政治性高于军事性。
大陈和金门状况大不相同,老蒋可以放弃大陈,却绝不会放弃金门,因为金门是台湾和大陆的连结,放弃金门,台湾就有被国际社会逼迫独立的可能,这是老蒋不能接受的。老蒋手下百万大军多是大陆来的,放弃金门将会造成国军的骚动乃至中华民国政府对台湾的统治危机。所以光打打炮是逼不退国军的,这点老毛也知之甚详。
确实朱和之不是军事专家也非历史学家,他对共军战术选择的分析也许不宜引用太多。但近年来,认为金门炮战政治性大于军事性的研究分析越来越多,认同“毛泽东并未真的想要夺下金门”此一观点的也不少。本节内容不是只有朱和之一家之言,也不是罕见的非主流观点,请查照。—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10年1月18日 (一) 03:44 (UTC)[回复]
你说的部分观点我是不同意的,金门炮战首轮炮击就打死了吉星文赵家骧,你却说对于国军有生战力、武器物资和交通通讯等破坏有限,不知道怎么不算'有限'?至于海上围堵的战斗,更是枚不胜举;空战也发生多次。金门炮战虽然是以823炮击岛屿开始,但是823之后的炮击并非滥射本岛,而是针对运输船只,阻断国军的海上补给,所以才有后来的美国军舰护航,和太平号被炸沉。共军目的显而易见。具体的军事问题我不想探讨,不过仅根据你的这些论据,你说的“所以光打打炮是逼不退国军的,这点老毛也知之甚详。”这种说法我是完全不相信的。98.253.57.83 (留言) 2010年2月9日 (二) 22:35 (UTC)[回复]

此条目存在严重的中立问题!

此条目存在严重的中立问题!我希望台湾学者方面能提出更多的来源。--龙腾四海 2012年2月5日 (日) 17:25 (UTC)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垃圾

注:此处原有文字,因为与本讨论页面无关,已由Johnson.Xia讨论·贡献·成就)于2020年6月16日 (二) 20:37 (UTC)删除,尚祈见谅。若有异议请至互助客栈或向管理员反映。[回复]

这是什么发言?符合维基的学术精神么?—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Wzfcns对话贡献)于2018年10月22日 (一) 13:57 (UTC)加入。[回复]

关于序言

有用户不加说明随意回退序言部分的编辑,却不在讨论页说明原因。 本来这是回退者应该做的,现在由被回退者代替他做。 原来的序言部分内容如下

“八二三炮战(又称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台湾称八二三炮战)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间,发生于金门及其周边的一场战役。国共双方以隔海炮击为主要的战术行动,因此被称为炮战。解放军在炮战时(8月23日-10月5日)向金门射击炮弹达47.5万发炮弹,中华民国陆军金门防卫司令部(金防部)司令陆军上将胡琏要求国军死守金门,并得到美国海军护航,维持金门补给线。其后中华民国陆军获得八吋口径榴弹炮,反击位于厦门的解放军。后来解放军放弃封锁,宣布改采“单打双停(逢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单打双不打)”的方针,逐渐减少攻势。至此,中华民国成功守卫金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维持单打双不打状态直到1979年其与美国建交为止。”

这个叙述存在诸多严重问题:

1, “胡琏要求国军死守金门” 这句话的准确性存在问题, 是否放弃金门已经是蒋介石级别的问题,而不是胡级别的问题。有突出胡琏的嫌疑。

2,“解放军在炮战时(8月23日-10月5日)向金门射击炮弹达47.5万发炮弹”, 没有提及国军发射多少炮弹,中立性存疑。

3,“后来解放军放弃封锁”,可是序言里根本没有提及什么时候开始“封锁”,哪来的放弃?

4,“其后中华民国陆军获得八吋口径榴弹炮,反击位于厦门的解放军。” 准确性有问题, 反击是在开战当天就开始,并非这时候才开始。

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序言没有提及谁先开战,站斗是如何演化,诸多要素缺失。 Martingale留言2012年8月25日 (六) 15:57 (UTC)[回复]

你看不出问题就算了,难道还不会比较吗?哪个版本好难道不是一目了然吗?你作为维基编辑,写不出通顺的段落不要紧,连通顺的段落还要回退,这不是很悲哀吗?Martingale留言2012年8月27日 (一) 14:53 (UTC)[回复]

优良条目评选(第二次)

八二三炮战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战争、台湾、中国等,提名人:Z7504留言2015年12月28日 (一) 02:46 (UTC)[回复]

投票期:2015年12月28日 (一) 02:46 (UTC) 至 2016年1月4日 (一) 02:46 (UTC)
1支持,2反对,落选。--183.50.253.76留言2016年1月4日 (一) 06:11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金门炮战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7月24日 (一) 14:10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金门炮战中的5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8月7日 (二) 02:30 (UTC)[回复]

是否守卫成功讨论

依照官方公告,确实守卫成功--叶又嘉留言2020年6月19日 (五) 07:16 (UTC) ‘ 1958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直接威胁厦门、福州两海口的,为国民党军队所占据的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必须收复。”同时北京政府声明:“在收复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以后,将争取用和平方法解放台湾和澎湖列岛,并且在一定的时期内避免使用武力,实现台湾和澎湖列岛的解放。”[1][回复]

“金门继续被中华民国国军控制”的事实毫无争议,共军动机可以存疑。我不认为“中华民国国军成功守卫金门”有大问题。如果有充分理由反对,修辞上可以斟酌,例如改成“国军继续戍守(或说控制)金门”是毫无争议的。--欢颜展卷留言2020年9月10日 (四) 19:17 (UTC)[回复]

参考资料

  1. ^ 阮大正. 兩岸史話-兩岸染血的歷史碎片. 《中国时报》. [2016-07-02] (中文(繁体)). 

关于中立性模板

@葉又嘉请在讨论页清楚说明此文中立性有争议的地方和原因,以便让各编辑者讨论和改善。--欢颜展卷留言2020年9月10日 (四) 16:48 (UTC)[回复]

  • (:)回应,就是是否‘中华民国国军成功守卫金门’,有待商榷。如果当时 共军完完全全没有占领金门的想法,那也就没有守卫成功这个说词。反之,则有。 这个动机论据太多,很难评判。--叶又嘉留言2020年9月10日 (四) 17:32 (UTC)[回复]

引用沈卫平《8/23金门大炮战》

条目引用沈卫平《8/23金门大炮战》,但是此书的偏见与谬误被列举事实狠批,引用应该小心。--欢颜展卷留言2020年11月2日 (一) 17:29 (UTC)[回复]

“毛泽东政治目的:支援中东、牵制美军”的引用来源

@Martingale~zhwiki你引用1954年7月23日《人民日报》《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但查证显示社论根本没有条目引用的文字"支持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不能仅限于道义上的,还要有实际行动的支援"。请问正确来源为何?你没改的部分倒是有来源。--欢颜展卷留言2021年8月15日 (日) 21:25 (UTC)[回复]

蒋介石要求美国同中华民国政府订立共同安全条约

@Arthur011hk请勿在此处将“中华民国政府”改成“台湾”,因为蒋反对台独,条约只会以“中华民国政府”的名义签订,而不是“台湾”的名义。此外签约是政府行为,而“台湾”不是政府名称。--欢颜展卷留言2022年12月12日 (一) 02:48 (UTC)[回复]

支援中东与炮击金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8年提出支援中东与炮击金门,但从当年人民日报两篇报导浙江前线三军抗议美英侵略 决心加紧训练准备随时解放台湾坚决支持中东人民反对美英侵略 全国六千四百万人大示威来看,两件事只是同时发生,彼此并没有关系(例子:我下楼买早餐,又买了一包烟,不能解释成我买早餐是借口,目的是买烟),最多是“侵略者滚出去”这种共同诉求。炮击金门的目的是“支援中东、牵制美军”属于多年后说法,当年并无此说。--欢颜展卷留言2023年5月15日 (一) 21:49 (UTC)[回复]

开战原因又有一说

我看到这里引用了一种说法:

前韩国驻台大使金信出版回忆录《翱翔在祖国的天空》中文版,书中曝料,1958年八二三炮战的起因,竟是蒋介石贴身幕僚的太太到香港玩无意中透露讯息,进而导致中共强烈轰炸金门,想要轰死蒋介石。

不知这个说法是否真的存在,如果是,有什么办法可以查证?----⚞︎⚟︎ 2023年7月30日 (日) 11:25 (UTC)[回复]

“官夫人泄密”是823炮战起因?韩大使金信回忆录揭秘辛。Google Book翱翔在祖国的天空: 韩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之子金信回忆录 —-欢颜展卷留言2023年7月30日 (日) 13:12 (UTC)[回复]
谢谢。--⚞︎⚟︎ 2023年8月2日 (三) 15:42 (UTC)[回复]

关于纪年法的问题

此条目有犯地域性中心之嫌,另外条目中的纪年法应该从民国纪年改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公元纪年法,民国纪年法不对除台湾外的大部分华语使用者所熟知,了解,(尤其中国大陆地区使用者,了解程度远不及台湾在阅读上有一定困难)故全文应改为公历纪年法(而且,全文有时使用民国纪年,有时使用公历纪年,过于混乱)这个问题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都还没有解决Wabrinshkoze留言2023年8月23日 (三) 17:34 (UTC)[回复]

MOS:DATE。没有问题,除非仅使用民国纪年而未提供对应的公元纪年。——暁月凛奈 (留言) 2023年8月23日 (三) 18:14 (UTC)[回复]
民国47年,如果不知道民国纪年法的用户根本就无法的得知对应的是哪个公历年份,而且,在全文中,多次引用了这个年份而没有标注公元纪年法中对应的年份--Wabrinshkoze留言2023年8月24日 (四) 17:37 (UTC)[回复]
没有对应公元纪年的加上即可。——暁月凛奈 (留言) 2023年8月24日 (四) 18:34 (UTC)[回复]

美国和台湾秘密签订“军事协调谅解协定”?

@Arthur011hk阁下加入美国和台湾秘密签订“军事协调谅解协定”的内容。但是我没有在任何英文文献看过此说。此协定的英文名称为何?何以中国知道,而英文著作没有提?--欢颜展卷留言2024年1月18日 (四) 23:51 (UTC)[回复]

Did the republic of China sign a military agreement with the United States in September 1953?

ChatGPT
No, there is no record of a military agreement between the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September 1953. However, it'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situ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the U.S. is complex and has evolved over the years. If you have more specific details or context, I can try to provide further information. --欢颜展卷留言2024年1月19日 (五) 00:05 (UTC)[回复]

朝鲜停战后,美国一方面在亚洲实行战略收缩,一方面谋求建立共同防御体系[1]:118。美国开始制造“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1]:118。蒋介石在1953年6月7日写信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要求美国同台湾等订立双边或多边共同安全条约[1]:118。1953年9月,美国和台湾秘密签订“军事协调谅解协定”,并在台北成立“协调参谋部”,协定规定国军之编练、监督、装备由美方负责;如果发生战争,国军之调动指挥,必须获得美方之同意;协定中之“军事协调地区”包括金门澎湖大陈马祖及台湾,美国第七舰队第十三第二十航空队为参加协定之单位[1]:118。1953年11月,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访台,表示重视台湾之战略地位,12月台湾向美国政府正式提出“中美共同防御条约”草案[1]:120。1954年12月2日,“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在华盛顿签订[1]:124Arthur011hk留言2024年1月20日 (六) 14:23 (UTC)[回复]

@Arthur011hk阁下答非所问。要拿出新闻与历史文件的要素六何法:“军事协调谅解协定”哪一天签订,双方由谁代表,在哪签订,为何签订,谈判过程,原文在哪。如果这些都不知道,凭什么断言这个协定的内容?--欢颜展卷留言2024年1月21日 (日) 00:42 (UTC)[回复]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逄先知金冲及主编 (编). 《毛澤東傳(第四卷)》 香港第一版. 香港: 中和出版. 2011. ISBN 978-988-1511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