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寒潮
寒潮属于维基百科自然科学主题地球科学类的基础条目第五级。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寒潮不是寒流
寒潮不是寒流,请立即修正!
寒潮是指北方的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奔流过来的意思,所经之地的气温在24小时内猛降10℃以上,同时过程最低气温在0℃以下。 寒潮一般都伴有大范围的大风天气,大风之后,严寒便接踵而至,会给渔农、交通、建筑、花卉甚至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所以,寒潮来到之前气象台要发布寒潮警报。 如果达不到上述标准则称之为冷空气,只要发冷空气消息提请大家注意。
寒流是指海洋里的海水从高纬度海区向低纬度海区的大规模流动现象。 寒流虽然对沿海地区的气候有一定影响,但寒流到底不是寒潮。 当寒潮或强冷空气南下时,人们会有一股股寒流入侵肌肤的感觉,大家通常把寒潮误称为寒流,其实是习惯性的语言错误。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寒潮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weatherblogs.net/uncategorized/%E5%8F%B2%E4%B8%8A%E6%8C%81%E7%BA%8C%E6%99%82%E9%96%93%E7%AC%AC%E4%BA%8C%E9%95%B7%E7%9A%84%E5%AF%92%E6%BD%AE/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228161453/http://www.weatherblogs.net/uncategorized/%E5%8F%B2%E4%B8%8A%E6%8C%81%E7%BA%8C%E6%99%82%E9%96%93%E7%AC%AC%E4%BA%8C%E9%95%B7%E7%9A%84%E5%AF%92%E6%BD%AE/
- 向 http://www.hko.gov.hk/cis/statistic/crank12.htm2 加入
{{dead link}}
标记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7月31日 (二) 21:12 (UTC)
关于近年的严重寒潮部分
近年都是隔三岔五就“破纪录”,“有史以来”,“XX年来同期最低”。是否需要明确一下相关标准,缩减一下,或者直接换成列表?--Nostalgiacn(留言) 2021年1月11日 (一) 10:03 (UTC)
多年前我在条目讨论页提问“近年都是隔三岔五就“破纪录”,“有史以来”,“XX年来同期最低”。是否需要明确一下相关标准,缩减一下,或者直接换成列表?”
至今都没有任何回复,最近看到又有人加入“2024年3月香港寒潮”,于是我使用了征求意见功能,但是马上就被机器人以“不活跃讨论”为由删除相关模板,所以我只能在这里再提问了。--Nostalgiacn(留言) 2024年6月5日 (三) 15:39 (UTC)
- 气象类条目我还一直困惑的是,站点测得的气温等数据属于第一手来源,但寒潮条目的来源基本都只有这些第一手来源,这难道不属于原创分析吗?(类似的条目还有香港气候,重要天气事件纪录一章几乎通篇引用第一手数据原创分析“自XX年XX月来首次”。)我个人写相关条目(如杭州气候)的原则是只写在可靠来源中得到报导的天气气候事件,而且我觉得目前还是太多琐碎内容,还得进一步仔细筛选和总结,否则会使维基百科成为气象数据的收集处。--自由雨日(留言) 2024年6月5日 (三) 22:51 (UTC)
- 另外这一章节有严重的地域中心,几乎完全以香港地区的气温受影响状况来判断“严重性”(即便一些东亚寒潮,也都重点介绍影响香港的情况)。不过这另一方面也说明其他地区的编者对这一话题暂时不感兴趣,并不是说相关编者有意为之。--自由雨日(留言) 2024年6月5日 (三) 22:55 (UTC)
- 另外,气旋类条目也有类似的问题。随机抽取典范条目如气旋阿达、台风凤仙、气旋艾尔西亚等等,“气象历史”一节都是根据可靠来源散文式记述的。但2024年太平洋台风季以及台风艾云尼 (2024年)、热带风暴马力斯 (2024年)等普通气旋条目基本都是无可靠来源、或只有第一手来源的列表式记述乃至原创分析,可能有大量琐碎冗余信息。--自由雨日(留言) 2024年6月6日 (四) 00:24 (UTC)
- 我直接将“近年的严重寒潮”章节名称改为“影响香港的严重寒潮”了,并建议拆分条目。中国大陆有国标定义寒潮;香港天文台貌似没有,不过有“寒冷天气警告”,或许可以以类似的标准来收录香港寒潮列表。
- --自由雨日(留言) 2024年6月7日 (五) 13:14 (UTC)
- 这下知道了吧!说回正题,格式手册明确指出不要华而不实,而且这种纪录大部分都应该以最新者为主才有意义,故我认为此类修辞可斟酌保留之最者,其馀均予以删除。——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6月7日 (五) 14:09 (UTC)
- 寒潮条目中介绍香港寒潮的相关主编的本意,应该不是介绍“寒冷纪录”,而是介绍每次重要寒潮的具体影响(介绍创了什么纪录只是突出寒潮的“严重程度”);既然不是“近年来寒冷天气纪录列表”,那么即便不是“最低/最新”,保留也是没问题的。故而这个章节的严重问题应主要在于原创研究,主编自行取名“XXXX年XX月寒潮”,自行通过气象数据(第一手资料)原创分析“XX年来最低”来“证明这一寒潮是严重寒潮”,没有第二手资料支持。我不是很熟悉香港,以中国大陆举例,影响某地的寒潮有明确的定义([1]),全国性寒潮也有规定的标准([2]),每一次寒潮本身都会得到大量可靠来源记录(如[3]),寒潮本身也被可靠来源进行了统计(即列成了列表,如[4]),所以假如按照这些标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寒潮列表”显然是符合WP:非原创研究和WP:关注度的。故而类似地,该章节(或香港寒潮列表条目)应根据香港天文台(或学者研究、其他可靠来源等)的明确的“寒潮”的定义来收录寒潮,并且援引第二手资料(而非气象原始数据)。只要有相关标准和关注度,那么不论是否创纪录,自然都可以作为一次寒潮收录;并且如果有可靠来源明确通过指出“XX年来最低”来突出寒潮严重性等,也可以不算是“华而不实”。--自由雨日(留言) 2024年6月8日 (六) 00:46 (UTC)
- @AC20200317、F544544f、AC20152019:ping一下非IP用户的条目主编。--自由雨日(留言) 2024年6月9日 (日) 02:20 (UTC)
- 目前条目状态是属于原创总结。至于改成列表,最近各种列表提删,收录标准缺失的问题已经很明显,相关议题目前在隔壁不温不火地讨论中。
- 在明确定义收录标准和范围后(列表的概述),附议可靠来源,可以尝试创建类似列表。--Nostalgiacn(留言) 2024年6月9日 (日) 14:11 (UTC)
- 寒潮条目中介绍香港寒潮的相关主编的本意,应该不是介绍“寒冷纪录”,而是介绍每次重要寒潮的具体影响(介绍创了什么纪录只是突出寒潮的“严重程度”);既然不是“近年来寒冷天气纪录列表”,那么即便不是“最低/最新”,保留也是没问题的。故而这个章节的严重问题应主要在于原创研究,主编自行取名“XXXX年XX月寒潮”,自行通过气象数据(第一手资料)原创分析“XX年来最低”来“证明这一寒潮是严重寒潮”,没有第二手资料支持。我不是很熟悉香港,以中国大陆举例,影响某地的寒潮有明确的定义([1]),全国性寒潮也有规定的标准([2]),每一次寒潮本身都会得到大量可靠来源记录(如[3]),寒潮本身也被可靠来源进行了统计(即列成了列表,如[4]),所以假如按照这些标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寒潮列表”显然是符合WP:非原创研究和WP:关注度的。故而类似地,该章节(或香港寒潮列表条目)应根据香港天文台(或学者研究、其他可靠来源等)的明确的“寒潮”的定义来收录寒潮,并且援引第二手资料(而非气象原始数据)。只要有相关标准和关注度,那么不论是否创纪录,自然都可以作为一次寒潮收录;并且如果有可靠来源明确通过指出“XX年来最低”来突出寒潮严重性等,也可以不算是“华而不实”。--自由雨日(留言) 2024年6月8日 (六) 00:46 (UTC)
- 果然我不在讨论串回复就钓出上面某名用户为了反对新政策,把他自己不久以前才提问过的机制设计都忘光光了。注:原先的RFC因讨论最后签名为2021年而判定不活跃,下次开RFC请重新签名。--路西法人 2024年6月11日 (二) 06:0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