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TZ-89自行反坦克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北京居民于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会时拍摄的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类型自行反坦克炮
原产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89年-2015年
使用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
生产历史
研发者内蒙古第二机械制造厂 (包头447厂)
研发日期1982年
生产日期1989 ~ 1995
制造数量约230辆
基本规格
重量31吨 [1]
长度8.6m
宽度3.14m
高度3.49m
操作人数4 (即驾驶员/炮长/车长/装填手)

装甲30毫米均质装甲
主武器52倍口径12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2]
副武器1挺12.7毫米口径高射机枪
发动机12150LB型4冲程12缸水冷直喷式柴油机
520匹马力[3]
功率/重量16匹/吨
悬挂扭力杆
作战范围450千米[4]
速度55千米/小时

PTZ-89自行反坦克炮也称为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产品项目代号“WA320”)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的一种履带式自行反坦克炮,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现役的120毫米口径高膛压自行反坦克炮。89式自行反坦克炮凭借具有更好的穿甲表现与88式坦克(装备105毫米口径线膛炮)几乎同时开始列装解放军部队。产量总计约230辆左右。1999年10月89式自行反坦克炮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

PTZ-89主要配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机械化师的自行火炮团,以营为单位提供火力支援作为反装甲火力使用,弥补88式坦克上的105毫米坦克炮的火力不足。与西方国家研制的用于装备快速反应部队提供直射支援火力的自行反坦克炮用途迥异。在装备125毫米口径坦克炮的第三代坦克(ZTZ-99主战坦克)列装前,作为主战坦克火力的补充。在装备125毫米口径坦克炮的坦克列装大量使用后,此车退于二线角色。解放军装备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已从2015年起退出现役[5]

背景

1967年中国展开了第二代主战坦克的战技指标论证。不久作为二代坦克的主要武器,120毫米口径滑膛炮也展开了论证和研制工作。因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火炮系统的开发被搁置。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中国意识到了反坦克武器与苏联装甲力量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并随即在1970年代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坦克武器研发工作,120毫米口径高膛压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就是其中的重点之一,即“两炮研制工程”。[4] [1]

研制历史

1977年五机部与十几个相关单位展开120mm口径高膛压滑膛炮的初步论证,并在1978年4月“784”会议下达研制任务,随即完成三门用于测试的弹道试验炮,并于1979年2月19日完成首度试射。1981年完成120mm坦克炮样炮设计,为实现高膛压确定了长身管、大药室、身管自紧等技术特征。但是当时随着军队的调整,与之配套的新一代坦克项目下马(最终定型的国产二代坦克装备了引进外国技术的105mm线膛坦克炮)该炮研制濒临中断。在1970年代末西方开始与中国接触之后,西德豹2型坦克装备的莱茵金属公司Rh-120-44型120mm 44倍口径滑膛炮无疑是同时期最先进、最具威力的坦克炮,更是中国为了对抗苏联装甲部队而梦寐以求的装备,但最终引进意向没有实现。与此同时,参考苏制火炮,自制125mm口径坦克炮(配合自动装弹机)已有初步成果,后来被指定为三代主战坦克采用。

在这种情况下,为保住科研成果也为寻找出路(鉴于同步研制的120毫米反坦克炮进展迟缓),研制工厂自行将120毫米坦克炮配以密闭式炮塔装在83式自行加榴炮底盘上,进行了120毫米坦克炮的定型试验,首辆原型车于1984年完成。将此120mm炮经过加长身管、增加后坐距离的修改转为反装甲用。[2]

1985年在靶场进行射击表演,由于效果很好,1986年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列为国家"七五计划"重点项目,1987年开始定型试验,1988年到1989年小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试用。1990年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这种自行反坦克炮设计定型,命名为“PTZ-89自行反坦克炮”。[4]

设计

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采用了继73式100mm滑膛反坦克炮来,自行研发的第2代国产120mm52倍口径长身管滑膛炮,穿甲力略强于同期莱茵金属公司的Rh-120/44滑膛炮,但技术上全面老旧。因身管自紧及双基发射药技术的欠缺,膛压定于400MPa低于Rh-120的580MPa,药室容积16升远大于Rh-120的9.8升。导致火炮偏重,身管寿命不足,弹药和装弹机较大,不像Rh-120仍有潜力可挖并在后来的改良中全面胜出;因此没有大批量生产,而是作为国内自主技术的一次尝试,并应用于下一代125mm滑膛炮的研发中。配合密闭式炮塔与WZ321型履带式车体(动力舱前置)结合而成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总体设计思想中将突出火力、提高火炮穿甲威力放在第一位,配用的120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可穿透2000m外的68度倾角的681靶板[2]。底盘来自83式自行加榴炮改进而来的321型履带式底盘,故机动性能不及坦克。防护要求能防御榴弹破片和轻武器的射击。炮塔内设有尾舱供弹半自动装填机构,采用整装式弹药,最大射速约5发/30秒。炮塔外型比较高大,推断是因装弹机体积所造成的,也为火炮拥有一定的射击俯角而给炮尾预留出空间。配备扰动式简易火控系统,具有微光夜视夜瞄与夜间行驶能力。

在战术使用上,主要是依托预设阵地或利用地形地物掩护,隐蔽待敌,对运动中敌坦克作战可先发制敌。[4]

相比坦克的差异

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使用履带式底盘,外型与一般坦克相似,但是与主战坦克有较大差异。反坦克炮的战术和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高锋,其本质战术思想在于利用相对廉价的反坦克炮,击毁敌军高价值的坦克,达成战术优势,所以反坦克炮本质是一种防御武器,必须依托阵地防御工事弥补装甲薄弱,依托以逸待劳的防守位置弥补机动力不足。方能发挥其主炮威力大于坦克的优势与之相抗衡。

原本其定位于坦克歼击车。但1989年厂方将其定名为自行反坦克炮,在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阅兵中,亦被称为自行滑膛炮,且位于自行榴弹炮方队之后与自行加榴炮方队之前。源自未获足够的国家支持而由厂方自行研制,遂采用较成熟的WZ 321履带式自行火炮通用底盘,而未采用88式坦克底盘重新研制,与传统的采用坦克底盘以便与坦克一同行进并简化维修的坦克歼击车仍有差异,尽管厂方仍希望能受军方青睐以便将来采用88式坦克底盘并因此预留了坦克歼击车名称。按照现在的定名方式,实际属于坦克歼击车

89式自行反坦克炮其120毫米火炮药室较大装药量也较大,身管长度也达52倍口径,所以穿甲力较强。并没有行进间射击能力和较高端的射控系统。防护装甲也和一般装甲车差不多,防护性能较薄弱。整体造价相对于主战坦克廉价得多。与21世纪后国际流行的轮式装甲车火炮有类似战斗性能,唯其履带平台机动力较差,对防御阵地的依赖更大。在工程上89式提供解放军军工单位保存120mm滑膛炮技术的机会,并提供异于俄系炮的经验,在工程上仍有贡献性的价值。

因其采用负重能力高的履带式底盘,得以安装和无需支撑便可直接使用120mm重型反坦克炮(部分样车甚至安装的是当时少量进口的Rh-120/44滑膛炮),战斗性能远超21世纪后国际流行的轮式装甲车火炮。原计划与使用105mm线膛炮的88式主战坦克(99年阅兵中称为中型坦克)混编,不依赖防御阵地与坦克协同使用。后因96、99式主战坦克的125mm火炮威力已超过120mm滑膛炮,88式坦克搭配89式自行反坦克炮混编已显过时,所以未有大批量生产(总产量“仅”230辆),也未有进一步改用88式坦克底盘或升级自动平衡机及激光瞄准具等高端设备,新设备被优先供应96、99式坦克。

参考文献

  1. ^ 1.0 1.1 中国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揭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坦克装甲车辆》网络版。
  2. ^ 2.0 2.1 2.2 [大漠狼烟散挽弓终有时——中国120毫米高膛压坦克炮/反坦克炮发展历程回顾],《现代兵器》,2008.07。
  3. ^ PTZ89. [2012-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4. ^ 4.0 4.1 4.2 4.3 浅析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技术特点与运用. [2015-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6). 
  5. ^ 程龙. 11 月 3 日,第 39 集团军某炮兵团举行隆重仪式,送别特殊“老兵”——18 辆退出现役的老旧火炮装备。 (PDF). 解放军报. 2015年, (11月11日): 4 [2017-04-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6-12).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