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 37型鱼雷
Mk 37型鱼雷 | |
---|---|
类型 | 声波鱼雷[1] |
原产地 | 美国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56年[1]-1972年 |
使用方 | 美国海军 荷兰皇家海军 以色列海军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西屋电气[1] 哈佛大学水下声音实验室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军械研究实验室 |
研发日期 | 1946年[1] |
生产商 | 美国海军森林公园军械站[1] |
衍生型 | Mark 37 Mod 1[1] Mark 37 Mod 2 Mark 37 Mod 3 NT37C NT37D NT37E NT37F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1,430英磅(650千克)[1] |
长度 | 135英寸(3.4米)[1] |
直径 | 19英寸(480毫米)[1] 配合21英寸(530毫米)鱼雷管应用 |
有效射程 | 17节航行:23,000码(21千米) 26节航行:10,000码(9.1千米) |
弹头 | Mk 37 Mod 0,HBX炸药-3[1] |
弹头量 | 330磅[1] |
引爆机制 | Mk 19 接触式引爆器 |
发动机 | 电动机[1] |
速度 | 低速:17节(31千米每小时) 高速:26节(48千米每小时) |
制导系统 | 陀螺仪(刚离开鱼雷管),被动声纳(巡航阶段),多普勒主动声纳(终端制导)[1] |
发射平台 | 潜艇[1] |
Mk 37型鱼雷是一枚电力推进鱼雷,是在二战后为美国海军所研发的。它在1950年代早期进入美国海军,生产了超过3,300枚。1970年代初,美国海军逐渐使用Mk 48型鱼雷淘汰,荷兰及以色列则使用到1980年代后期。
研发
Mk 37型鱼雷的工程设计开发于1946年由西屋电气开展。它很大程度上是基于Mk 27型被动声纳鱼雷的概念[2],以及增加了在Mk 18型鱼雷的修改版上测试的主动声纳系统进行和新的鱼雷体。1955至1956年间,生产了30枚鱼雷作研发测试之用,其后不久开始大规模生产。[3]
这种直径19吋的鱼雷使用电力推进,它可以用自身动力从已经注水的鱼雷管游出,不需使用压缩空气发射,能显著降低发动攻击时产生的声音。这种直径19吋的鱼雷是配合21吋鱼雷管应用,鱼雷外壳安装了数个1吋厚的导向螺柱(studs),使鱼雷由鱼雷管中游出时,水可于鱼雷周围流动。[4]
Mk 37-0型鱼雷在发射初时采用陀螺仪制导控制,以使鱼雷直线潜行,被动声纳制导系统在最后700码(640公尺)处启动多普勒的主动声纳制导系统,磁致伸缩换能器的工作频率为60kHz。电子仪器起初基于微型真空管,后来为固态半导体器件。
修改型号
Mk 37-1型鱼雷较Mk 37-0长、重和行进得较慢,但有着更好的目标获取能力,以及有能力拦截机动性更高的潜艇。它们均采用导线制导技术。
对于速度低于20节(37km/h)以及深度小于1,000尺(300公尺)的目标,Mk 37型鱼雷的效能很高。当以更高速度和深度航行的潜艇出现时,新的鱼雷也被研发出来了。其中,NT37C、D、E和F,都是基于Mk37设计的。
取代
由于苏联核动力潜舰在1960年代数量增加,而且高速化,电力推进的Mk 37要追上苏联核潜舰渐趋困难,所以美国海军在1960年代后期开发高速的Mk 48型鱼雷取代,而其他国家如荷兰皇家海军、以色列海军的Mk 37使用至1980年代也逐渐除役。
参考资料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Jolie, E.W. A Brief History of US Navy Torpedo Development: Torpedo Mk37. 15 September 1978 [22 June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0).
- ^ Jones, Edward Monroe; Roderick, Shawn S. Submarine Torpedo Tactics: An American History. McFarland. 2014-11-19: 111 [2022-07-08]. ISBN 97814766175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7) (英语).
- ^ Milford, Frederick. US NAVY TORPEDOES. Part Five: Post WW-II Submarine Launched/ Heavyweight Torpedoes. The Submarine Review. October 1997. (原始内容存档于23 October 2009).
- ^ US Navy torpedo history, part 2. [2022-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