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中华民国国庆阅兵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9月8日) |
中华民国四十五年国庆 | |
---|---|
日期 | 1956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国庆日) |
国家/地区 | 中华民国 |
地点 | 中华民国总统府、台北市中正区 |
领导人 | 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 |
总指挥 | 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军团第一军军长:刘鼎汉中将 |
中华民国建国四十五年双十节国庆阅兵典礼 (代号:光复演习) ,大阅官由时任中华民国总统兼三军统帅蒋中正担任,阅兵指挥官由时任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军团第一军军长刘鼎汉中将兼任。中华民国国军动员兵力21,500人、182架各型军机参加受校,是中华民国政府撤退来台后,历年的国庆日在台北市所举行的阅兵典礼中,参与校阅之三军部队兵力、车辆及飞机数量最多的一次阅兵大典[1]。3架美国空军轰炸机亦象征性参与。
背景
经历漫长的第二次国共内战后,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把中央政府所在地移转至台湾地区,时任总统蒋中正于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3月1日在台北宣布复行视事,回任总统职务。
民国四十年(1951年)双十节举行庆祝建国四十周年阅兵,此后至民国五十三年(1964年)之间,几乎每年均举行国庆阅兵典礼。民国四十五年(1956年)适逢总统蒋中正七十岁大寿,阅兵是历年规模最大的一次[1]。
当时朝鲜战争结束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前往支援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主力自朝鲜转移到台湾海峡。美国政府则大力支持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美国海军并派遣军舰驻防。
民国四十三年(1954年)底中华民国更在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支持下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民国四十四年(1955年)初一江山岛战役后,大陈岛撤退(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当时台湾海峡风云密布。两年后,民国四十七年(1958年)八二三炮战(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即爆发。
内政方面,民国四十三年(1954年)蒋中正与陈诚两人分别获得国民大会选举为第二任中华民国总统和中华民国副总统。时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吴国桢与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孙立人上将等留学美国的开明派,相继在民国四十二年(1953年)与民国四十三年(1954年)去职。民国四十四年(1955年),孙立人之中华民国总统府参军长职务也被革除。时任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蒋经国中将的地位获得进一步巩固。
国民党政府在台湾持续推动土地改革(三七五减租)与台湾省地方自治与基层选举后,同为无党籍的吴三连和高玉树分别于民国四十年(1951年)及民国四十三年(1954年)成为第一、二任的市民直选台北市市长。台北市市长接连由非中国国民党籍之台湾籍人士当选,透露了台湾白色恐怖时期政府“层级有别”的政策与当时的民心之所向。
筹备
阅兵行动代号为“光复演习”,大阅官是蒋中正,指挥官是陆军第一军团第一军军长刘鼎汉中将(黄埔军校第七期)。中华民国陆军参校各部队分别于台北林口、苗栗坪林、台中后里及彰化八卦山等处训练,中华民国海军、中华民国空军参校各部队则在高雄左营及冈山等地训练。
预演
九月下旬,中华民国参谋总长彭孟缉上将于陆军第一军团司令部(司令为胡琏上将)之龙冈基地预校陆军参校各部队。彭孟缉肯定陆军参校部队近三个月的训练成果。国庆筹备会与阅兵指挥部又于10月6日、8日于台北举行两次预校[1]。
阅兵
10日清晨6时,国军校阅部队集合就位完毕,10时整总统蒋中正及第一夫人蒋宋美龄在中华民国统帅旗引导下登上介寿路前(今凯达格兰大道)总统府阅兵台,接受21响礼炮致敬,指挥官刘鼎汉中将站在阅兵车上向总统蒋中正敬礼[2],并报告参加阅兵受校兵力及装备。报告完闭后,即开始分列式,以往由大阅官乘车检阅部队的步骤被省略。
国军参校部队
此次国军参校部队包括陆军军官学校、海军军官学校、空军军官学校、陆军士官学校的学生部队,陆军第一军第二十七师三个团、第五十八师一个团的陆军野战部队、陆军炮兵部队、陆军装甲部队、海军陆战队蛙人部队,以及陆军工兵辎重运输车队等,校阅总兵力共有21500人[1]。
空中分列式
182架飞机于基隆外海上空,按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的次序盘旋,按序自介寿路飞越阅兵台前上空。包括空军F-86军刀战斗机[3]及三架美军驻关岛的波音B-47同温层喷射(Stratojet)轰炸机[1]。
徒步队伍分列式
陆军军官学校、海军军官学校、空军军官学校、陆军士官学校所有学生部队在军旗引导下首先进场,然后是陆军野战重装步兵师[4],皆以肩枪背背包踢正步经过阅兵台接受校阅。不持步枪或持无法肩枪武器(例如巴祖卡火箭筒)的士兵则托枪。
车辆队伍分列式
陆军炮兵部队的105毫米榴弹炮[5]及155毫米加农炮[6],包括M18地狱猫式驱逐战车[7]的陆军装甲车辆,工兵工程车[8][9],工兵起重车[10]车队等亦通过阅兵台。
听训
分列式完毕后,由阅兵指挥官刘鼎汉中将集合国军受校部队成听训队形,上刺刀,由大阅官蒋中正训话[11]。
犒赏
由于这次国庆阅兵十分成功,蒋中正特别犒赏国军参阅官兵每人新台币10元,以资鼓励[1]。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1.4 1.5 刘国青. 民國45年大閱兵. 世界新闻网. 2011-07-02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8).
- ^ 国家文化资料库[失效链接] 中央日报照片 刘鼎汉少将
- ^ 国家文化资料库 中央日报照片 F86分列式在空中过阅兵台[失效链接]
- ^ 国家文化资料库 中央日报照片 步兵[失效链接]
- ^ 国家文化资料库 中央日报照片 榴弹炮[失效链接]
- ^ 国家文化资料库[失效链接] 台湾新生报照片 加农炮
- ^ 国家文化资料库[失效链接] 中央日报照片 M18地狱猫
- ^ 国家文化资料库 中央日报照片 工兵工程车1[失效链接]
- ^ 国家文化资料库 台湾新生报照片 工兵工程车2[失效链接]
- ^ 国家文化资料库 台湾新生报照片 工兵起重车[失效链接]
- ^ 国家文化资料库 台湾新生报照片 听训队形[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