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
| |||||||||||||||||
| |||||||||||||||||
|
1948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即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副总统选举, 该届选举为首次依照中华民国宪法举行的中华民国总统选举,选举方式是由具有民意基础的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以下简称国大代表)进行投票的间接选举。该选举乃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一部分,选举投票于民国37年(1948年)4月20日进行,选举地点则是在中国南京市国民大会堂。中华民国副总统选举虽同时进行,不过与总统选举分开计票,不是与总统一起搭档的选举制度。
该选举采差额选举,且是首轮得票必需超过半数以上才能当选的绝对多数制选举。在总统选举方面,中国国民党候选人、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以2430票的悬殊比数击败获得269票的同党对手居正,以将近八成的高得票率当选行宪后的首任中华民国总统。不过,蒋中正虽如预期的顺利当选,但是蒋所属意的中华民国副总统候选人孙科并未获得当选。在经过四轮投票后,孙科以1295票比1438票败给桂系军人所拥护的李宗仁。不久,当选正副总统的蒋中正、李宗仁于同年5月20日在南京总统府宣誓就职。
民国38(1949)年1月21日任期未满一年的总统蒋中正因中国内战因素被迫宣布“下野”,依宪法第49条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1]。惟民国39(1950)年3月1日,蒋中正以李宗仁无法施行总统职权为由“复行视事”,并于台湾省台北市介寿馆正式复任总统职务。
此次选举为中华民国政府行宪之重要步骤之一。因为第二次国共内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等因素,该次选举是中华民国至今唯一一次同时于台海两岸举行的总统大选。
正副总统选举背景
制宪国民大会
1936年中华民国政府初步完成宪法的草案,称为“五五宪草”,然而不久抗战爆发,制宪工作遂停顿。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就和平建国问题先后举行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然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谈判联合政府失败后,国民政府唯有自行宣布1946年年底召开“制宪国民大会”制定宪法。1946年12月25日,《中华民国宪法》三读通过,于1947年1月1日公布,同年12月25日正式实施,中华民国至此正式进入行宪的宪政时代。
而五五宪草下草拟的《中华民国宪法》,原本政体设计上趋于总统制,但是经国共两党推荐[2]的中华民国制宪总工程师民社党人士张君劢根据政协宪草决议案,将其修改为偏向内阁制的宪法,这种修改经过多番波折最终在制宪国民大会上得到蒋中正和国民党籍代表的认可而获得通过[3],《中华民国宪法》又被称为“张君劢宪法”。
行宪国民大会
行宪后,中华民国政府随即于全中国各地举行第一届中华民国国大代表选举,预计选出全中国的3045名国大代表,12月24日各地呈报中央政府一共选出2042名超过三分之二[4]。虽然中国共产党拒绝参加且部分省份与直辖市无法选出其代表,不过当时控制中国绝大部分的中华民国政府,仍旧选出2961位的国大代表(本应选出3045位)。而这些国大代表,其最重要工作就是进行总统及副总统的选举。
正副总统选举方式
选举选举方式是由具有民意基础的国大代表进行投票的间接选举。该选举乃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一部分,选举投票于1948年4月20日进行,选举地点则是在南京市国民大会堂。国大代表中国四十多省市的国大代表共有2841名报到,中华民国副总统选举虽同时进行,不过与总统选举分开计票,而且亦不是与总统一起搭档的选举制度。
依据当时中华民国法律,选举总统或副总统皆由国大代表以间接选举方式执行。又根据总统副总统选举法第四条第三项,首轮总统或副总统投票后,候选人需要国大代表总人数(3045名)一半同意(1523名)情况下,才能确认当选。若没有人超过半数,则必须行使第二轮与第三轮投票,而该两轮的投票候选人则最多三名。再者,若第三轮投票,仍无候选人以超过一半国大代表的绝对多数(1523票)当选者,则以第三轮投票中的最高票与次高票作为两候选人,然后在第四轮总统投票中,于两位候选人当中,“重行投票圈选一名”(不必超过3045名国大代表的半数)。
总统选举
1947年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扩大总统权限,蒋参选总统。同年举行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此时战局对国府相当不利。1948年3月,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南京召开,国民大会3,545名代表投票。在总统选举方面,时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中正虽然遭受中国共产党“叛变”的威胁,不过于中国国民党党内及中国政界仍旧维持一定影响力(蒋中正为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党最高领导人)。1948年4月19日,第一届国民大会选举总统,蒋以2,430票当选为中华民国行宪后第一任总统。[5]在4月20日早上的总统选举过程中,在国大代表一人一票秘密选举中,蒋中正以八成超高得票率,击败只获得269票的同党对手居正,并以绝对多数当选总统。
除去有效的选票2,699张之外,另有废票35张。选票正面印有“蒋中正”和“居正”两个名字,规定选举时,要在二人中的一人名字上面画一个圆圈,才能有效。画歪了,画多了,写了其他的字,都无效。在这三十五张中:
(一)约有廿张是空白票,未画图,也未写字,表示弃权。
(二)有的人在蒋中正和居正的头上,都画了圈,表示,兼爱。
(三)有一张,这位代表在居正名字之间,加上了一个“不”字,大约是发泄。
(四)有一张,圆圈画在蒋中正三字之上,可是他的圆圈是大圈圈里还有小圈圈。
(五)有几张的圆圈画在下面,或画在名字之上。
(六)有一位代表大约迫念孙中山先生,硬在蒋中正之前写了“孙文”二字,上面画了一个圈。
(七)最奇怪的,是在蒋中正和居正上面各打“×”字一个[6]。
副总统选举
比起总统选举单纯,该届副总统选举较为复杂。在1948年4月20日副总统候选人登记截止前,共有李宗仁、孙科、程潜、于右任、莫德惠、徐傅霖等六人参选。其中前四位为中国国民党籍,徐傅霖属中国民主社会党,莫德惠为无党籍。其中,由于蒋中正自己本身是军人出身,因此希望在副总统人选上,能够由文人出任,以平衡正副总统的角色形象。李宗仁也是军人出身,桂系的军事力量在历史上又多次与蒋不合,只会造成蒋日后的行政阻力,大力反对李氏参选。不过,因李宗仁在对日抗战期间颇有战功,且于政界富有人望,蒋中正终无法迫其退选。劝退不成后,蒋中正乃在副总统选举当中,全力支持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独子、曾任行政院院长及时任国民政府副主席、立法院院长的孙科。
在总统选举过后,随即举行副总统投票。虽然蒋中正发表声明表示副总统应由文人担任,且表明支持孙科,但受到多位国大代表支持的李宗仁,竞选气势一直为六人之冠。于是在4月20日下午的首轮投票中,李宗仁获得了六位参选人最高的754票,而另外候选人得票情形分别为:孙科559票,程潜522票,于右任493票,莫德惠218票,徐傅霖则得到214票。因为没有人过1,523票的门槛,依法选前三高票继续第二轮投票。
4月24日,在依法举行的第二轮投票中,李宗仁获得1,163票,蒋中正支持的孙科得到945票,而最后一名为程潜616票。也就是出炉后的投票结果,依旧没人过半数。面对第二轮结果,蒋中正亲自出马支持孙科,并令党务系统发动各路人马为孙科拉票,同时暗中为程潜助选,以分散李宗仁的选票。桂系为压倒孙科,由南京《救国日报》(社长龚德柏)揭出孙科与蓝妮的陈年情事,结果惹恼了广东籍国大代表,在张发奎、薛岳两位上将带领下,一群粤籍国大代表捣毁了《救国日报》社。支持孙科的代表还散布李宗仁“戡乱不力”、“亲共”的言论和郭德洁“贪污”的谣言。为了胜选,双方大有撕破脸皮之势。
此时,程潜因蒋介石要求退选,而在24日晚宣布退出竞选。李宗仁召集竞选团队开会,决定以退为进,也在25日晨宣布退选。这样,候选人仅剩孙科一人,孙科自觉无趣,也只得在25日中午宣布退选。大会只得暂时休会。蒋中正见此情形,只得召见白崇禧,表示他并不袒护任何一方,希望李宗仁继续参选。随后,国大主席团以不能在选举中途放弃竞选为理由,推胡适等敦请李宗仁等继续竞选。于是,三人均表示听候大会决定。在此情况下,该大会再于28日举行第三轮投票,而该投票中,李宗仁得1,156票,孙科1,040票,程潜则得到515票。因为第三轮投票结果,仍未有人过半数,于是以李宗仁与孙科为两位候选人的副总统第四轮投票,于隔日继续举行。依法,第四轮投票中,将由两人圈选出副总统当选人。
在第四轮“相对多数当选”;且只有两位候选人的这次副总统投票中,李宗仁获得1,438票,孙科则得到1,295票。李宗仁虽没有过半数,但依法(选举法第五条,准用该法第四条第三项)获得该选举的胜利。最后,中华民国行宪后第一任副总统产生,是由国民党桂系首领李宗仁,打败蒋中正支持的孙科获得当选。
正副总统选举得票情形
候选人 | 政党 | 得票 | 当选 | |||
---|---|---|---|---|---|---|
票数 | 得票率 | |||||
总统 | 蒋中正 | 中国国民党 | 2,430 | 90.03% | ||
居正 | 269 | 9.97% |
候选人 | 政党 | 第一轮得票 | 第二轮得票 | 第三轮得票 | 第四轮得票 | 当选 | ||||||
---|---|---|---|---|---|---|---|---|---|---|---|---|
票数 | 得票率 | 票数 | 得票率 | 票数 | 得票率 | 票数 | 得票率 | |||||
副总统 | 李宗仁 | 中国国民党 | 754 | 27.32% | 1,163 | 42.69% | 1,156 | 42.64% | 1,438 | 52.62% | ||
孙科 | 559 | 20.25% | 945 | 34.69% | 1,040 | 38.36% | 1,295 | 47.38% | ||||
程潜 | 522 | 18.91% | 616 | 22.61% | 515 | 19.00% | ||||||
于右任 | 493 | 17.86% | ||||||||||
莫德惠 | 无党籍 | 218 | 7.90% | |||||||||
徐傅霖 | 中国民主社会党 | 214 | 7.75% |
正副总统就职大典
正副总统选举皆产生当选人后,总统当选人蒋中正选择在5月20日举行正式的正副总统就职大典,此后中华民国历届正副总统皆在该日举行就职大典,“520”也成为中华民国日后政治一个特殊的日子。第一任正副总统就职大典各国驻华使节均有出席,各国宾客共有大约3,000人左右。
据《李宗仁回忆录》说他向总统蒋中正请示正副总统就职大典当天的礼服事宜,总统蒋中正本来向他约定穿燕尾服,却在正副总统就职大典前一天,通知副总统李宗仁穿军服即可。结果在正副总统就职大典上,副总统李宗仁穿著挂满勋章的军服出席,站在穿著长袍马褂的总统蒋中正后方时,活像是总统蒋中正的侍卫或副官,毫无副总统的形象。总统蒋中正与副总统李宗仁二人关系不合在当时已经台面化。
注释
- ^ 《引退谋和书告》,《总统府公报》210期,民国38(1949)年1月22日
- ^ 参见 蒋匀田,中国近代史转折点
- ^ 李炳南,政治协商会议与国共谈判,永业出版社
- ^ 中央日报,1947年12月25日
- ^ 陈布雷等编著,《蒋介石先生年表》,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6月1日,第55页
- ^ 1948年5月8日天津(真善美日报》王昆江 徐凤文 李家璘选编.老新闻:民国旧事(1947-1949).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09月第1版.
参见
参考资料
中央选举委员会,《中华民国选举史》,1987年,台北市,中央选举委员会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