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旗山区旗山国民小学
高雄市旗山区旗山国民小学 | |
---|---|
地址 | 842高雄市旗山区华中街44号 |
坐标 | 22°53′18″N 120°28′50″E / 22.8882631°N 120.480624°E |
邮政编码 | 842 |
类型 | 市立国民小学 |
创办日期 | 1898年 |
学区 | 中华民国高雄市旗山区 |
学校编号 | 07-6612052 |
教育部学校代码 | 124689 |
校长 | 李纹胜 |
年级 | 一到六年级 |
传真号码 | 07-6625219 |
学校网址 | http://www.qsp.ks.edu.tw/ |
高雄市旗山区旗山国民小学,位于台湾高雄市旗山区,其历史可追溯至于1898年设置的“蕃薯藔公学校[1]”。该校建于日治时期的校舍与大礼堂于2000年5月31日公告为古迹[2]。
沿革
蕃薯藔公学校设置于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首任校长为万羽三次郎,于1910年代改筑校舍[3]。后来在大正 十一年(1922年)4月改称“旗山第一公学校”,到了昭和六年(1931年)又改为“旗山第一国民学校”,昭和十六年(1941年)再改为“旗山国民学校”[3]。二次大战后,于民国五十七年(1968年)8月因实施九年国民义务教育而改为“高雄县旗山镇旗山国民小学”[3],后因行政区划改制而成为高雄市旗山区旗山国民小学。
创校时其学区分为蕃薯藔、溪州、沟坪、旗尾、山杉林、甲仙埔、田藔、古亭坑、观音亭九区,涵盖21个街庄[3]。之后随著学生增加,陆续成立中埔分教室、田寮分校、六龟里分校、甲仙埔分校、沟坪分校、溪州分教室、圆潭子分教场,此外在改实施国民学校制度后,“蕃薯藔寻常高等小学校”(今旗山区鼓山国小)在昭和十九年(1944年)实施国民义务教育后改为“旗山国民学校鼓山分校”,而战后在民国四十五年(1956年)又成立了旗峰分校[3]。
古迹
旗山国小 | |
---|---|
位置 | 台湾高雄市旗山区华中街44号 |
建成时间 | 校舍: 大正五年(1916年)~ 大礼堂: 昭和十年(1935年) |
官方名称 | 旗山国小 |
类型 | 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其他设施 |
详细登录资料 |
北栋教室
北栋教室建于大正三年(1914年),最初只有建今东侧一楼三间教室[3]。两年后在这三间教室的基础上继续增建,至大正八年(1919年)完成走廊屋顶后,今日校舍的东半部已经完工,但西半侧仍为一层建筑[3]。而约在昭和十四年到昭和十八年(1939年-1943年)期间,西半侧才改建为与东半侧相同的砖造建筑[4],之后因应学生人数的增加,曾在战后1952年-1959年左右在一字形校舍两翼增建教室[3]。
校舍入口的门廊开有圆拱,上为阳台,而一楼的走廊则石制拱型走廊,二楼部分则是平拱廊[1]。2000年指定为古迹后,校方一度因考量安全因素而欲将老旧建筑改建,在该年9月4日请求解除古迹指定,但在经过评鉴后仍维持古迹指定[3]。之后经过紧急抢修之后,校舍在与大礼堂在2007年5月7日动工[5]已于2008年修复完成[4]。而在修复完成之后,校舍于2009年4月30日成为高雄县第四座英语村使用[6]。
大礼堂
大礼堂建于昭和九年(1934年)12月5日,为加强砖造、钢屋架建筑[3],其正立面有仿罗马风格的山墙,开有双连拱窗,而建筑侧面则开有九个拱形窗[1]。昭和十年(1935年)落成后,大礼堂成为该校与附近居民聚会的重要场所[3]。而在大礼堂内的舞台后方设有奉安所,以木门与舞台区隔[3]。
二次大战后,大礼堂在民国七十六年(1987年)5月扩建舞台;七年后(1994年)将屋顶铺面换成钢浪板,后方增建两层楼教室[3]。大礼堂在2003年11月紧急整修后[3],在2008年修复完成[7]。
参考来源
- ^ 1.0 1.1 1.2 《高雄縣文化資產手冊-古蹟、歷史建築、遺址及自然地景》. 高雄县冈山镇: 高雄县政府文化局. 2006年12月: 50页. ISBN 978-986-00-7930-2.
- ^ 旗山國小.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2).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财团法人成大研究发展基金会. 《高雄縣縣定古蹟旗山國小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 高雄县政府文化局. 2006: 1–1-1–6页. ISBN 978-986-01-6487-9.
- ^ 4.0 4.1 校舍前导览牌
- ^ 阮正霖. 〈旗山國小古蹟教室 下周動工維修〉. 《联合报》. 2007-05-02 (中文(台湾)).
- ^ 颜福江. 〈第四座英語村 旗山村開張〉. 《联合报》. 2009-05-01 (中文(台湾)).
- ^ 礼堂前导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