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香港硬币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流通的硬币

香港硬币(又称香港辅币)是港元的一种形式,由香港金融管理局代表政府发行,代理银行负责储存及向公众分发。[1]与商业银行发行的钞票一样,香港政府发行的硬币及十元钞票均有十足的外汇储备支持。

现时,香港的流通硬币共有九款,包括:¢10(壹毫)、¢20(贰毫)、¢50(伍毫)、$1(壹圆)、$2(贰圆)、$5(伍圆)、$10(拾圆)、$50(伍拾圆)及$1000(壹仟圆)。其中$50为香港回归5周年纪念币,在2002年发行,$1000为香港回归(1997年发行)及香港国际机场启用(1998年发行)纪念币。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年报,2014年底,流通硬币总值70亿元,相当于平均每位港人拥有1000元硬币。[2]

历史

1978年发行的十角形五元硬币,“香港伍圆”四字由上而下,由右而左排列。澳门贰圆和伍圆仍使用近似设计

硬币于1863年开始发行,英国曾在1866年于铜锣湾京士顿街设立香港铸币厂,但因华人习惯在鉴定银币后戳上记号,而铸币厂铸造的硬币面有维多利亚女皇像,当时谣传在女皇像上戳记会受刑责,所以不受华人欢迎。再加上1866年的金融风暴令市民对银币需求减少,而且铸币局亦未能争取到为中国铸币的合约,铸币厂损失达34万元之钜,最后于1868年倒闭[3][4]。(另一说法是该厂所铸造的硬币不受身受割土之辱之华人所欢迎[5]

1992年或之前发行的硬币(面额分别有¢10、¢20、¢50、$1、$2、$5),正面是用汉字写成的币值,如“香港伍圆”,背面铸有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或其他国王女王的头像。后来因应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中国,1993年起政府发行一套全新硬币,正面印有币值数字,背面改为香港区花洋紫荆。而旧硬币则逐步回收,但仍为法定货币。直至今天,英女王硬币仍与洋紫荆硬币一起流通(现时,面额为2元及5元的英女王硬币已很少流通了),并曾一度成为收藏对象。

洋紫荆设计硬币在1993年推出,逐步取代女皇头像设计系列。

政府后来推出俗称“金银闰”的$10硬币(1994年及1995年铸造及发行相关年份的硬币,2014年发行1996年铸造的硬币)。1997年,曾推出一批以上述7种币值组成的纪念币,背面以特色图案代替数字币值(原有的数字放在最顶处)。

硬币收集计划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收银车,协助回收硬币重用

1997年9月,电子收费系统八达通面世,并迅速普及,使硬币需求量大减。因此,自1999年至2011年间,香港再没有新硬币发行,相隔14年后,直至2012年才重新推出2元及5元硬币,目前最新版本的硬币为2019年的版本。

2014年9月,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硬币收集计划,目的令硬币流通更有效率,减少铸币需要。最初计划属试验性质,为期两年,之后该计划亦有继续推行至今。两部“收银车”轮流停驻香港18区,每人每次回收上限大约10公斤硬币(车上有电子磅)。硬币可换作现钞或为八达通增值,车内亦有公益金捐款箱。

2020年10月5日,金管局公布计划自2014年10月份推出至2020年8月23日期间,共进行了74万宗交易,收集了共5.98亿枚硬币,总面值8.8亿元。[6]

发行量

在金管局的年报中,由政府发行的纸币和硬币是一同统计的。截至2017年底,政府发行的流通纸币及硬币总值120亿元,当中纸币占43亿。

类别 面值 数量 金额
硬币 10¢ 25.4% 1.5%
20¢ 17.4% 2.0%
50¢ 11.8% 3.4%
$1 17.2% 10.0%
$2 13.3% 15.5%
$5 6.8% 19.9%
$10 2.0% 11.9%
塑质钞票 $10 5.2% 30.3%
纸质钞票 $10 0.9% 5.5%

流通货币

硬币正面划一采用洋紫荆设计,并附有“香港”及“HONG KONG”。

硬币背面中间有大阿拉伯数字铸明面值,下方附有发行年份。上下分别以中文大写数字及英文铸明面值。

香港硬币[7]
面额 材质 样式 边缘
拾圆($10) 外环红铜镍合金
圆心镍黄铜合金
圆形 槽纹与平滑相间
伍圆($5) 红铜镍合金 圆形 槽纹,中间凹槽印有凸字“香港伍圆”
及“HONG KONG FIVE DOLLARS”
贰圆($2) 红铜镍合金 波浪形 平滑
壹圆($1) 红铜镍合金 圆形 槽纹
伍毫($0.50) 黄铜镀钢 圆形 槽纹
贰毫($0.20) 镍黄铜合金 波浪形 平滑
壹毫($0.10) 黄铜镀钢 圆形 平滑

面值

  • 1文:等于1元的千分之一。1863年至1865年间,10文钱等于1仙。
  • 1千:只在1866年发行,与1文面值一样。
  • 1仙:等于1元的百分之一。1863年至1941年间发行,战后由1仙钞票取代,并于1995年停止流通。
  • 5仙:1863年至1979年间发行,1935年起,由以往的银,改为镍、镍-铜或镍-黄铜铸造。最后的5仙硬币是在1988年推出(只包括在官方精铸套币内),1989年停止流通。港币5仙俗称斗零
  • 1毫:等于1元的十分之一。1863年起发行至今,1935年改以镍铸造,1948年改由黄铜-镍合金铸造,1982年体积缩小,1984年被新一批1毫硬币取代[8],一直流通至今,1994年5月改由黄铜镀钢铸造,并改用洋紫荆图案。2017年重新发行。
  • 2毫:1866年开始发行,由银铸造,至1905年止,直至1975年起重新铸造,但改为波浪形设计。1993年10月改用洋紫荆图案。
  • 5毫:1866年开始发行,当时名为“半圆”(Half Dollar,意指一圆的一半), 由银铸造,至1905年止。直至1951年起重新铸造,以红铜-镍合金铸造,1977年改由黄铜-镍合金铸造,1993年10月改由黄铜镀钢铸造,并改用洋紫荆图案。2015年重新发行。
  • 1元:1866年开始发行,由银铸造,至1868年止,直至1960年起重新铸造,以红铜-镍合金铸造,1978年体积缩小,曾于1993年10月试用红铜镀钢铸造(同期起改用洋紫荆图案),但不太成功,制成的硬币出现生锈或磁化等各种问题。1994年重新以红铜-镍合金铸造。2013年重新发行。
  • 2元:1975年开始发行,波浪形设计,以红铜-镍合金铸造。1993年1月改用洋紫荆图案,2012年重新发行。
  • 5元:1976年开始发行,以红铜-镍合金铸造,初时是十角形的,但因容易被伪造,于1980年改以圆形设计,并在硬币的边沿加上凹坑及刻字(安全边)。1993年1月改用洋紫荆图案,2012年重新发行。
  • 10元:外层以红铜-镍合金铸造,内层以黄铜-镍合金铸造,故此俗称“金银闰”,1994年11月面世,并在1995年再发行一次,1997年亦曾发行回归纪念版。因不受欢迎,后重新发行十元纸币取代,惟于2014年曾发行80万个1996年批次的十元硬币。

纪念硬币

于1976年发行的龙年纪念金币,此为背面

为纪念特定事件发生,香港曾于1975年至2002年间推出多款纪念硬币

年份 硬币物料 面值 纪念事件 铸造数量
普通 精铸
1975 金(916.6纯度) $1,000 英女皇访港 15,000 5,000
1976 龙年 20,000 10,000
1977 蛇年 20,000 10,000
1978 马年 20,000 10,000
1979 羊年 20,000 10,000
1980 猴年 27,000 13,000
1981 鸡年 33,000 22,000
1982 狗年 33,000 22,000
1983 猪年 33,000 22,000
1984 鼠年 20,000 10,000
1985 牛年 20,000 10,000
1986 虎年 20,000 10,000
1986 英女皇第二次访港 20,000 12,000
1987 兔年 20,000 12,000
1988 镍黄铜合金
(五仙、一毫、两毫及五毫)
红铜镍合金
(一元、两元及五元)
$0.05、$0.1、$.2、$0.5、$1、$2、$5 新铸硬币 50,000 25,000
1993 镍黄铜钢
(一毫、五毫)
镍黄铜合金
(两毫)
镀镍钢
(一元)
红铜镍合金
(两元及五元)
红铜镍合金外环及镍黄铜合金圆心
(十元)
$0.1、$.2、$0.5、$1、$2、$5、$10 新铸硬币 50,000 30,000
1994 金(圆心916.6纯度、外环375纯度) $10 纪念十元硬币面世 20,000
1997 红铜镍合金外环及镍黄铜合金圆心 $10 纪念青屿干线通车 50,000
1997 金(916.6纯度) $1000 纪念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97,000
1997 镍黄铜钢
(一毫、五毫)
镍黄铜合金
(两毫)
红铜镍合金
(一元、两元及五元)
红铜镍合金外环及镍黄铜合金圆心
(十元)
$0.1、$.2、$0.5、$1、$2、$5、$10 新铸硬币 300,000 97,000
1998 金(916.6纯度) $1000 纪念香港国际机场启用 15,000
2002 金(纪念金章)
银(银币)
$50 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五周年 60,000

支付款额

根据《香港硬币条例》,硬币的法定支付能力为:

  • 金额少于1元(1毫、2毫、5毫)硬币,所支付的款项不超过$2
  • 金额不少于1元(1元、2元、5元、10元)硬币,所支付的款项不超过$100

此条例没有罚则,故交易对方可拒绝接受。 [9]

参见

参考资料

  1. ^ 香港金融管理局. 香港的貨幣 (PDF). [2015-10-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4-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HKMA. 貨幣穩定 (PDF). [2015-10-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香港历史博物馆编制. 香港貨幣(Hong Kong Currency). 香港: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2012年: 第12页. ISBN 9789627039709. 
  4. ^ 网址引用香港的早期貨幣及香港造幣廠 (The Hong Kong Early Currency and The Unsuccessful Hong Kong Mint). 华夏泉货汇考. 2000-04-16 [201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7-21) (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黎健强. 形彩風流——香港視覺文化史話 。香港錢幣鈔票漫談. 香港: 三联书店. 2002年11月: 第172–175页. ISBN 9789620421525. 
  6. ^ 金管局:收銀車共收集近6億枚硬幣 總面值8.8億元. 阿斯达克财经网. [2020-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流通硬幣.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15-04-27 [2015-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ay.jsp?RecordKey=1000016671&s=HKPRO_Archive_web 旧一角停止作一日币使用[永久失效链接]
  9. ^ 香港法例第454章硬幣條例第2(1)條. [20 Ma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