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香港中文大学碧秋楼

坐标22°25′11″N 114°12′23″E / 22.419717°N 114.206425°E / 22.419717; 114.20642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2°25′11″N 114°12′23″E / 22.419717°N 114.206425°E / 22.419717; 114.206425 香港中文大学碧秋楼(Pi Ch'iu Building)位于香港中文大学本部百万大道,原为一座综合事业大楼,供不同学科处理院务。当大楼开幕时,中大资讯科技服务处亦以大楼为基地。从1990年代起,资科处在大楼内设立香港国际互联网交换中心,令碧秋楼逐渐发展成为香港互联网的中枢,直至2024年为止。

由于大楼具有相当于国防安全的角色,大楼内设立多重保安系统,防止外人闯入,2005年世贸会议在港举行期间,香港警方为防止示威者冲击香港互联网系统,亦需派人协调大楼保安工作。近年,中大资讯科技服务处为防止碧秋楼发生意外导致香港网络瘫痪,已在中大伍何曼原楼7楼,以及校外数个地方设立新的交换中心,减少过于倚赖碧秋楼的设施;随后,更于2021年于薄扶林数码港增设另一个交换中心,并已于2024年中起全面取代碧秋楼的设施。

命名

碧秋楼首期于1977年4月4日开幕(而第二期工程于1982年9月批出图则,随即动工),由何添慈善基金会捐助230馀万港元兴建。为了纪念基金会的慷慨捐助,大学特别应捐款人何添何贤兄弟要求,以二人母亲“邓碧周”、“梁秋娴”名字中各取一字作为大楼名称,以“碧秋”为名。

设计

大楼采用当时流行的清水墙建筑法,外表设计著重线条,颜色暗淡自然而不施加粉饰,富苍朴庄严之感,亦成为中大校园建筑面的特色。

用途

碧秋楼在大学内的英文简称为“HCA”。大楼面积共约20,000平方呎,楼高四层。最初的设计蓝图为是中大的综合事业大楼,以供中大出版社、传播研究中心、社会人文学科研究所、电子计算学系、文学院院务室、社会科学院院务室,与亚洲课程部办事处使用。之前散布大学各处的一些部门如人文学科及社会科学的部门,自大楼落成以后才有了稳定的驻足点。

以前大楼曾备有广播电视制作室,供校内新闻及传播学系作培训人材之用,亦协助校内其他部门提供视听教材。现时,碧秋楼主要向学生提供电脑服务,并设有24小时开放的学生电脑用户区,及师生和职员培训室。

此外,大学的资讯科技服务处也在这里设立基地,曾为香港国际互联网交换中心的所在地,被誉为“香港互联网的中枢”,配备大量经由Novell局域网连接的IBM兼容个人电脑。而在更早的年月里,电算机服务中心的用户区本来设于范克廉楼。

随著香港国际互联网交换中心于2021年在数码港设立新数据中心,该中心位于碧秋楼地下的机房已于2024年6月30日起停用[1]

图集

其他

香港女歌手陈慧娴于1988年发行的粤语专辑《娴情》,以及国语专辑《傻女》之唱片封套拍摄,均于香港中文大学林荫大道(百万大道)取景,其中《娴情》的背景为碧秋楼附近,《傻女》的背景则为百万大道。[2]

参考资料

  1. ^ Decommission of HKIX Connections and the Old Switches at HKIX1 by 30 Jun 2024. 香港国际互联网交换中心. 2022-10-21 [202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陳慧嫻 嫻情 (1988) 平面廣告. [2021-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