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凤宫
22°35′16″N 120°20′50″E / 22.587719°N 120.347091°E
飞凤宫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高雄市凤山区南成里保华一路136号 |
宗教 | 台湾民间信仰 |
主神 | 保仪尊王 |
例祭 | 农历四月廿四[1] |
建立时间 | 清朝光绪年间(建庙) 民国壹佰零壹年(2012年)(新址重建) |
地图 | |
睢阳飞凤宫,旧称飞凤宫,位于台湾高雄市凤山区,是主祀保仪尊王(张府尊王[注 1]、尊王公)的庙宇,陪祀李府千岁、申国夫人、注生娘娘、福德正神等神[1][3][4]。该庙原本位于小港区的红毛港,2007年因聚落迁村而移到今址,并在2012年12月15、16日举行谢土安座仪式[5]。该庙因为原在姓杨仔聚落,又称“姓杨仔庙”,另外又有“塭仔头庙”的别称[1][2]。迁村之后,将正式庙名定为“睢阳飞凤宫”,强调该庙主神是安史之乱中死守睢阳的张巡[2]。
昔日飞凤宫庙前有一菜市场,为当地居民重要活动场所之一[1]。又该庙在红毛港原本有外五营,但其中的东营与中营因为大林发电厂建厂而拆除,南营后来也因该电厂兴建排水出口而拆除,之后于第二出水口旁重建[1][3]。在农历四月廿三,飞凤宫会请出保仪尊王副驾前往台南祀典大天后宫进香,次日返回[1]。
沿革
该庙相传建于清光绪年间[3][4],但是光绪廿年(1894年)《凤山县采访册》与日昭和十三年(1938年)《台湾宗教与迷信陋习》(曾景来 著)并未记载飞凤宫的记录[1]。该庙的由来据庙方沿革碑文,是红毛港孩童在海边玩耍,用土偶当神像膜拜,结果有一孩童起乩,请示后乃保仪尊王要在此驻驾[2]。之后因有灵验事迹,信徒乃正式建庙供奉[2]。另一说是当地杨姓信徒自台南迎回主神,最初是位在姓杨仔聚落的一间草寮,后来改建成石建庙宇[4][1][3]。而因此缘故,飞凤宫每年都会前往台南尊王公坛进香[2]。不过飞凤宫工务组长林坤荣否认此说,表示会前往尊王公坛只是因为居民到台南附近捕鱼时发现该庙也供奉尊王公,基于同祀情谊才进香,且飞凤宫出访还会前往屏东关山福德宫、台南祀典大天后宫、高雄凤邑旧城城隍庙等庙[2]。而早期除了姓杨仔的居民之外,原本姓吴仔与姓李仔的居民亦有此庙信徒,但后来因为祭拜意见分歧等因素,姓李仔的信徒从飞凤宫分香[注 2],另建济天宫[1][3][4]。姓吴仔的居民后来也另建了天龙宫[2]。
民国65年(1976年)重建,历时1年4个月后完工,是该庙迁村前最后一次重建[1][3][4][2]。另外在民国六十年代(1970年代),据说当地有人家里要娶媳妇,请主神保仪尊王去看戏,结果意外在烧香时烧到神像,于是该庙重塑金身,但将原本的神像放在新神像里面[1][3][4]。
2007年因红毛港迁村而移到今址,并在2012年12月15、16日举行谢土安座仪式[5][2]。而据说因为台南大天后宫有一匾额过去不知是何庙所赠,后来查证是飞凤宫所赠,乃请庙方取一正式庙名以利识别,后来庙方讨论与掷筊后,才决定在飞凤宫前加上“睢阳”二字[2]。
2013年,飞凤宫启建癸巳年礼斗三朝祈福清醮。
祭祀圈
飞凤宫的祭祀圈在迁村之前主要是海昌里一带,并涵盖海澄、海丰两里的一部份[2]。根据济天宫主委李义三表示,迁村前飞凤宫的丁口数为6800丁,为红毛港各庙中最多[2]。
传说
相传过去在日治时期,红毛港一带曾发生瘟疫,飞凤宫保仪尊王化身成穿白衣的大夫,步行到台南大天后宫去求来一帖药方,回红毛港治病[3]。日后保仪尊王托梦,要大家到大天后宫进香谢恩,故该庙有到大天后宫进香参拜的活动[3]。
另外传说日治初期林少猫在南台湾活动时,某日生了怪病[注 3],在遍寻名医诊治均未见效后,转而求神问卜[1][3][4]。而据说若是无法解决其问题,林少猫便会焚毁神像,鞭打乩童、道士[1]。后来飞凤宫被要求前往后壁林帮林少猫“诊治”,结果保仪尊王降旨给药,治好了林少猫的病[1][3][4]。林少猫遂对飞凤宫保仪尊王相当感恩,命人从打狗港出发到大陆唐山[注 4],订制手工的“刺绣九龙绸缎凉伞”献给飞凤宫,且注意不让手下打扰到红毛港的居民[1][3][4]。该凉伞后来据说用于神明出巡时的前导,但在林少猫势力遭日方剿灭后,深怕遭受牵连而藏了起来,日后该伞下落不明[1][3][4]。
另外传说过去日治时期日本禁止台湾汉族传统信仰时,红毛港居民将庙中神像拿回中藏起来[3]。但有一尊神像被日本人发现,用布包住丢到海中[3]。但神像后来自己发光,又被渔民捞了回去[3]。
又在大林火力发电厂施工拆掉飞凤宫南营时,保仪尊王神像的胡子翘了起来,塞到耳际[3]。信徒去把发电厂的主任找到庙中祭拜,据说主任答应重建南营之后,神像的胡子才恢复原状[3]。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张守真、杨玉姿. 《紅毛港的前世今生》. 高雄市文献委员会. 2008-01: 页101─103. ISBN 978-986-01-3024-9.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谢贵文. 《沿續與變遷:遷村後紅毛港的寺廟與信仰》. 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 2016-12: 页31-40. ISBN 978-986-05-1684-5.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朱秀芳(文字)、蒋茂盛(摄影). 《戀戀紅毛港──寺廟建築與信仰》. 青林、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008-04: 页18─25. ISBN 978-986-6830-52-5.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李亿勋. 《紅毛港文化故事》. 晨星. 2006-12: 页58─61、73─74. ISBN 978-986-00-8454-2.
- ^ 5.0 5.1 紅毛港飛鳳宮101年12月15、16日舉行謝土安座. 红毛港文化园区. [2018-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