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蒂娜 (1992年)
四级飓风(美国) | |
形成 | 1992年9月17日 |
---|---|
消散 | 1992年10月11日 |
最高风速 | 1分钟持续: 150英里/小时(240公里/小时) |
最低气压 | 932毫巴(百帕);27.52英寸汞柱 |
死亡 | 无 |
影响地区 | 墨西哥西部 |
1992年太平洋飓风季的一部分 |
飓风蒂娜是1992年太平洋飓风季中最强的风暴;并曾经短暂地威胁陆地。蒂娜生成之年为破记录的一年,该年有二十四个热带气旋、二十二个热带风暴、十四个飓风和八个大型飓风。此风暴是在9月17日在一股东风波中生成。其缓慢向西移动并增强成一飓风。其后一道高压脊断裂并移到北面令一道低压槽重新引导蒂娜向北移向陆地,同时此风暴仍缓慢移动并缓慢地减速。之后该低压槽断裂并被一道强的高压脊取代。蒂娜故此改变移动方向并向海面移动。并增强成一四级飓风;中心气压为932毫巴。其后此风暴缓慢地减弱并向北移动。热带低气压蒂娜在短暂地进入中太平洋飓风中心(CPHC)的职责范围后在10月11日消散。虽然此风暴没有登陆陆地,但仍然为墨西哥西部带来暴雨。
气象历史
蒂娜原先是一股在9月5日离开非洲海岸的东风波。六日后,该东风波横过小安地列斯群岛。该东风波曾经在进入加勒比海时产生一些紊乱的对流,但该处的强风切变继续增强令其停止发展。在9月16日,当其位于阿卡普尔科之西约480公里时,该东风波已进入东太平洋海域。该系统开始变得更有组织。[1] 其后在9月17日的12:00UTC,除着该扰动变得极有组织。[2],国家飓风中心升格该扰动为一热带低气压,为该风季中的第二十二个热带气旋。[3] 该热带低气压在之后的一日增强为热带风暴蒂娜。其后该系统进入增强阶段,令此风暴在增强成热带风暴之后的24小时达至中等风暴的强度。[4] 而国家飓风中心也预测此风暴会成为一飓风。[4]
和预测一样,蒂娜在协调世界时9月20日下午6时达到飓风强度。[1] 其后此风暴的强度在之后的一日达到首次最高强度,风力时速140公里。[1] 但在9月21日,风切变开始破坏此飓风的结构,[1] 其深层对流活动开始减少,[1] 令蒂娜减弱为一热带风暴。此风暴在两日后再次增强为飓风,[3] 可是飓风猎人侦察机的资料显示此风暴再一次减弱为一热带风暴,蒂娜的第二次最高强度自此结束。[1] 在9月24日,因为副热带高压脊连续地减弱[5]的同时,一道位于中至低层的低压槽在此风暴的北面通过,令一股反气旋不久后在下加利福尼亚州沿岸生成,[5]导致热带风暴蒂娜转了一个急弯向东北偏北方移动;并朝向墨西哥西部沿岸。
但在9月27日,一股转向气流令蒂娜再次转到有徽弱风切变的海面上,并移离墨西哥沿岸。随后此热带风暴开始再次增强,并在9月底再次增强至飓风强度。[5] 在9月28日,此飓风达到大型飓风的强度。在之后的一日,蒂娜继续增强,并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的四级飓风强度。[3] 到了9月29日,当此飓风离墨西哥沿岸140公里时,气压已降至944毫巴;风速已达到每小时230公里。去到9月30日的凌晨,蒂娜已达到风力时速240公里,气压930毫巴的最高强度。在10月1日,该飓风的强度开始变得起伏不稳。[5]
在之后的一日,蒂娜向北移动,令此风暴移到风切变正在加强和海面温度比较冷的海域上。此时,该风暴的风眼开始变得巨大,其中以10月4日的尺寸最大。但是,变得恶劣的大气环境令蒂娜开始减弱;并在10月4日减弱为热带风暴。此风暴的移动也因引导气流微弱而减慢。[5] 结果,此风暴继续减弱,并被降格为一热带低气压。在此时,此风暴只剩下少量的漩涡型云层和深层对流。[5] 在之后的一日,蒂娜进入中太平洋飓风中心的职责范围,但在短短六小时后,其风速已降至每小时48公里。[6] 虽然蒂娜已移到冰冷的海域上,但此时该风暴仍维持着少量的深层对流,直至在10月11日消散为止。[5]
防灾措施、影响和记录
在热带风暴蒂娜朝向墨西哥沿岸移动时,虽然所有热带气旋预报模型均正确预测此风暴会在其后的时间转向西面移动,[7]但国家飓风中心仍认为蒂娜有登陆的可能性。当蒂娜在墨西哥沿岸掠过时,它为墨西哥西部沿岸带来暴雨,并造成水浸。[8][9]
蒂娜共计存在了22日,打破飓风菲乔的纪录成为持续时间最长的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10] 也曾经是有纪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热带气旋,但该纪录被数年后的飓风约翰打破。[11]
参见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1.4 1.5 Staff writer. Hurricane Tina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3 [May 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Robert Pasch. Tropical Depression Twenty-Two-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0-7-92 [May 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3.0 3.1 3.2 Lixod Aiva. Hurricane Tina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3 [20120-5-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4.0 4.1 Lixod Aliva. Tropical Storm Tina Discussion 5.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0-8-92 [May 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5.0 5.1 5.2 5.3 5.4 5.5 5.6 Staff writer. Hurricane Tina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May 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3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The 1992 Central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 Season.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July 5, 2007 [2009-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Richard Pasch. Tropical Storm Tina Discussion Thirty-Two.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September 25, 1992 [2010-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Staff writer. Latin American Briefs by the Associated Press. Associated Press. September 27, 1992.
- ^ Staff writer. Hurricane Tina Heads into Pacific. Miami Herald. September 29, 1992.
- ^ Lawrence, Miles B.; Rappaport, Edward N. Eastern North Pacific Hurricane Season of 1992. Monthly Weather Review. March 1994, 122 (3): 549–558. doi:10.1175/1520-0493(1994)122<0549:ENPHSO>2.0.CO;2.
- ^ Lawrence, Miles. Hurricane John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1). NOAA. 1995 [2006-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