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德
陈智德 | |
---|---|
出生 | 1969年(54—55岁) 英属香港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
教育程度 | 东海大学文学士(1994) 岭南大学哲学硕士(1999) 岭南大学哲学博士(2004)。 |
职业 | 香港教育学院中文学系助理教授 |
经历
| |
荣誉
|
陈智德(1969年—),笔名陈灭,出生于香港,诗人、评论人。
香港培正中学、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毕业,于香港岭南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创办《呼吸》诗刊、《诗潮》月刊。现任教于香港教育大学的文学及文化学系,担任副教授的职务,主力研究香港文学、香港电影、中国新诗及中国现当代文学。[1]
履历
1994至97年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4至06年任岭南大学中文系客座授课导师,2008年1月起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计划”副研究员,现为香港教育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其创作包括新诗、散文及小说,台湾求学期间曾获东海文学奖新诗组首奖、夔凤文学奖新诗和古典诗组奖项及教育部文艺奖散文组佳作。另于香港获得1990、94、96及2002年度中文文学创作奖新诗组奖项,2007年以《愔斋书话》一书获第九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文学评论组推荐奖。2014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奖年度最佳艺术家奖(艺术评论)。1996至2000年间参与创办《呼吸诗刊》及《诗潮》月刊。著有诗集《单声道》(2002)、《低保真》(2004)、《市场,去死吧》(2008);文集《愔斋书话》(2006)、《愔斋读书录》(2008);编辑选集《三、四○年代香港诗选》(2003)、《三四○年代香港新诗论集》(2004)等。诗人关梦南曾重点提及由陈智德/小西编的《咖啡还未喝完》(2005),里面整理了以下一系列诗人的作品︰罗贵祥、关梦南、刘芷韵、梁秉钧、蔡炎培、陈灭、饮江、洛枫及邓阿蓝。其中,陈灭和洛枫谈诗时尚未出版成名作——《市场,去死吧!》及《飞天棺材》。九位诗人有意包括老中青三代人。此书另一个亮点是附诗论,执笔有:叶辉、陈智德、汤祯兆、小西、邓小桦、袁兆昌、郭丽容、樊善标等。引述关梦南先生的说法:这样大规模民间诗歌论述,此后暂未有再出现。[2]
评审工作
根据香港教育大学的教学人员官方网站上的资料[3],他曾担任以下公开文学比赛的评审:
第三十一至第三十六届“青年文学奖”新诗初级组评判(2004-2009)
第三十七届“青年文学奖”新诗高级组评判(2010)
第五届“工人文学奖”新诗组评判(2010)
第六届“大学文学奖”新诗组评审委员(2010-2011)
2012年度中文文学创作奖新诗组评判(2012)
著作
诗集:
- 《单声道》,[(2002)香港:东岸出版有限公司]
- 《低保真》,[(2004)香港:麦穗出版有限公司]
- 《市场,去死吧》,[(2008)香港:麦穗出版有限公司]
- 《市场,去死吧(增订版)》,[(2017)香港:石磬文化有限公司][4]
文学评论:
- 《愔斋书话——香港文学札记》,[(2006)香港:麦穗出版有限公司]
- 《愔斋读书录》,[(2008)香港:Kubrick 出版社]
- 《抗世诗话》,[(2009)香港:Kubrick 出版社]
- 《解体我城》,[(2009)香港: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
散文:
- 《地文志:追忆香港地方与文学》,[(2013)台北:联经出版]
学术发表:
- 书籍、册次、文本评论、学术论坛发报
- ---书籍、册次、文本评论
- 陈智德(2018):《这时代的文学》,香港,中华书局。
- 陈智德(2018):《板荡时代的抒情:抗战时期的香港与文学》,香港,中华书局。
- 陈智德(2017):〈导读:叶灵凤散文叙论〉,收录于陈智德编,《香港当代作家作品选集.叶灵凤卷》,(15-26),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 陈智德编(2017):《香港当代作家作品选集.叶灵凤卷》,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 陈智德编(2016):《香港文学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文学史料卷 》,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 陈智德(2015):〈本土的自创与解体:从《我城》到《白发阿娥及其他》〉,收录于王德威、陈平原、陈国球主编,《香港: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180-193),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陈国球总主编、陈智德副总主编(2014):《香港文学大系1919-1949》,香港,商务印书馆。
- 陈智德编(2014):《香港文学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新诗卷》,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 陈智德(2014):〈越界的本土诗学--论梁秉钧〉,辑于谢冕、孙玉石、洪子诚主编,《新诗评论》总第十八辑,(23-34),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陈智德编,高赞敬译(2012):《홍콩시선1997-2010》(《香港诗选1997-2010》),首尔,知万知。
- 陈智德(2012):新民主主义文艺与战后香港的文化转折──从小说《人海泪痕》到电影《危楼春晓》,辑于梁秉钧等编,《香港文学与电影》,(104-121),香港,香港公开大学出版社、香港大学出版社。
- 陈智德(2011):冷战局势下的台、港现代诗运动:以商禽、洛夫、痖弦、白萩与戴天、马觉、崑南、蔡炎培为例,辑于陈建忠编,《跨国的殖民记忆与冷战经验:台湾文学的比较文学研究》,(409-432),新竹,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
- 梁秉钧、陈智德、郑政恒编 (2011). 《香港文学的传承与转化》. 香港: 汇智出版有限公司.
- 陈智德 (2011). 今日香港文学研究引介:史料、选本与评论. 辑于梁秉钧、陈智德、郑政恒编, 《香港文学的传承与转化》 (页291-307). 香港: 汇智出版有限公司.
- 陈智德 (2011). 乌托邦想像与开放的隐语. 辑于何思颖编, 《文艺任务.新联求索》 (页101-107). 香港: 香港电影资料馆.
- 陈智德 (2011). 纯诗的探求:论四十年代的戴望舒与柳木下. 辑于梁秉钧、陈智德、郑政恒编, 《香港文学的传承与转化》 (页43-56). 香港: 汇智出版有限公司.
- 陈智德 (2010). 左翼的任务和斗争:战后香港左翼诗歌. 辑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香港教育学院中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合编, 《都市蜃楼──香港文学论集》 (页65-80). 香港: 牛津大学出版社.
- 陈智德 (2010). 错体的本土思考──刘以鬯《过去的日子》、《对倒》与《岛与半岛》. 辑于梁秉钧等编, 《刘以鬯与香港现代主义》 (页133-142). 香港: 香港公开大学出版社.
- 陈智德(2010):公共伦理的印记:龙刚电影研究,辑于盛安琪、刘嵚编,《香港影人口述历史丛书之六:龙刚》,(页 158-168),香港,香港电影资料馆。
- 陈智德(2010):徐𬣙的文学道路(〈徐𬣙の文学の路〉,山下未奈译),辑于小山三郎和许菁娟编,《中国现代文学──台湾からみる中国大陆の文学现象》,(页 149-153),京都,日本,晃洋书房。
- 陈智德(2009):觉醒的肇端:《七十年代》初探,辑于侯万云编,《1970s:不为怀旧的文化政治重访》,(页 218-224),香港,进一步。
- ---期刊论文发报
- 陈智德(2009):《解体我城:香港文学1950-2005》,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
- 陈智德(2016):〈“回归”的文化焦虑:1995年的《今天•香港文化专辑》与2007年的《今天•香港十年》〉,《政大中文学报》,第25期,页65-90。
- 陈智德(2013):左翼共名与青年文艺──1947至1951年的《华侨日报》“学生周刊”,《政大中文学报》,第20期,243-266。
- 陈智德(2013):五十年代香港左翼电影的革命话语:《父慈子孝》、《桃李满天下》与《虹》,《《中外文学》》,第42卷,第1期,129-153。
- 陈智德(2011):一九五○年代香港小说的遗民空间:赵滋蕃《半下流社会》、张一帆《春到调景岭》与阮朗《某公馆散记》、曹聚仁《酒店》,《《中国现代文学》》,19,5-24。
- 陈智德(2010):革命与诗的失落:鲁迅、斯诺与中国新诗,《《现代中文学刊》》,2010(1),页 20-26。
- 陈智德(2008):起源及其变体──香港作家、香港文学与香港新诗,《《现代中文文学学报》》,8.2 - 9.1,158-170。
- ---学术论坛论文
- 陈智德(2014,10):反殖与乡愁:戴天与香港新诗的语言反思,“两岸新诗国际论坛”学术研讨会,新竹市,台湾。
- 陈智德(2013,3):《南华日报》副刊与日治时期香港文学,The 8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ian Studie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Hong Kong。
- 陈智德(2012,6):从现代主义到批判的写实主义:论温健骝,“媒介现代:冷战中的台港文艺”学术工作坊,台南。
- 陈智德(2012,5):《六十年代诗选》与《七十年代诗选》的香港诗声,“香港文学在台湾”学术研讨会,香港。
- 陈智德(2012,5):香港时期的朱石麟电影,“一九五○年代的文化衍变:从国内到香港”学术研讨会,香港。
- 陈智德(2011,10):五十年代香港左翼电影的革命话语──兼论茅盾《虹》的电影改编,第九届东亚现代中文文学国际学术会议,首尔。
- 陈智德 (2010, December). 新民主主义文艺与战后香港的文化转折──从小说《人海泪痕》到电影《危楼春晓》. 论文发表于“香港: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 香港.
- 陈智德 (2010, November). 冷战局势下的台、港现代诗运动:以商禽、洛夫、痖弦、白萩与戴天、马觉、崑南、蔡炎培为例. 论文发表于“跨国的殖民记忆与冷战经验:台湾文学的比较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台北.
- 陈智德(2010,6):遗民空间的历史意识——论赵滋蕃《半下流社会》与张一帆《春到调景岭》,论文发表于“中西与新旧——香港文学的交会学术研讨会”,香港。
- 陈智德(2009,11):错体的本土——刘以鬯的《过去的日子》、《对倒》与《岛与半岛》,论文发表于“刘以鬯与香港现代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
编辑
- 《从本土出发 : 香港青年诗人十五家》,合编者:黄灿然、陈智德、刘伟成,[(1997) 香江出版有限公司]
- 《三、四〇年代香港诗选》,陈智德编,[(2003)岭南大学人文学科硏究中心]
- 《三四〇年代香港新诗论集》,陈智德编,[(2004)岭南大学人文学科硏究中心]
- 《现代汉诗论集》,合编者:陈炳良,梁秉钧,陈智德,[(2005)岭南大学人文学科硏究中心]
- 《咖啡还未喝完 : 香港新诗论》,合编者:陈智德、小西,[(2005)现代诗研读社及文星文化教育协会]
- 《两种习作在交流》,马若、邓阿蓝著,陈智德编,[(2006) 麦穗出版有限公司]
- ^ 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系. 文學及文化系 | 教學人員. 香港教育大学行政人员. 2018-19学年 [2019-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2).
- ^ 從某些資料讀香港詩歌.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0).
- ^ 香港教育大学. Dr CHAN, Chi Tak 陳智德 | Profile Details. 香港教育大学. 2018-19学术年 [2019-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5).
- ^ 市場, 去死吧 (增訂版) | 誠品線上. 市场, 去死吧 (增订版) | 诚品线上. [2024-05-20]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