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哈拉路龙属
阿尔哈拉路龙属 化石时期:晚白垩纪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
下目: | †蜥脚下目 Sauropoda |
演化支: | †沉重龙类 Gravisauria |
演化支: | †真蜥脚类 Eusauropoda |
演化支: | †新蜥脚类 Neosauropoda |
演化支: | †大鼻龙类 Macronaria |
演化支: | †巨龙形类 Titanosauriformes |
演化支: | †多孔椎龙类 Somphospondyli |
属: | †阿尔哈拉路龙属 Arkharavia Alifanov & Bolotsky, 2010 |
模式种 | |
鞍形阿尔哈拉路龙 Arkharavia heterocoelica Alifanov & Bolotsky, 2010
|
阿尔哈拉路龙属(学名:Arkharavia)是蜥脚形亚目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西伯利亚。
化石
化石发现于俄罗斯阿穆尔州的昆杜尔镇(Kundur),该地是个富产恐龙化石的地点,属于Udurchukan组地层,地质年代为白垩纪末期的马斯垂克阶。除了阿尔哈拉路龙,该地区还发现赖氏龙亚科的阿穆尔龙、扇冠大天鹅龙、卡戎龙、以及栉龙亚科的克贝洛斯龙、乌拉嘎龙。
阿尔哈拉路龙的正模标本(编号AEIM N. 2/418)包含了一颗牙齿、数节的近侧尾椎。尾椎的椎体前后缘略呈鞍形状[1]。
模式种是鞍形阿尔哈拉路龙(A. heterocoelica),是在2010年由尤瑞·波奴特斯基(Yuri L. Bolotsky)与阿里法诺夫(V. R. Alifanov)所叙述、命名。属名是由化石发现地的阿尔哈拉、拉丁文的路(via)所构成;而种名则是指鞍形椎体的前段尾椎。
分类
阿尔哈拉路龙最初被归类于巨龙形类,被认为可能与生活在下白垩纪阿根廷的泰坦巨龙类丘布特龙有接近亲缘关系[1]。根据2012年的新研究,发现其脊椎具有鸭嘴龙科的特征[2]。
参考资料
- ^ 1.0 1.1 Alifanov, V. R.; and Bolotsky, Y. L. Arkharavia heterocoelica gen. et sp. nov., a new sauropod dinosaur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far eastern Russia. Paleontologicheskii Zhurnal. 2010, 2010 (1): 76–83 (俄语).
- ^ Godefroit, P., Bolotsky, Y.L. and Bolotsky, I.Y. (2011). "Osteology and relationships of Olorotitan arharensis, a hollowcrested hadrosaurid dinosaur from the latest Cretaceous of Far Eastern Russia."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doi:10.4202/app.2011.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