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
长江口是长江在东海入海口的一段水域,从江苏江阴鹅鼻嘴起,到入海口的鸡骨礁为止,长约232公里。[1]
演变
长江三角洲为冲积平原,由于泥沙成年累月地堆积造成新的陆地,长江的河口也一直在变化。
两千年前,长江入海口在今天的扬州、镇江附近。至公元3世纪,长江入海口在江阴一带。到了唐武德元年(618年),崇明岛开始形成,自此河口被分为南北两支。19世纪后期,长兴岛、横沙岛陆续露出水面,后又形成了九段沙。[1]
长江每年挟带约4.86亿吨泥沙入海,在长江口淤积有大量泥沙,给附近航道的安全带来隐患。政府每年需要在长江口进行疏浚工程,将堆积的泥土挖走以保持航道畅通。
为了促进废物再利用,地方政府将一些被挖出的泥土用于填海造陆。上海市政府自2003年至2020年间,将位于长江口的横沙岛面积增加到原先的三倍,而填海所用材料就来源于长江口疏浚时挖出的泥沙[2]。新形成的陆地现命名为横沙新洲,目前全部作为农业用途,不过也有用于建设大型港口的设想。
水道命名
长江口水道由各大岛屿分隔为数个分支,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
- 崇明岛以北的水道称为“北支”,崇明岛以南的水道称为“南支”;
- 南支水道在长兴岛一分为二,北侧称为“北港”、南侧称为“南港”;
- 南港水道在九段沙再一分为二,北侧称为“北槽”、南侧称为“南槽”。
其中南支水道—南港水道—北槽水道一线为长江口的主要航道,水深约7米。[1]
参见
参考文献
这是一篇与中国地理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