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泰坦尼克号沉没事后安全措施变革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泰坦尼克号沉没事后导致了相关安全措施变革。

法令革新

英国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的海报

救生艇

1912年4月,事故中幸存的救生艇集中在纽约港

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的总管与执行董事主席亚历山大·卡莱尔曾建议在泰坦尼克号上使用一种新型,更大的吊艇柱英语davit,使得船上最多可装载48艘救生艇,这可为船上所有人提供足够的位置。然而,白星航运规定携带20艘救生艇,按泰坦尼克号满员计算,只能载下38%的人员。与此同时,根据英国贸易部英语Board of Trade的规定,国内超过1万吨的船只必须携带16艘规格为5,500立方英尺(160立方米)的救生艇,因此,白星航运提供的救生艇数量事实上已经多过法律规定。[1]该法规并未就更大的船只提供额外的条款,因为其自1894年以来就从未改动,当时考虑到的最大客轮只有1.3万吨,而且在紧急情况下,释放超过16艘的救生艇也很困难。[2]

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夜,船上共装载了三种小艇。数量最多的是14艘木壳救生艇,每艘船长30英尺(9.1米),宽9英尺1英寸(2.77米),满载65人。在它们前侧,船的两舷各有一艘小一点的独桅纵帆船,其长25英尺(7.6米),每艘最多可容纳40人。还有四艘恩格尔哈特折叠救生艇,规格为27英尺5英寸(8.36米) 长,8英尺(2.4米)宽,可搭载47人,其侧面为帆布结构,可以几乎完全折叠放平,从而只占用很少的甲板空间。两艘在第一个烟囱下,船长宿舍的屋顶上方的左右两舷,另两艘在左舷和右舷的独桅纵帆船旁边。[3]

在灾难之后,英国和美国调查委员会提出建议,在某种程度上,船上应搭载足够的救生艇,强制救生艇演习,进行救生艇检查,等等。这些建议都被纳入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并于1914年通过。

24小时无线电监视及求救火箭

在调查之后,美国政府通过了1912年无线电通讯法案英语Radio Act of 1912。该法案与《国际海上生命安全公约》一道规定,客轮上的无线电通讯必须24小时打开,同时加装二级备用电源,以免漏掉呼救信号。此外,法案规定,船只必须与邻近船只及沿岸陆上电台保持联系。[4]

此外,《海上生命安全国际公约》约定,从船上发射红色火箭必须被解释为求救信号。这一决定是基于这一事件: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前,曾发射火箭,而加州人号却对此模棱两可。甲板上的船员看到从一艘未知的船上发射的火箭,但他们猜测其可能是回应或识别信号,用来向其他船只发出信号。在船只沉没时,除非情况紧急,一般而言没有无线电台的船只会使用火箭和焰火筒释放信号,向其他船只表明自己的身份。1912年的《无线电通讯法案》通过后,人们一致同意,海上的火箭只被解释为遇险信号,从而消除其他船只可能的误解。[4]

国际冰情巡逻队

泰坦尼克号灾难之后,美国海军派侦察切斯特号(Chester)巡洋舰和伯明翰号潜艇英语USS Birmingham (CL-2)在1912年余下的时间里巡逻大浅滩。1913年,美国海军没有多余船只可执行该任务,因此美国海关缉私局英语Revenue Cutter Service美国海岸警卫队前身)接下任务,并指派塞内加号和迈阿密号巡逻艇执行巡逻任务。

这场灾难直接推动了1913年11月12日在伦敦召开的第一届国际海上生命安全大会。1914年1月30日,签署了第一版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根据条约,组建了国际冰情巡逻队并对其投入资金,该组织为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下属部门,直到今天它还在检测和报告北大西洋上可能威胁航船的冰山。

20世纪中期,巡逻机成为监测冰山主要方法,除了冰层极厚的年分或能见度很低的时期,地面巡逻趋于停止。对海洋调查船的使用一直持续到1982年,到最后海岸警卫队仅剩一艘常青号英语USCGC Evergreen,它后来被改装成一艘中等耐久的快艇。相比而言,飞机监测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更大的覆盖范围。

船只设计变化

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之后,船只开始改装以增加安全性。例如,许多现有船只的双层船底,包括奥林匹克号,[5]都将其向两边延伸,一直到吃水线,改装为双层船体。另一项许多船都进行的改装则是增加水密舱壁的高度。泰坦尼克号的水密舱壁延伸到水线以上10英尺(3米)。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以后,其他船只则将水密舱壁加高,以使隔间完全防水。

参考资料

  1. ^ Butler, p. 38
  2. ^ Board of Trade's Administration. British Wreck Commissioner's Inquiry. 30 July 1912 [9 Nov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December 2008). 
  3. ^ Lifeboat Specifications. Encyclopedia Titanica (with references). [20 Nov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1). 
  4. ^ 4.0 4.1 Minichiello,P.E., Ray. TITANIC Tragedy Spawns Wireless Advancements. The Guglielmo Marconi Foundation, U.S.A., Inc. [8 Nov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8-12-03). 
  5. ^ Lynch, Don; Ken Marschall英语Ken Marschall. Titanic – An Illustrated History 2nd.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1997: 218. ISBN 0-340-56271-4. Following the Titanic disaster, the Olympic spent six months at Harland and Wolff undergoing an extensive refit that extended the double bottom up the sides of the vessel to give her a "double skin"....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