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线里 (台南市)
23°15′N 120°15′E / 23.250°N 120.250°E
铁线里 旧称:铁线桥 | |
---|---|
里 | |
铁线里在台南市新营区的位置 | |
国家 | 中华民国 |
县市 | 台南市 |
乡镇市区 | 新营区 |
区划 | 14邻 |
政府 | |
• 里长 | 沈志宸[1] |
• 办公处 | 铁线里1邻铁线桥6号之7 |
面积 | |
• 总计 | 2.9332平方公里 |
人口(2013年2月) | |
• 总计 | 820人 |
• 户数 | 334 |
性别比:116.67 (男性441人,女性378人) 户口资料:台南市新营区户政事务所网站 | |
时区 | 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
村里代码 | 67000010024 |
毗邻 | 姑爷里、五兴里、旧廍里 柳营区:八翁里 下营区:贺建里、甲中里 盐水区:南港里[3] |
铁线里位于台湾台南市新营区南端,名称来自里内最大庄──铁线桥庄,该聚落为新营最古老的聚落之一,东南两面被急水溪环抱[4],主要联外道路是台19线甲线。当地地名在荷兰时期称为Terramisson,而在清康熙年间,“铁线桥”三字便已经确定出现用以指称当地[4]。2018年1月29日,并入五兴里[5]。
里名由来
铁线里之名来自里内大庄“铁线桥庄”(今1-12邻[6]),“铁线”一说是因为当地兴建桥梁时有用上铁线固定竹篾,桥因而名铁线桥,庄名因此得来,另一说则认为名称是音译自西拉雅语[7],不过“铁线桥”三字可确定在清康熙年间便已使用,如《台湾府志‧卷六》(蒋毓英版)的“市廛”一章便有提到“铁线桥:在茅港尾保”[4]。铁线桥也用来指当地的港口,如《续修台湾府志》就曾提及:“昔时有倒风港分三支,一为麻豆港,一为茅港尾港,北为铁线桥港”[8]。另据学者翁佳音的考证:铁线,是铁汕的音译,也就是当地的沙汕地,非常坚硬,如果有船只不幸碰上,往往造成船只损坏,因此称之为“铁汕”之名。
而关于桥梁,《诸罗县志》记载:“同(康熙)五十五年,(诸罗)知县周锺瑄各建木桥,监生陈士俊自捐银五十两,募众捐以助,兼董其事,坚致牢实,四时皆无病涉以。”、《再重修铁线桥碑记》(1766年)记载:“……前人刱造利渡,由木而竹,由竹而木,多历年所泽云普矣!然屡修屡废……”,可知当地确实有桥名“铁线桥”,但建材是竹木[6]。另外该桥曾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一度更名“通济桥”,希望能让桥北雨多的桥头分些雨气到桥南去,当地妈祖庙“通济宫”之名亦因此而来[4]。另外桥梁一开始是横越通济宫前的港道,后来在道光年间张丙事件时已经横越急水溪,为铁线桥保与茅港尾保之间的交通要道;在桥的南北有形成商街,故当地亦称为“铁线桥街”,而桥北称为桥头,属于铁线桥保,桥南则属于茅港尾保,桥为两保之界线,而日治时期虽然桥又变回冬春时架,夏秋改以竹筏渡溪[注 1]的模式,但亦为新营郡、曾文郡之分界[9]。
此外在铁线桥庄东边亦有一桥,冬春时架,夏秋改以竹筏渡溪,后来柳营望族刘崑煌曾购置义渡田[注 2],在此成立义渡[9]。二次大战后该桥仍是木便桥,庄民每年都捐田甲钱集资,由单数邻与双数邻轮流架桥,约于农历八月时架,隔年三、四月拆除,而此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民国六十几年(1970年代)兴建混拟土桥后才停止[9]。
沿革
铁线里一带明郑时期在属于天兴县开化里,入清之后改为诸罗县开化里茅港尾保,而后约在雍正元年改隶自茅港尾保独立出来的“铁线桥保”,保头在铁线桥庄,辖急水溪东西21庄社[注 3];日治时期“铁线桥保”改称“铁线桥堡”,并以通济宫旧庙后方道路为界,以北为第一保,以南为第二保,另有三保“五间厝”、四保“姑爷”[9],后来在大正九年(1920年)改行州厅制后,今之铁线里一带隶属于台南州新营郡新营庄(1933年后为新营街),为底下的大字铁线桥与秀才[6]。二次大战后即将两个大字合并为今之铁线里[6]。
聚落
- 铁线桥:为铁线里1-12邻,清朝时有铁线桥港,交通便利,西北通盐水港,东有急水溪街、下茄苳街,南有茅港尾街、蔴豆港街,人口最多时达到一千多户,亦为兵家必争之地,林爽文事件中亦受波及,而道光十二年(1832年)张丙事件时,张丙即在此与官兵作战,而在1895年乙未战争时,日军曾在此与民军对战[注 4][6][4]。日治时期此地有鱼行一间、面粉工厂三座、碾米厂31座、糖廍3个、杂货店六间、油车二间,并有戏馆及客栈,但后来因急水溪泛滥改道、纵贯路与纵贯铁路的辟建,使该庄的地位被新营庄所取代而没落[注 5][6]。庄庙为通济宫,昔时庙东有戏馆、庙西有盐馆、庙南有牛墟[4],有四大角头,分别是庄中“妈祖庙角”、北边“伽蓝庙角”(角头庙伽蓝庙)、西边“土地公庙角”(角头庙土地公庙现位于活动中心内)和南边的“桥南角”[11],后来亦纳入山寮角[6]。该聚落过去以李、苏为大姓,现以柯姓居民居多[6]。
- 秀才:为铁线里13-14邻,相传因当地曾有秀才王妈宝而得名,居民以蔡、徐为大姓,多来自于龟仔园、义竹[6]。该庄有部分居民因急水溪泛滥,迁往北边形成今天位在五兴里的新结庄,故又人有将秀才庄称为旧秀才,新结庄称为新秀才[6]。
设施
寺庙
- 铁线桥通济宫
- 伽蓝庙:主祀伽蓝尊王,配祀范、谢将军[9],目前的庙宇建筑是民国五十七年(1968年)所建[4]。皇民化运动时期,主神神像被藏起来,由假神像与因太大尊藏不起来的通济宫东西妈神像一起被交到新营郡役所,后因东西妈神像显神迹而被送回[9]。
- 开山宫
学校
历届里长
以下所列者为历届里长[1]:
届次 | 姓名 | 选举日期 | 备注 |
---|---|---|---|
第一届时为铁线桥里,后改为今名。 | |||
1 | 李漏税 | 1946年4月3日 | 副里长苏仙助 |
2 | 苏仙助 | 1948年3月30日 | 副里长李漏税 |
3 | 苏仙助 | 1950年9月3日 | |
4 | 苏仙助 | 1952年12月14日 | |
5 | 苏仙助 | 1955年4月17日 | |
6 | 苏仙助 | 1958年5月4日 | |
7 | 苏仙助 | 1961年5月7日 | |
8 | 李天得 | 1965年4月25日 | |
9 | 梁来旺 | 1969年4月28日 | |
10 | 梁来旺 | 1973年10月6日 | |
11 | 即新营市第一届 | ||
1 | 柯永发 | 1978年6月17日 | 1981年12月25日前为新营镇时期第11届里长 |
2 | 梁来旺 | 1982年6月12日 | |
3 | 江炳昌 | 1986年6月14日 | |
4 | 柯启明 | 1990年6月16日 | |
5 | 柯启明 | 1994年7月16日 | |
6 | 梁来旺 | 1998年6月13日 | |
7 | 蔡玉辉 | 2002年6月8日 | |
8 | 赵元雄 | 2006年6月10日 | |
1 | 赵元雄 | 2010年11月27日 | |
2 | 沈志宸 | 2014年12月25日 |
注释
- ^ 台湾昔时的桥大多是冬春枯水期所架的简单桥梁,夏秋河水增加时便容易被冲毁。
- ^ 面积一甲七分二,现为新营区公所所有[9]。
- ^ 溪东的聚落是查亩营、八老爷、火烧店、下窝、太康庄、五军营、路东、龙船窝、急水溪,而溪西的聚落是铁线桥、五间厝、秀才、姑爷、莿桐脚、挖仔、竹仔脚、下林仔、坔头港、蜈蜞坑、天保厝、五甲尾[9],分布于柳营区柳营、八翁里、人和里、太康里、重溪里,新营区铁线里、姑爷里、五兴里,盐水区竹埔里、河南里、下林里等地[4]。
- ^ 据陈清诰〈铁线桥纪略〉(《南瀛文献》,1963年)一文所载,日军攻入铁线桥庄时,遭到义军柯文祥、郭黄池等人袭击,死伤43人,而后日军暴怒,捕杀民众五百多人,附近的村庄亦受波及;又当时日军驻守桥北,义军在桥南对峙[9]。而根据日方的记载,进攻铁线桥的军队属于贞爱亲王所率领之混成第四旅团,1895年10月12日时该旅团底下之步兵第五联队佐佐木直大佐命令由石原应恒少佐率领的第一大队从已被攻陷的盐水城(盐水港汛)出发,于该日中午抵达铁线桥庄,隔天早上7:00左右义军先是出现在铁线桥庄西面,接著南北也有义军,其中南边还布列三门旧式炮,而到9:00左右东面也出现义军,义军包围铁线桥庄,但无法攻入,约在11:00时撤退(日方说法日军此时有550多人,2人负伤;义军约2000人,约100多人死伤)[10]。15日时旅团长贞爱亲王下令要扫荡盐水港汛一带,有部分军队移驻铁线桥,步兵第五联队佐佐木直大佐于该日进入铁线桥庄,隔日与步兵第二中队驱逐附近反抗势力并放火烧掉沿途各聚落[10]。10月17日下午铁线桥庄再次发生战斗,时间大约是15:40到16:30,义军不支往西与西南撤退,日军追击到姑爷、刺桐脚、秀才、中庄等地[10]
- ^ 急水溪泛滥导致铁线桥港没落消失,而纵贯路与纵贯铁路通过新营而未通过铁线桥导致铁线桥不再位于要道上。
参考文献
- ^ 1.0 1.1 新營區公所——里長名冊. [2013-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1).
- ^ 新營區各里介紹. [2013-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7).
- ^ 参考 存档副本. [2013-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张溪南. 《南瀛老街誌》. 台南县政府. 2007年8月: 5、104-112页. ISBN 978-986-00-9689-7.
- ^ 新營區. 台南市里邻编组及调整专区. 台南市政府.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9).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臺灣地名辭書卷七:臺南縣》.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2年12月: 144-147页. ISBN 957-01-2593-4.
- ^ 王派仁,〈台湾清代古桥概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月刊双月电子报97年12月号,台湾省政府发行)
- ^ 《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卷三 山川,诸罗县
-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黄明惠、黄明雅. 《南瀛聚落誌》. 台南县政府. 2002年1月: 22-41页. ISBN 957-01-0251-9.
- ^ 10.0 10.1 10.2 日本参谋本部 原著;许佩贤 译. 《攻臺戰紀:日清戰史 臺灣篇》(《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戰史》第八編35章翻譯). 远流. 1995-12-15: 296、300、301、304、306-310、419页.
- ^ 台湾地区地名整合检索系统-伽蓝庙角[永久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