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门村
23°57′50″N 121°29′35″E / 23.964°N 121.493°E
铜门村 旧称:铜门(日语:どうもん) | |
---|---|
村 | |
坐标:23°57′50″N 121°29′35″E / 23.964°N 121.493°E | |
国家 | 中华民国 |
县市 | 花莲县 |
乡镇市区 | 秀林乡 |
政府 | |
• 村长 | 许贤美(仅负公家责任) |
• 办公处 | 铜门村8邻铜门48-9号 |
面积 | |
• 总计 | 287.7509平方公里 |
人口(2013年12月) | |
• 总计 | 1,432人 |
• 密度 | 4.98人/平方公里 |
• 户数 | 382 |
性别比:113.41 (男性761人,女性671人) 秀林乡公所:http://www.shlin.gov.tw/tongmen/ | |
时区 | 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
村里代码 | 10015110005 |
毗邻 | 花莲县秀林乡:文兰村、富世村、景美村、水源村 花莲县吉安乡:吉安村、福兴村、南华村、干城村 南投县仁爱乡:亲爱村、精英村、合作村 |
电话 | 03-8641057 |
网站 | 铜门村网页 |
铜门村(太鲁阁语:Dowmung),台湾一个原住民村落,位于木瓜溪中、上游,是花莲县秀林乡辖下的行政区划,为太鲁阁族所居住[1]。由于四周环山,全村海拔可从约300公尺,一直爬升至1,200公尺,并以木瓜溪的景色为之秀丽[2]。
铜门共有铜门、榕树两个部落[1],其中铜门部落则位于木瓜溪畔河阶上,“铜文兰”锻造传统的太鲁阁砍刀为铜门部落最著名的传统工艺与产业,为日治时由日警召集各社头目教导制作刀具、农具的方法,太平洋战争期间再教导打造军刀、武士刀、番刀给高砂义勇队使用,使制刀技术大为改进,也是目前台湾原住民唯一懂得锻造刀具的部落[3]。“慕谷慕鱼”(太鲁阁语:Mqmgi)则为该村境内知名景点。台电公司利用铜门村境内的木瓜溪进行水力发电,兴建有龙涧、龙溪、清水、清流、铜门、榕树、初英等七处水力发电厂。
历史
铜门旧称为“同门”,原为音译自东迁的赛德克族木瓜群地名(太鲁阁语:Dowmung),乃太鲁阁语中“山麓的平坦之地”[1][3]。大约在三百年前,原本居住在浊水溪主流源流雾社溪流域雾社附近的德克达雅群(Tgdaya,又称雾社群)赛德克族,向东翻越中央山脉主脊奇莱山、能高山,来到木瓜溪的河阶地开垦,改称为木瓜群,慕谷慕鱼(太鲁阁语:Mqmgi)即是来到此地开垦的家族[1]。原居雾社溪更上游的道泽、德鹿谷群赛德克族人亦翻越中央山脉向东迁徙,进入木瓜溪流域北侧相隔太鲁阁山列(又称奇莱东棱)的得其黎溪(立雾溪)流域,转音改称陶赛、太鲁阁群,现族群分类改称为太鲁阁族。太鲁阁群向南翻越太鲁阁山列进入木瓜溪中、上游北岸,改称为巴托兰群,木瓜群受到压迫往木瓜溪下游迁移。
日治时1914年台湾总督府发动太鲁阁战争,立雾溪与木瓜溪流域的族人遭受重创,总督府在战争结束后计画开辟正式道路。1917年9月15日–1918年6月30日,花莲港厅开凿完成“初音奇莱横断道路”(今能高越岭古道旧道东段,横断道路开凿记念碑记载为1月完工,东西段合称为能高越横断道路)[4][5]。因本地产铜,且为路的隘口,故取名“铜门”[3]。因旧道越岭点海拔过高,1925年将越岭道东段改道。日治末期,日本人陆续在木瓜溪建立小型的水力发电厂,包括1939年建立“清水第一发电所”(今清水发电厂),1941年建立“清水第二发电所”,1941年的“初音发电所”,以及1943年的“铜门发电所”,并规画兴建东西高压输电线,只完成部分越岭道拓宽为车道、输电线基座基础工程即中止。
在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后,1950年在美援的协助下,台电公司开始重建毁于战火的发电设施,重建了铜门与清流等二座发电厂,并陆续兴建龙涧、榕树、水帘、龙溪等四座发电厂。此外,美援也协助台电接续日治时期的台湾总督府未竟之业,透过能高越岭古道做为架设高压输电线的路径,于1951、1953年各完成一条甲线、乙线东西部电力运输的供电路,自铜门村的龙涧发电厂向西输送,翻越中央山脉及天长断崖,再到南投县仁爱乡亲爱村的万大发电厂,称为东电西送,有“电力万里长城”之称[6]。
1990年6月23日,因中度台风欧菲莉夹带强风豪雨肆虐花莲县秀林乡,降雨强度达每小时106毫米,对铜门村降下近八百公厘的雨量,使村内第十三邻旁的小溪沟发生山洪暴发(今称土石流),造成全村有36名村民遭到活埋,并使房屋32栋全毁、11栋半毁[7]。台湾自1996年引进“土石流”一词后[a],追溯到当时的历史,铜门村被公认是第一个发生土石流灾变的地方[11]。1991年5月,53户灾民迁至5公里外的木瓜溪溪谷口的平地、位于吉安乡干城村的博爱新村,成为台湾第一件受灾迁村个案[7]。2007年10月10日,原住民族委员会在灾难现址设立“受难族人纪念碑”[7]。
由于铜门村近年转型观光游憩,部分村民转做民宿、打铁制刀、旅游导览,透过观光挹注重新燃起部落活力,但观光利益也吸引外地人觊觎介入,为了对抗外来势力入侵,部落族人于2013年曾一度决议封山护溪[7]。但是为了主导观光发展,铜门村内就成立有多个地方发展协会,且对发展方向与意见分歧,连秀林乡公所、花莲县政府也难以插手,使得铜门村的未来、部落传承正面临挑战与改变[7]。2013年12月23日,林务局花莲林区管理处运送红桧、扁柏等高价珍贵木材下山,族人事先未获告知与谘询,大表不满,25日下午聚集近百人开始动员包围、阻挡卡车加以拦截[12]。2014年6月7日上午,铜门村民透过部落会议,为了拒绝铜门部落自然景观过度观光,决定封路,坚持游客步行入山[12]。
主要设施
- 铜门村多功能集会所
- 花莲县秀林乡铜门国民小学
- 花莲县秀林乡卫生所铜门卫生室
-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铜门教会
- 铜门天主堂
- 真耶稣教会铜门教会(铜门祠)
- 花莲县秀林乡公所榕树村托儿所
- 台湾电力公司东部发电厂(龙涧机组、龙溪机组、清水机组、清流机组、铜门机组、榕树机组、初英机组、水帘坝、水帘机组)
观光景点
交通
- 公路
- 台9丙线:花莲-寿丰,原台9线路段,是花莲最早往南延伸的公路,1982年(民国71年)公路总局进行吉安到寿丰路段截弯取直改善工程,从吉安乡到寿丰乡截弯取直新建木瓜溪桥取代仁寿桥后改编为台9丙线[13]。
- 原台14线雾社仁寿线(已解编):屯原--奇莱,屯原登山口-尾上-云海保线所-松原-天池山庄-能高垭口(光被八表碑)-桧林保线所-五甲崩山-奇莱步道东口。行经南投县仁爱乡精英村与花莲县秀林乡铜门村,经台电保线道路,为台14线未通车段(奇莱-龙涧)。未通车路段计45.4公里长,亦被称为“能高越岭道”,此步道未铺设任何柏油路面亦未拓宽,车辆无法通行,只能依靠步行方式通行,除此之外,台14线其他路段皆可通行车辆(唯东段花莲端须在铜门办理入山证后始可进入)。2009年11月19日,行政院公告解编台14线庐山至仁寿之间的路段[14]。目前奇莱至铜门为台电保线道路,铜门至仁寿为产业道路,皆为单线道。
- 客运
注解
资料来源
- ^ 1.0 1.1 1.2 1.3 銅門部落【Mqmgi】. 台湾原住民族资讯资源网. [2014-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5) (中文(台湾)).
- ^ 銅門村. 秀林乡公所. 2013-12-06 [2014-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5) (中文(台湾)).
- ^ 3.0 3.1 3.2 后山岁月工作室. 銅門番刀. [2016-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7) (中文(台湾)).
- ^ 吉安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4-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中文(台湾)).
- ^ 叶品妤、滕淑芬. 賽德克族的古獵場──能高越嶺道. 台湾光华杂志. 2012-01 [2016-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7) (中文(台湾)).
- ^ 林務局出版《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勇奪第四屆國家出版獎特優獎.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 [2014-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台湾)).
- ^ 7.0 7.1 7.2 7.3 7.4 王文杰. 蘋果專題:銅門「回不去了」風災埋36人 族人失根. 苹果日报. 2014-02-10 [2014-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4) (中文(台湾)).
- ^ 歐菲莉颱風侵襲花蓮災情慘劇銅門村山洪暴發淹埋民房. 台湾电视公司. 1990-06-24 [2016-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5) (中文(台湾)).
- ^ 陈宏宇. 土石流一詞的爭議. 地球科学文教基金会. [2016-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1) (中文(台湾)).
- ^ 天下文化杂志. 桃花源之土石流源訖 南投縣信義鄉 同富村、神木村 (PDF). 莫拉克风灾电子资料库. [2016-04-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16) (中文(台湾)).
- ^ 花孟璟. 拒成花蓮九寨溝 銅門村民鳴槍、擋路.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4-06-07 [2014-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中文(台湾)).
- ^ 12.0 12.1 赖品瑀、廖静蕙. 運走風倒檜木未告知部落 慕谷慕魚封路抗爭. 台湾环境资讯协会-环境资讯中心. 2013-12-26 [2014-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中文(台湾)).
- ^ 王仕绮、陈珮绮. 《相邀來去台9:山海相隨的475公里》. 台北市: 交通部公路总局. 2011. ISBN 9789860276244.
- ^ 公告解編省道台14線廬山至仁壽路段. 行政院公报资讯网. 2009-11-19 [2016-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4)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