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训华之歌
《金训华之歌》是一首歌颂上海知青金训华的长篇叙事诗,由上海东方红造船厂工人仇学宝、钱国梁与上海建筑机械厂工人张鸿喜创作,原载1969年12月17日(一说7日)《文汇报》,上海人民出版社1970年8月出版发行单行本,署名仇学宝。[1]:37-46[2]:107全诗共6章,扩写后为33章,以追忆金训华的一生、歌颂金训华的义举为主要内容。[2]:114
创作背景
《金训华之歌》的创作背景是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电线杆而牺牲的事迹。1968年,上海知青金训华高中毕业,任上海市中学红代会常委;次年5月,前往黑龙江农村上山下乡,被分配到黑河市逊克县逊河公社双河大队。8月15日,山洪爆发,洪水卷走了待安装的两根高压战备输电松木电柱,金训华同基干民兵跳入水中试图抢救未遂,溺水牺牲。[3][4]
金训华牺牲后,1969年8月25日,中共逊克县核心小组追认金训华为中国共产党党员;9月30日,黑龙江省革委会做出《关于学习金训华同志英雄事迹的决定》,授予金训华烈士称号;[4]此后数月,《文汇报》《解放日报》《黑龙江日报》《人民日报》与《红旗》杂志接连刊登介绍金训华烈士事迹的文章,扩大了其事迹的影响。[3]上海东方红造船厂工人仇学宝、钱国梁与上海建筑机械厂工人张鸿喜受到其事迹触动,创作了长篇叙事诗《金训华之歌》,刊载于1969年12月17日(一说7日)《文汇报》。[2]
艺术特色
笑迎红太阳,银锄扛在肩;
喜看神州一千河,红旗滚滚万山巅;
一曲高歌起,磅礴响云天——
“活着就要拼命干,
一生献给毛主席!”
刊载《文汇报》的原稿分为六章,叙述金训华事迹的有四章,除此以外的《序歌》《尾声》相互呼应,用想象的方式虚写金训华的形象;叙述事迹的部分从金训华登上开赴边疆的列车起笔,分别从金训华学习毛主席著作、锻炼与自我改造、站岗生活、为抢救高压电线杆而牺牲四个方面分点描述,相互铺垫。[1]:172-177《金训华之歌》时代特征鲜明,作者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一韵到底,兼用大量叹词,通过引用毛主席语录、展开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金训华“一代新人”的英雄形象。[1]:172-177[5]
发行
《金训华之歌》经过扩写,最终成诗33章,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70年8月出版,署名仇学宝;[2]:107原稿单行本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72年1月出版,略有删改。[1]:46
延伸阅读
- 仇学宝:《金训华之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0)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当代作品选讲. 1972.
- ^ 2.0 2.1 2.2 2.3 刘福春. 中国当代新诗编年史:1966-1976.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5. ISBN 7-81091-435-9.
- ^ 3.0 3.1 王树人. 我为何珍藏《金训华之歌》. 金秋. 2020, (6)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8).
- ^ 4.0 4.1 曾庆伟; 王文明. “知青烈士”金训华. 党的生活. 2021, (5)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8).
- ^ 刘汝𫘨. 叙事诗《油灯下》分析. 贵阳师院学报. 1975, (3)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