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郑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郑主
Chúa Trịnh
1545年—1787年
1650年越南诸政权图 图例   郑主   裒主   高平莫氏   阮主   占婆
1650年越南诸政权图
图例
  •   郑主
  •   裒主
  •   阮主
  •   占婆
首都昇龙
常用语言越南语
宗教
佛教
政府君主制
历史 
• 郑检获得黎庄宗重用
1545年
• 昇龙被西山军攻陷
1787年
前身
继承
莫朝
西山朝

郑主越南语Chúa Trịnh主鄭,1545年-1787年),有时也称作“郑朝[1],是越南南北朝(1533年-1592年)及郑阮纷争期间的四个政体的其中之一,由郑氏家族掌政,历十三代领袖。

历史

郑氏家族的第一代首领郑检,自称是后黎朝开国功臣郑可的后代。莫登庸于1527年篡夺后黎朝皇位之后,后黎朝旧臣阮淦于1533年寻获黎昭宗幼子黎宁,并拥立他为帝,令灭亡了六年的后黎朝复辟。郑检被阮淦当作心腹大将,并因参与后黎朝的战事而有功于后黎朝,成为重臣,郑检后来更娶阮淦长女阮氏玉宝为妻。1545年,阮淦被莫朝派来的奸细杀死,之后郑检与阮淦长子阮汪分任后黎朝左、右丞相,后来拥有兵权的郑检杀害阮汪,独揽大权,阮淦幼子阮潢为自保主动要求出镇顺化,之后郑检将广南省的统治权授予阮潢,阮潢后来成为世袭的阮主

随后郑氏家族世袭执掌后黎朝朝政获任“大元帅总国政”之职,在1592年夺取昇龙、诛杀莫茂洽的战事之后,郑氏权力更加膨胀,并拥有凌驾于后黎朝皇帝的地位。1677年,郑柞攻灭高平莫氏政权之后,创立了“入朝不拜、书奏不具名”之例,并于黎帝的御座左侧设立郑主的坐椅[2],后黎朝皇帝完全成为了一个摆设。到第四代郑主郑柞在位时,这种“不夺国亦如夺国、不称帝胜似称帝”的体制被进一步深化。[3]郑氏掌权之时,皇室称为“朝廷”,郑主的幕府称为“府僚越南语Phủ chúa Trịnh”。所有事务,不论是政治还是军事事务,皆由府僚管理。府僚虚化了朝廷的六部,原六部的职能全由府僚的“六番”取代及行使[4],六番直属于郑主,并设置“参从越南语Tham tụng”、“陪从越南语Bồi tụng”、“府僚官”等宰相机构以辅佐郑主施政[5],国家大事须由郑主府僚决议。后黎朝的朝廷仅仅具有虚名,没有任何实际权力。[6]这与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武人政权日本历史上的幕府很相似。许多郑主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废黜、拥立皇帝,并且诛杀反对自己的后黎朝宗室。

千手观世音

阮潢掌管广南省后,数十年间将广南变为“市无二价,人不为盗,诸国商船凑集之地”,但他在世时仍忠于郑主,亦派兵协助郑主对付莫朝。郑主夺取昇龙、诛杀莫茂洽后,开始对阮潢出现戒心,一度强留阮潢在北方。1600年,阮潢成功返回广南后,虽仍向郑主称臣,但与郑氏逐渐疏离。1627年,阮主与郑主终爆发长期的战争之中。这场战争最后以和解告终,1673年双方在清朝的斡旋下达成协议,以𤅷江为界。郑主据有江北领地,故在当时越南的正式文章中亦被称为“北河”(越南语Bắc Hà北河)或“北河国”;在口语上则被称为“外路”(越南语Đàng Ngoài)。而中国人称之为“交趾国”,日本人称之为“东京国”。而商贸方面,1637年,清都王郑梉正式批准让荷兰人来往北河庸宪开设商馆,后来中国人,日本人,暹罗人来此贸易者达2000馀家,包括铺宪(兴安),渭黄(南方)等地形成十分繁荣的商贸之地,而当时的升龙(河内)也是相当发达的贸易中心。人口方面,由于1669年范公著动议制定平例法,即清查人口以此年为准,以后征收丁税永远以这为标准,日后百姓有增加死亡不算,这虽然避免了扰民,可也使得以后人口的增减官吏不能详知,1713年的地方官员指出,当时需向朝廷纳税的人丁仅仅在206345名。

1669年,郑氏趁宣光武氏的裒主内乱出兵讨平,1677年,又乘三藩之乱之机攻灭了高平莫氏残馀势力,彻底一统北方。在郑柞郑根郑㭎称主时,均致力于民治,著手改革,内又有范公著,阮公沅等贤臣辅助,故而政治比较清明,但后来的郑主日益暴戾专横,奢侈无度,加之优兵腐化骄横,反而成为国家负类。如此之下赋税日重,民变屡生,社会持续动荡不安,1771年,南方阮主统治的西山邑发生大规模民变,以阮岳阮惠阮侣三兄弟为首的民变领袖建立西山朝,郑氏与西山军互通,利用西山军作先头部队对付阮主,以大将黄五福率军讨伐阮主。1776年,西山军攻陷阮主首都富春,阮主灭亡,但坐大了的西山朝在推翻阮主了以后倒戈,北伐郑氏,于1787年灭亡郑氏政权。最后一代郑主出家为僧,后黎朝的昭统帝也流亡清朝。

历代郑主

后黎朝郑主  编辑
庙号 封号 爵号 谥号 姓名 在世 在位时间 墓葬
渊祖
(1782年圣祖郑森追尊)[7]
绥道王
(1782年圣祖郑森追赠)[7]
圆长 郑纪 ?年-?年 永禄县
穆祖
(1782年圣祖郑森追尊)[7]
福荫王
(1782年圣祖郑森追赠)[7]
圆崇 郑柳 ?年-?年
肇祖
(1782年圣祖郑森追尊)[7]
演庆王
(1782年圣祖郑森追赠)[7]
圆道[7] 郑栏 ?年-?年
兴祖
(1782年圣祖郑森追尊)[7]
毓德王
(1782年圣祖郑森追赠)[7]
直道[7] 郑楼 ?年-?年
明康太王
(1570年成祖郑松初次尊封)
太国公 忠勋 郑检 1503年-1570年 1545年-1570年 忭上乡
世祖
(1643年文祖郑梉追尊)
明康仁智武贞雄略显德丰功启业宏谟济世泽民
建谋匡辟肇祥裕国广运洪谟裕后衍福靖难佐辟
垂休笃弼开国刚毅辅国赞治毅威耀武延庆永绪
经文绥禄耿光丕宪扬武扶祚兴业垂统鸿休绵绪
笃裕衍嗣燕谋鸿业豁达宽容立极永兴绥福至德
广惠扶运资治洪恩积厚永德大功盛业制治服远
立经陈纪刚明雄断彰善耀威镇国安疆光明睿智
恭懿果决创法开基景泰永光含章载物茂功宏宪
法天兴运廓宏恢疆齐圣聪武英果避远仗义平残
圣神睿智刚健中正英雄豪杰建义造谋开先昌后
太始孚先崇基肇庆神武圣文雄才伟略立业配天
功高德厚兆谋启运创业立本太王[8]
(历代累加美字)
俊德侯 郑桧 ?年-1584年 1570年 安定县场粮地
恭和宽正哲王
(1623年文祖郑梉初次尊封)
平安王 睿武 郑松 1550年-1623年 1570年-1623年 槊山乡
成祖
(1643年文祖郑梉追尊)
恭和宽正明哲聪显英毅刚断奋武经文匡国卫民
雄才伟略厚功丰业威灵显应护国绍祐受禄锡胤
绵祚延禧启佑鸿勋茂功敷勇造谋兆武贻典肇迹
垂裕永命高行厚恩显谟光绪抚业集庆保治造夏
润物垂准宪天普惠略韬公直执柄扶纲奉亲法古
振令揽权崇熙开庆普通光天继天出治嘉惠洪恩
肇基永命握枢御宇廓容奋断植国御边聪明勇决
神武雄断靖内宁外正直忠厚创业垂统盛德茂功
桓武英谟徽恭神圣深略宏谟峻功茂德基命耿光
燕谋宏烈述事图功奋威造宇哲王[8]
(历代累加美字)
文祖
(1657年弘祖郑柞尊上)
谊王
(1657年弘祖郑柞初次尊封)
清王 隆绪 郑梉 1577年-1657年 1623年-1657年 瑞原县九巷社
德威恩信睿文豁达量天准世昭善至孝纯信笃寔
俨容廓度执中贻则重威厚福传家谋国培基助胜
绥内治外敷教垂宪纯嘏放勋立极垂统贻谋裕后
严敬韬略英断灵威殄寇济生远谟宏略丰功伟绩
保业守成立极陈纪温恭仁恕明允宣哲宽洪威断
广博温粹显仁弘烈文德武功深图远算定功保大
延庥垂泽崇勋广业显谟承烈谊王[8]
(历代累加美字)
- 崇义王
(1642年文祖郑梉尊封)
崇国公 雄度 郑桥 ?年-1642年 -
弘祖
(1682年昭祖郑根尊上)
阳王
(1682年昭祖郑根初次尊封)
西王 聪宪 郑柞 1606年-1682年 1657年-1682年 雷阳县万赖册
洪谟远略安国恢疆振纲兴治雄度英威揆文奋武
惇大明作峻德巍功睿算神谋耿光大烈造夏肇基
垂庥阐范修内攘外保和致治阳王[9]
(历代累加美字)
昭祖
(1709年僖祖郑㭎尊上)
康王
(1709年僖祖郑㭎初次尊封)
定王 融断 郑根 1633年-1709年 1682年-1709年 永福县金山社
洪猷神智雄才宣义敷道立政渊懿神智圣武文功
承烈显谟监宪秉哲保国绥方光前振后制治垂准
盛业大功恢纲振纪绥内宁外康王[9]
(历代累加美字)
淳祖
(1782年圣祖郑森追尊)[7]
良穆王
(1711年僖祖郑㭎初次尊封)
良郡公 淳正 郑栐 1651年-1678年 农贡县古汴社
裕仁伟量垂休笃祐延福锡功绍前昌后绥成嗣美
骏德燕谋夤和中正积庆纯嘏良穆王[9]
(历代累加美字)
睿祖
(1782年圣祖郑森追尊)[7]
晋光王
(1711年僖祖郑㭎初次尊封)
晋国公 明庆 郑柄 1670年-1702年 淳禄县富田社
英明聪睿迪哲温文积善培基贻谋裕后绍猷昌胤
笃祐延休廓度宏谟崇禧茂德晋光王[9]
(历代累加美字)
僖祖
(1729年裕祖郑杠尊上)
仁王
(1729年裕祖郑杠初次尊封)
安王 懿略 郑㭎 1686年-1729年 1709年-1729年 安定县快乐社
温穆庄肃宽裕徽濬经文纬武洪谟大略垂统宪天
神谋睿算辟国开彊耀武宣威辑邻和夏振纲陈纪
和衷迓衡仁王[9]
(历代累加美字)
裕祖
(1761年毅祖郑楹尊上)
顺王
(1761年毅祖郑楹初次尊封)
全王 颐穆 郑杠 1711年-1761年 1729年-1740年 永禄县本始社
恭让宽惠纯粹辉嘉广渊博厚履道谦光宣慈恺悌
厚德远谋顺王[9]
(历代累加美字)
毅祖
(1767年圣祖郑森尊上)
恩王
(1767年圣祖郑森初次尊封)
明王 绍基 郑楹 1720年-1767年 1740年-1767年 金城社
神谋睿算盛德放勋洪慈达孝宏谟大烈阐猷基绩
定武开平迪文敷训远谟厚泽恩王[9]
(历代累加美字)
圣祖
(1782年奠都王郑檊尊上)
盛王
(1782年奠都王郑檊初次尊封)
靖王 郑森 1739年-1782年 1767年-1782年 汴上乡
绍天兴运制治开疆洪量英猷正诚仁孝盛王[9]
(历代累加美字)
奠都王 冲愍 郑檊 1775年-1782年 1782年
英烈灵王[10]
(1786年晏都王郑槰尊封)
端南王 郑棕 1763年-1786年 1782年-1786年 东山县布卫总
晏都王 郑槰 1749年-1791年 1786年-1787年 丰禄县登阳社

世系图

参考文献

  1. ^ 《安南风水》:……此局,我国主郑朝之发迹陵也。以扶黎旗而起者……,汉喃研究院编号A693,卷四,79页
  2. ^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卷之三十三):“西王(郑)柞入朝不拜、章奏不名,设座于御座之左...柞逾僭无忌,欲自加殊礼。先要帝优诏赐之,求以掩人耳目。自是太阿倒持,堂陛之礼荡然矣。”
  3. ^ 陈仲金越南史略》,戴可来译(中文译名《越南通史》),商务印书馆出版,1992年12月。参见191页
  4. ^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卷之三十五):“郑府旧设兵、户与水师三番,至是增置吏、礼、刑、工,与兵、户为六番。又并征收各号,分为六宫。凡属宫租庸簿籍,六番以本职分掌之。诸镇财赋,兵民之政并属焉。令文臣知番,内监与文属充副佥〈官名〉,属吏六十人。自此政权尽归六番,而部寺徒为虚社矣。”
  5. ^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卷之三十三):“参从、陪从,前黎未有,中兴后,政归郑氏,始设之,以参陪政府。神宗辰,郑柞以礼部尚书范公著、吏部尚书杨致泽并参从。自是参从为首辅,而陪从次之。”
  6. ^ 陈仲金越南史略》,戴可来译(中文译名《越南通史》),商务印书馆出版,1992年12月。参见223页
  7. ^ 跳转到: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历朝宪章类志》卷二十一·礼仪志·宗庙奉祀之礼
  8. ^ 跳转到: 8.0 8.1 8.2 南风》合刊第廿一卷·第一百二十四期·〈郑氏世家〉
  9. ^ 跳转到: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南风》合刊第廿二卷·第一百二十五期·〈郑氏世家(续)〉
  10. ^ 历朝宪章类志》卷二十三·礼仪志·郑王诸陵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