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
邹韬奋 | |
---|---|
出生 | 邹恩润 1895年11月5日 大清福建省永安县 |
逝世 | 1944年7月24日 中华民国上海市 | (48岁)
国籍 | 中华民国 |
教育程度 | 福建官立中等工业学堂 南洋公学 上海圣约翰大学 |
职业 | 记者、出版家 |
知名作品 | 三联书店创办人 |
政党 | 中国人民救国会 中国共产党(追认) |
配偶 | 叶氏(患伤寒去世)、沈粹缜 |
儿女 | 邹家华 邹竞蒙 |
家族 | 5个弟弟妹妹 |
邹韬奋(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原名恩润,笔名谷僧、韬奋,取“韬光养晦”和“奋斗”之意,生于福建省永安县沙塘村,祖籍江西省馀江县,新闻记者、出版家。
生平
邹韬奋,福建永安人,(一说为福州市人[1][2]。)其父邹国珍在福州的福建省盐务局做候补官,母亲查氏常常讲章回小说给他们兄弟听。六岁父亲为他发蒙,在母亲的要求下请一位先生到家塾教书。1907年,十三岁时,母亲去世。1908年11月,因祖父在余江老家过世,随父亲回家奔丧。1909年春,家中的塾师走了,于是在父亲的支持下考入福建官立中等工业学堂。[3]1912年秋,父亲将他送入南洋公学下院读书,希望他可以成为工程师。1914年,升入中院,夜里常常去找他在附小的老师沈永癯请教,他的办公室总有《新民丛报》可以读,夜里十点钟照章要睡觉,而他还点蜡烛在屋里偷看,受这些文章的影响就和渐渐淡忘了工程师的理想了。南洋公学重视国文,邹韬奋尤其佩服国文老师朱叔子的教学方法,深受他的影响。1915年5月起,在商务印书馆的《学生杂志》和《申报》的《自由谈》上发表文章,次年又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学生杂志》撰文。[4]
1917年,升入南洋公学上院电机工程科学习。1919年2月,大学一年级结束后,经济拮据,无以为继,,又被微积分和高等物理学弄得困窘,只好辍学,到宜兴蜀山镇做家塾教师,为投考上海圣约翰大学作准备。9月,和南洋同学王以敬一同考入圣约翰大学,邹韬奋主修西洋文学,辅修教育。大学期间的课馀时间也用来当准备投考中学插班生的家庭教师,晚间在南洋公学图书馆做一个小时的职员,以此来补贴经济,不过仍然常常依靠同学的接济。[5][6]1921年,获文学学士。毕业后经毕云程介绍,9月,到穆藕初的厚生纱厂和纱布交易所给他做英文秘书,同时还因为和张竹平同学的关系在《申报》社帮忙处理英文信函,并在上海青年会中学教英文。
1922年,他想到教育界做做看,于是大胆给黄炎培去信求职,时值黄炎培主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便决定聘请邹韬奋担任编辑股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和编译“职业教育丛刊”。学债负担很重,还未能还清,因此黄炎培还推荐他到江西省教育会的科学名词审查会工作。找到了新工作便辞掉了交易所英文秘书的工作。受校长顾荫亭的邀请到中华职业学校兼任英文教员。
1926年10月,承接王志莘的职务主编《生活》周刊。1927年,张竹平找他到《时事新报》任秘书主任,兼主编《人生》副刊,仍主编《生活》周刊,由于工作繁重便辞去了英文教员的兼职,将所有心力都投注在了报馆的工作上。在邹韬奋接手后,不限于过去职业教育的主题,渐渐推广到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上。[7]1928年,五三济南事件发生后,《生活》周刊就迅速对其作出评论,表示反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宣传民族解放,支持抗战。10月初,与胡愈之相识。[8] 1932年3月,筹办《生活日报》。7月,从中华职教社独立,成立生活书店。
1933年1月,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当选执行委员。7月14日,从上海乘船流亡国外,经意大利、瑞士、法国到达伦敦,期间一直写通讯文稿,在国内发表。1934年,到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苏联考察。
1935年5月,到美国考察。7月6日,在芝加哥看到报纸上刊载好友杜重远在上海被捕消息,于是决定提前回国。8月27日,乘船返回上海。11月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2月,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成立,被选为执行委员。[9]
1936年3月,在香港筹办《生活日报》和《生活日报·星期增刊》[10]。8月,返沪后改出《生活星期刊》,同时担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11月22日,与沈钧儒、章乃器、史良、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共七位救国会执行委员被捕,即“七君子事件”。[11]
1937年7月31日,获释从苏州江苏高等法院看守所回沪。8月19日,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因战事所迫11月,到香港。
1938年6月,参加国民参政会。7月,将《抗战》与李公朴所办的《全民周刊》合并为《全民抗战》,在武汉出版。
“皖南事变”后,《全民抗战》停刊。1941年2月25日,启程,3月5日,到达香港,5月17日,复刊《大众生活》,并任救国会海外工作委员会常务干事。香港沦陷后转移至东江游击区,1942年11月,辗转至苏中抗日根据地,后赴苏北抗日根据地。
1943年3月,患中耳癌到上海医治。1944年7月24日,病逝于上海医院。9月,中共中央根据他在遗嘱中的申请,追认其为共产党员。[12]
思想
家庭
影响
著作
- 《韬奋文集》(1956年 三联书店)
- 《经历》
- 《小言论》三集
- 两部国外通讯集《萍踪忆语》、《萍踪寄语》
- 《抗战以来》
- 《患难馀生记》
纪念
- 毛泽东1944年给邹韬奋作了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 1995年11月5日,首都各界200多人在人民大会堂集会纪念邹韬奋诞辰一百周年。江泽民、李鹏为纪念大会题词。李鹏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讲话。
- 中国内地的新闻界奖项“韬奋奖”以他命名,以此奖励新闻出版行业的优秀编辑人士。现在该奖项已与“范长江新闻奖”合并为“长江韬奋新闻奖”
- 韬奋纪念馆
- 北京三联韬奋书店
参考文献
- ^ 那盏不曾熄灭的灯,照亮你我来时的路. 央视新闻. 2016-11-05 [2016-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7.
- ^ 邹韬奋. 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网. 2018-03-15 [2018-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7.
- ^ 沈谦芳. 邹韬奋传.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01. ISBN 978-7-108-05572-9.
- ^ 邹韬奋. 邹韬奋自述. 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3.04. ISBN 978-7-5396-4256-7.
- ^ 邹韬奋. 前塵影事. 《生活》周刊. 1933年7月22日, 8 (29).
- ^ 邹韬奋. 萍踪寄语 初集、二集.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10: 13–19. ISBN 978-7-80768-214-1.
- ^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 生活书店. 1948.10: 143-168.
- ^ 穆欣. 邹韬奋.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01.
- ^ 邹韬奋. 经历 患难余生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10. ISBN 9787807682127.
- ^ 香港《生活日報》存檔. 韬奋纪念馆. [2024-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2).
- ^ 黄逸之. 邹韬奋. 商务印书馆. 1950.12.
- ^ 邹嘉骊. 邹韬奋年谱长编.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10. ISBN 978-7-313-13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