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赵襄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赵襄子
君主
统治据《史记》:33年(前457年-前425年)
据清华简《系年》:33年(前475年-前443年)
据今人杨宽、钱穆推论:51年(前475年-前425年)
逝世公元前443年
子嗣赵桓子
谥号
襄子
政权晋国(春秋时期)
父亲赵简子赵鞅
母亲翟人之女

赵襄子(?—前443年),本名赵毋恤赵无恤,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赵氏领袖春秋战国之际晋国大夫。生年不详,任内与韩康子魏桓子结盟,三家灭智,瓜分了正卿智伯所有食邑。卒于前443年。 卒谥襄,史称赵襄子。 《史记》中所引赵襄子的纪年,在位为33年(前457至前425年),清华简系年》则记为前475年至443年。

在位年份

《史记》记载赵襄子的纪年,为前457至前425年,在位共33年。而近人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及杨宽《战国史》考证认为为前475至前425年,在位共51年。王政冬据清华简《系年》记载“晋敬公立十又一年(前441),赵桓子会(诸)侯之大夫,以与越令尹宋盟于巩”,认为为前475至前443年,在位共33年。清华简《系年》为考古发掘简牍,应以《系年》为准。毕竟钱穆和杨宽为现代人,《史记》所记年期正确,只是时间记错而已。[1]

生平

立为储君

赵襄子为赵简子赵鞅之子,因母是从,又是人之女,所以他位属庶子,在诸子中名分最低。小时候甚至连父亲简子也看不起他。据《史记》载,赵简子一次患病昏睡了七日半,在梦中为天帝射杀熊、罴,以及被告知晋国七世而亡。之后又在路上遇见神秘人物拦路进一步为他解梦,说晋国将有大乱,而他的儿子他日将并吞代国[2]为了早日确立继承人选以应对未来大事,赵简子请来善于相术姑布子卿到府中,召诸子前来让子卿看相。子卿对赵简子一众儿子全部看不上眼,唯独见到之后才被召进来的毋恤,才认定他是可以统率大军之人(指能当上正卿,也就是能继承赵简子地位)。赵简子于是召集所有儿子对话一遍,发现毋恤的对答最为优异。[3]

当时赵简子已立了嫡长子赵伯鲁世子,为了决定伯鲁与毋恤二人之间谁更适合继位,赵简子将训诫之辞写在竹简上分授二人,要求他们认真习读,领悟要旨。过了三年,赵简子突然对二人作出考查,结果伯鲁无法背出当中内容,甚至连竹简也丢失了;而毋恤却对竹简上的训诫背诵如流,而且一直将它携藏于身,把它从衣袖中取出给父亲看。于是赵简子亦认同毋恤更为优良,已有改立他为世子的打算。[4]

又有一次,赵简子召见儿子们说:“我将一宝符藏于常山(古北岳恒山,今河北定州以西)之上,你们当中谁先寻得到就可以获得赏赐。”一众儿子于是乘骑到常山上,却怎么都找不著宝符。只有毋恤归来后回奏父亲:“我得到了宝符。凭常山之险居高临下面向代国,就能夺取代国。”赵简子听罢,终于确认毋恤果然是诸子中最优秀的,于是决定废世子伯鲁,立毋恤为储。[5]

据《竹书纪年》载,简子卒于晋定公三十七年(前476年),毋恤承袭简子晋卿之职,史称赵襄子。《史记》则记毋恤代立之年为出公十七年(前458年),但后者为汉代著作时间太远,而《竹书纪年》为晋代盗墓贼所盗之书,已被史学家公认为战国魏国史学家所著,故应以考古挖掘资料为准。

谋取代国

赵襄子的姐姐是王的妻子(史料记作代赵夫人)。周贞定王十一年(晋出公十七年)(前458年),襄子到夏屋山(在今山西代县东北),请姊夫代王赴会相见。在酒宴上,襄子早已安排下埋伏陷阱,斟酒的人在行斟时,趁机用斟酒用的铜勺刺杀代王及其从官。代王一死,赵军随即起兵攻取代国,并入赵氏版图。襄子之姊泣而呼天,拔下发自刺而死。[6]

智伯之怨

简子死后,晋国正卿由智伯瑶取而代之。智伯为晋国正卿后,竭力发展自家势力,很快成为智、赵氏韩氏魏氏大夫中,权力最大,实力最强的门阀

周贞定王五年(晋出公十一年)(前464年),智伯与赵襄子一同率兵包围郑国国都。智伯要求襄子率先领军攻城,襄子则推说理应由主帅智伯先进攻,智伯于是对襄子说:“你相貌丑陋又没有勇气,怎么能够当上继承人的?”襄子答道:“就凭著我能够忍受耻辱,这应该对赵氏宗族没有甚么危害罢!”[7]在宴会上智伯喝醉了酒,借著酒意向襄子灌酒并殴打他。襄子幕下的家臣都要求杀掉智伯以洗刷耻辱,襄子回答:“主君之所以让我做储君,就是因为我能忍辱负重。”此后襄子对智伯心生忿恨。[8]

权力的膨胀,助长了智伯独吞晋国之心。周贞定王十三年(晋出公十九年)(前456年),智伯假借晋侯之命,以恢复晋国霸业为由,先后向两家分别索取一万户的邑地。韩康子魏桓子明知这是智伯意在削弱别家,但因为无法单独与之争锋,如数交出。赵襄子却因为往日围郑时受到智伯羞辱,拒绝智伯割让蔺和皋狼两地的要求。智伯大怒,遂以晋侯的名义,亲任元帅率领韩、魏两家出兵攻赵。[9]

晋阳之战

周贞定王十四年(晋出公二十年)(前455年),智伯率韩康子魏桓子合兵攻,围困晋阳。赵襄子苦守一年馀,智伯借洪水汾河之坝,水灌晋阳,城中军民“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晋阳虽“民无叛意”,但群臣却有动摇之心。赵襄子无法久守晋阳,依家臣张孟谈之计秘密联络韩、魏两家,以“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说服二人与赵氏结盟。赵襄子之后趁智伯胜骄不备之机,派人乘夜杀死守堤官兵,决堤放水倒灌智伯军营;韩、魏两军配合赵军,内外夹击智伯军队。最后赵襄子擒杀智伯,将其首级作成饮骷髅杯,三家联手族灭智氏,共分其地。[2][10][11][12]

由此,晋国四卿之争,变为三家称霸,为后来的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豫让之刺[13][14]

智伯瑶败死于晋阳后,智氏的食客豫让欲为主公智伯报仇,意图在厕所中谋刺赵襄子,但被赵襄子察觉,刺杀未遂而豫让被擒,赵襄子认为豫让为主尽忠实在是义士,于是此次放过了他。

过了一段日子,豫让又以漆涂身、咽炭为哑,趁赵襄子过桥时,欲加以刺杀。赵襄子马惊,搜索之下又找到了豫让。赵襄子问:“你以前也曾效力于范氏中行氏,智瑶攻灭他们,你不为他们两家报仇,反而委身臣服于智伯。现在智伯也已经死去,你又为甚么单单如此深刻地要为他报仇呢?”豫让说:“范氏与中行氏,待我如同普通人,我就以普通人的身份报答;智伯待我有如国士,我自然以国士的身份报答。”

襄子不再放过豫让,命士兵包围他。豫让要求要取赵襄子衣服刺几下以作为对智伯的报答,赵襄子有所感动并允其所请,豫让跳跃三次刺向赵襄子衣服,随后自杀。人听说此事,无不为豫让落泪。

传位风波

起初赵简子为了赵氏的未来,将位子传给聪慧的庶子赵襄子,而不传给嫡子赵伯鲁[5]赵襄子因此决定尊重宗法,不立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希望把赵氏传给兄长伯鲁的儿子赵周,把他封到地立为代成君。但因代成君早死,又改立赵周之子赵浣储君。赵襄子死后,赵襄子的儿子[15]赵桓子赵浣流放,自立为,继位一年(或十四年)后[16]病死。臣服于赵家的国人贵族们认为桓子的抉择是在违背襄子的意志,于是联手杀死了赵桓子的儿子,再迎回赵浣,拥立为君,是为赵献子。赵献子的儿子赵籍就是赵烈侯[17][18]

史传轶事

  • 新序》载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停,对侍从自夸说:“我真是邦国内杰出的人啊!饮了五日五夜的酒,居然没有疲劳。”其臣子优莫说他不如殷商纣王,因为纣王曾饮酒七日七夜。赵襄子问优莫,自己饮酒仅仅差纣王两日,是否会也如纣王一般身死国亡。优莫则说不会,并解释道:“、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上了成汤武王,如今整个天下全是像桀一样的君主,而君上则和纣一样,桀和纣并列于当世,怎么能够互相消灭呢?不过这也很危险了。”[19]
  • 韩非子》载赵襄子曾向王子期学习驾驭马车之道理,却因为得失心太重,心思都放在与王子期争胜之上,无法专心驭马而失败。[20]

家庭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刺客列传》,出自司马迁史记

参考书籍

  • 沈长云,《赵国史稿》,中国,中华书局
  1. ^ 王政冬:由清華簡《繫年》訂正趙國世系. [2014-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2. ^ 2.0 2.1 史记·巻四十三·赵世家
  3. ^ 史记·巻四十三·赵世家》:异日,姑布子卿见简子,简子遍召诸子相之。子卿曰:“无为将军者。”简子曰:“赵氏其灭乎?”子卿曰:“吾尝见一子于路,殆君之子也。”简子召子毋恤。毋恤至,则子卿起曰:“此真将军矣!”简子曰:“此其母贱,翟婢也,奚道贵哉?”子卿曰:“天所授,虽贱必贵。”自是之后,简子尽召诸子与语,毋恤最贤。
  4. ^ 资治通鉴·卷一》: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5. ^ 5.0 5.1 史记·巻四十三·赵世家》:简子乃告诸子曰:“吾藏宝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赏。”诸子驰之常山上,求,无所得。毋恤还,曰:“已得符矣。”简子曰:“奏之。”毋恤曰:“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也。”简子于是知毋恤果贤,乃废太子伯鲁,而以毋恤为太子。
  6. ^ 史记·巻四十三·赵世家》:襄子姊前为代王夫人。简子既葬,未除服,北登夏屋,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撃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其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自杀。
  7. ^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悼之四年,晋荀瑶帅师围郑。……将门,知伯谓赵孟:“入之。”对曰:“主在此。”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知伯不悛,赵襄子由是惎知伯,遂丧之。
  8. ^ 史记·巻四十三·赵世家》记载:“晋出公十一年,知伯伐郑。赵简子疾,使太子毋恤将而围郑。知伯醉,以酒灌撃毋恤。毋恤群臣请死之。毋恤曰:‘君所以置毋恤,为能忍訽。’然亦愠知伯。知伯归,因谓简子,使废毋恤,简子不听。毋恤由此怨知伯。”此处记载当时赵简子并未过世,因此智伯在此战后要求赵简子废掉赵毋恤世子之位,与《左传》等其他书籍记载有异。
  9. ^ 史记·巻四十三·赵世家》:知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以其围郑之辱。知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惧,乃奔保晋阳。
  10. ^ 《国语·卷十五·晋语九·晋阳之围》
  11. ^ 《战国策·赵策一》
  12. ^ 《资治通鉴·巻一》
  13. ^ 战国策·赵策一·晋毕阳之孙豫让》。
  14. ^ 史记·刺客列传·豫让》。
  15. ^ 《史记》作赵襄子同母弟,为误,今从《世本》。
  16. ^ 此处与清华简系年》记载有冲突之处,史学家对赵献子继位时间无误。
  17. ^ 《史记·巻四十三·赵世家》:(赵襄子)遂以代封伯鲁子周为代成君。伯鲁者,襄子兄,故太子。太子蚤死,故封其子。……(襄子)其后娶空同氏,生五子。襄子为伯鲁之不立也,不肯立子,且必欲传位与伯鲁子代成君。成君先死,乃取代成君子浣立为太子。襄子立三十三年卒,浣立,是为献侯。……襄子弟桓子逐献侯,自立于代,一年卒。国人曰桓子立非襄子意,乃共杀其子而复迎立献侯。……十五年,献侯卒,子烈侯籍立。
  18. ^ 《资治通鉴·卷一》:襄子为伯鲁之不立也,有子五人,不肯置后。封伯鲁之子于代,曰代成君,早卒,立其子浣为赵氏后。襄子卒,弟桓子〔嘉〕逐浣而自立,一年卒。赵氏之人曰:“桓子立,非襄主意。”乃共杀其子,复迎浣而立之,是为献子。献子生籍,是为烈侯。
  19. ^ 新序·刺奢》: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20. ^ 韩非子·喻老》:赵襄王学御于王子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前任:
荀瑶
春秋晋国正卿
前453年—前443年
继任:
魏斯
前任:
赵简子
赵国君主
前475年—前443年
继任:
赵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