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财政部关务署高雄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财政部关务署高雄关
Kaohsiung Customs, CA, MOF(英语)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政府机构
财政部关务署署徽
基本信息
机关类型中央四级行政机关
所属部门财政部关务署
员额约1千人
授权法源财政部关务署组织法
财政部关务署各关组织准则
主要官员
关务长陈木荣
副关务长张淑娟高丁财
主任秘书黄文亮
任命者财政部关务署署长
任期无任期保障
组织编制
内部单位6组、4室、4分关
成立沿革
成立日期1969年7月1日
前身机关财政部高雄关税局
联络信息
地址80441高雄市鼓山区捷兴一街3号
电话+886-7-561-3251
网站kaohsiung.customs.gov.tw

财政部关务署高雄关(简称高雄关)位于高雄市鼓山区。辖区包括嘉义县以南之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台东诸县市、澎湖列岛金门地区,区内有嘉南平原、屏东工(农)业区、高雄市、高雄港高雄国际机场

为服务商民就近完成通关程序,于关务署高雄关关本部下设业务一、二组、稽查组、仪检组、机动稽核组、法务缉案组等单位,除关本部外另设小港分关、旗津分关、高雄机场分关、嘉南分关等分别就近办理辖区业务,掌理涵括金门、澎湖及台南、高雄科学工业园区等通关业务。 其业务包括海运、空运客货进出口、查缉、保税、科技产业园区(旧称加工出口区)、科学工业园区、自由贸易港区、邮包、物流等项。

1863年(同治2年)12月,清廷在高雄旗后设立高雄支关,此为本关初创,亦为高雄港初设海关,迄今已逾百年。

历史

  • 1858年(咸丰8年)签订天津条约,开放台湾为通商口岸,当时开放的港口有淡水港安平港打狗港因地理环境优越,亦受到相同瞩目。
  • 1860年(咸丰10年)清廷根据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开放淡水港及安平港为通商口岸。1863年(同治2年)清廷首度在台湾设立淡水海关及基隆支关;同年12月在高雄旗后设立高雄支关,此为本局初创,亦为高雄港初设海关。
  • 1863年10月,清廷颁订“打狗港暂行章程”,开放打狗港作为安平港的外港,这是高雄港开埠的起点,从淡水海关派一名总巡进驻旗后,负责外国船舶进出港检查。根据“打狗港暂行章程”规定,停泊打狗港的船只先到福州缴保证金,再到厦门或淡水缴纳进口税。因为办法繁琐且不切实际,引起列强的抗议,要求在打狗与安平分别设置海关。
  • 1864年5月5日,英人William Maxwell至打狗港开办海关;次年于台南府城设立分关,此乃高雄海关之滥觞。
  • 1895年(光绪21年、明治28年)中日甲午战后,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打狗仅设税关支署,隶属于安平税关。后随高雄港开建成功,并为南台湾最重要国际港。
  • 1934年(昭和9年)7月,日本人将台湾划分为基隆、高雄两大关区,正式成立高雄税关与基隆税关,同为台湾南北两大海关。高雄海关与基隆海关分别统辖台湾南、北两地关务事宜。
  • 1936年(民国11年)高雄税关由原现为高雄港港史馆的旧厅舍搬迁至现址的新厅舍。
  • 1945年(民国34年)10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海关总税务司署奉命接收台湾关务,以台湾中部浊水溪为界,划分为台北、台南两关区。海关总税务司署税务司张申福接收高雄税关,同年12月1日高雄税关完成接收并改称“台南关”,与“基隆税关”之改称“台北关”相对等。
  • 1969年(民国58年)7月更名为财政部高雄关。
  • 1991年(民国80年)2月海关为因应组织法制化,再更名为财政部高雄关税局。
  • 2013年(民国102年)1月因应组织改造,又更名为财政部关务署高雄关。

建筑

日治时期的高雄税关厅舍

财务署高雄税关本部大楼,为日治时期台南关原址,为一栋二楼混泥土造楼房,由池田好治承揽施工,于1936年8月1日建造完成[1],座落于高雄港西岸(高雄市鼓山区捷兴一街三号),建筑面积为610坪。嗣经历年扩建,增建至1988年总建筑面积为2,720坪。又鉴于高雄港货物,进出口量急速增加,报单档案及办公人员拥挤,复于1991年兴建办公大楼,与原旧大楼毗连而建,建筑面积2,810坪。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1. ^ 林小昇 (linchunsheng). 高雄稅關. 随意窝 Xuite日志.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