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街车 (单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为
香港人口文化系列之一
香港人口普查
2021年人口普查
香港人  新界原居民
海外港人
宗教与风俗  哲学
语文  用语  文学
殡仪  节日与公众假期
购物  饮食  烧烤文化
传媒  电视  电影
艺术  漫画  动画
音乐  流行音乐
教育  补习文化
体育  赛马
网络文化  电子竞技
建筑  法定古迹
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港次文化
无厘头文化
MK文化
MK Pop
铁路迷文化
巴士迷文化
小贩文化
街车文化
街机文化
其他香港系列

街车曲架单车(ChopperLowrider bicycle英语Lowrider bicycleWheelie bike英语Wheelie bike),粤语俗称子弹仔(Little Bullet),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80年代90年代香港青年间发展出来[1],透过为“曲架单车”进行个性化装饰,为未有经济能力负担电单车及消耗品开支的青年群体提供途径去表达自己的喜好和一种增强在朋辈身份认同的表现[2][3],形成一种独有的香港次文化

历史

未经装饰的“曲架”单车,俗称“骨车”

发源地 -  美国

1969年,经典嬉皮士文化象征[4]美国公路电影逍遥骑士》(Easy Rider) 上映,电影从美国走向了全世界,被世界各地崇尚自由的个性青年所推崇。

1970年代英国凤头自行车公司(Raleigh Bicycle Company)的设计总监艾伦•奥克利英语Alan_Oakley_(designer)(Alan Oakley)以电影中彼得·方达(Peter Fonda)和丹尼斯·霍珀(Dennis Hopper)所驾驶的美式机车原型,设计及生产有厚实单车座垫(Banana Seat)的“曲架”单车(Raleigh Chopper),并成为1970年代最受英国小孩欢迎的单车类型,一直到1979年底,凤头自行车公司总共卖了超过150万辆“曲架”单车[5]

香港70年代末,“曲架”单车从台湾代工生产并引进香港,受1989年周润发主演以电单车为题材的香港电影阿郎的故事》和1990年刘德华主演的《天若有情》的热潮所带动,青少年为追求潮流时尚和个人风格,在“曲架”单车车身粤语俗称“黑马架”上加装个性化装饰零件,例如粤语俗称“龙头”(单车头配饰)、“凤尾”(座垫后配饰)、“油缸”(单车架上管配饰)、“侧板”(单车架上管配饰)、“单车车轮盖”等零件,以及车身颜色和贴纸图案来模仿电单车的外观,在90年代中最常见的模仿对象,是刘德华在1995年香港电影烈火战车》中所驾驶的乐富门花Honda型号[6]

有别于原厂设计,香港本土化的“曲架”单车的前后车轮直径均是相同,多是18寸或20寸(406mm/451mm),车架比一般的单车车架短,粤语俗称“鹅颈”(单车车头手把位)较低,重心较低,令驾驶者要缩起身体来踏,驾驶时需要低着头,身体倾前,外型似子弹,故“曲架”单车在香港粤语俗称为“子弹仔”(英语:Little Bullet)。

部份业馀爱好者更为“曲架”单车加上镁光灯“照明系统”及“汽车音响”(vehicle audio)喇叭设备,粤语俗称车机”、“台机”,除了让街车夜间马路行驶时照明,亦能播放流行音乐等炫技行为,在马路上行驶时有如街头表演艺术一样。

于香港80年代90年代,“曲架”单车在香港屋村的青少年间盛行[7],因零件停产而热潮退却[8][9][10][11]

于2010年代,随著互联网普及,多个有关改装,零件二手买卖集体回忆的香港街车兴趣群组在社交网站Facebook内成立。

次文化

1980年代香港起,香港“曲架”单车爱好者,尤其青少年,按所居地区或屋邨,组成车队[12],晚上在香港主要干道上驾驶“曲架”单车,故“曲架”单车在香港粤语俗称为“街车”,衍生出的“街车文化”(英语:Chopper Subculture)是一种独有的香港次文化街头表演行为艺术

1987年,香港电影铁血骑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剧中青年人踏街车与交通警察在马路追踪。

2010年代,青少年服务团体协青社(Youth Outreach)跨区深宵外展服务队[13]曾在前启德机场跑道举办街车比赛,是以极限运动漂移花式单车形式的竞赛,以消除公众对街车和童党边缘青年粤语邊緣青年关联标签效应刻板印象[14]

2010年9月,“中国香港单车总会山地车教练在一篇关于香港人对单车运动普及化的苹果日报访问时曾透露:“八十年代初最流行子弹仔,即所谓街车,单车被改装成电单车模样,又有大包围扮扰流器,又有大车头灯,车尾有大喇叭,在晚上把音乐调校得很大声,飞快地踩。”[15]

2013年,香港电影微交少女》,剧中青年人晚上在香港公共屋邨骑著车尾有喇叭的“街车”。

2014年,香港媒体报道有关街车车队怀疑没有遵守《道路交通(交通管制)规例》中有关单车行驶规定的新闻,一名九十后街车文化爱好者道出“沿途有不少外国游客向我们挥手欢呼,我们欢呼回应,并非叫嚣。”[16] [17]

另见条目

参考资料

  • 2019年《我们都是这样在屋邨长大的》(增订本)第72-78页 作者:范永聪、范咏谊、杨映辉 ISBN 9789888572069[18]
  1. ^ 《街車》. [202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7). 
  2. ^ 街車的文化. [202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6). 
  3. ^ Bullet No. 4 子彈四號. [202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30). 
  4. ^ Hippies 嬉皮士. [失效链接]
  5. ^ 单车创意丨5款掀起自行车革命的经典设计. [2020-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6. ^ 香港街車子彈仔《一分鐘生活百科》.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7. ^ 烈火戰車>子彈仔.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8. ^ 子彈仔單車重出江湖?由 CD 到 iPhone 駁喇叭的時代見證. [202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9. ^ 【香港獨有】街車友記零件叻過讀書 只為砌靚「子彈仔」扮劉華:我哋唔係飛仔.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10. ^ 【港情講趣】單車變子彈仔 發燒友:我係型唔係飛仔.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11. ^ 「子彈仔」激改 仿跑車拉花 發哥係功臣?.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12. ^ 香港獨有街車文化解構 單車點變摩托? 四十年來,何以風靡一代又一代後生仔?. [2023-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13. ^ 跨區深宵外展服務. [2024-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6). 
  14. ^ 協青社. [202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5). 
  15. ^ 代Cult2:八十前窮人交通工具 飛仔飆街車. 
  16. ^ 「子彈仔」單車霸佔彌敦道 九十後搞手:安排出錯!. [2020-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17. ^ 50「子彈仔」霸彌敦道遊車河 懶理汽車響號 有少女站後座險象環生.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18. ^ 《我們都是這樣在屋邨長大的》(增訂本)第72-78頁. [2024-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