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藩 (日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假名はん
平文式罗马字Han

日本江户时代幕藩体制对于将军家直属领地以外大名领国的非正式称呼;这些领国源于日本古代封建体系,经过战国时代的兼并,于江户时代形成了276个地方分权单位,直到1871年明治政府废藩置县为止。

藩体系的形成

室町幕府的时期,幕府将军开始让守护大名管治一国,直到中后期,武士势力抬头,爆发了应仁之乱,很多守护大名的势力被战国时代的大名取代,但是也有例外,例如岛津氏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之后,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基本确立领主的体制,其后经历了关原之战,削弱亲丰臣大名的领域,经过改易后,德川幕府创立不久后,大名的分封大致上已经完成。

这些顺从江户幕府的大名,在他们的领地内拥有一定的程度经济、政治和社会的自决权,让他们发展城内或城下町,拥有一个细小的国家的功能——大名常被称为“藩主”,而其家臣则称为“藩士”;而一些有势力的大名们,也会在主藩内也设立“支藩”,支藩的藩主通常是由主藩藩主的重臣(例如“家老”)或血亲担任。相对于诸“藩”,德川幕府的直辖领称为“天领”。这些藩虽然拥有自主权,但是藩主都必需将长子(继承人)与正室送往江户作为人质,此为“参觐交替”的制度。而藩主也不可以随意筑城,因为江户时代已经确立了一国一城令,但事实上一国里已经有多座城堡,大名也可以透过幕府批准设主城堡。

有些藩本来没有“石高”(即领土收入)(例如虾夷地松前藩),但因为获得了德川幕府的准许,拥有一万石资格,因而成为了藩。藩通常会以藩主的居城(藩厅)命名,例如上杉氏以米泽城作居城,一般被称作为米泽藩,而附近的伊达氏,在仙台城作居城,称作仙台藩。但是如果藩的领城占有一国大多数领地甚至是多于一国的领地,通常会以国名作称呼,例如前田氏加贺藩、岛津氏的萨摩藩、以国名作称呼。在当时,最大的藩领是前田氏的加贺藩,拥有超过一百万石的石高,拥有了加贺能登两国。

以“藩”称呼当时拥有一万石以上大名的领国,是由当时的儒学者开始的——中国古时天子分封领地给国让诸侯们自治,概念是要服从天子;同样地,日本的大名们也要服从于幕府将军,因此便称这些领国为“藩”。但江户幕府的正式体制中没有“藩”这一设计,大名“藩主”间交流也不用“藩”的名义,而是以“某某家中”称呼。虽然在江户时代初期,并非是正式的制度名称,所以只限某一部份人在使用,在元禄年间之后也只是到处可以看见的这样的称呼的程度。直到明治时代正式成为公有的制度,这个名称才开始被广为使用。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废藩之前的总数共有276藩。

废藩置县

直到1868年,德川幕府灭亡,原本幕府直辖的领地改为由天皇管辖。这些领地也组成了府县。而藩主的居所称为藩,在短时间内,依照所在地名实行了府县藩三种制度,加贺藩也在那段时间当中改名为金泽藩。1869年开始逐渐将藩城版籍奉还。直到1871年开始进行废藩置县,藩制也到此为止。

在统合藩制和县市制度的期间,不少藩的名字及领地,直到今时的日本行政区划,市的名字和县的范围的区域是一致的。

相关条目

参见

注脚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