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萧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萧造
隋、唐政治人物
姓名萧造
封爵梁郡开国公
谥号安公
  • 黔安郡太守
  • 太府卿
  • 巴东郡太守
  • -617年
    冯翊郡太守
  • 617年-618年
    刑部尚书、光禄大夫、梁郡开国公
  • 618年-
    刑部尚书、太子太保、梁郡开国公
  • 礼部尚书、太子太保、梁郡开国公

萧造(6世纪—7世纪),南兰陵郡兰陵县(治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北)人,隋朝唐朝政治人物,南朝梁鄱阳嗣王萧循之子[1]

生平

隋炀帝大业年间,萧造担任黔安郡太守。大业四年(608年),黔安夷向思多叛乱,杀将军鹿愿,围攻萧造。事发后,隋炀帝派遣左武卫将军周法尚与将军李景分路征讨向思多[2]。萧造后历任太府卿巴东郡太守,任职期间大肆贪污,因萧皇后的缘故得以多次免罪[3]

萧造后转任冯翊郡太守。大业十三年(617年)九月,萧造以冯翊郡降于李渊[4],后被拜为刑部尚书、光禄大夫,封梁郡开国公[5]义宁二年(618年)五月,隋恭帝下诏禅位于唐王李渊,派遣兼太保萧造与兼太尉裴之隐奉送皇帝玺绶于李渊[6]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渊即皇帝位于太极殿,以萧造兼太尉,命其告于南郊[7]。同年七月,萧造加太子太保[8]。后由刑部尚书迁礼部尚书[5],卒官,谥安公[9]

后代

  • 子:萧凤,朝散大夫,林州长史,袭封梁郡开国公。
    • 孙:萧仁表,朝散大夫,历官越州馀姚县令、青州长史、益州新都县令,袭封梁郡开国公。
      • 曾孙:萧桢,韩王府法曹参军事。
        • 玄孙:萧洛宾(665年-688年)。
        • 玄孙:萧洛客[5]
  • 子:萧夙,武威大将军[1]

参考文献

《唐韩府法曹参军息兰陵萧君之志(萧洛宾墓志)》,收入《全唐文补遗》第5辑,第11-12页。

注释

  1. ^ 1.0 1.1 1.2 1.3 1.4 1.5 《因话录·卷三·商部下》:“循生唐太子太保造。造生武威大将军夙。夙生雅州都督善义。善义生左卫录事参军元恭。元恭生密县主簿旻。旻生杨府功曹讳颖士,字茂挺,门人谥曰文元先生。”
  2. ^ 《隋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三十》:“明年,黔安夷向思多反,杀将军鹿愿,围太守萧造,法尚与将军李景分路讨之。”
  3. ^ 《册府元龟·卷三百七·外戚部·奸邪贪黩害贤谴让》:“唐萧造,隋大业时以后族历太府卿、巴东太守。所在之职,多以黩货闻,缘于外戚,累原其罪。”
  4. ^ 《旧唐书·卷一·本纪第一》:“丙辰,冯翊太守萧造以郡来降。”
  5. ^ 5.0 5.1 5.2 《萧洛宾墓志》:“高祖造,刑礼二部尚书、太子太保、上柱国、梁郡开国公……曾祖凤,朝散大夫、林州长史,袭梁郡公……祖仁表,越州馀姚县令,寻授青州长史,又授益州新都县令,寻加朝散大夫,袭梁郡公……父桢,宣德韩府法曹参军事……弟洛客……”
  6. ^ 《旧唐书·卷一·本纪第一》:“遣使持节、兼太保、刑部尚书、光禄大夫、梁郡公萧造,兼太尉、司农少卿裴之隐奉皇帝玺绶于高祖。”
  7. ^ 《旧唐书·卷一·本纪第一》:“甲子,高祖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命刑部尚书萧造兼太尉,告于南郊,大赦天下,改隋义宁二年为唐武德元年。”
  8. ^ 《旧唐书·卷一·本纪第一》:“秋七月丙午,刑部尚书萧造为太子太保。”
  9. ^ 9.0 9.1 《文苑英华·卷六七八·赠韦司业书》:“仆南迁士族,有梁支孙。系祖司徒鄱阳忠烈王,追迹二南,迈德荆郢。有子四十人,俾侯锡社,入卿出牧,且忠且贤,终始梁代。第三子侍中懿惠侯,大同中以信武将军都督北兖州,缘淮南军,遗爱在人,诏学士谢兰撰德政碑文。长子山阴侯,儒术精博,世有盛名。隋代山阴第十一弟常侍君,才标清峻,见崔子发《齐纠》、阳玠著《谈薮》,亦称俊爽而有才辩,隋开皇中征为东宫学士,谢病免。少子零陵通守,以再从侄齐王谘议府君为后,则小人曾王父。本则惠侯第十七弟太尉宜丰侯之后,太子太保梁安公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