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蔡牵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镇海王 蔡牵 
国家大清 → 蔡牵政权
时代18世纪
族裔汉族闽南民系
出生1761年
大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
逝世1809年
大清浙江省台州府渔山列岛
蔡牵
汉字 蔡牽
白话字 Chhòa Khian
台语罗马字Tshuà Khian
汉字 鎮海威武王
白话字 Tìn-hái Ui-bú-ông
台语罗马字Tìn-hái Ui-bú-ông
尊称
汉字 大出海
白话字 Tōa-chhut-hái
台语罗马字Tuā-tshut-hái

蔡牵(1761年—1809年,台罗: Tshuà Khian), 一作蔡骞,为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海贼领袖、福建泉州同安出身的闽南人,活跃并称霸于台湾海峡,受众人尊称为“大出海”。后来于沪尾(今台湾台北市淡水区)建立政权,年号光明,称镇海王,持有“光明正大”玉玺,置军师将军先锋等官。建政后长期与清军交战,然先盛后衰,最终在与清将王得禄邱良功的一场海战中彻底败阵,以自己的火炮炸船自杀。[1]

蔡牵对当时华南与台湾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力,许多地方土豪世族都向他缴交保护费,保持密切关系,例如艋舺张得宝清水蔡源顺台南府城林朝英金门黄俊以及鼓浪屿黄旭斋(黄勗斋)等地方首富皆持有蔡牵给予的通行凭证,或者是署名蔡牵的“妈祖令牌”,或者黄色“免劫令旗”,颇具有统治者谕令的意味。[2]

生平

早年

家境贫寒,父母早逝,蔡牵自幼便自食其力,以“弹棉被”(把棉被的棉花弹松、修复)及修补渔网勉强糊口。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其因饥荒犯法而亡命入海,成为一名海盗。当时闽浙海域的凤尾与水澳两帮海盗,以及安南艇匪等相继瓦解消亡,蔡牵靠著重整这批残馀势力而迅速崛起。[3]嘉庆二年(1797年),蔡牵已成为统领百艘船舰和两万馀人的海上霸主,众人尊称他为“大出海”。[1]他所领导的舰队驰骋于中国闽浙及两广的沿海洋面,劫船越货、限制航道、收取“出洋税”,与香港张保仔相互支援呼应。

攻台

嘉庆七年(1802年),蔡牵率船队攻厦门海口的小担山登岸夺炮。嘉庆九年(1804年)蔡牵的舰队抵达台南鹿耳门,在浮鹰洋面破温州镇水师。

浙江提督李长庚率兵镇压[4],在定海洋面击败蔡牵。次年(1805年)蔡牵自称“镇海王”,船队驶入凤山(今高雄市凤山区),包围。嘉庆十二年冬十二月(1807年)李长庚与福建水师提督张见陞广东黑水外洋合击蔡牵,蔡牵在只剩大船三艘的情况下于船尾发炮、开枪,李因咽喉中弹不治身亡。

败亡

嘉庆十四年(1809年)李长庚部将王得禄邱良功分接任福建浙江提督,合兵围攻蔡牵于浙江台州渔山外洋,血战一昼夜,蔡牵之妻也是海盗,能督造炮弹。蔡牵弹丸射尽竟以银元为弹。[5]次日寡不敌众,开炮自炸座船,与妻小及部众250余人沉海而死(一说蔡牵自搂金投海自尽),馀众四千人降服。

典故

台语俗谚“较横逆蔡牵”“较野蔡牵”,直译为比蔡牵还凶暴,用以形容人凶暴不讲理。

注解

  1. ^ 1.0 1.1 蔡牽 -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國家圖書館. [2015-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 鹿港意楼的再生 -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6-09-27.
  3. ^ 吳建昇 嘉慶十年(1805)海盜蔡牽攻台行動之研究 - 崑山科技大學 (PDF). [2015-01-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30). 
  4. ^ 据说蔡自言:“不怕千万兵,只怕李长庚”
  5. ^ 张师诚《歼除海洋积年首逆蔡牵折》该匪因不得铅丸接济,以番银作为炮弹点放。

参考文献

  • 赖玉玲,〈枭雄蔡牵与水师提督王得禄的海上对决──从匾额看“蔡牵与王得禄”特展〉, 《典藏古美术》,324期,台北市:典藏古美术,2019年9月。
  • 《福建通志》
  • 《连江县志》
  • 台湾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