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蓪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蓪草
安全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类植物 Asterids
目: 伞形目 Apiales
科: 五加科 Araliaceae
属: 通脱木属 Tetrapanax
(K.Koch) K.Koch
种:
蓪草 T. papyrifer
二名法
Tetrapanax papyrifer

蓪草学名Tetrapanax papyrifer),又名通脱木木通树通草大通草细木通大叶五加皮罢木通万年屯[1]通草(植物名实图考)及天麻子(云南土名)等,是常绿灌木小乔木五加科蓪草属内的单属种植物。

形态

常绿灌木到小乔木,能生长到3-7公尺高,掌状大叶子7-12裂,下面被毛,长约40-60公厘,叶柄,叶片圆形,30-50公厘宽,巧妙的掌状波瓣有5-11个基本叶,每叶通常有辅小叶。茎含有大量白色髓。冬季开黄白色小花,花开在一个大伞状花序的顶峰,每花有4-5小白色花瓣,大型圆锥花序。通常在大型叶片顶端(表面上类似手掌冠)的无枝的茎上有着直径2厘米的莲叶丛状果实,为一个小球形核果,熟时黑色。它从地下的根系用芽广泛地传播。

分布

分布在台湾以及中国广东湖北江西云南四川福建湖南陕西广西贵州等地,生长于海拔10公尺至2,800公尺的地区,喜潮湿与多日照,常生于向阳肥厚的土壤上。

应用

艺术

蓪草茎中的衬皮被用来制造一种称为米纸的物料。而通草画就是指绘制在此纸上的水彩画,当时深受西人喜爱[2]

蓪草纸画盛行于鸦片战争(西元1839年)前,自欧美地区到中国贸易的商人会聘请当地画家,绘制广州一带的风土民情、百工百业、风景画以及自画像。这些绘画将中国本土的题材与西方传入的透视法技法、光影变化结合,许多艺术史研究者称此时期的风格类型为“外销画”。

产业

自清代实施一口通商后,因“外销画”的兴盛,作为产地的台湾新竹一带蓪草产业蓬勃发展,更在日治时期由总督府将蓪草列为重要殖产项目,拓展蓪草纸业与手工艺品。直到1950年代末塑胶与石化工业兴起后,蓪草纸艺被塑胶制的饰品取代后逐渐没落。在清朝、日治时期到民国四、五十年,蓪草的地位仅次于茶、糖、樟脑,是台湾重要的出口商品。

手工艺

蓪草茎的中间有著柱状的白色髓心,由匠人将髓心旋转削切后再加工,制成薄片原料纸张。因蓪草易染色、塑形的特色,亦有职人将其制作成逼真的假花。

药用

中医学上以茎髓入药,性寒、味甘淡,功能利水、清湿热,主治小便不利、淋沥热痛等症。

参见

参考文献

  1. ^ 锺国芳; 邵广昭. 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 K.Koch 通脱木. 台湾物种名录. 台湾: 台湾生物多样性资讯机构. 2022 [2022] (中文(台湾)). 
  2. ^ 清代广州通草画欣赏. 新浪收藏. 2017-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5).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植物名实图考·通草》,出自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