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布吕肯
萨尔布吕肯 | |
---|---|
坐标:49°14′00″N 7°00′00″E / 49.2333°N 7°E | |
国家 | 德国 |
联邦州 | 萨尔兰 |
面积 | |
• 总计 | 167.07 平方公里(64.51 平方英里) |
海拔 | 230.1 公尺(754.9 英尺) |
时区 | CET(UTC+01:00) |
• 夏时制 | CEST(UTC+02:00) |
邮政编码 | 66001-66133 |
电话区号 | 0681, 06893, 06897, 06898, 06805 |
政府地址 | Rathaus St. Johann 66111 Saarbrücken |
网站 | www.saarbruecken.de |
萨尔布吕肯(德语:Saarbrücken)是德国萨尔州的首府,人口约为17万9千人。
萨尔布吕肯曾经是一个巨大煤层的工业和运输中心。这里的工厂生产铁和钢、糖、啤酒、陶器、光学仪器、机器和建筑材料。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萨尔州的工业重要地位逐渐下降,因为越来越多的德国公司开始从工资低下的国家直接进口廉价的煤。
萨尔布吕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包括:横跨萨尔河的石桥(1546年)、哥特式教堂St Arnual和建于18世纪的萨尔布吕肯城堡等。1815年,萨尔布吕肯被纳入普鲁士的控制。在二十世纪的两个时期(1919年至1935年、1945年至1957年),它成为法国辖下的一部分。包含萨尔布鲁根在内的萨尔地区于1957年1月1日起回归德国版图。
历史
罗马帝国
萨尔州地区是成形于1世纪罗马帝国时期,随后被法兰克人控制。925年,它又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中世纪至18世纪
从1381年至1793年,当地主要管理者为拿骚-萨尔布吕肯委员会。作为其强大邻国的战利品,16世纪该地区被法国人控制,1680年代正式纳入法国。1697年,法国被迫放弃萨尔州,但在1793年至1815年间,法国又重新控制了该地区。
19世纪
1815年以后,该地区的大部分成为普鲁士的一部分。19世纪,当地的煤和铁资源被开发。
20世纪
根据《凡尔赛和约》“萨尔地区”从德国划分出来归国际联盟管辖,实际则由法国控制,萨尔矿区由法国独占15年,以作为法国在战争期间被毁坏矿井的补偿。条约还提出,在15年期满之后,由公民投票决定萨尔的未来。1935年,超过90%的当地居民选择回归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遭受了沉重的轰炸之后,萨尔地区再度被盟军交由法国托管,成为萨尔保护领而未加入西德。1946年,法国在该地区推行自治,并从1940年末到1950年代初,法国一直试图让萨尔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但终究未能成功。1955年10月23日经萨尔地区公民投票,多数居民希望该地区早日回归德国。1956年西德与法国在卢森堡签订 萨尔条约(因此又称 卢森堡条约),约定原萨尔地区于1957年1月1日起回归德国版图,随后并成立“萨尔兰邦”。[1][2]
气候
Saarbrücken/Ensheim (1961-1990)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日均气温 °C(°F) | 0.4 (32.7) |
1.6 (34.9) |
4.7 (40.5) |
8.3 (46.9) |
12.5 (54.5) |
15.6 (60.1) |
17.6 (63.7) |
17.1 (62.8) |
14.1 (57.4) |
9.6 (49.3) |
4.3 (39.7) |
1.4 (34.5) |
8.9 (48.0)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68.2 (2.69) |
59.5 (2.34) |
66.0 (2.60) |
60.2 (2.37) |
80.7 (3.18) |
83.4 (3.28) |
71.9 (2.83) |
72.7 (2.86) |
62.0 (2.44) |
71.4 (2.81) |
84.0 (3.31) |
83.0 (3.27) |
862.9 (33.97) |
月均日照时数 | 42.1 | 80.4 | 119.2 | 161.0 | 208.3 | 214.4 | 239.6 | 215.8 | 168.0 | 111.7 | 57.3 | 43.1 | 1,660.8 |
数据来源:Deutscher Wetterdienst |
友好城市
参考
外部链接
- (德文)(英文)(法文)萨尔布吕肯市官方主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