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催化反应
自催化是指一个化学反应所生成之产物为该反应之催化剂。
若一组化学反应中一部分反应的产物足以催化其他反应,使得整组化学反应可自我供应能量和‘食物分子’,则此组反应可称作集体自催化(collectively autocatalytic)(参见autocatalytic set)
自催化反应速率方程
二级自催化反应速率方程 是
A和B的浓度随时间依据下式变化
与
典型的自催化反应等式图形是双弯曲函数:反应起初进行地很慢,因为几乎没有催化剂存在。反应速率随著反应进行使催化剂量增加而加快,之后随著浓度减少而减慢。若实验的反应物或产物浓度遵守双弯曲曲线,则此反应可能是自催化。
例如: 5 C2O42-(aq) + 2 MnO4-(aq)+16 H+(aq) →10 CO2(g) + 2 Mn2+(aq)+ 8 H2O(l)
其反应式右侧的生成物Mn2+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会随著Mn2+浓度的增加,逐渐加快。
自然发生假说
1995年史都华考夫曼提出生命最初起源形式是自催化化学网状系统。[1]
英国动物行为学家理察·道金斯在他2004年著作《祖先的故事》写道自催化是无生源论的可能解释。书中引用朱利叶斯·里贝克与同事在加州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完成的实验。该实验中他们以自催化氨基腺苷三酸酯(autocatalyst amino adenosine triacid ester (AATE))合成氨基腺苷(amino adenosine)与五氟苯酯(pentafluorophenyl ester),其中一个来自实验的系统包含了多种能自行催化自身合成的AATE。此实验证明了自催化可能可以造成族群内以遗传进行竞争,可解释为早期形式的天择
自催化反应实例
- Tin pest
- Reaction of Permanganate with Oxalic Aci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以上反应的机转[2]
- Vinegar syndrome
- 血红蛋白结合氧
- 阿司匹林自发降解为水杨酸和乙酸,使得久置于密封容器内的阿司匹林散发轻微的醋气味。
- , 缺少(添加)催化剂,苯乙酮经溴的α-溴化
参与生命过程
二位研究者,Robert Ulanowicz [3]与 Stuart Kauffman [4]提出自催化反应在生命演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且继续构成生命结构的基本元素。
参见
- ^ Stuart Kauffman. At Home in the Universe: The Search for the Laws of Self-Organization and Complex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ISBN 0195095995.
- ^ Kovacs KA, Grof P, Burai L, Riedel M. Revis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Permanganate/Oxalate Reaction. J. Phys. Chem. A. 2004, 108: 11026. doi:10.1021/jp047061u.
- ^ Ecology, the Ascendent Perspective”, Robert Ulanowicz, Columbia Univ. Press 1997
- ^ Investigations, Stuart Kauffm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相关条目
自催化反应与级数创建(Autocatalytic reactions and order cre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