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贝尔·尼维尔
此条目翻译品质不佳。 (2012年11月23日) |
罗贝尔·乔治·尼韦勒 Robert Georges Nivelle | |
---|---|
出生 | 法兰西帝国蒂勒 | 1856年10月15日
逝世 | 1924年3月22日 法国巴黎 | (67岁)
效命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
军种 | 法国陆军 |
服役年份 | 1878年—1921年 |
军衔 | 陆军中将 |
统率 |
|
参与战争 | |
获得勋章 |
罗贝尔·乔治·尼韦勒(法语:Robert Georges Nivelle,1856年10月15日—1924年3月22日),又译尼维尔,是曾在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时担任法国炮兵军官。他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官和野战炮兵的组织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6年12月12日,他被任命为西线法军总司令。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用流利的英语说服英国,之后英国的协助下才得以担任法军总司令。
罗贝尔·乔治·尼韦勒在1856年10月15日出生于法国科雷兹省蒂勒小镇,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英国的新教徒。1878年毕业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随后任炮兵少尉,1887年晋升上尉。参加了法属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殖民地的战争,1898 - 1901年参加法国中国远征军,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1913年12月晋升炮兵上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月晋升少将,1915年2月晋升中将。1916年在凡尔登战役(2月21日至12月18日)期间在菲利普·贝当手下任职,当贝当被提升为法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时,尼韦勒接替贝当指挥法国第二军,在凡尔登对抗德国人。在凡尔登战役中他和夏尔·芒然(Charles Mangin)将军被指控强攻德军防线,极大浪费法国士兵的生命,10月24日法军重新夺回弗勒里和杜奥蒙(Douaumont)要塞,以功绩在12月12日代替约瑟夫·霞飞任陆军总司令。
尼韦勒重复贝当的口号:“大炮征服;步兵占据”。他相信一个饱和轰炸,可以打破敌人的阵线防御。为了打开战局,他命令120万法国陆军与英国陆军发动大规模攻势,被称为尼维尔攻势,英法两国军队付出35万人的代价,才突破德国阵地,由此他被谴责指挥部无视士兵生命,造成法国军队兵变。1917年5月15日贝当取代尼韦勒作为总司令,12月尼韦勒被调到北非,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8年11月他回到法国,1921年退役,1924年3月22日死于巴黎。
1918年加拿大落基山脉大陆分水岭被命名为尼韦勒山[1],附近以其它法国将领命名的山峰有:科多尼耶(Cordonnier)、福煦、霞飞、芒然、贝当。
荣誉
- 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 骑士(1895年7月9日)
- Officer(1912年12月21日)
- Commander(1915年4月10日)
- Grand Officer(1916年9月13日)
- Grand Cross(1920年12月28日)
- Médaille militaire(1921年12月30日)
- Croix de guerre 1914-1918 with 3 palms
- Médaille Interalliée de la Victoire
- Médaille commémorative de l'expédition de Chine
- Médaille commémorative du Maroc with "Oudjda" and "Haut-Guir" clasps
- Médaille commémorative de la guerre 1914–1918
- Grand Cordon of the Order of Leopold(比利时)
- Croix de guerre(比利时)
- Officer of the Nicham Iftikhar(突尼斯)
- Distinguished Service Medal(美国)
参见
参考文献
- 罗贝尔·布莱克 (编辑); 道格拉斯·黑格的私人文件,1914 - 1918(The Private Papers of Douglas Haig 1914–1918), London 1952
- 彼得·西姆金斯; Jukes, Geoffrey & Hickey, Michael, The First World War: The War To End All Wars, 鱼鹰出版社, ISBN 1-84176-738-7
- David R Woodward, 陆军元帅威廉·罗伯逊爵士"Field Marshal Sir William Robertson", Westport Connecticut & London: Praeger, 1998, ISBN 0-275-95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