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柯川
约翰·柯川 | |
---|---|
音乐家 | |
昵称 | "Trane" |
出生 | John William Coltrane 1926年9月23日 |
逝世 | 1967年7月17日 | (40岁)
职业 | 萨克斯风手、 乐团领袖 |
音乐类型 | 爵士乐、硬咆勃、自由爵士乐 |
演奏乐器 | 萨克斯风、长笛 |
活跃年代 | 1946–1967 |
唱片公司 | Prestige, Blue Note, Atlantic, Impulse!, Pablo |
网站 | johncoltrane.com |
相关团体 | Alice Coltrane, Miles Davis Quintet, Thelonious Monk, Pharoah Sanders, Eric Dolphy |
约翰·威廉·柯川(英语:John William Coltrane,1926年9月23日—1967年7月17日)是一位美国黑人爵士萨克斯风手、乐团领袖。柯川被视为当代最重要的爵士萨克斯风手之一,他在二十多年的音乐生涯中,产量甚多,共录制了过百张唱片。他在早期生涯上积极开展硬咆勃音乐的音乐风格,开创性地运用调式并成为自由爵士乐的先驱。他以领团人的身分组织了至少50次录音,并参与其他乐手的专辑录音(包括迈尔士·戴维斯与塞隆尼斯·孟克)。
在他的个人经历及音乐历程中,柯川逐渐拓展了灵性的象限,这在他不规则和杂乱的音乐风格中体现出来。他的第二任妻子爱丽丝•柯川是钢琴家,他们的儿子拉维·柯川也是萨克斯风手。柯川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自由爵士乐手之一。他在死后接受过许多奖项及褒扬。在2007年柯川被追授普立兹奖特别奖。
生平
生涯早期及事业(1926–1954)
1926年9月23日,柯川出生在北卡罗莱纳州的哈姆雷特(Hamlet, North Carolina),约翰·柯川成长于海波因特,就读William Penn High School (现为Penn-Griffin School for the Arts)。 从1938年12月开始,约翰·柯川的姑姑、爷爷奶奶和父亲都在几个月内相继过世,留下约翰·柯川由母亲抚养长大[1] 。在1943年6月,他搬到宾夕法尼亚州费城。他于1945年加入美国海军,驻扎夏威夷期间,他开始于海军爵士乐队演奏。柯川在1946年退伍,并和费城吉他手和作曲家Dennis Sandole共同研究爵士理论。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柯川都接受Dennis Sandole的指导。原本吹奏中音萨克斯风的柯川[2],在此期间开始在Eddie Vinson的乐队演奏次中音萨克斯风。柯川后来将这段时期视为“大量聆听的时期”,并说“虽然当时我并不了解许多乐手如Coleman Hawkins、Ben Webster及Tab Smith在四〇、五〇年代所做的事情,但我却感到心潮澎湃”。[3]
迈尔斯·戴维斯及塞隆尼斯·孟克时期 (1955–1957)
1955年的夏天柯川在费城四处兼差,并同时与吉他手Dennis Sandole一起研究音乐。当时他接到了小号手迈尔斯·戴维斯打来的电话。四十年代末已相当成功的迈尔斯·戴维斯,虽然之后为海洛因毒瘾问题沉寂了一阵子,这次准备好再次复出组织五重奏乐团,邀请柯川加入。而柯川所加入的乐团就是人称“第一个伟大的五重奏”(First Great Quintet),其中包括贝斯手Paul Chambers、鼓手Philly Joe Jones及钢琴手Red Garland(和之后迈尔斯·戴维斯所领导的乐团的区别在于:之后由萨克斯风乐手由Wayne Shorter取代约翰·柯川)。乐团活跃的时间是从1955年10月至1957年4月,这段期间柯川在迈尔斯·戴维斯所录制的数张专集中展现了其不断精进的演奏能力。“第一个伟大的五重奏”最具代表性的创作就是《Cookin' 》、《Relaxin' 》、《Workin' 》和《Steamin' 》,这四张专辑在1956年于Prestige Records完成的两次马拉松式录音之后发行。这个乐团于4月中解散,部分是因为柯川的海洛因毒瘾问题。
1957年后半年,柯川加入了孟克所领导的四重奏乐团,并驻点在纽约知名的五点爵士俱乐部(Five Spot)。但因为合约间冲突的问题,在这段期间柯川和这个乐团只有发表一张录音室专辑。柯川与孟克的乐团在1958年完成的私人录音,要一直到了1993年才由Blue Note Records以 《Live at the Five Spot-Discovery!》发行。更重要的是,1957年十一月的一个现场表演录音(由美国之声录制),一直不被人所知地存放在国会图书馆里,一直要到2005年才被意外发现,重新以《Thelonious Monk Quartet with John Coltrane at Carnegie Hall》发行。
柯川唯一一张在Blue Notes Records发行的专辑《Blue Train》,一直被视为是他在这段时期最杰出的作品。由柯川领团,成员包括小号手Lee Morgan,贝斯手Paul Chambers及长号手Curtis Fuller。五首曲目中的四首是柯川原创作曲,其中〈Moment's Notice〉及〈Lazy Bird〉成为爵士标准曲(Jazz Standard)。柯川在以上两手曲目中所采用的“替代和弦”(Chord substitution),正是“柯川和弦进行”(Coltrane changes)的早期代表作品。
戴维斯及柯川
1958年一月柯川重新加入迈尔士·戴维斯的乐团,在同年十月时,爵士乐评Ira Gitler创造“纸片声”(sheets of sound)一词去形容柯川所发展出的音乐风格,意指柯川为了在一个小节内尽可能地填入最多的内容,必须要将演奏速度加快,每分钟上百个音符如瀑布奔流,以达到声音质量“薄如纸片”。柯川在戴维斯的乐团里一直待到1960年的四月,合作的伙伴包括萨克斯风手Cannonball Adderley、钢琴手Red Garland、Bill Evans及Wynton Kelly,贝斯手Paul Chambers、鼓手Philly Joe Jones及Jimmy Cobb。这段期间柯川加入了戴维斯《Milestones》与《Kind of Blue》的录制,以及现场录音《Miles & Monk at Newport》。
柯川在这段期间也在Atlantic Records录制了《Giant Steps》,整张专辑皆由柯川作曲,而专辑同名曲目〈Giant Steps〉,在所有被广泛演奏的爵士曲目中,被公认为具有最复杂、最困难的和弦进行(chord progression)。《Giant Steps》便是“柯川和弦进行”中的经典代表。
乐器的选择
柯川在中学期间转而吹奏中音萨克斯风之前,他在社区乐队演奏单簧管和中音号。在1947年,他加入King Kolax乐队时,柯川又换成吹奏次中音萨克斯风,此后他便以演奏此乐器闻名世界[4]。和柯曼·霍金斯或莱斯特·杨相比,柯川偏好用次中音萨克斯风演奏较高音的旋律,而此偏好被认为是源自于他早期在单簧管和中音号演奏的训练。他对于次中音萨克斯风的“声音概念”(由演奏者的舌头、喉咙所操纵)的设定高于该乐器的一般范围[5]。
在20世纪60年代初,在他和大西洋唱片合作时,他也越来越常演奏高音萨克斯风,最具代表的专辑为My Favorite Things[4]。在他晚期生涯中,他尝试在现场表演及录音室内吹奏长笛(包括Live at the Village Vanguard Again!及Expression等专辑)。 据称在1964年Eric Dolphy过世后,Dolphy的母亲曾将他儿子的长笛和单簧管送给柯川。[6] 1967年柯川在家中因肝病去世。
影响
约翰·柯川在音乐方面的影响已横跨不同的流派及音乐家。 柯川在世时已展现其在爵士乐(不管是主流或前卫)上的巨大影响力,在他过世后其影响力仍不断成长。1960年后,他是最具影响力的爵士萨克斯风演奏者之一,并启发了整整一代人的爵士音乐家。 1965年,他被选入Down Beat爵士乐名人堂。在1972年,其专辑A Love Supreme因为在日本销售超过50万张而被RIAA授与金牌奖。 1982年柯川因为专辑Bye Bye Blackbird而在过世后被授予了葛莱美奖“最佳爵士独奏表演”,并于1997年,柯川被授予葛莱美奖终身成就奖[7]。柯川在2009年入选了北卡罗莱纳音乐名人堂(North Carolina Music Hall of Fame)[8]。
他的遗孀Alice Coltrane在经过几十年的隐居生活后复出,在她2007年过世前短暂地收复她在公众的形象。 柯川的儿子Ravi Coltrane(以约翰·柯川所景仰的印度西塔琴演奏家拉维·香卡之名命名),随后追随其父亲的脚步,成为一个当代著名的萨克斯风演奏家。1999年约翰柯川在费城的故居被指定为国家历史地标。 1964年至1967年柯川过世前在纽约亨廷顿的故居,于2007年6月29日被列入国家史迹名册(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他在爵士乐中对于“多重音调系统”(multi-tonic systems)之革命性的运用被称为“柯川和弦进行”(Coltrane changes),而之后被广泛运用于作曲及“再和声化”(reharmonization)。在2002年,学者Molefi Kete Asante 将约翰柯川列入其“100个最伟大的非裔美国人”的名单中[9]。
他在过世后所得的奖项及荣誉还包括被非洲东正教教会封为圣人Saint John William Coltrane。在2007年他因为其“精湛的即兴表演、高超的音乐素养及在爵士乐发展历史中的标志性地位”被授与普立兹奖特别奖[10]。
专辑
Prestige和Blue Note Records出品
- Coltrane (首张 solo LP) (1957)
- Blue Train (1957)
- John Coltrane with the Red Garland Trio (1958)
- Soultrane (1958)
Atlantic Records出品
- Giant Steps (第一张全由柯川编曲的专辑) (1960)
- Coltrane Jazz (1961)
- My Favorite Things (1961)
- Olé Coltrane (演奏阵容包括Eric Dolphy,由柯川和McCoy Tyner编曲) (1961)
Impulse! Records出品
- Africa/Brass (1961)
- Live! at the Village Vanguard (1962)
- Coltrane (1962)
- Ballads (1963)
- John Coltrane and Johnny Hartman (1963)
- Impressions (1963)
- Duke Ellington & John Coltrane (1964)
- Live at Birdland (1964)
- Crescent (1964)
- A Love Supreme (1965)
- The John Coltrane Quartet Plays (1965)
- Ascension (1966)
- New Thing at Newport (与Archie Shepp现场演奏录音) (1966)
- Kulu Sé Mama (1966)
- Meditations (包括Pharoah Sanders和Rashied Ali的四重奏) (1966)
- Expression (生前由柯川认可死后发行的最后一张专辑,其中包括一首柯川的笛子演奏) (1967)
参考资料
- ^ Porter, Lewis. John Coltrane: His Life and Music. Ann Arbor,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January 28, 2000: 15–17. ISBN 978-0-472-08643-6.
- ^ John Coltrane "Coltrane on Coltran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09-27. Down Beat, September 29, 1960
- ^ John Coltrane Biography. The John Coltrane Foundation. May 11, 2007 [June 29,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7月15日).
- ^ 4.0 4.1 Allmusic Biography. [2013-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1).
- ^ "Secret of John Coltrane's high notes reveale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oger Highfield, The Telegraph, Sunday June 12, 2011
- ^ Cole, Bill. John Coltrane. Page 158
- ^ 存档副本. [2015年12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2月6日).
- ^ 存档副本. [2013-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5).
- ^ Asante, Molefi Kete (2002). 100 Greatest African Americans: A Biographical Encyclopedia. Amherst, New York. Prometheus Books. ISBN 978-1-57392-963-9.
- ^ 存档副本. [2013-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