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从男爵埃德蒙·巴恪思爵士
埃德蒙·巴恪思 | |
---|---|
出生 | 1873年10月20日 |
逝世 | 1944年1月8日 | (70岁)
母校 | 温彻斯特公学 牛津大学墨顿学院 |
知名作品 | 《慈禧外纪》、《清室外纪》 |
头衔 | 从男爵 |
头衔时期 | 1918年7月27日-1944年1月8日 |
前任 | 强纳生·埃德蒙·巴恪思 |
继任 | 约翰·埃德蒙·巴恪思 |
父母 | 强纳生·埃德蒙·巴恪思爵士,第一代从男爵 |
亲属 | 弟:罗杰·巴恪思 |
埃德蒙·巴恪思爵士,第二代从男爵(Sir Edmund Backhouse, 2nd Baronet,1873年10月20日—1944年1月8日),是英国东方学学者及语言学家,著有不少关于中国清末时期历史的著作,但他死后被学术界指控大部分内容为伪造。为巴恪思作传《北京的隐士》的英国学者休·特雷费-罗珀称他是“少有人能匹敌的骗徒”。[1]
生平
埃德蒙·巴恪思生于英国达灵顿,是银行家强纳生·埃德蒙·巴恪思爵士,第一代从男爵的长子。家族宗教信仰是贵格会。其弟罗杰·巴恪思曾于1938-1939年任第一海务大臣。
1899年到北京,担任莫理循的助理,协助翻译工作。他先后精通了汉语、日语、俄语等语言。之后他馀生大部分时候都住在中国。他先后与英国记者John Otway Percy Bland合著《慈禧外纪》(China Under the Empress Dowager,1910)与《清室外纪》(Annals and Memoirs of the Court of Peking,1914),这两本书建立了巴恪思作为东方学者的名声。
1918年父亲去世后继承从男爵称号,成为“埃德蒙爵士”。
他曾捐赠大量中国善本、手稿给西方的图书馆,包括一部份《永乐大典》。1944年埃德蒙·巴恪思在北京去世,终生未婚,无子女。其从男爵称号由侄子约翰·埃德蒙·巴恪思爵士,第三代从男爵继承。
埃德蒙·巴恪思死后留下一部回忆录手稿《太后与我》(Décadence Mandchoue: the China Memoirs of Edmund Trelawny Backhouse)由于内容极为离奇荒诞,直到2011年才出版中、英文版。
作伪争议
埃德蒙·巴恪思的著作《慈禧外纪》、《清室外纪》大量运用了清朝内务府大臣景善之日记为史料,他宣称这是他在庚子拳乱后从作者家中获得的,但许多学者怀疑这部日记是他自己伪造的。J. L. Duyvendak曾相信此日记是真的,但后来又改变了观点。1991年,Lo Hui-min提出了巴恪思作伪的铁证。[2]
1973年英国学者休·特雷费-罗珀获得了巴恪思回忆录《太后与我》的手稿。巴恪思在书中吹嘘他与慈禧太后、英国作家王尔德、法国诗人保尔·魏尔伦、英国首相阿奇博尔德·普里姆罗斯,第五代罗斯伯里伯爵等名人有过性关系。特雷费-罗珀研究后断定这一切都出自巴恪思自己的幻想。但回忆录编辑者Derek Sandhaus则认为特雷费-罗珀不了解中国历史,对回忆录内容的驳斥可能有武断之嫌。[3]
参考来源
- ^ Hugh Trevor-Roper on Sir Edmund Backhouse. [2011-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4).
- ^ Duyvendak, The Diary of His Excellency Ching-Shan: Being a Chinese Account of the Boxer Troubles (Leiden: Brill, 1924; rpr. Arlington, Va.: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1976; ISBN 75032319); Hui-min Lo, "The Ching-shan Diary: A Clue to its Forgery," East Asian History, 1 (1991), 98–124
- ^ Backhouse, Derek Sandhaus, ed., Décadence Mandchoue ibid.
参考资料
- 休·特雷费-罗珀著,胡滨、吴乃华译,《北京的隐士:巴克斯爵士的隐蔽生活》,济南:齐鲁书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