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第一号型输送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一号型输送舰
第4号输送舰
概观
舰种一等输送舰[1]
拥有国大日本帝国
同型“第1号”至“第21号”共21艘
“第22号”为未成舰
技术数据
排水量1,800吨(公试)
标准排水量1,500吨
全长96米
全宽10.2米
吃水3.6米
燃料重油415吨
锅炉吕号舰本式锅炉2座
动力舰本式全齿轮涡轮引擎1座1轴
功率9,500匹
最高速度22节
续航距离3700浬(18节)
乘员148 人
侦搜系统二号二型(水面雷达)1座(1944年)
一号三型(对空雷达)1座(1945年)
九三式水中探信仪(声纳)1组
九三式水中听音机(水听器)1组
武器装备127毫米40口径2联装高角炮1座
25毫米3联装机炮3座
25毫米双联装机炮1座
25毫米单装机炮4座
深水炸弹18个
舰载机

第一号型输送舰(日语:第一号型輸送艦だいいちごうがたゆそうかん?)是大日本帝国海军输送舰的舰级[2]。于昭和19年度(1944年)的计划中为强行输送舰,而在后来再被分类为一等输送舰。在最初被称呼为“特特特々)”,即“特务舰特型”的简称。

概要

日军在瓜达康纳尔岛之战等一系列于所罗门群岛发生的战事中,由于夺取不到空中优势,变相令制空权落入敌手,亦导致海上的运输变得极为困难。低速的输送船固然容易遭到攻击,但高速的驱逐舰却运送不了多少物资。为此原因,日方亟需要一种航行速度高但又拥有高运量的新型输送舰,从而催生出第一号型输送舰的计划。

第一号型输送舰于1943年(昭和18年)开始进行设计[3],其1号舰于1944年(昭和19年)竣工。该级输送舰在前甲板上装备有自卫用的12.7厘米联装高角炮,而在反潜装备上,则设有深水炸弹与水中探信仪(即声纳)。后期舰更装备四式水中听音机等(即水听器),以强化反潜能力[3]。为了载搭大发动艇之类的登陆艇,因此装备有3组吊臂,而在后部甲板则设有斜台。使用斜台的好处是在登陆作业期间士兵不需涉水以行。于太平洋战争末期,此级船舰亦曾作为搭载及运送迷你潜艇“甲标的”与载人自杀鱼雷“回天”的舰只。同样,因拥有斜台,所以亦可充作机雷敷设舰(即西方的布雷艇)来执行任务。由于早在在设计时军方已考虑了其生产性,所以在建造时使用了模组化作业[3]

该级船舰原本计划建造46艘,但最后只有21艘完成、另有1艘在即将完成时停工。而在21艘完工且实际下水的同级舰中,有16艘于二战期间战没。另外,由于日本海军在“一等输送舰”这分类中并没有其他舰级,所以第一号型输送舰经常被称呼为一等输送舰

在完成后,由于只经短促的训练就被投入战场,再加上其使用方式及进行强行输送,因此蒙受巨大损失。另外,负责操作的乘员在战败时,将军部的内部文件全部烧毁,因此令各舰的沉没位置与最后外观、正确的乘员名单没有完整的留下来。

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段时间,部分残存舰船因舰尾拥有斜台,从而被改装为捕鲸母船,从事近海捕鲸的作业[3]

同型舰

以下内容的格式为竣工日(建造所)。战历、折损原因(及折损场所)及日期,如是二战后仍残存的舰只另述及其战后的状态。
建造所以简称表示,三菱横滨为三菱重工业横滨造船所、吴为吴海军工厂

第1号
1944年5月10日(三菱横滨)。于1944年5月25日,于馆山出港前往塞班。于6月11日,在受到保护下与船团从塞班转往帛琉,于6月13日遭到美军机攻击导致不能航行。最后由“明岛丸”曳航下返回帛琉。于7月18日在加朗岛北面锚地作为阻止敌方登陆的浮动炮台。于7月27日受到来自飞机的4发直击弹击中并沉没(帛琉)。
第2号
1944年6月25日(三菱横滨)。于1944年8月3日在清道夫作战英语Operation Scavenger中,在父岛二见港内被来袭的航空母舰舰载机攻击而坐底,导致不能航行。于8月5日在暴风雨下撞向岩礁沉没。
第3号
1944年6月29日(吴)。于1944年9月15日,在棉兰老岛坐礁期间被美军潜艇“塘鳢”号所发射的2枚鱼雷击中,引致油缸破裂并发生大火,最后沉没。
第4号
1944年6月15日(吴)。于1944年8月4日,在清道夫作战中被来袭的40架航空母舰舰载机攻击后发生大火。最后在在父岛湾坐底,船体全部入水并没顶。
第5号
1944年8月5日(吴)。于1944年8月17日,在情岛近海成功进行迷你潜艇“甲标的”的水面发射实验。于9月14日被飞机以炸弹攻击,当中3枚命中,后沉没于达沃附近。
第6号
1944年8月19日(吴)。于1944年10月31日,成功将350名参与第一次多号作战的陆军兵士运送到目的地。后来再参加第五次多号作战,于11月25日在马林杜克岛进行撤退时,被飞机以炸弹攻击沉没于马林杜克岛柏卡娜拉湾内。
第7号
1944年8月10日(三菱横滨)。成功进行横须贺至硫黄岛、横须贺至八丈岛、横须贺至父岛之间的输送任务。于1944年12月27日,从横须贺前往硫黄岛进行运输任务时,在硫磺岛装载期间被美军3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进行炮击,最后坐底燃烧并严重损毁。
第8号
1944年8月13日(三菱横滨)。于1944年12月24日,在父岛与硫黄岛方面完成运输任务返航时,与美军舰队遭遇后被锁定,后在炮击战中沉没于父岛南东南方77位置。
第9号
1944年9月20日(吴)。于1944年10月24日开始对卡加延欧马克间成功进行多次运输任务(多号作战)。其后于12月1日对马尼拉至圣费尔南多之间进行运输任务,后在12月4日与4艘美军驱逐舰、3艘鱼雷艇交战。于1945年(昭和20年)1月经由香港为日本本土进行物资运输。于2月21日回航横须贺后,于7月29日为止对横须贺至八丈岛、八丈岛至父岛之间成功进行12次运输任务。于8月12日运送了特殊潜航艇“海龙”到佐伯后,在吴港内迎接战争结束。战后第9号被用于复员运输的作业,于1947年(昭和22年)因作为赔偿舰被引渡给美军。但后来并没有航向美国,反而租借给太平洋捕鲸,在设置了舷墙及船尾的诱导板后,成为一艘捕鲸母船。之后被当作废铁出售,于1948年(昭和23年)在石川岛解体,是一艘自从完工下水后就参与过多次作战但仍能全身而退,功勋彪炳的船舰。
第10号
1944年9月25日(吴)。与“9号”同行并从佐世保前往马尼拉。于1944年10月23日从马尼拉出港后,从卡加延运送陆军部队到欧马克,于回航期间,救起之前海战中被击沉的轻巡洋舰“鬼怒”、驱逐舰“浦波”的船员,并于27日返回马尼拉。在参加第二次与第四次多号作战时均成功完成运输任务。11月13日第10号从马尼拉出港,并在新南群岛接起战舰“伊势”及“日向”上坐便船的人员,再返回马尼拉。11月24日时该舰参参与了第五次多号作号,但于25日在菲律宾马林杜克岛柏卡娜拉遭遇约40架美军军机而遭击沉。
第11号
1944年11月5日(吴)。于1944年12月7日,被飞机攻击后(雷伊泰岛圣伊西德罗)严重损毁,最后被弃船。
第12号
1944年11月11日(吴)。于1944年12月12至13日间,遭到美军潜艇“蚝隆头鱼英语USS Tautog (SS-199)”号(USS Tauto SS-199)的鱼雷攻击后沉没于高雄东南海域。
第13号
1944年11月1日(三菱横滨)。在战后作为复员输送舰。于1947年改装为捕鲸母船后,租借给极洋捕鲸,并作为与日本水产共同使用的捕鲸母船。后于同年的8月8日引渡到苏联
第14号
1944年12月18日(吴)。于1945年1月15日,因被飞机攻击而沉没于高雄外海。
第15号
1944年12月20日(吴)。于1945年1月17日,由吴航向鹿儿岛途中,被美军潜艇潜“蚝隆头鱼”号以鱼雷击沉。沉没位置为北纬31度8分、东经130度28分。
第16号
1944年12月31日(三菱横浜)。在战后作为复员输送舰。于1947年,与“19号”共同在小笠原近海作为大洋渔业(今丸波日语マルハ的前身)的捕鲸母船。两舰亦曾在日本本土进行频繁的物资运输作业。之后第16号于1947年8月29日,在青岛引渡给中国,在中国时的舰名为“武夷”。
第17号
1945年(昭和20年)2月8日(吴)。于1945年3月16日至27日成功将小型潜艇“蛟龙日语蛟竜 (潜水艦)”(即特殊潜航艇甲标的丁型)及军需品运送到冲绳。于4月2日进行挺身运输任务,成功将军需品运送到奄美大岛后遭美军军机空袭沉没于大岛濑相湾内。
第18号
1945年2月12日(吴)。于1945年3月13日,在第二特攻战队光突击队回天基地内,载搭第一回天队(队长:河合不死男中尉、以下127人)与8只回天进入佐世保,于16日再从佐世保出航,以运送第一回天队与回天前往冲绳,但于3月18日在粟国岛以北的西北,于北纬26度39分 东经127度13分(六连岛附近)的地点受到美军潜艇“鲑鱼”号(SS-414:Springer)三次的鱼雷攻击,经过1小时的交战后被击沉。舰长(大槻胜大尉)以下共225人全员战死。而第一回天队全员与8只回天亦一同葬身大海。
第19号
1945年5月16日(吴)。于战后作为复员输送舰。于1946年,“第19号”与80名前乘组员一同被派往大洋渔业工作,而作为捕鲸母船后的2月24日,舰上悬挂上大洋的社旗与军舰旗,配合军舰行进曲的乐声下从吴出航。及后在小笠原近海作业。直至翌年的1947年仍进行捕鲸作业,但在11月20日被引渡给英国,后来英国将其当作废铁卖给日本的民间企业,并于1948年在浦贺解体体。
第20号
1945年4月23日(吴)。于1946年(昭和21年)9月25日,在复员输送期间在澎湖列岛坐礁,最后弃船。
第21号
1945年7月15日(吴)。于1945年8月9日早上8时,出航前往和歌山,于11时在小水无瀬岛附近被美军小型机群锁定,在遭受空袭后导致引擎故障不能航行。其后虽将引擎修复,但由于不能再作战斗航行,因此改为航向吴,但在途中发生小火灾,及后由于舰身开始入浸水,令前往吴变得相当困难,最后在航线内经过的小岛(爱媛县津和地岛)的砂滨上坐礁。舰上8名兵科将校(军官)中有4人战死、4人重伤,而乘组员方面有63人战死、重轻伤者100余人,这时津和岛上的居民与没有受伤的乘组员冒著弹药随时会被诱爆的危险,将舰上的战死者与负伤者全部搬离,而该舰最后于同日半夜覆转,并在船尾开始沉没,而在沉没时发生诱爆期间有民家遭到波及,这时全岛岛民合力救出并照顾受灾者。
第22号
未成(吴)。于1945年6月23日,在工程进行了80%后停工。于1948年在吴港解体。

类似舰船

拥有相近战斗力,并可作为高速小型舟艇母舰的舰艇其实亦曾存在过。在日本海军中,于战前曾将部分老旧的驱逐舰进行改装,并改称为“哨戒艇”,后来这些为数不少的哨戒艇,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再度接受改装,在后部加上斜台后便可以载搭陆战队登陆用的大发。而在美国海军中,也是对老旧的驱逐舰与护卫驱逐舰进行改装并载搭登陆艇,最后成为快速运输舰(APD)。

注脚

  1. ^ #主要々目及特徴一覧表p.11‘舰种:一等输送舰|舰名:一号’
  2. ^ #内令昭和19年2月(1)p.47‘内令第二百九十六号 舰艇类别等级别表中左ノ通改正ス|昭和十九年二月五日 海军大臣嶋田繁太郎|军舰、航空母舰大鹰型ノ项中“、冲鹰”ヲ削ル|输送舰、一等峯风型ノ项中“、沼风”ヲ、同二等若竹型ノ项中“、芙蓉”ヲ削ル|潜水舰、二等吕百型ノ项中“吕号第百、”ヲ削ル|海防舰ノ项ノ次ニ左ノ一项ヲ加フ |输送舰|一等|第一号型|第一号| ’
  3. ^ 3.0 3.1 3.2 3.3 小舰艇入门―海军を支えた小舰彻底研究 木俣滋郎 光人社 ISBN 9784769822547

参考文献

  • (日语) 杂志“丸”编集部‘《写真 日本の軍艦 第13巻 小艦艇I》(光人社、1990年) ISBN 4-7698-0463-6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