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川子之藏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移川 子之蔵 |
假名 | うつしかわ ねのぞう |
平文式罗马字 | Utsushikawa Nenozō |
移川子之藏(1884年11月16日—1947年2月9日),日本福岛县二本松市人,民族学、人类学者。
生平
少年时移居美国就读高中,1914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17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均主修人类学。1919年担任庆应义塾大学文学科讲师,1921年任东京商科大学附属商学专门部教授兼预科教授。其后转任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教授,曾以在外研究员身分赴欧美各国研究1年10个月。1928年台北帝国大学设立,获聘为文政学部教授兼评议员,创立土俗学、人种学讲座、研究室和标本室,从事台湾原住民研究和太平洋南岛民族文物之搜集。
1937年夏季赴荷兰海牙国家档案馆,拍摄台湾荷治时期资料照片二万五千张,携回后整理装订成约二百册之台湾史料,并编制目录。其后聘请专家将一部份抄写,分订二十四大册,名为《O. L. Compagnie(Kamer Amsterdam Overgekomene Papieren)》。
1940年昇任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长,1943年担任南方人文研究所所长。战后返回日本,受委托从事与驻日美军有关文化方面之研究工作。1947年因急性肺炎去世,享年64岁[1]。
移川子之藏以太平洋地区民族文化的比较研究及环太平洋文化交涉史为重点,留下卓越的研究成果,曾经获得日本帝国学士院赏[2]。他在台北帝国大学任教时所开设的课程,是当时进入台湾人类学领域的登龙之门。曾主持发掘过基隆“大鸡笼江”、“台南头社”及“噶玛兰”(宜兰县)等地文化遗址[3]。
著作
- 《自然民族の话》(1929年)
- 《台湾の土俗.人种》(1930年)
- 《红头屿ヤミ族と南方に列なる比律宾バタンの岛瓡。口碑传承と事实》(1931年)
- 《承管埔地合同约字を通じて观たる埔里の熟蕃聚落 其三》(1932年)
- 《台湾高砂族系统所属の研究》(1935年):移川子之藏、宫本延人、马渊东一合著
- 《民蕃境界古今埔碑》(1936年)
- 《太巴塱社蕃屋》(1936年)
- 《琉球藩民の墓》(1936年)
- 《垦丁寮石器时代遗迹》(1936年)
- 《未开社会に于ける时の观念》(1936年)
- 《高砂族の度量衡及价额矩准等に关する二三の资料》(1942年)
- 《南洋に于ける民族の移动》
参见
参考文献
- ^ 〈移川子之藏 1884─1947 〉《臺灣人物小傳》,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網站. [2009-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吴文星,〈移川子之藏〉《台湾历史辞典》,远流出版事业,第781页[永久失效链接]
- ^ 施翠峰,《台灣學之奠基 《6》-移川子之藏與宮本延人》,日本之聲網站. [2009-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