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秋水火箭战斗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秋水火箭战斗机
秋水火箭战斗机
概况
类型火箭战斗机
制造商三菱重工
设计者高桥己治郎
制造数量5架
历史
首飞1945年7月
退役日期1945年8月


秋水火箭战斗机,是二战末期日本纳粹德国Me 163战斗机为模板生产的火箭动力飞机,由大日本帝国海军大日本帝国陆军共同研制。该机除发动机由大日本帝国陆军负责仿制以外,其它部分均由大日本帝国海军负责研发。研制工程完成后,大日本帝国海军方面对其赋予代号为J8M,而大日本帝国陆军则赋予其代号Ki-200。

1943年12月17日,日本伊-29号潜艇装载217吨锡、橡胶等战略物资从新加坡出发,于次年3月11日到达当时由德军占领的法国洛里昂港。日本方面通过这些物资与德国人换取了Me 163战斗机的实物和有关文件(图纸、使用说明书和发动机燃料的化工资料),并让其与海军航空技术厂的严谷英一技术中佐一起乘坐伊-29号回国。1944年7月14日,伊-29号到达新加坡,严谷英一带著文件改乘飞机回日本,而伊-29号继续航行。但伊-29号在回日本途中被美军击沉,所携带的Me 163战斗机、对空雷达等从德国人手上换回的物资一起沉落海底,日本人只能依靠严谷英一手上的技术资料研制秋水火箭战斗机,之后在1945年7月,样机成功试飞。

基本资料

秋水火箭机的动力就是图中的特吕二号火箭发动机,其工作时间只有5分30秒,之后秋水火箭机就会以惯性向前飞行直至动能完全被空气阻力消耗为止
  • 机长:6.03米
  • 翼展:9.47米
  • 机高:2.68米
  • 空重:1,445公斤
  • 载重:3,000公斤
  • 发动机:一部特吕二号火箭发动机(推力=14.7kN)
  • 发动机工作时限:5分30秒
  • 最快时速:900公里/小时(在10,000米高空)
  • 升限:12,000米
  • 武装:2挺30毫米口径五式机炮
  • 乘员:1人

设计特点

秋草无动力滑翔机
秋水火箭机的座舱挡风玻璃比德国Me-163面积较大而且有框条

本机的机体由三菱重工进行设计。它的外形与Me 163相似,但因为取消了防弹装甲所以重量减轻了450公斤,并去除了机头的风力发电机改用充电池向机内电子设备供电,全机主要以木作为材料,祇有结构特别需要加强或耐高温才使用钢铁或不锈钢。

首先制造出来的是无动力的秋草训练滑翔机,1944年12月26日在百里原机场由大冢丰彦海军大尉试飞成功。1945年1月8日,注满了与飞机等重燃料的秋草滑翔机也由大冢大尉试飞成功,这时它被命名为秋水。

在此同时,日本陆军也成功仿制出其使用的火箭发动机,其工作时燃料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

CH3OH(aq)+2H2O2(aq) → H2(g)+CO2(g)+3H2O(g)

化合物:

CH3OH(aq)=甲醇

H2O2(aq)=过氧化氢

生成物:

H2(g)=氢气

CO2=二氧化碳

H2O(g)=蒸汽

由以上的化学方程式可见到会生成水蒸汽,也就是所谓火箭机其实是由水蒸汽推动,所以,不论是秋水或是Me 163在动力飞行时都会在其后方有一条白色尾巴,日本仿制型被称为特吕二型,其燃烧室是双层的,作为燃料之一的甲醇会首先流过外层以起冷却作用,其工作时间只有5分30秒,之后秋水火箭机就会以惯性向前飞行直至动能完全被空气阻力消耗为止,它与其原型瓦尔特HWK 509相比推力较低(特吕二型祗能产生14700牛顿推力而德国原型HWK 509可产生16856牛顿推力),日本人生产的特吕二型也比德国原厂货危险,因为一来日本人的工艺比德国人差,二来二战末期的日本也比德国更缺乏品质良好的材料,日本人用普通镍钢制造特吕二型而德国人用镍锰合金钢,因此结构强度较差,日本人唯有把标准定为祇要能工作超过2分钟就算品质合格。

为了喂养这部火箭发动机,秋水驾驶舱后方和飞行员双脚之间都是甲燃料(过氧化氢)箱,机翼整个都是乙燃料(甲醇)箱,这些燃料箱和飞行员之间并无任何分隔,燃料一旦泄漏就会对飞行员构成危险。

秋水火箭机的座舱挡风玻璃比德国Me-163大且有框条。

秋水试飞

秋水试飞

1945年7月7日,在横须贺海军航空队追滨机场,秋水1号机又由大冢大尉驾驶起飞。正当地面上为之欢呼时,秋水1号的发动机喷出黑烟,在爆裂声后熄火。当时大冢大尉没有立即在海上迫降,而是利用先前的发动机推力的惯性继续飞行。正当大冢大尉想转弯以准备在机场降落时,却因为高度太低,而导致机翼撞到机场塔台,秋水1号机就此坠毁,大冢大尉也伤重不治。

事后发现,因为燃料箱设计失当,当飞机以大迎角爬昇后难以继续向发动机提供燃料,因而引擎熄火。其后,秋水2号机(也就是陆军Ki-200的原型机)又因为燃料爆炸而被毁,再之后因为要解决这两次意外中的技术难题,秋水暂停试飞,至于日本陆军对此更失败,1945年8月10日利用秋草滑翔机试飞但结果机毁而试飞员重伤,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在美国加州奇诺航空博物馆展出的秋水火箭战斗机

至此,日本人总共制造出4架秋水J8M和一架秋水Ki-200,还有60架秋草滑翔机,另外还有7架未完成机体,二战后,美国人带走了其中一架已完工的秋水J8M,此机现被放在美国加州奇诺航空博物馆,另一架未完成机体在1961年被日本人发现在杉田工厂的洞库内,此机之后被送往三菱重工业作进一步完工,现在此机在三菱小牧南工厂的博物馆里展出。

原本的使用构想

秋水火箭战斗机

若一切顺利的话,按原计划秋水火箭机会由日本海军第312、322和362航空队以及陆军第70飞行战队接收使用,为此还专门培训了800名飞行员,秋水战斗机部队的总指挥官,海军的话是柴田武雄大佐。

本机实战术也和Me-163一样利用速度优势采用“一击脱离”战术攻击美军轰炸机,首先从地面上高速爬升并抛弃那巨大的机轮,再从下方向美军B-29超级堡垒轰炸机的机底开火,再飞到美军轰炸机上方再向下作俯冲攻击,在攻击得手后以其动力惯性飞行逃走(因为此时火箭发动机已停止工作),最后用机底凸出的部份在跑道上滑行,但这种战术很快就被放弃,因为根据欧洲战场的经验,由于火箭机速度太快,每次能向目标瞄准开火的时间极短,要求飞行员在极短时间内用机炮击落有重装甲保护的美军重型B-29轰炸机几乎不可能。故改为挂载两个三式燃烧弹再飞入美军轰炸机群后引爆,利用爆炸的爆风和碎片去炸毁敌机,但这样其实是和敌机同归于尽的自杀攻击,把秋水由载人战斗机变成载人防空飞弹

原本构想的改良型

原本日本三菱重工业还想推出这两种改良型:

  • J8M2--减少一门机炮以减重或增加燃料量
  • J8M3--类似德国人的Me 163C,加大尺寸以能载更多燃料,延长发动机工作时间,增加航程

至于陆军方面也提出的对秋水的改良方案,称为“秋水改”,战败前无实机被生产出来。

相关条目

使用国家

参考资料

  • 希特勒的最后一张王牌--火箭战斗机Me 163,威廉.格林署/李长源译,大明王氏出版社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