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禾寮港街

坐标22°59′47″N 120°12′14″E / 22.99639°N 120.20389°E / 22.99639; 120.20389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2°59′47″N 120°12′14″E / 22.99639°N 120.20389°E / 22.99639; 120.20389

清朝乾隆年间的台湾城池图
禾寮港街、鞋街、竹仔街、上横街等共同构成了街坊中心的十字大街
  禾寮港街,南北向
  鞋街、竹仔街,东西向
  上横街、南北向
  德庆溪与沟仔底溪水合流后称为禾寮港

禾寮港街台湾话Hô-liâu-káng-ke),部分文献称禾港街下寮港街[1],是明郑时期承天府以及清朝台湾府城镇北坊的一条大街[2],禾寮港街与普罗民遮街交会形成十字大街,是台湾府城的街坊中心。禾寮港街是今日台湾台南市忠义路的前身,其范围约为今日忠义路二段158巷口到成功路之间的忠义路[3][4][5]

历史

起源

禾寮港在明郑时期是移民聚居地,该处多稻草搭成的茅屋而得名[6]

禾寮港街形成的时间不明确,有可能在荷兰统治时期即已存在[7]。17世纪中叶,荷兰殖民者兴建了欧式的普罗民遮街(今民权路)。禾寮港为德庆溪下游的溪段,德庆溪与沟仔底溪水合流后称为禾寮港。汉人聚居形成禾寮港街,与普罗民遮街交会成十字大街。

康熙时期〈台湾地里图〉中的十字大街

明郑时期

明郑时期,郑氏以普罗民遮街与禾寮港街交会的十字大街为中心,将承天府市街划分东安、镇北、宁南、西定四坊,此时禾寮港街成为台湾街坊的南北向中轴线。禾寮港街南接十字街交会处,北接过坑仔街,街上还兴建了很多商铺。

而禾寮港街属镇北坊[8]。天兴知州曾于禾寮港街为谢灿妻立贞烈坊。

清朝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通营为水师协张得功,在禾寮港街建“泽敷海表”坊[9]。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台湾知府杨廷理创建旌义祠于禾寮港街,以表彰林爽文事件中殉难兵民的忠义气节。[7]

后来禾寮港街地名为三四境街曾振明街五全境街所取代[3],三四境的名称来由不明,曾振明为铺户名称,至迟在乾隆末年即已出现。[10]

后来禾寮港街又拆成两段,北段称为“五全境街”,南段称为“三四境街”;也有人把更南段的“打银街”,也就是忠义路二段158 巷至民权路口之间,也算入禾寮港街的范围。 [11][12]

日治时期迄今

日治时期,历经市区改正及町名改正,打银街、五全境街及三四境街改直拓宽,合称白金町,由南至北分别为白金町一丁目、二丁目、三丁目、四丁目、五丁目。民国之后成为忠义路的一部份。1788年创立的旌义祠在日治时期改为诊所,前为医生馆、后为义民禄位,后来改建为大楼,目前为王立大楼,中央信托局。[13]

参考文献

  1. ^ 重修福建台湾府志 卷十三
  2. ^ 洪敏麟. 臺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79-06-30 (中文). 
  3. ^ 3.0 3.1 参考《台湾地名辞书(卷廿一)台南市》,台湾省文献会,禾寮港街条目,http://placesearch.moi.gov.tw/input/detail.php?input_id=37378[永久失效链接]
  4. ^ 林立浩,《荷郑至清初台南市街形成与建筑类型之研究》,成功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论文
  5. ^ 石万寿. 府城街坊記之一禾寮港街. 台南市刊. 2007年1月, 22 (中文). 
  6. ^ 吴昭明. 〈德慶溪何時再見天日?台南市民族路、成功路一帶的北幹線〉. 中国时报. 1995-01-15. 
  7. ^ 7.0 7.1 参考《台湾地名辞书(卷廿一)台南市》,台湾省文献会,忠义路条目,http://placesearch.moi.gov.tw/search/place_list.php?id=48610[永久失效链接]
  8. ^ 镇北坊文化园区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08-06.
  9. ^ 台湾县志/建置志二/坊表
  10. ^ http://placesearch.moi.gov.tw/input/detail.php?input_id=48609[永久失效链接]
  11. ^ 詹伯望. 《府城老地名標本》禾寮港街 清代立碑. 中国时报. 2005-06-07: 南市新闻/C5版. 
  12. ^ 詹伯望. 《府城老地名標本》禾寮港. 中国时报. 2005-06-03: 南市新闻/C5版. 
  13. ^ http://placesearch.moi.gov.tw/input/detail.php?input_id=37382[永久失效链接]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