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小檗
神武小檗 |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目: | 毛茛目 Ranunculales |
科: |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
属: | 小檗属 Berberis |
种: | 神武小檗 B. ranvenii
|
二名法 | |
Berberis ranvenii C. C. Yu & K. F. Chung
|
神武小檗(学名:Berberis ranvenii C. C. Yu & K. F. Chung),常绿小灌木,匍匐在地蔓生,是台湾特有种植物。
分布
分布于台湾的中央山脉南部之双鬼湖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以及由北大武山等山岳组成的大武地垒。其中,高雄市茂林区万头兰山与万山神池一带较为常见。[1]
形态特征
叶
具有复杂的叶脉形式,例如:二级回圆脉与三级网状脉。叶子的上表面呈现油亮蜡质光泽。叶形常为披针状,不同于其他小檗属的植物。叶缘则具有密集的刺齿,数量多为16至28根刺齿。
花
常可见淡黄色的花色,偶尔则有淡绿色的花色出现。花序则为丛生,具三瓣且有三轮之花萼与一轮三瓣的花瓣。
果实
外部色泽为黑色,并且不具有宿存的柱头。
茎
一年生的成熟茎(非老茎)呈现红紫色或深红色。
栖地
喜欢生长在偏干燥的森林底层,例如:常匍匐于岩石旁。[2]
发现及命名
此物种在日据时期便有采集纪录,但标本数极为稀少,被收在各大标本馆的馆藏数亦同。另由于神武小檗成熟茎的特殊颜色,使它有别于大多数的小檗物种,且此一特征于标本上不一定会被保留下来。因此,推测标本数量稀少的原因,可能和大多数族群生长在较少人踏足的双鬼湖山区,并且生长在海拔较低的干燥森林下有关。而此一物种的种小名为纪念美国密苏里植物园彼得雷文(Peter H. Raven)博士于生物地理学,以及全球生物多样性推广上的成就,而命名之。中文名则是因物种分布区域范围大致北起于万山神池,南至大武山区,因而称之“神武小檗”。[1]
参考文献
- 神武小檗 Species Berberis ravenii C.C.Yu & K.F.Chung. 台湾生命大百科. [2018-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4) (中文(台湾)).
- 游旨价; 锺国芳;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遇見特有百分百-臺灣產11種瓦氏組小檗簡介. 自然保育季刊: 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