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祖国号战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历史
法国
船名 祖国号(Patrie)
舰名出处 祖国
建造方 滨海拉塞讷造船厂英语Société Nouvelle des Forges et Chantiers de la Méditerranée
铺设龙骨 1902年4月1日
下水日期 1903年12月17日
完工日期 1906年12月
入役日期 1907年7月1日
结局 1928年时拆解。
技术数据
船级 共和级战舰
排水量 14,870公吨(14,640长吨)
船长 135.25米(443英尺9英寸)
型宽 24.25米(79英尺7英寸)
吃水 8.2米(26英尺11英寸)
动力输出
动力来源 三轴推进、垂直型三胀式蒸汽机英语Marine steam engine
船速 19节(35千米每小时)
续航力 8,400海里(15,600千米;9,700英里)/10节(19千米每小时;12英里每小时)
乘员 32名军官及710名船员
武器装备
装甲
  • 水线装甲带:280毫米(11英寸)
  • 主炮塔:350毫米(14英寸)
  • 副炮塔:138毫米(5.4英寸)
  • 司令塔:266毫米(10.5英寸)
  • 上层甲板:54毫米(2.1英寸)
  • 下层甲板:51毫米(2.0英寸)

祖国号战舰(法语:Patrie)是法国海军建造的前无畏舰,同时为共和级二号舰,其同型舰为共和号。本舰于1902年4月1日在滨海拉塞讷造船厂英语Société Nouvelle des Forges et Chantiers de la Méditerranée放置龙骨英语Keel laying,1903年12月17日时首次下水英语Ship naming and launching,并在1907年7月1日开始服役。舰上的主要武器为4门305公釐口径1893/96年型主炮英语Canon de 305 mm Modèle 1893/96 gun,这些主炮配置于2座双联装炮塔内。其推进系统由3组垂直型三胀式蒸汽机英语Marine steam engine与24台尼克劳斯英语Field-tube boiler式锅炉组成,在航速可达19(35千米每小时;22英里每小时)左右;然而以全装重型火炮(All-Big-Gun)[a]设计概念建造的无畏号战列舰开始于1906年12月服役于英国皇家海军,使得本舰及其同型舰在服役时即性能过时,但祖国号在服役期间仍是法国舰队的主力舰之一,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本舰在完工后便被法国海军分派至法国地中海舰队英语Mediterranean Fleet (France),这一时期的祖国号主要在地中海西部及大西洋进行多次海上演习与执行巡航任务,但本舰在这段期间曾接连发生多起意外;例如在1910年演习期间,本舰的船员不小心发射一枚鱼雷击中共和号,造成该舰舰体损毁。在1911年新型舰服役之前,祖国号一直担任舰队旗舰,直到新型舰服役后才被取代。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7月爆发后,祖国号被指派护送从法属北非到法国本土的运兵舰队,以面对德军入侵法国北部。接著祖国号随法国舰队转移至亚得里亚海,阻止奥匈帝国海军势力延伸至地中海海域。随后在8月的安提瓦里海战英语Battle of Antivari中,祖国号协助联军舰队击沉奥匈帝国海军的泽塔号防护巡洋舰英语SMS Zenta。接下来祖国号随舰队多次尝试引诱奥匈帝国海军舰艇出战,但奥匈帝国海军在经历安提瓦里海战后便不愿派出海面舰艇,仅派出潜艇进行袭击战,迫使法国海军仅能有限度地派遣祖国号等战舰在亚得里亚海海域进行巡航任务,避免遭受到严重损失。1915年5月起,祖国号被转移至达达尼尔海峡总队,以便能支援在加里波利战役中作战的联军部队。祖国号抵达该海域后,多次执行炮击鄂图曼沿岸防御设施任务。

在协约国部队于1916年从加里波利半岛撤军之后,祖国号转而分派至希腊萨洛尼卡。接著为了向中立的希腊王国施压,逼迫希腊加入协约国阵营,祖国号开始在萨洛尼卡与穆兹罗斯之间交替驻防,试图对希腊政府施压。尽管在十一月事件英语Noemvriana中,登入雅典支援亲协约国派的法军部队战况不利,但祖国号仍在部队登陆时提出贡献。在政变成功后,祖国号在1917年到1918年间的海上任务骤减,多数时间仅停靠在港内。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于1918年结束后,祖国号被派往君士坦丁堡,以便支援协约国武装干涉俄国内战,不过祖国号在这场冲突中并没有任何积极作为,甚至曾一度沦为军营舰。在1919年返回土伦后,祖国号成为一艘训练舰,直到1927年后才被法国海军从海军名录英语naval register中除籍,并于隔年出售拆解

设计

共和级描绘图,出自1906年的布拉希海军年鉴(Brassey's Naval Annual)。

共和级战舰标志著法国战舰设计上的进步指标,本级舰由白劳易设计,除舰体比前一型苏弗朗号大上许多外,在武器配备及装甲防护上也大幅改进。装甲防护设计上采用新式布局,将轮机室与弹药舱之间的装甲设置上更加强化,与先前的法国战舰相比下更能降低进水问题。[2]

祖国号舰体全长135.25米(443英尺9英寸);舰宽24.25米(79英尺7英寸);平均吃水深度为8.2米(26英尺11英寸)。在满载状况下,祖国号排水量在14,870公吨(14,640长吨),与首舰共和号相比稍重一些。推进系统上采用三轴推进,由垂直型三胀式蒸汽机英语Marine steam engine及24台尼克劳斯英语Field-tube boiler式锅炉组成。整体输出约18,000匹指示马力(13,420千瓦特),使舰体航速可达18(33千米每小时;21英里每小时)。另舰上可储存1,800公吨(1,800长吨;2,000短吨)的燃煤,在10节(19千米每小时;12英里每小时)航速下其巡航半径可达8,400海里(15,600千米;9,700英里)。舰上可容纳32名军官,以及710名船员。[3][4]

本舰的主要武器由4门305公釐口径1893/96年型主炮英语Canon de 305 mm Modèle 1893/96 gun组成,这4门主炮安装在2座双联装炮塔内;2座主炮塔则平均分配至前甲板与后甲板侧。次要武器则由18门164公釐口径1893年型火炮英语Canon de 164 mm Modèle 1893组成,其中12门安装在双联装炮塔内,另外6门则设置在炮廓英语casemate中。舰上还加装24门哈其开斯3磅舰炮英语QF 3-pounder Hotchkiss来抵御鱼雷艇的攻击;另在船体水线下区域装设2组450毫米(17.7英寸)口径鱼雷管。本舰的装甲带资讯为主装甲带280毫米(11英寸)、主炮塔正面装甲350毫米(14英寸)、司令塔侧面305毫米(12.0英寸)。[4][5]

在装甲防护上,本舰主装甲带在船舯最大厚度为280毫米(11英寸),并连接54毫米(2.1英寸)厚的上装甲甲板及51毫米(2.0英寸)厚的下装甲甲板,在主装甲带与两装甲甲板连接的倾斜装甲厚度为70毫米(2.8英寸)。主炮塔正面装甲厚360毫米(14.2英寸),副炮塔正面则由138毫米(5.4英寸)的装甲保护之;另司令塔侧面的装甲厚度为266毫米(10.5英寸)。[3]

改装

法国海军在祖国号服役后,对主炮塔火炮提升仰角或是相关增加射程的改装方案曾多次尝试,但后来证实这是无法执行的,但海军人员后来将炮塔后方两侧的空舱间灌水注满,让炮塔向后倾斜2度,被动地让火炮仰角有所提升,同时使最大射程半径从12,500至13,500米(41,000至44,300英尺)。1915年至1916年期间,副炮塔配置一台新的电动机,用以提升运转及升降效率;另外位在舰桥两侧的哈其开斯3磅舰炮英语QF 3-pounder Hotchkiss被移除,后上层建筑的2门3磅舰炮则被移至后主炮塔顶部。1915年12月8日,海军司令部发布命令,要求将舰上的轻装火炮数量修改为4门3磅舰炮及8门65 mm(2.6英寸)口径1902年型火炮英语Canon de 65 mm Modèle 1891。1916年时,一部分的轻装火炮再次进行改装,其中4门3磅舰炮改以高角度防空座安置,并配置在后主炮塔及第5与第5座副炮塔顶部。[6]

1912年至1913年期间,本舰安装2组长2米(6英尺7英寸)的巴尔与史特劳德英语Barr and Stroud测距仪,不过后来被2.74米(9英尺0英寸)长的测距仪替换,而新的测距仪是由孤拔号战舰转移过来的。在后续测试结果显示,若采用可测距更广阔的型号容易导致人员适应不良,因此海军人员后来决定在所有战舰上仅保留2米(6英尺7英寸)长的型号。1916年后,海军高层人员下令将舰队所有测距设备进行现代化改造,祖国号上的主炮及副炮分别配有1组2.74米(9英尺0英寸)长及2组2米(6英尺7英寸)长的测距仪,另外还加装1组长0.8米(2英尺7英寸)的巴尔与史特劳德测距仪供舰上高射炮使用。[7]

服役历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1902年至1909年期间

祖国号战舰。

祖国号战舰为共和级二号舰,本舰于1902年4月1日在滨海拉塞讷造船厂英语Société Nouvelle des Forges et Chantiers de la Méditerranée放置龙骨英语Keel laying,1903年12月17日时首次下水英语Ship naming and launching,最后在1907年7月1日正式服役。[8][9]不过在祖国号服役后,英国划时代战舰无畏号即1906年12月2日投入服役,使得祖国号及其它同类型前无畏舰显得过时。[10]当祖国号于1907年5月29日海试期间,其中一台锅炉的冷凝管突然爆裂,造成数名锅炉工烫伤,同时必须返回土伦更换冷凝管。[11]1907年7月3日,当祖国号正在旱坞进行修理时,停靠一旁的耶拿号突然发生弹药舱爆炸意外。虽然祖国号上的舰长试图用舰上的副炮炸毁坞门,让海水能灌进船坞来灭火,但炮弹没有击穿坞门,而是被反弹回来。坞门最后是由鲁林(Roux)海军少尉冒死打开,海水才得以灌进船坞内,但他本人最后被飞溅的爆炸碎片击中而殉职,而耶拿号的舰体也完全毁坏。[12][13]

法国海军在祖国号战舰服役后,将本舰、共和号、苏弗朗号一同分派至法国地中海舰队英语Mediterranean Fleet (France)第1总队。[14][15]接下来祖国号与舰队一同参与当年度夏季演习,并与其它几艘战舰担当敌对部队,整场行动至7月31日为止。[16]1907年11月5日,祖国号取代苏弗朗号成为总队旗舰,并升起海军中将保罗-路易·杰米内法语Paul-Louis Germinet的旗帜。1908年1月13日,祖国号与共和号、查理曼号圣路易号高卢人号马塞纳号若雷吉贝里号等舰航往胡安湾英语Gulf of Jouan,接著前往滨海自由城驻留一个多月。在这段训练期间,祖国号与共和号、正义号自由号等舰,于1908年3月17日以旧型铁甲舰风暴号法语Tempête (1876)目标进行射击演习。在1908年6月至7月期间,地中海分舰队与北方分舰队于比塞大进行年度演习。[17][18]

在杰米内对外公开批评舰队的弹药供应之后,海军高层于1909年1月5日将他撤换掉,改由海军中将尤金·德·法乌克·德·约恩克尔斯法语Eugène de Jonquières担任舰长一职。当祖国号于1909年2月18日至24日停靠在滨海自由城港口期间,曾经接待过摩纳哥亲王阿尔伯特一世英语Albert I, Prince of Monaco。在阿尔伯特一世离开后,祖国号立刻随地中海分舰队前往科西嘉岛进行海上演习,并在1909年4月26日返回滨海自由城参与由法国总统阿尔芒·法利埃主持的海军阅兵英语Naval Review典礼。自1909年6月2日开始,祖国号随自由号、民主号欧内斯特·勒南号英语French cruiser Ernest Renan等舰启程前往大西洋进行海上演习;在出发10日后,位于西班牙加的斯执行任务的共和号、正义号、伽利略号芬兰语FS Galilée (1896)前来会合,一同前往大西洋,此次的演习项目包括在昂蒂奥什海峡潜艇舰队为假想敌,然后又前往基伯龙湾进行射击训练与无线电报测试等。在1909年7月8日至15日期间,演习舰队停靠在布雷斯特进行整补,接著在16日时前往勒阿弗尔,并在当地与北方分舰队一同参与由法国总统阿尔芒·法利埃主持的阅兵典礼。10天过后,两舰队一同航行至瑟堡参与另一场海军阅兵典礼,这场典礼举办的时间刚好与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二世访问法国行程同时相遇,尼古拉二世随后前来出席这场海军阅兵典礼。典礼过后,祖国号、共和号、正义号于1909年8月17日开始启程,准备返回土伦,并在1909年9月6日抵达该地。由祖国号与共和号组成的第1总队于1909年10月驶往西班牙巴塞隆纳,参与由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所举行的海军阅兵典礼;在典礼期间,阿方索十三世还登上祖国号视察舰上的船员。[17][18]

1910年至1914年期间

1910年2月18日,祖国号随共和号正义号真理号民主号苏弗朗号一同前往胡安湾英语Gulf of Jouan进行演习,演习项目为对尼斯当作假想敌目标,对港口进行模拟攻击。[19]然而在演习时,舰上的船员不小心发射一枚鱼雷,这枚鱼雷发射后笔直地朝共和号的路径前进并直接命中,导致共和号舰舰体严重损毁,不得不立刻返回土伦进行修理。[20]在同年的另一次演习期间,祖国号当时正在炮术训练,但舰上的瞄准设备却突然发生机械故障,导致主炮一度无法运作。[21]1910年3月29日,祖国号与短剑号英语French destroyer Coutelas斧头号英语French destroyer Cognée两驱逐舰一同前往摩纳哥,参与该国海洋博物馆开幕典礼。接著在1910年5月21日至6月4日期间,祖国号随共和号与民主号一同在萨丁尼亚岛法属阿尔及利亚之间的海域执行巡航任务。1910年6月7日至18日期间,祖国号随地中海分舰队执行海上演习任务。至1910年12月初时,祖国号舰上爆发大规模伤寒,许多船员都遭到感染,迫使海军高层要求本舰仅能驻扎在胡安湾英语Gulf of Jouan,试图以隔离方式来控制疫情;所幸到12月15日时,舰上的疫情已经平息。[22]

1911年1月5日,海军少将让·贝鲁(Jean Bellue)接替法乌克·德·约恩克尔斯法语Eugène de Jonquières,担任祖国号舰长一职。1911年4月16日时,祖国号与其他舰一同护卫搭乘在真理号上的法国总统阿尔芒·法利埃海军部长英语List of Naval Ministers of France泰奥菲勒·德尔卡塞公共工程和邮电部长英语Minister of Posts, Telegraphs, and Telephones查尔斯·杜蒙英语Charles Dumont等人前往比塞大。舰队在2天后抵达该地,并于1911年4月19日在当地进行一场阅兵典礼,参与者还包括2艘英国战舰、2艘义大利战舰,以及1艘西班牙巡洋舰等。护航舰队后来于4月29日返回土伦,总统阿尔芒·法利埃在舰队抵达港口后,宣布奖赏船员们2倍粮食配给,并免除任何惩戒,来感谢他们的表现。1911年5月至6月期间,祖国号随第1总队及欧内斯特·勒南号英语French cruiser Ernest Renan莱昂·甘必大号英语French cruiser Léon Gambetta装甲巡洋舰在西地中海海域进行巡航任务,并同时造访包括卡利亚里、比塞大、邦纳菲利普维尔阿尔及尔布日伊等多个港口。随著次型丹东级战列舰开始陆续服役,法国海军于1911年8月1日将丹东级各舰分派至第1分舰队,并将共和号、祖国号以及4艘自由级战舰转调至第2分舰队。[23]

1911年9月4日,第2分舰队在土伦参与一场舰队阅兵仪式;贺瑞斯·若雷吉贝里法语Horace Jauréguiberry海军上将接著于1911年9月11日领导舰队进行海上演习,并驶往胡安湾及马赛等地,5天之后返回土伦。在1911年9月25日时,自由号战舰B火药英语Poudre B自燃,而在土伦港内发生弹药舱殉爆意外;尽管祖国号在这起意外中毫发无伤,但包括共和号等舰皆受到程度不一的波及与损毁。在这起事故后,受损的军舰很快地就修复完工,并让舰队能在1911年尾这段期间能继续正常执行常规训练与巡航任务。1912年4月24日,共和号与正义号一同出海前往位在耶尔沿岸的天然锚泊处进行炮术训练;祖国号与真理号随后在第2天加入舰队进行训练。1912年4月24日,第2分舰队出海前往位在耶尔沿岸的天然锚泊处进行炮术训练;接著本舰与真理号在25日加入舰队进行训练。祖国号与真理号两舰随后于1912年5月21日,在正义号的陪同下离开土伦,前往马赛及滨海自由城之间的海域进行一系列演习,接著丹东号与3舰在海上会合,在其它舰上的海军上将奥古斯汀·布埃·德·拉佩雷尔英语Augustin Boué de Lapeyrère及英国威尔斯亲王爱德华王子殿下一同登上祖国号进行视察。布埃·德·拉佩雷尔之后在1912年7月2日至12日期间于胡安湾视察两战舰分舰队,其中包括祖国号。视察过后,布埃·德·拉佩雷尔带领舰队先巡航至科西嘉岛,然后再前去法属阿尔及利亚。[24][25]

海军中将路易·德·马洛雷斯法语Louis de Marolles于1913年1月6日接掌第2分舰队指挥官一职,并在祖国号上升起旗帜,随后带领舰队前往莱拉旺杜进行训练。法国海军接著在1913年5月19日集结当时16艘战舰,于土伦及萨丁尼亚岛之间的海域进行大规模演习,并以法国总统雷蒙·普恩加莱主持的海军阅兵典礼完结任务。本舰接下来于1913年7月1日至4日期间,随第2分舰队在外海进行短期炮术训练。自1913年8月23日起,本舰随第2分舰队离开土伦,并与朱尔·费里号装甲巡洋舰英语French cruiser Jules Ferry埃德加·吉涅号装甲巡洋舰英语French cruiser Edgar Quinet、以及两驱逐区舰队于大西洋海域进行海上训练演习。前往布雷斯特途中上,舰队还短暂停靠在丹吉尔鲁瓦扬勒韦尔东拉帕利斯英语La Pallice基伯龙湾瑟堡等地,最终于1913年9月20日抵达目的地,同时在当地遇到一支由4艘战舰、5艘巡洋舰组成的俄罗斯分舰队。在布雷斯特停靠一段日子后,第2分舰队开始返回土伦,并在中途停靠在加的斯、丹吉尔、凯比尔港、阿尔及尔、比塞大,最终于1913年11月1日抵达土伦。1914年1月19日,第2分舰队再次进行鱼雷演习,并在1月底时前去比塞大,随后在1914年2月6日返回土伦。1914年6月期间,祖国号随第2分舰队访问多个港口,但由于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于1914年6月28日遇刺后,欧洲大陆自7月份就开始爆发战争危机,所有舰队被迫仅能在港口待命。随著国际紧张局势加剧,海军高层允许各舰能可在沿岸进行短期训练。[2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914年至1915年期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7月爆发后,法国政府便在1914年8月1日宣布全面动员。海军上将奥古斯汀·布埃·德·拉佩雷尔英语Augustin Boué de Lapeyrère于次日下令所有法国舰队需在22:15时开始运转锅炉,让所有军舰能在次日早些时刻启程出发至法属北非。面对以格本号大巡洋舰为首的德国地中海支舰队英语Mediterranean Division袭击可能性,法国海军决定派遣所有可战斗船舰护卫往来于法属北非至本土间的部队运输舰英语Troopship群。祖国号此时随第2分舰队前往阿尔及尔[27],协助护航7000名法国陆军第19军团英语19th Army Corps (France)部队,该部队分别由7艘客轮搭载,准备从法属阿尔及利亚转调至法国本土。中途时刻,护航任务交接给让·巴尔号孤拔号孔多塞号韦尼奥号等舰,让后者护航运输舰队返回法国本土;而德舰格本号在炮击邦纳菲利普维尔的法军设施后,就直接朝君士坦丁堡方向离去,而非针对地中海航运进行袭击,所以本舰最终没有与德舰相遇。[28][29][30]

随著英国与法国在1914年8月12日向奥匈帝国宣战,战事持续地扩大当中,法国海军紧接著派遣第1分舰队与第2分舰队到南亚得里亚海阻止奥匈帝国海军突破地中海海域。法国舰队于1914年8月15日抵达奥特朗托海峡,并与在奥索尼岛北方海域巡逻的英舰防卫号英语HMS Defence (1907)韦茅斯号英语HMS Weymouth (1910)会合。布埃·德·拉佩雷尔接著带领英法舰队驶入亚得里亚海,试图与奥匈帝国舰队展开激战。第二天清晨,英法两军的巡洋舰皆发现有不明船舰接近中,后来确认是正在执行封锁蒙特内哥罗沿岸任务的奥匈帝国舰艇泽塔号英语SMS Zenta乌兰号匈牙利语SMS Ulan,随后爆发安提瓦里海战英语Battle of Antivari。在海战初期,布埃·德·拉佩雷尔仅下令所有战舰鸣炮示警,但此举不仅造成联军舰队的炮手混乱,同时让乌兰号顺利逃脱。航速较慢的泽塔号同样试图逃离战线,但联军的炮火多次命中,造成该舰的发动机失效,同时舰体也因炮火而引发火灾,随后不久就沉入海底。英法联军在海战胜利后,也撤回至原本控制的海域范围。[31]

接下来3天,祖国号随法国舰队在亚得里亚海南方海域巡逻,期望奥匈帝国派舰前来交战,但却没有任何一艘敌舰出现。第1分舰队随后于1914年8月12日前往马尔他补给燃料,而祖国号与真理号则是留在原处;同行的正义号民主号则是发生相撞意外,迫使共和号需拖著受损的民主号撤离战线。[32]由于奥匈帝国海军持续不派军舰前来交战,法国海军遂于1914年9月1日派遣祖国号等舰前往卡塔罗炮击当地的奥军防御工事,企图引诱奥匈帝国舰队前来对战,但由于奥军严禁任何舰只出海交战而未能成功。[33]同一时间,共和号与正义号结束整补,并返回战线作战。联军舰队接著在1914年9月18日至19日期间再次入侵亚得里亚海,并一度推进到维斯岛一带海域;往南返航时,数艘法国巡洋舰无意间闯入卡塔罗岸防炮射程范围,因此祖国号与民主号尝试开火掩护巡洋舰后撤。[34]

联军舰队于1914年10月至11月间仍持续地在该海军执行作战任务,其中包括在蒙特内哥罗沿岸一带执行扫荡任务,掩护在该海域进行补充煤炭的商船等。然而承担防守地中海防线重责的法国舰队在初期时缺乏适合的前线基地,导致在亚得里亚海所有行动皆受到限制,虽然英国同意法国海军可自由使用马尔他军港,法国海军也不定期地会将舰队轮调回土伦进行整补,但不管是马尔他还是土伦仍距亚得里亚海数百英里远,并不适合担当前线基地。除此之外,奥匈帝国海军不时派遣数艘潜艇袭击该海域,这些水下威胁同时极大地威胁协约国军舰在亚得里亚海的行动。例如在1914年12月,奥匈帝国U-12号潜艇英语SM U-12 (Austria-Hungary)击伤让·巴尔号战列舰,迫使英法联军舰队暂时将主力舰队撤至马尔他或比塞大两地。[35]随著协约国部队于巴尔干半岛有所进展后,法国人才获得科孚岛这座主要的前线基地,暂时解决补给线过长的困扰。[36]1915年1月21日,祖国号前往普罗瓦蒂岛英语Prováti周遭海域,解救一艘搁浅的希腊籍汽轮英语Steamship。1915年5月18日,海军少将欧内斯特-欧仁·尼可法语Ernest-Eugène Nicol接任祖国号舰长一职,并将本舰指派为舰队旗舰;不久之后,为了支援加里波利之战的联军部队,祖国号离开第2分舰队。在东地中海航行途中,祖国号与克勒贝尔号装甲巡洋舰英语French cruiser Kléber会合,之后法国海军将两舰编入第3战斗总队,在同一舰队的还有苏弗朗号圣路易号查理曼号若雷吉贝里号亨利四世号等舰。法国海军接著在1915年7月12日下令祖国号前去炮击在阿奇山英语Achi Baba上的鄂图曼堡垒,祖国号在抵达作战海域后,开始向堡垒发动多次齐射,甚至连舰上的副炮都动用;任务结束后,本舰于当日晚上抵达穆兹罗斯。1915年8月2日,祖国号往南航行,前往塞费里希萨尔进行炮击,不过在这次任务中,舰上的一座副炮被鄂图曼岸防炮炮弹击中,该座副炮当场爆炸损毁,造成7人受伤。[37][38]

1916年至1918年期间

英法联军自加里波利半岛撤军后,法国海军高层将达达尼尔海峡总队的军舰转调至希腊萨洛尼卡。祖国号与真理号在当地时间1916年5月5日时遭遇一艘正在执行侦察任务的齐柏林飞船,舰上的船员奋力地利用防空炮进行防御,最后终于将飞船击落。[39]1916年6月,协约国阵营已经厌倦了希腊王国康斯坦丁一世的战争中立态度,于是法国高层将5艘战舰组成第3分舰队,并将其派遣至萨洛尼卡向希腊政府施压,这些战舰分别属于共和级自由级战舰。在1916年6月至7月期间,本舰一直在萨洛尼卡与穆兹罗斯之间交替驻防,接著于1916年7月9日时返回土伦进行大修。在祖国号返回法国本土整补期间,法国多数在希腊的军舰被转移至凯法利尼亚岛,因此当祖国号结束大修后,于1916年9月1日前往当地与舰队会合,并随第3分舰队在凯雷特西尼英语Keratsini一带海域执行巡逻任务。祖国号接著随民主号苏弗朗号于1916年10月7日前往雅典近郊一处锚泊处埃莱夫西纳,准备对希腊舰队发起攻击,本舰原预计攻击希腊利姆诺斯号战舰英语Greek battleship Lemnos,不过该计画后来被搁置,而法国人也在1916年10月19日顺利地夺取整个希腊舰队。[40][41]

自1916年8月起,希腊亲协约国的政府人士发起十一月事件英语Noemvriana,准备推翻君主制,英法两国眼看机不可失,立刻军事介入这起事件中。法国军方接著在1916年12月1日派遣部队在雅典登陆,以便支援亲协约国一派,而祖国号等军舰则在沿岸准备进行支援,甚至有一部分祖国号的船员前去支援抢滩登陆作业。不过在雅典的战事并不如意,抢滩的英法部队被希腊军队及武装平民击败,只得再度搭舰撤离,之后司令部下令对保皇派控制的希腊地区进行海上封锁。这场僵局延烧到1917年6月后,康斯坦丁一世被迫逊位,并默认盟军在马其顿的军事行动[42]第3分舰队在事件之后解编,祖国号与共和号一同改编至法国东地中海总队,并被派往地中海东部海域。1916年12月,祖国号与共和号两舰位于舰舯与舰艉炮廓英语casemate处的6门164公釐口径1896年型火炮英语Canon de 164 mm Modèle 1893被拆卸下来,并重新组装在塞萨洛尼基滩头充当岸防炮用。[4]另外,由于对潜作战的需求提增,法国海军从所有船舰上调走一部份的船员进行反潜作战,这导致包括祖国号在内多数军舰在1917年时遭到闲置。[43][41]1918年1月20日,法国海军拦截到一情报,指称先前转移至鄂图曼海军格本号准备再次出击,因此司令部立刻调派共和号与祖国号采取备战行动;不过已改名为严君苏丹塞利姆的格本号,在出击不久便被水雷击伤,只能搁浅维修至战争结束为止,而法军舰队也仅能继续在港口内待命。[44]

战争后期,祖国号上其中4门哈其开斯3磅舰炮英语QF 3-pounder Hotchkiss改装成防空模式,这4门炮的射角皆改为高角度设计。[4]接著在1918年7月4日时前往马尔他进行定期维护,该工程在4天后完成,然后本舰回到穆德罗斯。不过当祖国号抵达该地时,舰上正爆发流感疫情,导致11名船员死亡,475名船员重病,其中150人严重到必须被遣返回家疗养。法国海军之后将祖国号调至法国驻穆德罗斯与萨洛尼卡总队,并指派其为舰队旗舰。[42]在战争结束前,祖国号没有再进一步收到作战指令,而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鄂图曼土耳其同盟国也陆续跟协约国签署停战协定,最后整场战争于1918年11月11日结束。[45][4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干涉俄国内战,法国海军立刻将舰队部署到黑海。祖国号被指派前往鄂图曼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但因船身内部老旧及受到希土战争影响,舰艇受到程度不一的损毁。由于舰上船员不足,祖国号甚至在君士坦丁堡曾一度沦为兵营船。1919年6月5日,祖国号离开君士坦丁堡,并在10天后经比塞大抵达土伦。法国海军于1919年8月1日将本舰分派至训练总队,顶替维克多·雨果号装甲巡洋舰英语French cruiser Victor Hugo[47]1921年2月19日,祖国号被转移至鱼雷和电工学校。[42]在训练期间,祖国号曾遭遇数次意外,包括在1924年5月20日的一次炮击演习中,一枚炮弹在右舷前副炮塔处爆炸,当场炸死8名人员,另有5名人员被炸伤。另一起事故发生于1924年6月3日,当时一枚训练用鱼雷突然发生故障,并开始向后盘旋,最后击中祖国号,造成舰体处破一个大洞。[47]1924年6月20日,祖国号正式退役,不过维修工作仍于同年8月15日至9月15日间进行著,然后本舰就驻扎在滨海圣芒德里耶担任训练舰至1927年为止,并在隔年被法国海军从海军名录英语naval register中除籍,随后出售拆解。[4]

注释

脚注

  1. ^ 译名参考自《英国战列舰全史 1906-1914》。[1]

引用

  1. ^ 江泓 & 英国战列舰全史 1906-1914,第2页
  2.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86页.
  3. ^ 3.0 3.1 Jordan & Caresse 2017,第89页.
  4. ^ 4.0 4.1 4.2 4.3 4.4 Gardiner 1979,第297页.
  5.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87页.
  6.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81–282页.
  7.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82页.
  8. ^ 刘怡(2011年),第131页
  9.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88页.
  10. ^ Gardiner & Gray 1984,第21页.
  11. ^ New York Times 1907.
  12. ^ Caresse 2007,第130页.
  13.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31页.
  14. ^ Garbett 1907,第729页.
  15.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23页.
  16. ^ Brassey 1908,第64-65页.
  17. ^ 17.0 17.1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25–226页.
  18. ^ 18.0 18.1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31–232页.
  19.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32页.
  20. ^ New York Times 1910.
  21. ^ Alger 1910,第899页.
  22.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32–233页.
  23.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33页.
  24.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33–234页.
  25.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39页.
  26.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34–238页.
  27. ^ Guernsey 1920,第179页.
  28.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52页.
  29.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54页.
  30. ^ Halpern 1995,第55–56页.
  31.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54–256页.
  32.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57页.
  33. ^ Halpern 2004,第4页.
  34. ^ Sondhaus 1994,第258–259页.
  35. ^ Halpern 2004,第3-4页.
  36. ^ Halpern 2004,第16页.
  37.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57–258页.
  38.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67–268页.
  39. ^ Woodhouse 1917,第55–57页.
  40.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69–270页.
  41. ^ 41.0 41.1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74页.
  42. ^ 42.0 42.1 42.2 Gille 1999,第112–113页.
  43. ^ Hamilton & Herwig 2004,第181页.
  44.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76–277页.
  45.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77页.
  46.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79页.
  47. ^ 47.0 47.1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85–286页.

参考来源

书目

  • Alger, Philip R. (编).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Proceedings 36. Annapolis, MD: US Naval Institute. September 1910 (英语). 
  • Brassey, Thomas A. (编). Brassey's Naval Annual. Portsmouth, UK: J. Griffin & Co. 1908 (英语). 
  • Caresse, Philippe. The Iéna Disaster, 1907. Jordan, John (编). Warship 2007. London: Conway. 2007: 121–138. ISBN 1-84486-041-8 (英语). 
  • Garbett, H. (编). Journal of the Royal United Service Institution LI. London, UK: J. J. Keliher & Co. March 1907 (英语). 
  • Gardiner, Robert (编).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Greenwich, UK: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ISBN 978-0-8317-0302-8 (英语). 
  • Gardiner, Robert; Gray, Randal (编).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2.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4. ISBN 978-0-87021-907-8 (英语). 
  • Gille, Eric. Cent ans de cuirassés français. Nantes: Marines. 1999. ISBN 2-909675-50-5 (法语). 
  • Guernsey, Irwin Scofield. A Reference History of the War. New York, NY: Dodd, Mead & Co. 1920 (英语). 
  • Halpern, Paul G. A Nav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5. ISBN 1-55750-352-4 (英语). 
  • Halpern, Paul G. The Battle of the Otranto Straits. Bloomington, I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978-0-253-34379-6 (英语). 
  • Hamilton, Robert; Herwig, Holger (编). Decisions for War, 1914–1917.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978-0-521-83679-1 (英语). 
  • Jordan, John. The Battleships of the Patrie Class. Jordan, John (编). Warship 2015. London: Conway. 2014: 8–28. ISBN 978-1-84486-276-4 (英语). 
  • Jordan, John & Caresse, Philippe. French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One. Barnsley: Seaforth Publishing. 2017. ISBN 978-1-59114-639-1 (英语). 
  • Sondhaus, Lawrence. The Naval Policy of Austria-Hungary, 1867–1918. West Lafayette, IN: Purdue University Press. 1994. ISBN 978-1-55753-034-9 (英语). 
  • Woodhouse, Henry. Textbook of Naval Aeronautics. New York, NY: The Century Co. 1917 (英语). 
  • 刘怡. 戰艦崛起: 一戰世界各國主力艦全覽. 台北市: 知兵堂出版社. 2011. ISBN 4712070144046. 
  • 江泓. 英国战列舰全史 1906-1914. 指文世界舰艇008 第1版. 北京: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5-03 [2020-04-23]. ISBN 978751070894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3) (中文(中国大陆)). 

在线来源

外部链接

  • Republique Class. Battleship-cruisers.co.uk. [2017-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