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自治县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
重庆的地理位置
重庆的地理位置
坐标:29°59′46″N 108°06′46″E / 29.99618°N 108.11276°E / 29.99618; 108.11276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重庆市
政府驻地南宾镇
政府
 • 县委书记张华
 • 县长郭小萍
面积
 • 总计3,014.06 平方公里(1,163.74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389,001人
 • 密度129人/平方公里(334人/平方英里)
 • 城镇225,190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邮政编码409100
电话区号23
行政区划代码500240
网站www.cqszx.gov.cn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旧称“石砫县”,1959年称“石柱县[2])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市中东部,西临长江,东与湖北省相邻,距离重庆321公里,是重庆下辖的四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中距离重庆主城区最近的一个。

行政区划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17个、13个[3]

南宾街道、​万安街道、​下路街道、​西沱镇、​悦崃镇、​临溪镇、​黄水镇、​马武镇、​沙子镇、​王场镇、​沿溪镇、​龙沙镇、​鱼池镇、​三河镇、​大歇镇、​桥头镇、​万朝镇、​冷水镇、​黄鹤镇、​枫木镇、​黎场乡、​三星乡、​六塘乡、​三益乡、​王家乡、​河嘴乡、​石家乡、​中益乡、​洗新乡、​龙潭乡、​新乐乡、​金铃乡金竹乡

交通

沿革

汉代时为蛮族所并吞;宋代置石砫安抚司,元代初置石砫军民府,盖以石潼关及砫蒲关而命名;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升为石砫直隶厅,直隶四川省;1913年改石砫县,1959年改称为石柱县。

1959年6月16日国务院【国内曾字第174号】批复:国务院关于同意将越隽县改名为越西县、呷洛县改名为甘洛县、石砫县改名为石柱县给四川省人民委员会的批复(1959年6月16日)[4]

县域沿革

民国时期,石砫县的辖境,与酆都县的边境犬牙交错,而且大块小块的飞地互插其间,极难管理。特别是酆都县第四区,与酆都县境完全脱壤,从西到东,由老林口、大沙坝,经桥头坝、沙子关、金铃坝、洗脚溪,以及从三星伴月,经土好坪、三汇场直到漆辽坝、黄鹤坝,插入石砫县境内约250华里,几乎把石砫县分隔成南北两片。

根据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四川省政府为了“区域整齐,管理便利”,所颁发的《整理插花飞地办法》和调整县界的命令。石砫、酆都两县政府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著手清理、勘查、绘图和商讨调整插花飞地,并报经省府批准,限令民国三十年(1941年)十二月底以前分别交清。但由于受历史和社会关系的影响,历经风波,交接难成。直到四川省政府和第八区专员公署一再严令,又派员督办,于民国三十一(1942年)四月十五日,两县县长亲赴桥头区署,才办理了全区交接手续,解决了调整县界的主要问题。其馀零星飞地和边界遗留问题的交接,直到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元旦,也基本得到解决,至此石砫县形成了一块比较完整的辖境。石砫、酆都两县相互调整交接插花飞地的具体情况如下[5]

  • 一、石砫县划交酆都县的地段
  1. (一)民国三十一(1942年)四月一日,洋渡乡全乡8个保划交酆都县。因倒流水地段的边界不够合理,交错较大,难于管理,居民又不愿划出。六月八日,经专署助理秘书和两县县长重新实地勘定,将第六保老鸦冲一甲,第七保倒流水、喻家冲、甘溪漕等地,第八保丁家长冲、瓦窑坝水沟右侧全部划回,仍归石砫管辖。
  2. (二)民国三十一(1942年)五月一日,长坡乡全乡8个保划交酆都县;江池乡第一、二两保划交酆都县德建乡,第三、四两保划交酆都县五龙乡;湖海乡第十二、十五两保划交酆都县平安乡;沙谷乡第九保,除叶家山、白鹤溪数户之外,其馀划交酆都县龙孔乡。江池、湖海、沙谷乡交接时,个别界畔有争议,后于四月二十日、二十二日和六月八日,先后经专署助理秘书和两县县长,实地勘定界线后交接清楚。
  3. (三)民国三十年至三十一(1941-1942年)调整插花飞地时,石砫县先后将后池坝划交酆都县高家镇;五龙场、水磨洞、马家坪、蔡家湾、冲口、杨家坝划交酆都县崇实乡;下坝场划交酆都县武平乡;枫香塘划交酆都县暨龙乡;谭家坝划交酆都县桥头乡;三王岩、龙家坝划交酆都县中益乡;将军石、苦竹园、下坝划交酆都县三汇乡。
  • 二、酆都县划交石砫县的地段
  1. (一)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四月十五日,划交石砫县地段:桥头乡全乡13个保,中益乡全乡8个保,沙子乡全乡6个保,金铃乡全乡6个保,栗新乡全乡6个保,洗新乡全乡6个保,子河乡全乡6个保(其中厢子石、小沟两保,在民国三十一八月划给马武乡,即今马武乡厢子村、磺厂村),三汇乡全乡9个保,龙沙乡全乡8个保。
  2. (二)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五月一日,划交石砫县地段:德建乡第六、七、八、九保划交石砫县大柏乡,即今金彰乡的白河村、金彰村、沿河村、柏树村;德建乡枫村(飞地)划交石砫县湖海乡,即今五斗乡的风光村;德建乡三星伴月的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保,划交石砫县湖海乡,即今三星乡的石星村、高勤村、石堰村、庙沟村、高歇村、南坪村、白杨村;平安乡赵家店附近的两个保,划交石砫县湖海乡(今三树乡);武平乡大冲划交石砫县湖海乡,即今三树乡的大冲村。
  3. (三)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六月,太极乡第一保一、二、三、四、五甲,划交石砫县沙谷乡,即今凤凰乡流水村。
  4. (四)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七月八日,双龙桥、秦家坝、邓家坝、仙桥湾、大歇街后十馀户等飞地,划交石砫县大歇乡。
  5. (五)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十一月,武平乡漆辽坝划交石砫县子河乡,即今漆辽乡。
  6. (六)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一月一日,武平乡第九保(龙潭河飞地),划交石砫县都会乡,即今马武乡的龙潭村。
  • 1952年7月31日,万县复兴乡所辖的新生、人和、黄龙、江家、双河等5村划归石砫县[6]
  • 1952年,忠县复兴乡堰塘、双河、凤凰3个村,磨子乡九、十村的3个小组及太极乡的七、八两个村划归石砫县;石砫县破口乡第九村的一个组、第十村、十二村、十三村等4村八组划归忠县[7]
  • 1952年10月10日,忠县中兴、黎王2个乡划归石砫县[8]
  • 1952年,酆都县属关张沟(民国三十一划归石砫县未交),在土地改革后,划归石砫县,今属五斗乡平安村。

风景名胜

著名人物

特产

石柱黄连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截止2020年,全县莼菜种植面积1.4万亩,年产量1.4万吨,综合产值2亿元。石柱也成为“莼菜之乡”。

参见

参考文献

  1.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存档副本. [2011-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7). 
  3. ^ 2023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第16期,1959.
  5. ^ 石砫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石砫县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04月第1版,第45页
  6. ^ 1952年7月31日内务部【内民字第335号】批复:1.江津县与巴县共管的马鬃乡划归江津县。2.万县复兴乡所辖的新生、人和、黄龙、江家、双河等5村划归石砫县。
  7. ^ 忠县复兴乡堰塘、双河、凤凰3个村,磨子乡九、十村的3个小组及太极乡的七、八两个村划归石砫县;石砫县破口乡九、十、十二、十三等4村八组划归忠县。(1952年川东行署【民政字第257号】批复)
  8. ^ 忠县中兴、黎王2个乡划归石砫县。(1952年10月10日万县专署【民行081号】批复)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