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单位)
甲 | |
闽南语名称? | |
---|---|
全汉 | 甲 |
全罗 | Kah |
甲,台湾农民计算田地面积之单位,换算成公制1甲为9699平方米,或0.9699公顷,或2933.99904坪。[1]
1甲为625平方戈(即边长25戈的正方形面积),1戈约为2.5弓,1弓为5营造尺(1营造尺约合32公分)。
起源
荷兰单位说
甲这个单位,出现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台湾时期,是台湾汉人独特的面积单位。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出版《台湾省通志稿 卷三》,引用《赤崁楼笔谈》:“自红夷至台,十亩之地,名为一甲。”根据张光裕编《台语音外来语辞典》,甲应源于“阿可”,荷兰语“akker”(“田园”之意,相当于英文“acre”),台湾闽南人以台湾话取其尾音。
台湾单位说
台湾史学者、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员翁佳音指出,荷兰文献清楚记载,“甲”是台湾汉人自己的话。成功大学学者杨金峯指出各地方言表示土地的语词中,多有用到近似的音,东北一带话语中的“旮旯”(角落。《礼记·檀弓下》唐 孔颖达疏:“谓椁前后及两旁树之,角落相望,故云四角”),旮字读音近似闽南语的“角”;民国初,峡西合阳县一带的土地买卖契约用“地一叚”表示一方土地;叚为假的古字,读音同假,合阳方言“叚”字读音同角。(见〈被现代人曲解的“叚”字〉中国周刊,20200514);闽南话“彼角啊”指那一角落的土地。闽南语的“角”与“甲”同声韵,不同声调。厦门话则惯用“落”来表示角落[2]。 张光裕猜测的akker (闽南语读音近似“阿科”),其尾音读音与甲或角相去甚远。
使用
在台湾荷西殖民时期,甲就是土地的面积单位。郑氏王朝和清治时期也沿用了这一制度,但开垦者多使用犁为单位,一犁约等于五甲。台湾日本殖民时期之后,逐渐采用甲和日制单位坪通用。中华民国政府统治台湾后,公家文书,如土地所有权状(地契)等,全面采用公制之度量衡,面积单位改为“平方公尺”和“公顷”。但民间在习惯上,一般都使用“坪”和“甲”来表示面积,其中“坪”多用于城市、房屋面积,“甲”多用于农地和山坡地。
参考资料
- ^ 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2016-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6).
- ^ CCTV节目,影片第28秒处:https://tv.cctv.com/2011/03/21/VIDEsDjAglAijKfT4Hjaw0Jv110321.s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见
这是一篇与度量衡、时间与历法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