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人
玛雅人 | |
---|---|
总人口 | |
7百万(21世纪初)[1] | |
分布地区 | |
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以及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等 | |
语言 | |
玛雅语、西班牙语、克里奥尔语和英语 | |
宗教信仰 | |
玛雅传统信仰[2] |
玛雅人(Maya peoples)是古代印第安人(美洲原住民)的一支,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公元前约2500年就已定居今墨西哥的犹加敦半岛、瓜地马拉、贝里斯、以及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的部分地区。使用马雅语。[3]古马雅人发展出著名的马雅文明,是唯一发展出文字的美洲文明,曾盛极一时,直到16世纪西班牙人殖民美洲,使马雅文明走入历史,待19世纪马雅文明遗址被发现,此文明才得以重现于世人眼前。“玛雅”是为了方便而起的他们的一个集体的称号,这包括为该地区贡献某种程度的文化和语言遗产的人。但这之中也包括许多不同的人口、社会和种族群体,他们中谁都有自己特殊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特征。
在21世纪初,约有7百万玛雅人。[来源请求]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还存在着大量遗留的古代文化遗产。一些玛雅人已经相当地融入了现代文化,另一些人还在继续着更传统的习俗,这些人以玛雅语作为主要语言。据说全盛时代玛雅人口达1400万。
现在的玛雅人大多数生活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州、坎佩切州、金塔纳罗奥州、塔巴斯科州和恰帕斯,和中美洲国家伯利兹,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的西部和萨尔瓦多。他们之间已经没有马雅文明兴盛时期的城邦连结,失去横的联系,各自发展出独特的文化与传统,不晓得过去的文明历史。[4]但马雅人仍留有些许宗教文化、社会习俗,与后来的殖民者相异,由此可见马雅文化犹存。
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玉米、蚕豆、南瓜、可可、甘薯、辣椒、烟草、棉花。土地公有,分配给每个家庭使用,每3年重新分配一次土地。后期出现了自由人和奴隶的划分,统治者称为“大人”,职位世袭,掌握军政大权。
民族分布、人口与语言
民族分布
马雅人目前主要分布在瓜地马拉和墨西哥东南方的犹加敦、塔巴斯科州和恰帕斯州。另外,贝里斯、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南部也有些许马雅人。 [3]
人口
马雅人分散在各个国家,人口约有六到七百万人。[5]
根据研究观察,马雅人的数量正在增加。有些人认为马雅人正借由提高对自己族群的认识与认同来凝聚力量。[6]
语言
目前马雅人所在国家多以西班牙文为官方语言,但许多马雅人仍使用马雅语作为母语或第二语言。
由于地理环境因素,马雅语系分支众多。目前最多马雅人使用的是犹加敦马雅语,通称为马雅语,语言学家为了区别马雅语系其他语言,才在前面加上“犹加敦”三字。[7] 此语言主要在墨西哥与贝里斯使用,光是在墨西哥就有762,520人使用[8],而贝里斯的马雅人除了犹加敦马雅语之外,也使用莫潘语(Maya, Mopán)。莫潘语在语言学上同属于犹加敦马雅语支。 [9] 除此之外,还有接近古典马雅语的乔尔语,以及多在瓜地马拉山区使用的基切语。
地理环境
犹加敦半岛
犹加敦半岛是马雅文明的滥觞之地,如今马雅人仍然遍布全犹加敦半岛。多年来墨西哥人称犹加敦半岛为“马雅潘(mayapan)”,或许可从中窥见其道理。[10]
犹加敦半岛位于中美洲北部、墨西哥东南部,在墨西哥湾与加勒比海之间。地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不足200公尺,海岸线约1100公里。属于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0~29℃,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自南向西北减少。
瓜地马拉中部高原
瓜地马拉的马雅人多分布于该国中部的高原地区,海拔约1300到1800公尺,全年气温温和,白天温度约摄氏18到28度之间。许多古马雅城如蒂卡尔、克萨尔特南戈、奇奇卡斯德南哥(Chichicastenango)都在此。
历史沿革
马雅人历史悠久,著名的马雅古文明为石器文明,并未发明青铜器或铁器,是中美洲唯一发明出文字的文明。曾盛极一时,几乎统一全中美洲。根据中美洲编年,马雅文明的历史可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三个主要时期。但马雅文明不是在一个地区连续发展下来的,所以又有史学家以地理位置把它分为南部马雅时期和北部马雅时期。南部马雅人属于前古典期和古典期、北部马雅文明期则属于后古典时期。而后马雅诸城邦被西班牙人所灭,结束了辉煌的马雅文明。
值得注意的是,马雅文明与其他古文明有两大不同之处:
时期 | 细分 | 年份 | |
---|---|---|---|
远古(Archaic) | 西元前8000年 – 2000年[13] | ||
前古典期 | 早期前古典期 | 西元前2000年 – 1000年 | |
中期前古典期 | 早期中前古典 | 西元前1000年 – 600年 | |
晚期中前古典 | 西元前600年 – 350年 | ||
晚期前古典期 | 早期晚前古典 | 西元前350年 – 1年 | |
晚期晚前古典 | 西元前1年 – 西元159年 | ||
终端前古典期 | 西元159年 – 250年 | ||
古典期 | 早期古典期 | 西元250年 – 550年 | |
晚期古典期 | 西元550年 – 830年 | ||
终端古典期 | 西元830年 – 950年 | ||
后古典期 | 早期后古典期 | 西元950年 – 1200年 | |
晚期后古典期 | 西元1200年 – 1539年 | ||
接触时期 | 西元1511年–1697年[14] |
前古典期
前古典期又名成形期,许多古典期发展至巅峰的城邦,都有前古典期留下的石碑。传说奥尔梅克文明将他们的文化传入马雅人所在的犹加敦半岛后,便衰败灭亡,原因不明。
古典期
马雅文明在古典期发展至颠峰,尤其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工艺相当兴盛。马雅人建立多座城邦、金字塔、石碑,遍布中美洲丛林,其中包括如今著名的马雅文明观光城市:
- 位于瓜地马拉境内的提卡尔(Tikal),是马雅文明的文化和人口中心之一,同时也是当时最大的城市,人口最多时可能有十万到二十万。这里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至西元前七百年。已知最早的纪念碑则建造于公元前四世纪。[15]
- 墨西哥恰帕斯州的帕伦克(Palenque)
- 宏都拉斯靠近瓜地马拉边境的马雅南方大城科潘(Copán)
这三大城邦是马雅古典期的重要城邦。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城邦都有各自的历史与国王,尽管同属马雅文明,政治体制却不统一,且有时有对立关系。例如,同为当时城邦之一的卡拉克穆尔,曾与提卡尔、帕伦克两城邦发生战争,就像是马雅“超级大国”之间的斗争[16]。
自西元九世纪开始,许多城邦发生严重的政治崩坏,大量的都市遭遗弃,许多王朝结束,并转往北部发展[17]。古典期马雅文明的衰弱原因现在仍是历史学家研究的课题,但可能由以下事件一同导致:死伤惨重的区域性战争、人口过度增长造成的土地退化、以及干旱。[18]
后古典期
后古典期,马雅文明中心渐渐转移到北方的犹加敦半岛,出现了奇琴伊察(Chichén Itzá)和乌希马尔(Uxmal)等著名城市,但气势已渐走下坡了。[11] 待西班牙帝国攻打中美洲时,曾经由无数城邦串联成的辉煌马雅帝国,早已因为内战、环境破坏等许多因素,疲于应付外敌。加上马雅人没有对抗来自欧洲疾病的抗体,导致西班牙人所带来的天花和霍乱等外来疾病横行,使大量马雅人死亡,文明就此没落于丛林。
社会、家庭与婚姻
社会阶级
分为贵族(almehenob)、祭司(ankinob)、平民(ah chembal)、奴隶(ppencatob)。
- 贵族分为真人(国王,balach)、村镇首领、村镇首领助手、警察等。
- 祭司由贵族出身,负责主持宗教仪式、指导农业生产、指导建筑工程、预言日蚀及月蚀等天文现象及何时耕种、何时收成等。
- 平民主要是农民,也是建筑工、石匠,要向贵族、祭司献礼和进贡。绝大多数的马雅人都是平民,而平民都是文盲,马雅文明著名的文字、天文、数学等知识皆掌握在上层阶级手中。他们为贵族和祭司承担几乎所有的劳动。
- 奴隶为上层阶级效命。主要是由战争获得,也有小偷、沦为战俘的贵族出身的。
贵族和祭司的衣饰上有贝壳、兽皮、颜料、羽毛等挂件。 [19]
家庭
考古学家猜测,古代的马雅家庭平均有五到七名成员,家人都住在一起。男人的职责包括务农和狩猎,而妇女们会做饭和编织。孩子们帮助他们的母亲做家务,只有贵族或祭司身分的小孩才能去学校。[20]
婚姻
传统上,儿女在十几岁或二十几岁的时候,会被父母安排结婚。但是自1950年以来,年轻人自己选择伴侣的情形已经越来越普遍。夫妻需与新郎的父母住在一起,直到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20]
产业与生活
农业
马雅人以玉米为主食,有八成食物来源都是玉米。农作物除玉米外尚有棉花、烟草、番茄、可可、木薯等。 由于南美洲可驯化动物较少,所以畜牧相对较少,仅有火鸡和狗。[21]为了补充蛋白质来源,马雅人也会采集、狩猎野生动物如鹿、鼠等。 除此之外,养蜂也是马雅人的重要农业之一。
自古以来,马雅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先把树木统统砍光,经过过一段时间干燥以后,在雨季到来之前放火焚毁,以草木灰作肥料,覆盖住贫瘠的雨林土壤。烧一次种一次,休耕时间1-3年不等,有些地方甚至要等上6年,方法同刀耕火种。[22]
玉米
由于驯化了玉米,马雅人在农业方面对人类历史有重大贡献。
玉米是美洲的一种野生植物,经过了马雅人的驯化培育,它对人类来说变成了高产、高营养价值的粮食品种,几乎成为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物质基础。欧洲人到达美洲后将玉米传播到全世界,玉米成了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主要食粮,帮助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人民渡过了无数次的饥荒,对人类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不可抹灭的贡献。
玉米虽为粗粮,但马雅妇女会精致化玉米,制作各种食物。她们会以1%石灰水浸泡干玉米粒,再用手揉碎,制成的玉米浆可以做粥,也能加工揉制成面团,制作面饼。
由于玉米的生长周期最短只需3个月,马雅人农耕之馀,有很多时间进行其他生产活动。[22]
蜜蜂
根据文化纪录,墨西哥犹加敦半岛的居民饲养无刺蜂已经有千年历史了。马雅人的传统做法是让养蜂人去森林里收集“xunan kab(皇家贵妇)”的蜜蜂。他们砍下树木、把里面有蜂窝的树干带回家。这些蜜蜂每年生产出一到两公升的少量蜂蜜会作为医疗用途,女王蜂则会用在庆典仪式里。养蜂人通常是男性。
如今,马雅人传统的养蜂技术与犹加敦半岛的生态保育十分有关。现代化后,为了赚钱,马雅养蜂人转向饲养商业用的蜜蜂,这种蜜蜂的每一个蜂群每年可以制造出40到50公斤蜂蜜。这种改变使得原生蜜蜂丧失。
由于外来蜜蜂喜欢替外来树种授粉,而马雅人饲养的原生蜜蜂则喜欢替原生树木授粉,因此原生蜜蜂对于保育十分重要。 [23]
信仰与习俗
古代马雅人的信仰
古代马雅人属于泛灵信仰,崇拜诸多神明与自然力量。由祭司集团发展出繁复的宗教仪式,以建立并膜拜石碑、金字塔、举办体育竞赛、活人献祭等方式祭祀神明。
马雅人的最高神叫“羽蛇神”库库尔坎(Kukulcan),由奎特查尔凤鸟羽毛和响尾蛇组合而成,是风神,又是金星(启明星)。它被视为伟大的组织家、城市的建立者、数学、冶金学和天文学之父,传说是它给百姓带来了文明和教化。此外,它还掌管农业、丰收与降雨,这在干旱的犹加敦半岛意义非凡。[24]
除此之外古马雅还信仰许多神明,如:
- 玉米神于姆卡许(Yum Kax),祂非常亲切,也最具人间情趣,形象清秀年轻,会以玉米当头饰,和农民一样只用腰布围身,没穿上衣,是个勤俭的神,也是森林之神。[25]
世界观
现代马雅人的宗教观沿袭了他们祖先对宇宙的看法,认为宇宙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天堂、城市、地狱,也就是天、地与地下世界。这三者是由一棵巨大的宇宙树贯串起来的。
马雅人认为,地球是一个长方形的平面空间,这长方形的空间分成四个向限,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他们理解地球及生存环境,就像一只漂浮在水面上的乌龟或鳄鱼的背部一样。
马雅人相信世界上存在著很多神祇,而且祂们可以借由人化现为动物或植物的过程,去见证神明存在的事实。常在马雅人的宗教祭仪相关物品中见到人、动物、植物的影像融合为一。 [26]
马雅人与玉米的关系
马雅神话中,人类是玉米粉做的。神本来用泥土造人,但是被雨水冲刷融化,后来用木头造人,很快又腐朽了(有一说是木头人没心没脑,不会讨好神明,于是神以雨摧毁之)。最后神选用黄和白的玉米磨成粉捏造人,结果神很满意。马雅人认为他们是神捏造出来,于是自称玉米人。
古代马雅人认为神先造玉米,再由玉米造人。简单的说故事是这样的:玉米树干做为阴茎,风像带种子一样地把精子送入进入玉米树毛发状构造(作为阴道),最后,在玉米花的子宫孕育成做玉米似的小孩子。玛雅人认为玉米与跟他们对生命、生殖、性与疾病及其治疗看法有关。[27]
马雅人的玉米有红、黑、黄、白,四种颜色,分别代表著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玉米颜色的象征意义指引马雅人的方向,这是他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6]
现代马雅人的天主教
十六世纪,西班牙的侵略者为了驯服马雅人信教,硬是在马雅古城的神圣土地上盖教堂。这种作法表面上虽然奏效,但马雅人却将自己的文化与信仰暗藏在基督教信仰中,产生出一种与欧洲基督教极不相同的形态。
例如,马雅人将耶稣的形象与马雅文化中的太阳神连结在一起,而圣母玛丽亚也变成马雅人眼中的月神,所有基督教里的神明都被马雅人拿来跟他们文化里的传统神明作联想。
现代马雅人敬拜神的方式,是将神明塑像安置在神龛里,再扛著神龛绕行村落。他们常以花朵装饰神龛。
基督教里重要的十字架象征,也被重新诠释为自远古以来便一直敬奉的石碑。古代马雅人用石碑来与神沟通并表示敬意。现代的马雅人把十字架放在最神圣的地方,功能与代表的意义跟古时候敬畏神的石碑是相同的。[26]
文学与艺术
在马雅文明里,雕刻、绘画、编织和建筑的创作是马雅人接近神的方式,因此作品充满神秘的张力。
马雅文明的三个时期中,前古典期和古典期,作品充满宗教和祭祀的神怪气氛,后古典期则较为写实,以世俗化的方式描绘神明。
而马雅文明中曾是大众生活必需品的彩绘陶器、石碑、玉器、贝壳、香炉等,现已跳脱实用的功能,以纯艺术的观点呈现,成为了马雅艺术文明的表征。[28]
编织
马雅妇女擅长手工编织。古马雅人相信,编织是和神明沟通、表示敬意的方式,因此女性自幼就须学习编织。在瓜地马拉的马雅村落,所有妇女都会做手工编织,她们大约6、7岁起跟著妈妈学习。[29]
她们的技法源自马雅古早时期,已传承2000年。马雅服饰美学讲究对称、精细、繁复、 用色大胆鲜艳,早期使用龙舌兰的纤维于织布上,目前织品比较常用的材质多为棉、羊毛与合成纤维 [29] 。 编织图像则来自神话、民间传说或自然万物。不同部落的马雅人所设计的花纹与颜色不尽相同。
马雅村落里最常见的编织为“腰带织法”,将棉线固定于一块横木,上面有挂钩,可任意挂在屋檐或树梢,另一端则有数块横木勾住棉线;而这棉线有各种颜色,系在妇女的腰部,或站、或坐都能编织。这对常需分心看顾小孩的马雅妇女来说,最轻巧方便。 [30]
马雅妇女常穿的传统服装,称为“Huipil” ,是西班牙文“上衣”之义,念法可音译为“威皮尔”[31],是一种宽松的织锦棉布衣服,从头到脚的宽度都是相同的,长度长及大腿跟膝盖。妇女们把裙子的边缘用线缝住,留下两个洞口可以伸出双臂,同时有一个方形的口开在颈部,是伸出头部用。早期这些Huipil用天然染料染色,像是从胭脂虫取出的红色,或取自槐蓝属植物的靛蓝等。[29]
现况
瓜地马拉种族灭绝
瓜地马拉的人口组成中,有40%以上属于马雅人,是该国原住民中人数最多的族群。[32]20世纪末,由于内战、经济开发等因素,马雅人被军政府屠杀、虐杀、灭村、被迫迁离等惨况层出不穷。
- 1950年,总统哈科沃·阿本斯上任,实行土地改革,向大地主征收土地,试图解决土地不均的问题。但此举引发大量收购土地的美国联合果品公司不满,最后,阿本斯政府在美国外交部以反共为名的煽动下被推翻,阿本斯流亡海外,卡洛斯·卡斯蒂略·阿马斯成为新的独裁者,并完全废除先前阿本斯政府所作的改革。[33]
- 此外,妇女遭强暴、虐杀等情况也屡见不鲜,瓜地马拉战后历史清查委员会统计,瓜地马拉内战期间发生的类似案例就有1,465起,受害者逾10万人,近九成是原住民马雅凯克奇族(Mayan Q'eqchi')女性。[35]
- 1983年起,尽管瓜地马拉政府逐步减少迫害原住民,国家重启民主化,并于1985年重新举行总统大选,但全国人民贫富不均的现象依然显著,如今在瓜地马拉的马雅人仍多属于经济弱势,没有自己的土地,辛苦耕作却一无所有。
- 1996年,交战双方签署一份和平条约,正式结束内战。这场内战约二十万人丧生或“失踪”、上百万人流离失所。
瓜地马拉军政府对马雅人的迫害,被称为瓜地马拉种族灭绝,或者“沉默的大屠杀[36]”。
萨帕塔运动
萨帕塔运动是墨西哥恰帕斯州的原住民起义运动。此运动“响起了‘反全球化的第一枪’”[37]。
1994年1月1日,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当天,墨西哥南部恰帕斯州,爆发了以维护当地印地安人利益为目标的“萨帕塔运动”,他们的军队称为“萨帕塔民族解放军”。[38]
恰帕斯洲地处墨西哥东南一隅,拥有丰富自然资源,且地理位置优越,是进入中美洲与南美洲的通道[38]。州境内人口多数是乡村的贫农、且至少1/3明显为马雅后裔,而西班牙语在郊区并不流行。当地有40%人口营养不良,是全国最高[37]。尽管墨西哥政府进行土地改革,大多数当地原住民仍没有土地耕作,贫穷和饥饿,终于引发革命。
自称该运动领导人的副司令马科斯指挥民军占据恰帕斯州许多主要城市,震惊墨西哥当局,迫使政府不得不正视其诉求[38]。有人称马科斯为“新”切·格瓦拉或“后现代主义的”切·格瓦拉[39]。他也的确拥有了一个类似“切(El Che)”的、传遍了美洲的昵称:“El Sup”(“副头”)。[37]
后来,尽管解放军与政府签订和平协议,当地原住民生活却没有获得改善,导致解放军继续暴动、占领城市。目前的局势平静又紧张,在32个由萨帕塔民族解放军控制的城镇尤为紧绷[37]。直至2014年仍有暴力事件发生。[38]
名人
莉可韦塔·门楚·顿
里戈韦塔·门楚出生于1959年,是上述瓜地马拉种族灭绝中少数的幸存者。她积极宣传瓜地马拉内战期间军队之恶行,争取该国原住民人权。
莉可韦塔出生贫穷,父母是附近咖啡园的奴工。村落的许多孩童或营养不良、或误饮遭污染的河水而早夭,莉可韦塔的两个弟弟也同样因此过世。1979年,瓜地马拉军方以门楚一家与游击队挂钩为由,对莉可韦塔的兄长实施火烧之刑。隔年父亲因参加抗议行动而遇难,母亲也在不久后遇难。
1983年,在她的口述下,由历史学家伊莉莎白·布尔戈斯(Elizabeth Burgos, 1941-)执笔,出版了她个人的第一本自传《我是莉可韦塔·门楚》(Me llamo Rigoberta Menchú),描述家人的血泪故事和她的奋斗历程。[34]
莉可韦塔在199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原住民女性。1998年,她获得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而后,她成立“莉可韦塔.门楚.顿基金会”,持续捍卫原住民人权,并积极投入政治,曾于2007年宣布要参选2008年的瓜地马拉总统,但没有当选。
参看
参考
- ^ THE FRIENDS OF THE MAYA, INC.: A NEW ORGANIZATION!.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9).
the approximately 7 million ethnic Maya
- ^ Praying to Allah in Mexico: Islam Is Gaining a Foothold in Chiapas - SPIEGEL ONLINE. Spiegel.de. 2005-05-28 [2017-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2).
- ^ 3.0 3.1 涂光楠. 瑪雅人. [2017-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 ^ 陈珮周. 千年迷霧追蹤馬雅古文明. 台北市: 城邦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 131–188. ISBN 957-667-482-4.
- ^ THE FRIENDS OF THE MAYA, INC.: A NEW ORGANIZATION!.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9).
- ^ Maya civilization.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9).
- ^ osea-cite. Maya or Mayans? Comment on Correct Terminology and Spellings.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2).
- ^ ethnologue. Maya, Yucatec.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9).
- ^ ethnologue. Maya, Mopán.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5).
- ^ 猶加敦半島.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3).
- ^ 11.0 11.1 瑪雅文明(Maya). [2017-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1).
- ^ Estrada-Belli 2011, p. 3.
- ^ Sharer and Traxler 2006, p. 98.
- ^ Masson 2012, p. 18238. Pugh and Cecil 2012, p. 315.
- ^ [1]
- ^ Webster 2002, pp.168-169.
- ^ Martin and Grube 2000, p.9.
- ^ Coe 1999, pp. 151–155.
- ^ 林大雄. 瑪雅的智慧. 小仓出版社. 2011.
- ^ 20.0 20.1 Mayan Family Life. [2017-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3) (英语).
- ^ 贾德・戴蒙(Jared Diamond).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时报出版. ISBN 9789571362854.
- ^ 22.0 22.1 阙淑萍. 透視神祕種族:馬雅文化. 智学堂文化.
- ^ 用古老的方法作為拯救蜜蜂的新策略. Global Voices. 2016-03-17 [2017-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6).
- ^ Read & González 2000, p.201.
- ^ 25.0 25.1 25.2 馬雅宗教特色. 教育大市集. [2017-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1).
- ^ 26.0 26.1 26.2 潘弘辉. 現代的馬雅宗教. 自由电子新闻网. 2011年11月26日 [2017年6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3月1日) (中文).
- ^ 馬雅人的喜與悲都在玉米裡. 全球中央杂志. 2010年10月, No.22.
- ^ 国立台湾美术馆编辑委员会. 馬雅.Maya-叢林之謎. 2002年5月28日. ISBN 957-01-1029-5.
- ^ 29.0 29.1 29.2 馬雅傳統服飾 Huipil. 宗博季刊.
- ^ 陈姿吟. 瓜地馬拉 深入高原村落 賞手工編織. 苹果即时新闻. 2016年11月5日 [2017年5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1月7日) (中文).
- ^ WHAT IS HUIPIL?. [2017-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英语).
- ^ The World Factbook. 中央情报局. [2017-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英语).
- ^ John Vandermeer, Ivette Perfecto. 生物多樣性的早餐. 台北市: 绿色阵线协会. ISBN 978-986-84095-4-5.
- ^ 34.0 34.1 陈小雀. 魔幻拉美》莉可韋塔:勾勒瓜地馬拉和平藍圖的女人. 自由时报自由评论网. 2016-03-01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7) (中文).
- ^ 蔡佳颖. 「女性身體不是戰場」 瓜地馬拉慰安婦法庭獲正義!. 台湾英文新闻. 2016-03-08 [2017-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2) (中文).
- ^ GUATEMALA 1982. Peace Pledge Union Information. [2017-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2-03).
- ^ 37.0 37.1 37.2 37.3 戴锦华. 蒙面騎士:墨西哥副司令馬科斯文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6月.
- ^ 38.0 38.1 38.2 38.3 王定国. 墨西哥恰帕斯州原住民農民起義運動的源起、過程及其影響(1994-2000) (学位论文). 2002.
- ^ Zapatistas Launch ‘Other’ Campaig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Ramor Ryan, The Indypendent, January 12 2006 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