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涩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涩谷
渋谷
涩谷站前交叉口夜景(2016年7月24日摄)
涩谷站前交叉口夜景(2016年7月24日摄)
涩谷在东京都区部的位置
涩谷
涩谷
坐标:35°39′33″N 139°42′14″E / 35.659233°N 139.703961°E / 35.659233; 139.703961
国家 日本
都道府县东京都
特别区涩谷区
人口(2010年(平成22年)3月31日止)
 • 总计3,283人
时区JSTUTC+9
邮递区号〒 150-0002 

涩谷[a](日语:渋谷澁谷しぶや Shibuya */?)是日本东京的地名,包含以下定义:

  1. 位于东京都涩谷区。依照其住居表示日语住居表示,分为涩谷一丁目至四丁目。人口3,283人。[2]
  2. 涩谷站为中心的广域地名。包括涩谷一丁目至四丁目,以及邻近的道玄坂宇田川町神南樱丘町街区
  3. 东京都特别区之一的涩谷区。
  4. 明治时代大正时代设置的涩谷村→涩谷町日语渋谷町 (東京府)。1932年编入东京市,并与周围地区合并为涩谷区。

一般所称的“涩谷”是指第1、2项,即以涩谷站为中心的市街地带。涩谷与新宿池袋并列为东京三大副都心,是东京最具代表性的商圈之一,乃日本流行时尚的重要发信地;同时是东京通往首都圈东南郊区的交通枢纽,拥有多家连锁百货公司及综合商场,为东急集团的大本营。涩谷站前交叉口行人保护时相,则是东京象征性的城市地景之一。

概要

如同新宿池袋一样,涩谷也是以山手线转运车站为中心发展的商圈。以“音乐之街”、“年轻人之街”著称,百货公司时装大楼、专门店、餐厅林立。涩谷站前有忠犬八公铜像,站前路口设有行人保护时相

举办东京奥运的1964年(昭和39年)左右,当时的涩谷以百轩店日语百軒店的电影院街与圆山町花街为中心,充满大人文化,后方的松涛南平台町是高级住宅街。

涩谷道路呈放射状,加上多处斜坡与单行道使得道路拓宽十分困难,让开发业者敬而远之,造成此地比新宿池袋相比发展较为迟缓[3]

1973年(昭和48年),涩谷巴而可日语渋谷パルコ开幕吸引许多青少年前往,1975年(昭和50年)以后取代新宿成为流行基地。

地理

如同其名,涩谷是拥有众多谷地地形的地方。相较之下新宿位在甲州街道旁的脊线而有“丘上之街”之称,涩谷位于侵蚀武藏野台地涩谷川稳田川日语穏田川)、宇田川日语宇田川汇流处,而有“谷底之街”之称[b]。谷地两侧高低差距极大,例如涩谷Mark City1楼出入口是在谷底,但位于谷上的出入口是在四楼。也因地形关系,涩谷拥有相当多的“坂”(即坡道日语),众多道路与建筑沿山坡顺势兴建。

涩谷原有稳田川(涩谷川上游)、宇田川等河川,现在全已暗渠化成为下水道[c]。两河下游的涩谷川失去稳定水源,起点改到涩谷站北方地底,几乎没有自然水源注入。

现在在行政区划上与代代木神宫前青山代官山町等地区邻接。

历史

根据吾妻镜等史书记载,此地在平安时代末期至镰仓时代是武将涩谷氏日语渋谷氏的活动范围,河内源氏源义朝的近臣涩谷金王丸日语土佐坊昌俊也是本族族人。

江户时代大山街道日语大山街道(大约等同与现在国道246号)沿线形成繁荣的聚落。

明治时代,1885年(明治18年)山手线开通,1911年(明治44年)都心方向的东京市电、1907年(明治40年)西侧的玉川电铁日语東急玉川線(今东急电铁田园都市线)通至此地,成为交通节点。1927年(昭和2年)东京横滨电铁日语東京横浜電鉄(今东急电铁东横线)、1933年(昭和8年)帝都电铁(今京王电铁井之头线)、1938年(昭和13年)东京高速铁道日语東京高速鉄道(今东京地下铁银座线)陆续通车。

五岛庆太领导的东京横滨电铁仿照小林一三领导的阪神急行电铁(今阪急电铁)在梅田站的作法,在1934年(昭和9年)开设东横百货店(今东急百货店东横店日语東急百貨店東横店东馆),在关东是次于池上电气铁道日语池上電気鉄道(今东急电铁池上线五反田站白木屋日语白木屋 (デパート)(1928年)、东武铁道浅草雷门站(今浅草站松屋百货(1931年)后的第三例,也是全国第四例的转运总站百货店。交通上的便利成功吸引了东急沿线的居民。

1952年(昭和27年),现在涩谷行人保护时相往西方拍摄
1960年左右的涩谷站东口
2008年的涩谷站前交叉口夜景
2019年的109百货道玄坂街景

1954年(昭和29年)东急会馆(旧玉电大楼,今东急百货店东横店西馆)、1957年(昭和32年)东急文化会馆日语東急文化会館(今涩谷Hikarie),1965年(昭和40年)涩谷东急大楼(今涩谷东急Plaza)、1967年(昭和42年)东急百货店本店日语東急百貨店本店等陆续设立,涩谷成为“东急之街”。

1975年(昭和50年)以后,为了抢夺涩谷,季节日语セゾングループ系列的西武百货店在1968年(昭和43年)进驻涩谷,接著1973年(昭和48年)同属季节系列、面向年轻世代涩谷巴而可日语渋谷パルコ(PARCO)开店。之后,东急与西武展开商业与都市开发竞争。

1970年代,涩谷取代新宿成为成为年轻世代的流行基地;这不只影响涩谷本身,还影响了整个涩谷区。1970年代以前,新宿是年轻人文化与流行时尚的先驱。1973年(昭和48年)涩谷巴而可开幕后,年轻人文化基地从原本的新宿移至涩谷,之后扩展到包含原宿在内的涩谷区全体。

住居表示日语住居表示实施的涩谷区涩谷在1966年(昭和41年)4月1日由涩谷区青叶町、美竹町日语青山パークタワー宫下町日语宮下公園、上通一丁目与二丁目、中通二丁目与三丁目、并木町、金王町日语金王坂、神宫通一丁目与二丁目、稳田日语穏田二丁目、八幡通一丁目与二丁目、常磐松町日语常磐松町、绿冈町各部分地区合并成立[4]

地名由来

地名由来主要由以下说法[5]

  • 古时此地称为“盐谷之里”。后“盐谷”(しおや)演变为“涩谷”(しぶや)。
  • 平安时代末期的此地领主河崎重家,抓住闯入京都御所的盗贼涩谷权介盛国,因此赐姓“涩谷”,领地也改称为“涩谷”。
  • 此地河水富含铁质,呈现红色的“涩柿色”(シブ色),称为“シブヤ川”。
  • 涩谷川流域低地称为“しぼんだ谷”。

町名的变迁

实施后 实施年月日 实施前(无备注表部分地区)
涩谷一丁目 1966年(昭和41年)
4月1日
青叶町(全域),美竹町日语青山パークタワー(全域),宫下町日语宮下公園(全域),神宫通二丁目(全域),稳田日语穏田二丁目(全域),上通一丁目,上通二丁目
涩谷二丁目 中通三丁目,并木町,八幡通一丁目,金王町日语金王坂,上通一丁目,上通二丁目
涩谷三丁目 中通二丁目,中通三丁目,并木町,八幡通一丁目,八幡通二丁目,金王町
涩谷四丁目 常磐松町日语常磐松町,八幡通一丁目,绿冈町,上通一丁目

特色

文化

涩谷 公园通

涩谷PARCO剧场、Club Croisee、CINESAISON涩谷、Studio PARCO等音乐展演空间剧场电影院林立,常举行电影祭与音乐祭。也有许多上映各种个性作品的电影院。像是举办篠山纪信写真展等多项企划展的PARCO MUSEUM(2007年闭馆)、新资讯发送基地的PARCO FACTORY、LOGOS GALLERY等常举办具有高度社会性的艺术展览。“TOKYO FM涩谷西班牙坂工作室”等众多广播公司的卫星工作室也聚集于此。东急计画在东急文化会馆旧址建设都内最大规模的音乐剧剧场。

流行

涩谷中心街

1970年代起,PARCO、OIOI的进驻与SHIBUYA 109的诞生,使得涩谷与原宿并列为年轻人的流行文化基地。1990年代,“涩谷辣妹”(ギャル)风潮引起大众媒体的注目。以20、30岁OL为主力的百货店是成人时尚的领导者,10多岁的少女则信奉以109与PARCO、路边小店引领的辣妹时尚。受到辣妹时尚影响的“辣男”(ギャル男)与“兄系”(お兄系)等风潮也从涩谷推广到全国各地。涩谷辣妹的大型活动“涩谷Collection日语渋谷コレクション”极为知名。此外涩谷也有许多古著店。

资讯科技

资讯科技相关的创业公司以车站南边的樱丘町为中心。在国土交通省的调查中,本地软体相关的IT企业数量仅次于千代田区港区,排名第三,以站别来看涩谷站仅次于秋叶原站名列第二,有“Bit Valley”之称[d]

主要活动

  • Light-Up Christmas In SHIBUYA( - 1997年,1999年 - )
  • 涩谷Collection
  • D-1 Grandprix(全国最大规模的高中生活动)
  • Campus Summit(全国最大规模的大学生活动)

主要设施

涩谷站周边

涩谷中心街方向

井之头通方向

涩谷公园通日语渋谷公園通り方向

火焰通日语ファイヤー通り方向

文化村通日语文化村通り方向

道玄坂方向

圆山町方向

宫益坂日语宮益坂方向

樱丘町方向

青山通国道246号)方向

以涩谷为舞台或曾经登场的作品

电影

连续剧

漫画

电脑游戏

小说

其他

参见

注释

  1. ^ 渋谷”中文译名应为“澀(涩)谷”,但常误写作“涉谷”。“渋谷”原本所对应的旧字体(传统汉字)写法为“”,按照日本汉字简化规则,“”的新字体为“”。“”字下的四个小点即代表上面的“止”字重复两次(“”亦同此理,为“攝(摄)”的新字体)。在中文汉字里,“澁”为“澀(涩)”的异体字。“涉谷”则是错用别字,因“”字形似“涉”字而混淆(“涉”的对应日本简化汉字实为“”)。[1]
  2. ^ 新宿周边标高35m - 40m,涩谷周边约15m左右,差距20m以上。
  3. ^ 稳田川编为千駄谷干线、宇田川编为宇田川干线;涩谷站周边水路进行大幅改造,涩谷川现与下流下水道连结。
  4. ^ “涩谷”直译成英文的“bitter valley”,加上位元的“Bit”,成为宛如美国矽谷(Silcon Valley)的“Bit Valley”(ビットバレー)(PC Online?ダイアリー)。

参考资料

  1. ^ 是“涩谷”还是“涉谷”?5个常见日式汉字大解析,让你不只看得懂还念得出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乐吃购!日本》
  2. ^ 渋谷区/住民基本台帳・外国人登録による人口. [2015-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3. ^ 荷风Vol.17,15页,日本文芸社,2008年
  4. ^ 1966年(昭和41年)5月27日自治省告示第93号“住居表示が实施された件”
  5. ^ 渋谷区/地名の由来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1-12.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