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点儿!宝贝
注意点儿!宝贝 Achtung Baby | ||||
---|---|---|---|---|
U2的录音室专辑 | ||||
发行日期 | 1991年11月19日 | |||
录制时间 | Hansa录音室 德国柏林 Windmill Lane录音室 爱尔兰都柏林 1990年10月至1991年8月间录制 | |||
类型 | 摇滚 另类摇滚 | |||
时长 | 55:27 | |||
唱片公司 | Island唱片 | |||
制作人 | 丹尼尔·雷诺伊斯 (主要制作人) 布莱恩·伊诺 (助理制作人) 史提夫·李利怀特 | |||
评价 | ||||
U2专辑年表 | ||||
| ||||
收录于《注意点儿!宝贝》的单曲 | ||||
|
《注意点儿!宝贝》(英语:Achtung Baby)是爱尔兰摇滚团体U2的第七张专辑,1991年11月19日发行。在经历了1980年代结束后,U2受到了前一张专辑《神采飞扬》批评的影响,从原先的爱尔兰移师到德国Hansa录音室埋首进行为时10个月的创作,其中最大的转变是U2开始将音乐风格转向另类摇滚、电子音乐和跳舞音乐,而以传统摇滚风格为辅。《注意点儿!宝贝》被视为U2生涯的转捩点之一。
在东西德合并后,U2与制作人丹尼尔·雷诺伊斯、布莱恩·伊诺在东柏林的Hansa录音室开始录制《注意点儿!宝贝》,Achtung (“注意”的德语)也是因此而得名。在德国录制的期间,团员们因为大方向的指导方针各有不同意见,时常争吵冲突,在经过几个礼拜的延宕后,团员们一直到录制歌曲〈One〉才找回彼此的团结心,有了重大突破,并且在迁回都柏林后完成专辑。
音效方面,U2认为专辑就像是“四个人在砍伐约书亚树”;旋律方面,专辑也较倾向于内心探索,但是比起U2的过往作品都显得更有意思。无论如何,《注意点儿!宝贝》在评论界与大众方面都获得巨大成功,不仅有多首畅销单曲〈One〉、〈Mysterious Ways〉、〈The Fly〉等,在全世界也已经卖出超过1800万张销售量,并且获得一项葛莱美奖。专辑旋后的巡回旅程“Zoo TV Tour”,同样也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巡回活动,被视为90年代多媒体表演的指标。2003年,专辑获得《滚石杂志》评选“音乐史上五百大专辑”第62名,至今与《约书亚树》被视为U2生涯上最经典的两大专辑。
背景
《约书亚树》让U2走上巅峰,但是同时也带给U2背负的庞大压力。随著下一张专辑《神采飞扬》发行后,U2受到乐评抨击“自大又自负”、“浮夸伪善”[1][2]。甚至有乐评指出U2走错方向[3][4][5],他们在《神采飞扬》中想要向摇滚传奇致敬的用意反而像是要取代他们的位置。U2受到《神采飞扬》负面乐评的激励,决心作出大的变革。
除了U2本身的成功外,U2也认为现场演唱会的表演越来越乏善可陈,鼓手小赖瑞·慕兰就说:“排场虽然大,但却不够好。”[6]也因此,《神采飞扬》对U2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结束[7],当U2在《神采飞扬》的Lovetown巡回演出说道:“这场旅程也到了尽头”便验证了这个想法,只是许多乐迷并未能理解[8]。Lovetown巡回旅程结束后,波诺就说道:“U2在某些方面也该告段落了。”“我们也准备好重新开始。”
录制前
事实上,这张专辑音乐风格的转变,除了是因为前一张专辑的批评激发外,另外也是U2本身想要突破自我[9],而这个想法早在录制《神采飞扬》其间就成型,而《神采飞扬》的歌曲〈God Part II〉可作为这个想法的证明[10]。更多的证据出现在U2于1990年录制的两首歌曲,歌曲首次使用了电子音乐以及嘻哈的元素,包括为了慈善专辑〈Red Hot + Blue〉所录制的〈Night and Day〉、替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发条橘子》剧场版配乐。波诺之后曾说到:“这是为了《注意点儿!宝贝》做准备。”[11],包括吉他的反复乐句以及键盘的使用[11]。
The Edge在当时也大量聆听工业音乐和跳舞音乐,例如九寸钉、The Young Gods、KMFDM;鼓手小赖瑞·慕兰也开始听吉米·罕醉克斯、Cream的音乐[2][11]。但是,团员们因为对音乐类型的见解有了分歧,同时也因为波诺和Edge之间亲密的合作关系让鼓手慕兰和贝斯手亚当·克雷顿感到乐团的作曲程序已不如前[11]。在之后录制这张专辑时,波诺和Edge也是提倡实验性音乐例如另类摇滚的主变派,Edge也希望自己开创出个人化的作曲风格[12]。
在Lovetown巡回演出澳洲站之后,波诺就已经开始创作歌曲,乐团在都柏林的录音室也录制了〈Who's Gonna Ride Your Wild Horses〉、〈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Even Better Than the Real Thing〉、〈Mysterious Ways〉的样本歌曲,后来这些歌曲都收录在专辑当中[13]。U2在录制专辑前都有共同的目标,也就是“求变”,只是不知该用何种方式达成[14]。
录制
U2再度与布莱恩·伊诺和丹尼尔·雷诺伊斯合作,上次代表U2风格转变的专辑《难忘之火》也是所他们共同制作[4]。这次,雷诺伊斯担任主要制作人,并且与音效工程师马克·艾利斯再度合作[9]。伊诺则担任助理制作人,负责音程[9][15]。另外还有与U2三度合作的制作人史提夫·李利怀特,他则负责许多曲目的混音工程[9][15]。行事较为拐弯抹角的雷诺伊斯 ─ 伊诺制作团体与《神采飞扬》行事直接的吉米·勒文制作团队有很大的不同[4]。
乐团注意到并不能耽于安逸,于是开始著手于新的专辑,他们必须得暂离居家生活。当时时局下,新的欧洲局势逐渐成形,而柏林则被U2所青睐,认为城市象征著灵感、复兴与美学[2][4][16]。他们选定距离柏林围墙近处的Hansa录音室,名音乐人大卫·鲍伊曾和伊诺在这里录制他的《柏林三部曲》、波诺的偶像伊吉·帕普也曾在此录制《The Idiot》[13]。U2正好在两德统一的前晚到达东柏林,当时柏林正处在一片晦暗阴沉的氛围下[14]。
录制期间,团员之间因为音乐指导方针的转变而有摩擦。波诺与Edge由于受到另类摇滚以及欧洲电子音乐的影响,主张将专辑风格转向为截然不同的另类摇滚;慕兰与克雷顿则认为乐团的风格不需改变太多,可朝向类似U2风格的音乐著手[2][14]。团员分歧日渐增大,Edge与慕兰也因为鼓的问题有过争执[14]。制作人雷诺伊斯原本期盼的是这张专辑能保有《难忘之火》、《约书亚树》的质量、情感渲染力以及戏剧性,但却很难理解乐团为何在无意义的东西上著手[2]。
乐团来到柏林是要将既有的灵感转变为实质的歌曲,但是此行的结果反而让乐团意识到他们尚未做足准备[14],他们的概念也尚未成熟。这样的结果使乐团内部重新定位,波诺与Edge亲密的合作关系逐渐将其他两位团员排除在外,导致团员间的冲突[14]。对他们而言,这还是他们第一次不能全部达成共识,乐团一度濒临解散[14]。正当乐团处在延宕状态时,〈One〉的创作带起重大突破[17]。当时Edge正在弹奏两段和音,在雷诺伊斯的鼓励下,团员们就他们所听到的即兴演出,之后也成为如今的〈One〉。这让他们找回了信心并且找到了他们要录制这张专辑的具体做法[17][18]。
虽然在柏林三个月的期间乐团只完成了两首歌曲,但是Edge曾回忆说这段期间让他们受益良多,他们实质得到的启发不是表面所能联想到的。1991年4月,专辑的样本带曾意外流出,其中有许多的题材仍尚未深度创作,波诺就说到:“世界上没有天才的作品不被发现的,不幸的是,那些话都令人费解。[19]”
乐团在1990年晚期离开柏林回到都柏林的录音室,之后完成了大多数的专辑歌曲作品[20]。他们在波诺与Edge居家不远处一栋名叫Elsinore的大楼工作,在都柏林制作专辑显得更有效率[20]。其中有一首B-side歌曲〈Lady With the Spinning Head〉较为棘手,但是却让U2创作出其他三首歌曲〈The Fly〉、〈Zoo Station〉和〈Ultraviolet (Light My Way)〉[20]。专辑最后混音工作由马克·艾利斯、和史提夫·李利怀特在Windmill Lane录音室完成[21],但是U2意识到混音的困难,匆匆完成了数首歌曲。在完成的最后几天大家都相当忙碌,甚至到最后几分钟才完成了最终版本的〈One〉与〈The Fly〉[22]。之后U2完成曲目排序后,专辑交由The Edge到洛杉矶进行超过五天的音效后制[22]。
作曲
波诺曾说完成后的专辑音效就像是“四个人砍倒约书亚树”[23],而专辑完成后,U2也认为这张专辑会是他们生涯的转捩点,未来仍会继续并肩作战[22]。
波诺的歌声在这张专辑也有大的转变,变得更为难以捉摸而且更多特色;而Edge招牌的吉他回声与清楚的特性也变得较为模糊甚至偏为工业音效。节奏更为明显,嘻哈衍生节拍也被大量应用,吉他重音也混用更多效果。波诺的好友贾雯·弗莱戴 (Gavin Friday)被认为是影响“新U2”的人[24]。
在主题方面,U2不再像之前借由作品评论时局,相反地,这张专辑是张“自省”的专辑,有不少歌曲表现出困惑以及孤寂的感觉[25]。比起U2刚出道时那些充满活力的专辑,《注意点儿!宝贝》则是直接的探讨个人的人际关系、爱情、情欲、心灵、忠诚抑或是背叛[26]。比起U2之前的作品,这张专辑则标榜著黑暗、轻率的风格[27],似乎也有意唤醒许久以前爱搞怪、涉猎达达的青年U2[28]。
在1990年,Edge和他三个孩子的母亲,也就是他的妻子开始分居。家庭失和对于Edge之痛似乎也因为波诺主导大部分的歌词而表露无遗[2][13]。但对于波诺而言,这张专辑则纪录了他初为人父 (女儿于1989年)以及妻子怀第二胎的喜悦,可以从《注意点儿!宝贝》大量使用“宝贝”一词为证。在专辑片头歌曲〈Zoo Station〉的歌词中似乎也写出了波诺的期盼[13]。
发行
《注意点儿!宝贝》发行于1991年11月19日[15]。发行之后,U2维持一贯低声势,避免接受采访并且静待大众舆论界的评价[4]。
,是睽违三年后的新专辑,同时也是四年来首张完全都是新歌的专辑专辑的名称Achtung, baby!是德语,在中文有“注意,宝贝!”的意思,取材自专辑音效工程师的口头禅[4]。波诺认为这带有“欲速则不达”之意,是很理想的名称。再者,宝贝的意思可指称爱人或是婴孩,两者与专辑的主题都有密切的关系[22]。最初标题的替换方案包括“男人” (Man),对比于U2的第一张专辑《男孩》;“亚当” (Adam),因为贝斯手亚当·克雷顿曾裸身入镜[2][22]。
专辑的封面是一张4X4的图片,由16个小图片所组成,是由与U2长期合作的荷兰摄影师安东·寇班所拍摄。波诺曾说,这张图仍是他最喜欢的U2专辑封面[29]。
发行单曲
专辑的第一首单曲〈The Fly〉,发行于1991年10月21日电子音乐的氛围,而这首单曲的异样风格也像粉丝们宣告著不一样的U2即将到来。另外,〈The Fly〉也让波诺多了一个舞台身分 ─ 身穿黑色皮衣、戴墨镜的“The Fly”,与MacPhisto同样是波诺在Zoo TV巡回演唱会上首次使用的舞台身分。
,是唯一一首在专辑前发行的单曲。〈The Fly〉充满著第二首单曲是舞曲〈Mysterious Ways〉发行于1991年11月24日告示牌百大排行榜第9名,是U2所有歌曲中第四高的单曲。
,攻占第三首单曲是抒情感人的〈One〉,发行于1991年3月,之后陆续在英国单曲排行榜、美国单曲排行榜、告示牌主流摇滚、现代摇滚都有亮眼的成绩。而且,〈One〉至今也被视为是史上最伟大的歌曲之一,获选《滚石杂志》“音乐史上五百大歌曲”第36名、《Q杂志》“音乐史上101大歌曲”第1名[30]。
第四首单曲〈Even Better Than the Real Thing〉发行于1992年6月8日
;最后一首单曲〈Who's Gonna Ride Your Wild Horses〉发行于1992年8月。评价
在专辑发行后,乐评佳评如潮。《滚石杂志》给了专辑4.5分 (满分5分),称赞U2“在此燃起了难忘之火,诠释出色的摇滚音乐。”[31];《娱乐周刊》则给了“A”,说到:“时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乐团创造出令人讶异、清新又直率的作品。”[32];在北美地区首周卖出了29.5万张,前三个月卖出超过700万[33],至今全球超过1800万张。另外获得了葛莱美奖“最佳摇滚团体”奖。
《注意点儿!宝贝》至今也被视为是摇滚史上最伟大的专辑之一。1998年,在《Q杂志》读者票选中成为史上最伟大专辑第15名[34];2001年,VH1电视台评其为史上最伟大专辑第65名[35];2003年,《滚石杂志》评选为“音乐史上五百大专辑”第62名;《Spin杂志》评选1985-2005百大专辑第11名[36];2008年,《娱乐周刊》评选25年来第三伟大专辑[37]。
巡回旅程
在发行了专辑后,U2在1992年2月29日[38]。Zoo TV巡回演出一共使用了36个萤幕、无数个电视摄影机、176个扬声器、11辆精心彩绘的特拉邦汽车等,演唱歌曲搭配的视觉效果也令人晕眩。Zoo TV也代表U2从1980年代的诚挚演出转变为较为嘲弄性质的表演。在1993年期间,U2曾利用巡回演出的空档录制下一张专辑《Zooropa》。2002年,《Q杂志》称赞Zoo TV“至今仍是最壮观的摇滚巡回演唱会。[39]”
开始了世界性的“动物园电视巡回演唱会” (Zoo TV Tour),持续了近两年的时间,包含五大巡回旅程,横跨欧美澳亚四大洲,以及157场现场演出。而演唱会的多媒体舞台设计也是特色,为的是呈现出“超乎知觉”的效果曲目列表
曲序 | 曲目 | 时长 |
---|---|---|
1. | Zoo Station | 4:36 |
2. | Even Better Than the Real Thing | 3:41 |
3. | One | 4:36 |
4. | 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 | 4:39 |
5. | Who's Gonna Ride Your Wild Horses | 5:16 |
6. | So Cruel | 5:49 |
7. | The Fly | 4:29 |
8. | Mysterious Ways | 4:04 |
9. | Tryin' to Throw Your Arms Around the World | 3:53 |
10. | Ultraviolet (Light My Way) | 5:31 |
11. | Acrobat | 4:30 |
12. | Love Is Blindness | 4:23 |
总时长: | 55:27 |
排行榜
专辑
国家 | 名次 | 认证 | 销售量 |
---|---|---|---|
澳大利亚 | 1 | 5x 白金[40] | 35万以上 |
奥地利 | 2 | 白金[41] | 3万以上 |
巴西 | 金 | 5万以上 | |
加拿大 | 钻石[42] | 100万以上 | |
芬兰 | 金[43] | 34,938以上 | |
法国 | 37 | 白金[44] | 30万以上 |
德国 | 白金[45] | 20万以上 | |
荷兰 | 白金[46] | 8万以上 | |
瑞士 | 3 | 金[47] | 2.5万以上 |
英国 | 2 | 4x 白金[48] | 120万以上 |
美国 | 1 | 8x 白金[49] | 800万以上 |
- 美国:蝉联销售榜首一周
- 英国:蝉联销售亚军一周,在排行榜持续87周的时间
- 瑞士:蝉联销售季军两周
- 奥地利:蝉联销售亚军两周
- 澳大利亚:蝉联销售榜首一周
单曲
年度 | 歌曲 | 排行榜 | 名次 |
---|---|---|---|
1991 | "The Fly" | 英国官方七十五大单曲排行榜 | 1 |
1991 | "The Fly" | 告示牌百大排行榜 | 61 |
1991 | "The Fly" | 告示牌主流摇滚排行榜 | 2 |
1991 | "The Fly" | 告示牌现代摇滚排行榜 | 1 |
1991 | "The Fly" | 告示牌舞曲销售榜 | 44 |
1991 | "Mysterious Ways" | 英国官方七十五大单曲排行榜 | 13 |
1991 | "Mysterious Ways" | 告示牌百大排行榜 | 9 |
1991 | "Mysterious Ways" | 告示牌主流摇滚排行榜 | 1 |
1992 | "Mysterious Ways" | 告示牌现代摇滚排行榜 | 1 |
1992 | "Mysterious Ways" | 告示牌舞曲播放榜 | 42 |
1992 | "One" | 英国官方七十五大单曲排行榜 | 8 |
1992 | "One" | 告示牌当代成人音乐排行榜 | 24 |
1992 | "One" | 告示牌主流摇滚排行榜 | 1 |
1992 | "One" | 告示牌现代摇滚排行榜 | 1 |
1992 | "One" | 告示牌百大排行榜 | 10 |
1992 | "One" | 告示牌舞曲销售榜 | 44 |
1992 | "Even Better Than the Real Thing" | 告示牌百大排行榜 | 32 |
1992 | "Even Better Than the Real Thing" | 告示牌主流摇滚排行榜 | 1 |
1992 | "Even Better Than the Real Thing" | 告示牌现代摇滚排行榜 | 5 |
1992 | "Even Better Than the Real Thing" | 告示牌舞曲销售榜 | 35 |
1992 | "Even Better Than the Real Thing" | 告示牌舞曲播放榜 | 27 |
1992 | "Who's Gonna Ride Your Wild Horses" | 告示牌百大排行榜 | 35 |
1992 | "Who's Gonna Ride Your Wild Horses" | 告示牌主流摇滚排行榜 | 2 |
1992 | "Who's Gonna Ride Your Wild Horses" | 告示牌现代摇滚排行榜 | 7 |
1992 | "Who's Gonna Ride Your Wild Horses" | 告示牌四十大主流排行榜 | 28 |
1992 | "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 | 告示牌主流摇滚排行榜 | 5 |
1992 | "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 | 告示牌现代摇滚排行榜 | 4 |
1997 | "One" | 加拿大单曲排行榜 | 19 |
相关人员
- U2
- 其他人员
参考
- ^ Gardner (1994)
- ^ 2.0 2.1 2.2 2.3 2.4 2.5 2.6 Fricke (1993).
- ^ McCormick (2006), p. 211.
- ^ 4.0 4.1 4.2 4.3 4.4 4.5 <Graham (2004), p. 43.
- ^ Gardner (1994), pp. xxiii-xxv.
- ^ Fricke (1993)
- ^ Gardner (1994), p. xxiv.
- ^ McCormick (2006), p. 213.
- ^ 9.0 9.1 9.2 9.3 9.4 Eno (1991)
- ^ McCormick (2006), p. 207
- ^ 11.0 11.1 11.2 11.3 McCormick (2006), p. 215.
- ^ Stokes (1996), p. 108.
- ^ 13.0 13.1 13.2 13.3 McCormick (2006), pp. 216, 221.
-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McCormick (2006), p. 221.
- ^ 15.0 15.1 15.2 Gardner (1994), p. xxv.
- ^ Flanagan (1995), p. 7.
- ^ 17.0 17.1 17.2 McCormick (2006), p. 221, 224.
- ^ Flanagan (1995), pp. 6–11
- ^ [存档副本. [2009-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3). The Origins and History of Salome
- ^ 20.0 20.1 20.2 McCormick (2006), pp. 224-225.
- ^ Graham (2004), p. 45.
- ^ 22.0 22.1 22.2 22.3 22.4 McCormick (2006), p. 232.
- ^ Paulsen, John. Deep Cuts: U2: Part I. bullz-eye.com. 2005-09-20 [2008-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3).
- ^ Graham (2004), p. 54.
- ^ de la Primm (1994), p. 139; Gardner (1992)
- ^ Graham (2004), p. 46, Stokes (1996), p. 100.
- ^ Light (1993)
- ^ Stokes (1996), p. 95.
- ^ McCormick (2006), p. 234.
- ^ U2's One named 'greatest record'. BBC Online. 2003-11-18 [2009-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1).
- ^ Gardner, Elysa. U2, Achtung, Baby. 滚石杂志. [2009-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08).
- ^ Wyman, Bill. Achtung Baby: music review. 娱乐周刊. 1991-11-19 [2009-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7).
- ^ de la Primm (1994), p. 139.
- ^ A Selection Of Lists From Q Magazine. rocklistmusic.co.uk. [2009-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9).
- ^ VH1's '100 Greatest Albums of Rock & Roll' Ranks the Beatles' 'Revolver' at #1 In All-New Special, Premiering January 15-19 at 10:00 P.M. (ET/PT). prnewswire.com. 2001-01-05 [2009-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1).
- ^ Spin 100 Greatest Albums, 1985-2005. spin100.blogspot.com. 2006-12-30 [2009-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1).
- ^ Gift Guide: 25 Classic CDs. 娱乐周刊. [2009-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4).
- ^ Hot Press, "Closer to the Edge (pt. 1)", 2002年12月4日,Edge说:“我们有了新的想法,也就是将影像透过萤幕呈现在舞台上,因此我们...”
- ^ Q Magazine, "10 Years of Turmoil Inside U2", 10 October 2002.
- ^ ARIA. [2009-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29).
- ^ IFPI Austria. [2009-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6).
- ^ CRIA. [2009-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3).
- ^ IFPI Finland. [2009-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2).
- ^ Disque En France. [2009-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22).
- ^ IFPI Germany. [2009-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 ^ NVPI. [2009-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28).
- ^ IFPI Switzerland. [2009-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6).
- ^ BPI. [2009-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8).
- ^ RIAA. [2009-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