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司马氏
河内司马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河内郡为郡望的司马姓士族,发祥于河内郡温县孝敬里。
起源
河内司马氏兴起于东汉,自称是项羽所封十八路诸侯之殷王司马卬的后裔。据《晋书·宣帝纪》记载,楚汉战争后,西汉以殷地置河内郡,司马卬的子孙定居于当地,形成后世的河内司马氏。司马卬的八世孙为东汉征西将军司马钧,即司马懿的高祖父[1]。但现代学者多认为,河内司马氏将世系追溯到司马卬存在攀附名人的嫌疑,未必可信[2]。
依据传统观点,东汉时期的河内司马氏为儒学大族。仇鹿鸣则认为,河内司马氏本非儒学世家,将其视为“东汉中后期兴起的新兴文化家族”更为合适,其通过乡里交往、通婚网络从地方发展到中央,进而成为皇族。[2]
发展
魏晋南北朝
曹魏后期,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的长期经营,河内司马氏最终取代曹魏建立晋朝,从普通士族上升为皇族。西晋末,河内司马氏人口损失严重,仅有少数人南渡。东晋灭亡后,河内司马氏又成为普通士族,一部分继续留在南方出仕南朝,一部分则在晋宋之际逃往北魏。
南朝河内司马氏中较突出的支系有:
- 晋元帝之子司马晞一系:临川王司马宝在入宋后降封西丰县侯[3],传国至宋末[4]。
- 晋宣帝之子司马亮一系:司马暠以孝行见称。[5]
- 晋宣帝之弟司马馗一系:司马褧为南朝梁著名学者,儒术博通。[6]
- 晋宣帝之弟司马进一系:司马筠为南朝梁著名学者,博通经术。[7]
隋唐
隋唐时期,河内司马氏继续发展,产生了“三祖司马氏”的说法,其包括以下三房:
除了“三祖司马氏”,有记载的支系还有:
- 东晋南顿王司马宗的后裔,亦出自司马亮,号称“江南司马氏”。(南朝支系之后)
- 西晋谯刚王司马逊的后裔,出自晋宣帝之弟司马进。(南朝支系之后)[14]
- 北魏鲁阳太守司马兴龙的后裔,亦出自司马馗。(北朝支系之后)[15]
参见
参考资料
- ^ 《晋书》卷1:“楚汉间,司马卬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家焉。自卬八世,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钧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隽,字元异。隽生京兆尹防,字建公。帝即防之第二子也。”
- ^ 2.0 2.1 仇鹿鸣:《乡里秩序中的地方大族——汉魏时代的河内司马氏》,《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4期。
- ^ 《宋书》卷3:“封晋临川王司马宝为西丰县侯,食邑千户。”
- ^ 《宋书》卷35、36:“内史、侯相,则以昇明末为定焉。……西丰侯相,吴立曰西平,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 ^ 《陈书》卷32:“司马暠字文昇,河内温人也。高祖晋侍中、光禄勋柔之,以南顿王孙绍齐文献王攸之后。”
- ^ 《梁书》卷40:“司马褧字元素,河内温人也。曾祖纯之,晋大司农高密敬王。”
- ^ 《梁书》卷48:“司马筠字贞素,河内温人,晋骠骑将军谯烈王承七世孙。”
- ^ 郭津嵩:《回归故里与重塑旧族——北朝隋唐的河内司马氏家族》,《唐研究》第17卷。
- ^ 《魏书》卷37:“司马景之,字洪略,晋汝南王亮之后。”
- ^ 《魏书》卷37:“司马楚之,字德秀,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八世孙。”
- ^ 《魏书》卷37:“司马叔璠,晋安平献王孚之后也。”司马叔璠实为司马馗后裔,因其祖父河间武王司马钦出继司马孚之孙河间王司马颙为后,故又称司马孚之后。
- ^ 《北齐书》卷18:“司马子如,字遵业,河内温人也。八世祖模,晋司空、南阳王。”
- ^ 《魏书》卷37:“司马休之,字季豫,本河内温人,晋宣帝季弟谯王逊之后也。”
- ^ 《元和姓纂》卷2:“河内温县:……馗七代孙楚之,后魏封琅邪王。馗六代孙叔璠,后魏冠军将军。汝南王亮五代孙景之,后魏苍梧公。琅邪、冠军、苍梧号三祖司马氏。琅邪王楚之即彭城王懽[权]六代孙也。楚之曾孙裔。裔曾孙元祚,唐库部郎中,生希奭、希象。希奭,明堂尉,生锽、铨、铁。锽,吏部、黄门、中书三侍郎,京兆尹,生苍、锤、益。锤,魏郡太守。铨,库部郎中,生望。希象生爵,郎中。元祚再从子承祯,字子益,天台道士,有高行。元祚四从子仁节,大理评事,生晧、曜。曜,曹州刺史。苍梧公景之七代孙思温,唐左卫长史。冠军房子孙无闻。亮生南顿王宗,过江,今号江南司马氏。宗八代孙宅相,太子洗马。(进)生逊,晋谯刚王,七代孙筠、贤。筠,梁尚书左丞。贤孙待征,唐抚州刺史。兄子利宾。云中:北齐司空司马子如称晋南阳王模七代孙也。兄子瑞,吏部尚书;幼之,大理卿。瑞生同游,侍中。又刑部侍郎司马逸客,称琅邪王馗后,魏都官员外郎,乔乡鄠县人也。”
- ^ 张红军:《唐代司马慎微墓志考》,《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