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 (舞蹈家)
江青 | |
---|---|
女演员 | |
本名 | 江独青 |
罗马拼音 | Chiang Ching |
国籍 | 中华民国(1946年-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962年) 无国籍(1962年-1973年) 美国(1973年至今) |
籍贯 | 广东普宁 |
出生 | |
居住地 | 瑞典 |
职业 | 舞蹈家、电影演员 |
教育程度 | 北京舞蹈学校 南国实验剧团 |
母校 | 国润小学 岭英中学 |
配偶 | 刘家昌 (1966年结婚—1970年离婚) 比雷尔(Birger Blomback) (1978年结婚—2008年丧偶) |
儿女 | 2子 |
出道地点 | 台湾 |
出道日期 | 1962年 |
出道作品 | 《七仙女》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
江青(1946年1月26日—),女,幼名江独青,原籍广东普宁,生于北京市,舞蹈家、电影演员,现定居瑞典。[1]
生平
1946年,江青出生于北平。后来毕业于上海、由外公开办的私立国润幼稚园及国润小学[2]。8岁时,为了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共产主义、摒弃个人主义的号召,母亲将她的原名“江独青”中的“独”字去掉,她由此更名为“江青”。江青的父亲在1949年之前就一直留在香港。
1954年,在8岁的江青面前,外公因“历史反革命”的罪名而被戴上手铐带走。此后,舅舅被南京大学物理系开除,所有亲戚的子女均因家庭成分问题而不能报考大学,江青的母亲也被隔离审查。
1956年,10岁的江青考上北京舞蹈学校,自上海来到北京,在校学习6年,学习中国古典舞,并接受教育。在校期间,江青曾被选中向外国领导人献花。1957年9月27日,在北京首都机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拉着江青向匈牙利总理卡达尔献花。江青的母亲在1957年带着江青的弟弟到香港投奔父亲。[3][1]
1962年,在从北京舞蹈学校毕业之前的最后一次赴香港探亲时,父母将她“扣压”在香港,且安排她入读铜锣湾岭英中学(读了3天便辍学)[4]。因为她若回大陆,将直接影响弟弟们出国升学。17岁的江青十分痛苦。她拒绝吃饭,并偷偷给北京舞蹈学校写了封信,说明自己需要补领新旅行证件。数日后,一位陌生人给了江青一封信,说明有人会在某日安排她回学校,并且让她不要带行李。她害怕回校后,让她与家庭划清界限。最终,她留在了香港。[3][1]
此后一段时间内,江青自暴自弃,拒绝继续念书。1962年,她考入邵氏电影的南国实验剧团,为第二期毕业生,与郑佩佩结为好友,并同邵氏签订了八年基本演员合约。不久,李翰祥导演筹拍电影《七仙女》,听说江青来自北京舞蹈学校,便找她当编舞。后来,女主角乐蒂因故罢演,江青遂成了女主角。该戏开拍不久,李翰祥便脱离邵氏,赴台湾自组国联公司。于是,在离开中国内地一年之后,江青随李翰祥来到台湾,她提出的条件为:不能为自己打“反共艺人”旗号。江青成了国联公司的基本演员,与汪玲、钮方雨、李登惠、甄珍号称“国联五凤”,而与邵氏的合约则因签约时江青未达到法定年龄而作废。江青凭借电影处女作《七仙女》一炮而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江青只说自己出身于邵氏的南国实验剧团,所以无人知道她的过去经历。5年后,凭借琼瑶的电影《几度夕阳红》,江青于1967年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3][1]
1960年代,江青在台湾、香港当电影演员,演艺事业的颠峰为电影《西施》、《几度夕阳红》。在从影的7年时间内,江青拍了29部电影,但她感觉自己“好像一直生活在动物园里”。1960年代中期,已成台湾知名女影星的江青才得知中国大陆还有另一个江青。台湾媒体为作区分,经常称“此岸的江青,彼岸的江青”。1966年7月20日,江青与歌星刘家昌闪电结婚。1970年,江青同刘家昌离婚,江青离开台湾,赴美国定居。到美国后,她重新从事舞蹈艺术,并于1973年在美国纽约创办了自己的舞蹈团“江青舞蹈团”。在香港和台湾时,江青拿了多年的无国籍护照,直到1973年方才申请了美国护照。[3][1]
因为名字和政治人物江青相同,所以她受到很多限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美国的江青希望回中国大陆探亲,但因名字敏感,故申请了十多个月都未拿到签证。1978年,香港亚洲艺术节邀请江青在美国所创办的“江青舞蹈团”赴香港演出,但香港方面对舞蹈团的名字无法通过,香港方面向江青称:“四人帮刚倒,这名字尤其敏感,不能用。”最后,“江青舞蹈团”改称“纽约江上数峰青舞蹈团”,方才得以在香港演出。[3][1]
1979年,四人帮接受审判,江青也终于获准回中国大陆探亲。为此,她和男朋友匆匆结婚,以随行家属“青·彭贝克”的名字获得签证。回到上海,她发现家中的亲戚在文革时成了重点批斗对象,外婆精神失常半瘫痪在床,二姨常年被监督劳动拉人力大板车,还有三位亲戚自杀。他们的一项重要罪名是,亲属江青叛国,并故意与伟大领袖毛主席最亲密的战友、同志、爱人江青同名。
1979年,北京舞蹈学院院长陈锦清告诉江青:“你不知道文革时因为你的名字我吃了多少苦——我竟然培养出了一个又敢叫江青、又敢叛逃到台湾的学生。”
1980年,经陈锦清安排,江青以“江菁”为名,在中国大陆进行了首场演出。后来,《舞蹈》杂志为江青做封面报道,但陈锦清认为江青的名字及历史背景风险很大,请求《舞蹈》杂志将报道撤了下来。[3][1]
1982年,江青出任香港舞蹈团第一位艺术总监。她曾先后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纽约斯坦哈特文化、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瑞典国立舞蹈学院、北京舞蹈学院。1985年,江青移居瑞典。此后她开始在艺术领域跨类别多元发展。1992年,她将自传《往时往事往思》中“上海童年旧事”一章改写为电影剧本《童年》,获得了1993年台湾优秀电影剧本奖。[3][1]
由于名字问题,江青一直无法用本名在中国大陆表演。1987年,中国大陆才有人觉得“江青”这个名字“大家过目不忘,有利于宣传”,江青的“江青舞蹈团”这才第一次用本名在中国大陆八个城市巡演。
2008年,江青任编舞、导演、舞美,谭盾任作曲的歌剧《茶》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但江青发现海报上自己的名字用的是英文“CHIANG CHING”,而没有用汉字“江青”。她非常生气,歌剧演出结束时,甚至不肯登上舞台谢幕。[3][1]
2008年,她曾和音乐家刘索拉在德国合作了一部关于毛泽东夫人江青的舞台戏,名为《红都女皇》,表现“江青年轻时候不顾一切往上爬”的故事。[3][1]
电影作品
- 1963年《七仙女》
- 1964年《状元及第》
- 1964年《玉堂春》
- 1965年《西施》(上、下)
- 1966年《黑牛与白蛇》
- 1966年《回旋》
- 1966年《几度夕阳红》
- 1968年《玉龙吟》
- 1968年《玻璃眼球》
- 1968年《前尘旧梦》
- 1969年《丈夫与我》
- 1969年《四男五女》
- 1969年《摄魂镜》
- 1969年《武士盟》
- 1969年《二十年代》
- 1969年《虎山行》
- 1969年《龙王子》
- 1970年《铁扇神剑》
- 1970年《杯酒高歌》
- 1970年《喜怒哀乐》
- 1970年《包公游地府》
- 1970年《生老病死》
- 1970年《妈妈在那里》
- 1970年《夜归人》
- 1971年《神龙大战宇宙人》
- 1971年《缇萦》
- 1971年《台北 上海 重庆》
- 1972年《春晕》
- 1980年《恐龙王》
- 2011年《大同:康有为在瑞典》担任旁白[1]
著作
- 江青,江青的往事往时往思,台北时报文化出版,1991年
- 江青,艺坛拾片,香港牛津出版社,2010年
- 江青,故人故事,大块文化,2013年
- 江青,江青的往事往时往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 江青,依依故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
- 江青,说爱莲,尔雅出版社,2016年
- 江青,回望:比雷尔与我,尔雅出版社,2018年
- 江青/亚男,食中作乐,天地图书,2020年
- 江青,念念,时报出版,2021年
家庭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江青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上的资料(英文)(英文)
- 江青在香港影库上的简介
- 江青在豆瓣上的资料(简体中文)
- 江青在时光网上的简介(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