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派 (澳门)
民主派 Campo pró-democracia | |
---|---|
意识形态 | 自由主义 直接民主 平反六四 实行全面普选 结束一党专政 |
政治立场 | 大帐篷 |
官方色彩 | 黄色、蓝色 |
政团成员 | 新希望 新澳门学社 澳门青年动力 澳门社区发展新动力 澳门民主发展联委会等 |
立法会 | 2 / 33 (6%) |
澳门政治系列条目 |
政府 |
---|
政治 |
对外事务 |
其它澳门系列 澳门主题首页 其它国家 · 图集 政治主题 |
民主派(葡萄牙语:Campo pró-democracia;英语:Pro-democracy camp),又称泛民主派(Campo pan-democrático;Pan-democracy camp)、自由开放阵营[1],泛指支持澳门推行民主的政治人物、组织及部分政团,是澳门的政治势力之一。中国大陆媒体称呼民主派团体时则加上引号[2];对应地,部分民主派支持者及对建制派不满的人士则称建制派人士为“保皇党”[3][4]。
历史
自一二·三事件后,亲中共社团控制了澳门的主流社会,使民主派在几十年来未能在澳门社会占有主流的地位。今天的澳门华人中的民主派由早期的“民生派”发端,并在六四事件后自“爱国爱澳”团体出走而产生。
六四事件后被打压
1989年,中国大陆发生八九民运,澳门有多个团体发起游行、筹款和收集签名和绝食以声援北京学运,当中包括最早回应民运的组织为“东大学生关注北京学运小组”,以及由民主派人士区锦新、吴国昌以及数十位人士组成的论政团体“民主沙龙”。六四事件发生后,澳门各界发动大规模示威游行,其中有十多万至二十万人参与,占当时澳门人口的一半,是澳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游行,“民主沙龙”后来改组为“声援中国学运联委会”,其后再易名为澳门民主发展联委会(简称民联会)至今[5][6]。
六四事件过后,两个高调争取平反“六四”的组织被暴力袭击,当中“东大学生关注北京学运小组”在负责人聂国瑞(后来曾任香港亚洲电视驻澳门记者)遭人以玻璃瓶袭击头部后宣布解散,而民联会的成员则因职业威胁、家庭压力、经济封锁和暴力袭击而四散,当时任职中国银行经理的吴国昌受压辞职,在青洲小学任教的区锦新也被解雇,后来更被人用木棍扑头,民联会除了区锦新和吴国昌以外的成员大多离去。后来二人先后从政,透过直接选举进入立法会,直到现在两人仍然坚持举办六四悼念集会[5][7][8][6]。
在1990年代针对民主派的打压行动中,有部分坚持平反“六四”和抗议警方滥权的人被清算,由于澳门当时亲共势力已控制澳门社会,故可轻易而举地打压反对者,被打压人士的处境有突然失业、做生意的突然被断供货、铺位被收回、银行户口被冻结,同时面对著暴力威胁,有被暴力袭击的人报警后于事无补,也没有记者愿意报道。他们部分人最后妻离子散甚至露宿街头[6]。
新澳门学社
1992年7月,区锦新与吴国昌等人成立民主派团体新澳门学社,该团体表现积极,以“立足于澳门,研究澳门社会状况,推动本地区现代化发展”为宗旨,以专业知识去研究澳门社会各方面的议题,并监督政府履行其社会政策,区锦新和吴国昌充分利用立法会议员的权力,围绕澳门民生问题及政府施政失误提出多个议案,以及反映市民诉求,得到不少市民支持,让新澳门学社成为在监督政府施政方面表现得最积极的澳门社团以及成为当地最重要的民主派社团之一[9][10][11]。
反对离保法案
2013至2014年,澳门政府在没有经过公开谘询下,强行订立《候任、现任及离任行政长官及主要官员的保障制度》(简称“离保法”),赋予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巨额离职补偿金,以及在任特首享有凌驾司法系统的刑事豁免权。2014年5月25日,约20,000名市民上街要求撤回法案,是1989年声援北京学运的游行以来当地最大型的游行,同日政府同意将法案送还立法会委员会重新审议。5月27日,有约7,000名市民包围立法会,要求行政长官崔世安下台和撤回方案,立法会原先否决“撤回”的动议,最终通过接纳崔世安的要求面删除表决法案议程。5月29日,崔世安宣布撤回法案[12][13][14]。
由于事件是澳门新一代公民运动,故有“光辉五月”之称,亦由于澳门在一二三事件起已被视为“中共的解放区”,故该次游行活动打破了澳门作为“解放区”的形象。对于白色恐怖会否再次重临,外界认为关连性不大,例如吴国昌认为如沿用当年政治斗争式的打压,对政府管治只会有反作用,昔日只要打击当中的一小撮人便能消灭反对声音,但如果在现时用同样的手法只会打散民间力量,制造机会让更多人觉醒,将原本只是宣泄不满的“快乐抗争”转化成真正的抗争[6][15]。
选举
立法会选举
选举 | 民选得票 | 民选得票比例 | 民选议席 | 增减 | 政府 |
---|---|---|---|---|---|
2001 | 22,212 ━ | 27.43 ━ | 2 / 12
|
不适用 | 少数派 |
2005 | 23,489▲ | 28.75▲ | 2 / 12
|
━ | 少数派 |
2009 | 47,987▲ | 33.83▲ | 3 / 12
|
▲1 | 少数派 |
2013 | 39,727▼ | 27.13▲ | 4 / 14
|
▼1 | 少数派 |
2017 | 46,442▲ | 26.90▼ | 4 / 14
|
▲1 | 少数派 |
2021 | 18,235▼ | 13.81▼ | 2 / 14
|
▼2 | 少数派 |
政治组织
相关条目
参见
- ^ 叶靖斯. 澳門選舉:民主派保議席 天鴿風災與「港獨」吹出來的?. BBC中文网. 2017-09-18 [2018-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5).
- ^ 涉及港澳台用语规范34条. [2013-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 ^ 澳門政治發展的遞嬗:以2013澳門立法會選舉為例 (PDF). 《展望与探索》. 2014, (12): 76–89 [2018-08-3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8-30).
- ^ 官委議員的身份與認同. 澳门报. 2018-08-22 [2018-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 ^ 5.0 5.1 部分學者評價的澳門回應八九北京學運. 讯报. 2018-05-17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4).
- ^ 6.0 6.1 6.2 6.3 八九那年,被麈封的白色傷痕. 论尽媒体. 2014-10-11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7).
- ^ 林璐菁. 【六四27】澳門三代抗爭者看六四 點點燭光映照的掙扎. 香港01. 2016-06-04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5).
- ^ 23條立法後第一次燭光集會 澳門悼六四有暗湧. 苹果日报. 2009-04-23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4).
- ^ 庄金锋. 從澳門社團的特殊性看“一國兩制”的澳門模式 (PDF). 《“一国两制”研究》: 117-124.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1-28).
- ^ 陈欣欣; 吴志良. 《澳門政治社會研究》. 澳门成人教育学会. 2000 [2018-10-17]. ISBN 972-658-136-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7).
- ^ 中华民国大陆委员会. 港澳情勢 (PDF). 港澳季报: 5–6.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17).
- ^ 《候任、現任及離任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的保障制度》法案 (總覽). 正报. 2014-05-31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4).
- ^ 分享反離補集會 堅拒惡法. 东方日报. 2014-06-15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19).
- ^ 回歸後最多人遊行反對 澳門高官離補法案暫緩通過.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14-05-26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 ^ 澳門二萬人遊行 反高官「離補」. 太阳报. 2014-05-26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