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殷仲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殷仲堪(?—399年),陈郡长平人。殷融之孙。东晋末年重要官员,官至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振威将军荆州刺史假节,曾两度响应王恭讨伐朝臣的起事,在王恭死后与桓玄杨佺期结盟对抗朝廷,逼令朝廷屈服。后来却被桓玄袭击,逼令自杀。

生平

义理治郡

殷仲堪善清谈,与韩伯齐名,亦得士人爱慕。初获调补佐著作郎。太元四年(379年),谢玄升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镇京口时,请殷仲堪为参军。后转为长史,并得对方厚待。而殷仲堪亦曾写信给谢玄,建议他安抚怀柔北方士民,以取悦其心,配合军事行动瓦解北方政权的对抗之心,以图统一。谢玄亦十分同意。及后领晋陵太守,任内禁止生了儿子不报告、人死了久久不下葬和以父母为人质而自己逃亡的行为,所下达的法令亦甚有义理。

为帝宠臣

后被召为太子中庶子,又领黄门郎,受晋孝武帝宠信。当时孝武帝见会稽王司马道子宠信阿谀奉承的王国宝等人,认为他并非才堪治理国家的臣子。而孝武帝其他亲近的臣子如王珣等亦与王国宝不睦,故此就将亲近信任的臣子出任刺史,作为外援[1]。太元十七年(392年),荆州刺史王忱去世,孝武帝就授予殷仲堪都督荆三州军事、振威将军、荆州刺史、假节,镇江陵

荆楚之珍

殷仲堪有英明的声誉,故此他获授任荆州这重要地方后,朝野人士都对他有期望,望会有优异的政绩。殷仲堪到州后,法度没有伸张,但因为殷仲堪的小恩小惠而令人们都安心归附他。当时桂阳黄钦生父亲早已死去,但仍假穿蓑麻,说要准备父丧。被揭发后府曹求依律法处死他,但殷仲堪则称该律法是为了惩处那些父母明明在世却诈称他们已死的悖逆行为,而黄钦生之父的确己死,与假称父亲已死的差很远了。于是不对其处以死刑。另外又以异姓相养并不合礼教律法而禁止,继承无后亲族的亦只主持祭祀,不能计算作别籍而逃避差役。属吏皆佩服他。

后来朝廷征召益州刺史郭铨犍为太守卞苞因劝郭铨谋反而被殷仲堪处决,但殷仲堪亦因未能预防而被降号鹰扬将军。后又发生水灾令江陵数千户人受灾,殷仲堪被指堤防不严而再被降为宁远将军。太元二十一年(396年)晋安帝继位,升殷仲堪为冠军将军,但殷仲堪辞让。

当时南郡公桓玄因在建康任官不得志而留在封国,并因著父叔在荆州的威望而横行,当地人怕桓玄更甚于殷仲堪。而殷仲堪亦对他心存畏惧,与他结交;而桓玄亦打算借助其军力而讨好对方。

响应王恭

隆安元年(397年),桓玄劝殷仲堪奉二州刺史王恭为主,起兵讨伐当时依附会稽王司马道子并乱政的王国宝。当时殷仲堪同意并劝堂兄殷𫖮、南郡相江绩及雍州刺史郗恢支持。虽然三人皆反对,江绩南郡相一职被殷仲堪撤换而殷𫖮告病去职,殷仲堪仍然拿不定主意,迟疑未决。此时王恭使者来到,主动邀约殷仲堪支持他讨伐王国宝,殷仲堪于是同意。不过,当时殷仲堪认为王恭所驻的京口与建康十分接近,而荆州道远,兵势不相及,于是并没有派兵前赴建康,仅仅答应王恭而已。直至王国宝被司马道子诛杀后,殷仲堪才作出军事行动[2],但司马道子及后就写信制止殷仲堪,殷仲堪于是撤回江陵。

隆安二年(398年),王恭在豫州刺史庾楷的劝说下再度举兵,讨伐司马尚之兄弟及王愉。当时王恭亦联结殷仲堪,而殷仲堪亦因为司马道子上一年因王恭起兵而诛杀王国宝,认为这次王恭肯定会成功;殷仲堪这次更决定立刻出兵,意图分享王恭举兵成功的功业。殷仲堪于是派杨佺期领五千水军作前锋,又将五千士兵借给留在江陵的广州刺史桓玄,任命桓玄率五千军为次锋,然后自己再率兵二万殿后。当殷仲堪进至芜湖时,却突然接到王恭被杀,原王恭部下刘牢之叛变投降朝廷的消息,当时刘牢之更率领北府军向建康进发,停驻新亭,杨、桓二人惊惧失色,退还蔡洲。不过,因为朝廷未知荆州军队的虚实,所以殷仲堪的军队仍对朝廷造成很大压力。

左卫将军桓脩此时却献计司马道子,利诱桓玄及杨佺期反叛殷仲堪。司马道子于是授桓玄江州刺史、杨佺期雍州刺史、桓脩荆州刺史,贬殷仲堪为广州刺史。殷仲堪知道后,不能接受被贬谪至广州,自度单以自己部众的能力亦能成大事,故此下令桓玄迅速进军建康。不过当时桓玄迟疑未决,殷仲堪亦从堂弟殷遹口中听闻杨佺期接受任命,于是立刻从芜湖退兵,更以蔡洲军队于江陵的家眷安危逼令他们立刻撤还。桓玄等亦急亡西返,在寻阳追及殷仲堪后在当地结盟,互相倚靠,殷仲堪又与杨佺期交换子弟作人质,并奉桓玄为盟主,不受朝命,并要求朝廷为王恭平反,诛杀刘牢之及司马尚之,以及申诉殷仲堪独被贬黜官位。朝廷对此十分畏惧,司马道子因而下诏慰问他们,以图和解,又罢免桓脩。殷仲堪等于是奉诏回到自己的辖地。杨佺期不久便入主雍州,放在殷仲堪举兵时支持朝廷的原雍州刺史郗恢回京,殷仲堪却在其路上派人杀害郗恢。

桓玄所灭

虽然殷仲堪与桓玄和杨佺期结盟,不过其实殷仲堪一直都忌惮桓玄跋扈难制,杨佺期亦与其不睦,多次想攻伐桓玄,就在寻阳时杨佺期就已经想袭杀桓玄,只是殷仲堪顾虑杨佺期兄弟勇猛,怕桓玄死后不能控制他们,故此一直禁止[3]。不过,桓玄亦知道杨佺期有对付自己的意图,就屯兵夏口打算消灭他。及后虑及二人可能会联手消灭自己,于是上告朝廷请求扩大其统辖区域;朝廷亦打算离间他们,于是将荆州四郡交由桓玄都督,又让桓伟任南蛮校尉。杨佺期兄原南蛮校尉杨广打算对抗桓伟但被殷仲堪另调他地。杨佺期得知得既畏惧又愤怒,于是就领兵声称救援被后秦围困的洛阳,实质是想和殷仲堪攻打桓玄。然而,殷仲堪心中其实不太信任杨佺期,不但阻止他,更派殷遹北屯以防杨佺期。杨佺期亦只得无奈解兵。

至隆安三年(399年)十二月,桓玄乘殷仲堪因荆中大水而开粮仓赈济饥民的机会讨伐殷、杨二人,于是声称救援洛阳,又写信给殷仲堪,威胁他与自己一同讨伐杨佺期,杀死杨广;否则江陵将被攻击。殷仲堪当时就收捕了桓玄兄长桓伟作人质,又派殷遹率七千水军至江西口。不过不但殷遹被打败,连积存粮食的巴陵都被桓玄攻陷,震惊江陵。殷仲堪见此,只得用芝麻给予军队作军粮,并急召杨佺期入援。当时杨佺期因粮食问题要殷仲堪弃守江陵,到襄阳与他一起防守。不过殷仲堪想保全荆州辖境和军队,不愿弃城,更骗杨佺期有军粮储备,杨佺期于是领兵前赴江陵。但到后殷仲堪只以饭来作其军饷,杨佺期大怒,不去见殷仲堪就去攻击桓玄[4],最终却被桓玄击败,而殷仲堪当时亦已出走酂城。殷仲堪知道杨佺期死后,就打算逃到长安,然而在冠军城遭桓玄部将冯该截获,并于柞溪被逼令自杀,侄儿殷道护亦死。

事后殷仲堪葬在丹徒

性格特征

  • 殷仲堪擅长清谈,更称三日不读道德经[5],舌根就会僵硬。
  • 殷仲堪有孝道,父亲殷师病了多年,殷仲堪就一直衣不解带去照顾他,又钻研医术,研究其精妙之处。又因哭著执药,不慎用了沾了药的手拭泪,弄得瞎了一只眼。[6]父亲死后,居丧期间又哀痛欲绝,于是以孝闻名。后来孝武帝听闻有一人患有耳呜[7],听到床下蚂蚁走动就以为是斗牛声,却不知那其实就是殷师,还问殷仲堪:“哪人患了这种病?”殷仲堪唯有哭著说:“臣进退惟谷。”孝武帝明白后心中有愧。
  • 殷仲堪在荆州时,连年都有水灾或旱灾,百姓饥饿,而他就只吃五碗饭菜,除此以外就再没有别的菜肴。掉了下盘席的饭粒亦都立刻拾回食用。《晋书》言其此举虽然是想作为人民的榜样,但其实亦是因为其性格朴素的缘故。
  • 殷仲堪年轻时就信奉天师道,十分虔诚,不贪图财宝,但亦很少行义举和四出赈济困厄之人。到桓玄来攻,殷仲堪仍然勤力祷告。
  • 殷仲堪不习惯为将,故此军事其实都倚仗杨佺期兄弟[8]。亦因而对杨佺期一直有所顾忌,不肯放手让他消灭桓玄。

逸事

  • 一次桓玄去见殷仲堪,正遇著殷与其午睡,侍从亦不帮桓玄传话。后来,桓玄向殷仲堪提起此时,仲堪则回应道:“我从来就不午睡,纵然有,难道又不能以敬贤之心代替好色之心呢。”[9]
  • 当日王忱去世,荆州刺史一职未有诏命由谁替补,而此一重要官职亦受众人关注。当时殷仲堪虽管机要,但资历和名望都小,人们大约都认为不会由他当上。不过其实孝武帝就已经属意殷仲堪,只是未写好诏书。而尚书左仆射王珣当时亦关注,于是问殷仲堪究竟那人是谁,但无论是王珣自己还是朝中各公卿都只收到殷仲堪否定的回应。及至诏命一出,王珣就和亲信说:“哪有黄门郎受此重任!仲堪受命任荆州,乃是亡国的征兆。”[10]
  • 顾恺之擅长画人像,一次找来殷仲堪想画他,但殷仲堪因有一只眼瞎了,自以形恶拒绝。顾恺之则称会为他画好眼晴,将会“如轻云之蔽日”。[11]
  • 一次桓玄与殷仲堪谈话,期间与顾恺之一起开玩笑的作断句,其后又说些令人害怕的断句,如“百岁老翁攀枯枝”等。当时殷仲堪有一参军在坐,插口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仲堪以其影射自己瞎了一眼,故说:“咄咄逼人!”[12]

评论

  • 《晋书》史臣曰:“国宝就诛,而晋阳犹起。是以仲堪侥幸,佺期无状,琟志多隙,佳兵不和,足以亡身,不足以静乱也。”
  • 殷仲文:“虽不能休明一世,足以映彻九泉。”[13]
  • 桓玄来攻时,殷仲堪挟持桓伟为人质,然而桓玄则说:“仲堪为人无决,常怀成败之计,为儿子作虑,我兄必无忧也!”桓伟果然没有被殷仲堪伤害。
  • 罗企生:“殷侯仁而无断,必及于难。”

家庭

曾祖

祖父

父亲

  • 殷师,字师子,骠骑咨议[14]

夫人

子女

  • 殷简之,殷仲堪子,父亲死后领其遗体下葬,并居墓侧。刘裕举兵反桓玄时殷简之亦参加,并在桓玄死后食对方的肉。后在与桓振的战斗中战死。
  • 殷旷之,殷仲堪子,剡县县令。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晋书·卷084》,出自房玄龄晋书

参考资料

  • 《晋书·殷仲堪传》
  •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至一百一十一
  1. ^ 《晋书·王珣传》:“及王国宝自媚于会稽王道子,而与珣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珣端右。”
  2. ^ 据《本传》及《资治通鉴》,此行动除了殷仲堪“抗表兴师”外,则为派龙骧将军杨佺期巴陵
  3.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杨佺期为人骄悍,玄每以寒士裁之,佺期甚恨,密说仲堪以玄终为患,请放坛所袭之。仲堪忌全期兄弟勇健,恐既杀玄,不可复制,苦禁之。”
  4. ^ 《晋书·杨佺期传》:“佺期曰:‘江陵无食,当何以待敌?可来见就,共守襄阳。’仲堪自以保境全军,无缘弃城逆走,忧佺期不赴,乃绐之曰:‘比来收集,已有储矣。’佺期信之,乃率众赴焉……既至,仲堪以饭饷其军。佺期大怒曰:‘今兹败矣!’乃不见仲堪。”
  5. ^ 《晋书·殷仲堪传》作“道德论”,今从《世说新语·文学篇》
  6. ^ 《晋中兴书》:“仲堪父尝患疾经时,仲堪衣不解带数年。自分剂汤药,误以药手拭泪,遂眇一目。”
  7. ^ 《世说新语·纰漏篇》作“虚悸”,即心悸病,今从《本传》
  8.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仲堪素不习为将,悉以军事委南郡相杨佺期兄弟。”
  9. ^ 《世说新语·言语篇》
  10. ^ 《世说新语·识鉴篇》
  11. ^ 《世说新语·巧艺篇》
  12. ^ 《世说新语·排调篇》
  13. ^ 《世说新语·赏誉篇》
  14. ^ 14.0 14.1 14.2 《世说新语注·纰漏第三十四·6》:《殷氏谱》曰:“殷师字师子。祖识,父融,并有名。师至骠骑咨议,生仲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