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
楚 | |
---|---|
地位 | 周朝诸侯国 |
国都 | 迁都顺序: 1. 丹阳 或认为是今河南省淅川县龙城遗址[1] 2. 鄢郢(疆 或认为是今湖北省宜城市楚皇城城址[2] 3. 纪郢: 或认为是今湖北省荆州区楚纪南故城 (楚国强盛时期长达200多年的郢都皇城) 4. 陈郢 遗址在今河南省淮阳县 5. 寿郢 遗址在今安徽省寿县 6. 彭城 江苏省徐州 |
政府 | 封地 |
• 始封此国者 | 周成王 |
• 爵位 | 子爵 前704年自称为王 |
• 姓 | 芈 |
• 氏 | 熊 |
• 始祖 | 季连 |
• 亡国之君 | 熊启(楚昌平君) |
分封 | |
• 创始 | 前11世纪中叶 |
• 灭亡 | 前223年 |
• 灭亡原因 | 为秦国所灭 |
史书记载 | 1.《清华简》 (楚居) 2.《史记》 (卷40:楚世家) 3. 《春秋左氏传》 (始见于桓公二年) |
楚国,又称荆国、荆楚,起源于商朝,周朝诸侯国。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在春秋时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国后来亦是战国七雄之一。楚国国君芈[3]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4][5]。战国中期楚国到达全盛,极盛时期疆域西起大巴山,东到大海,北至淮汜,南达五岭。
楚人的活动历史可以上追到商朝,据《竹书纪年》[6]与《诗经》[7]记载,商王武丁攻打鬼方时,曾经征讨楚人;其先祖鬻熊为殷商诸候,西周初期,周成王封熊绎于楚蛮,居丹阳,爵位子爵。前704年,楚子熊通自立为王(史称楚武王)。春秋早期,楚国大举扩张,灭亡江汉流域众多诸侯国,成为南方第一大国。前597年,楚庄王在邲之战中击败中原霸主晋国,被评为“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晚期,在吴楚争霸中楚国连连失利,前506年,吴王阖闾发兵攻楚,在柏举之战中大败楚军,一举攻破楚国郢都,楚国在秦国帮助下得以复国。战国中期,楚国再次崛起,楚宣王和楚威王时代(前369年~前329年),楚国进入鼎盛时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史称“宣威盛世”。
楚怀王后期,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在蓝田、丹淅之战中大败于秦国,楚国逐渐走向衰落。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占楚国鄢郢,楚国元气大伤。公元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由于楚国发源壮大于湖北,故常把湖北称为楚。而湖南同为楚地。为避免争议,湖北自称荆楚,湖南称湘楚,以示区隔。
祖源
- 颛顼(高阳)说[10]:楚国诗人屈原在其《离骚》中亦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11]
- 祝融说:胡厚宣在《楚民族源于东方考》(北京大学《史学论丛》第一册,1934年)认为楚之始祖为祝融。
- 华夏说:王族出自华夏,夏商周三代分封诸侯国一直奉行“夏君夷民”的做法。
- 东夷说: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ISBN 9787802224735)和胡厚宣《楚族源于东方考》认为楚为东夷部落。
- 土著说:楚人来自中原,但臣民大多为当地土著部落[注 1]。
- 西来说:认为楚之先祖高阳氏颛顼来自在中国西北境,即昆仑山一带,还有学者认为楚人是来自西亚拜火教的米底亚人。
- 部落融合说:楚先民是由华夏高阳氏的一支,南下与当地土著融合的结果。
历史
起源
楚之先祖出自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帝颛顼高阳氏。颛顼后第五代曾孙吴回,是帝高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与地火,能光融天下,帝喾命之曰祝融[12]。其部落分布在今河南新郑一带,直到春秋时期郑国都城新郑仍被称为祝融之墟。吴回之子陆终,生有六子,幼子曰季连,芈姓,是楚之先祖。周文王曾拜季连后裔鬻熊为师,由于这层师徒关系,鬻熊曾孙熊绎被周朝二代君主周成王封为子楚(楚国国君,爵位为子爵)[13]。
西汉史家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西周初期楚人领袖熊绎:“当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此一论述认为商末周初,楚先人祝融的后裔从北方迁徙至“丹阳”。“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徙郢”,楚国国都在楚武王时期从丹阳迁至郢,据考古学家刘玉堂、王红星、高崇文研究,古“丹阳”位于丹水和淅水交汇之处(今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因处丹水之北,故称为丹阳。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楚之先亦颛顼后,始起在汉水流域丹、淅水入汉水处,曰丹阳”,而楚国令尹(相当于宰相)之墓子庚墓[14]和大量楚国贵族墓[15]在淅川县仓房镇的香严寺下寺附近的发现,印证了古丹阳位于河南淅川境内。楚国历史有800多年,其中有300多年在丹江流域建都。
据《清华简·楚居》记载,商王盘庚的女儿妣隹征婚,楚部族的首领季连趁机追上了她,此后便居住在盘地,与妣隹生了𦀚伯、远仲两个儿子[16],他被尊为楚国的始祖。可见楚人与殷人存在亲缘关系,这也为后来楚国人“不服周”埋下了伏笔。湖北省武汉市有商代的盘龙城遗址,这里出土有青铜器和玉器,说明商代时荆楚地区已有初步发达的文明。
建国及南征
商代早期,楚人逐渐从河南新郑一带南迁许昌,位于商朝王畿的南部,《诗经•殷武》写到“唯女荆楚,居国南乡”,约前13世纪,商帝武丁派大军征伐荆蛮,将楚人向南驱逐。商朝晚期,楚人最终迁徙到河南淅川一带(古丹阳)。鬻熊担任部落首领后审时度势,主动投奔周文王,鬻熊像儿子一样侍奉文王。武王克殷后,楚人并没有封国赐爵,直到周成王即位后,封赏曾经侍奉文王、武王有功之人的后裔,才将鬻熊的曾孙熊绎封于丹阳,赐为子爵,楚子熊绎与王孙牟、 晋侯燮 、齐丁公共同侍奉周康王。楚国初创之时十分贫弱,熊绎辟居荆山,筚路蓝缕,开辟山林,不仅如此还要跋山涉水向周王进贡桃木弓、棘矢。然而楚人的忠诚并没有引起周王的重视,《国语•晋语》记载,周成王在岐阳主持诸侯会盟,拒绝让熊绎参与仪式,而让其狄夷鲜卑一起守燎,并负责茅蕝缩酒,根本是仆役的工作,为日后周楚的决裂埋下了种子。
周昭王十六年,周军渡过汉水南征荆楚,掠夺大量物资。昭王十九年,再次伐楚,这次却遭遇失败,周王室的核心军事力量宗周六师全军覆没。周昭王在回师的途中渡过汉水时被伏击身亡,这是楚国与西周的第一次大规模冲突。但当时的楚国辟居荆山,国贫民少,恐怕不值得昭王派大军征讨,昭王讨伐的对象应当是居住在江汉地区的土著,周人把这些土著统称荆蛮,周军远征目的是掠夺铜矿。到熊渠在位时期,正值周夷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开始轻慢周天子,部分诸侯已经停止朝贡,甚至相互攻伐。楚国也打算分庭抗礼,熊渠在江汉一带的民心和威望很高,于是派兵攻打庸、杨粤、鄂,甚至表示“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并立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
周厉王时,南方国家鄂国反叛,被周厉王攻灭,周厉王击败鄂国之后,熊渠畏周伐楚,于是不再称王。熊勇六年(前841年),宗周镐京国人暴动,周厉王奔彘。熊勇死后,其弟熊严即位,熊严死后,长子熊霜即位,熊霜五年(前823年),周宣王派大臣方叔伐楚,大获全胜,俘获楚国宗庙重器楚公逆钟。周宣王为防止楚国坐大,在江汉间封了许多周室成员或者依附于周朝的势力,史称“江汉诸姬”,西周的战略就是试图以这些亲周势力封锁江汉通往中原的门户用以遏制楚国的北上对西周造成威胁,而且周王还从“汉阳诸姬”抽调兵力,组建南国之师,直接听命于周天子,以达到威慑楚国等怀有异心的诸侯国。楚若敖二年(前789年),周宣王征调南国之师伐姜氏之戎,在千亩之战中全军覆没,周朝的构筑南方防线全面崩溃。楚国乘机向外扩张,江汉诸姬尽被吞并、臣服融合于楚。
自立为王
不满自己国大爵小的楚君熊通从传说中找到例证,他说其先祖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有辅佐推翻殷商,建立周朝的功劳,只因早死而仅得到子爵,遂攻打姬姓诸侯随国,目的是要周天子晋升其爵位,遭拒,熊通率兵再次征讨随国(今湖北随州),迫使随侯投降。熊通因此在前704年自称为王(后谥武)[17]。被楚国消灭的小国还有古麋国(湖北郧阳[18]、房州[19]一带)、卢国、罗国(湖北襄阳、荆门一带),一路向南征伐百苗等大小诸侯国,成为江汉流域的霸主。
争霸中原
熊通子楚文王定都于郢[20](今湖北省宜城市西南)[21],因取名于该地已被填埋的湖泊“疆浧”而得名[22],后人通称为“鄢郢”,以区别于日后为防备吴国的再次入侵而迁徙的新国都纪郢及一系列皆称之为“郢”的同名陪都。此后为扩充领域,楚国与中原的中原诸侯国经常发生战事。
楚成王时,楚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人大败。晋师“三日馆谷”,向周天子献楚捷“驷介百乘、徒兵千,”,楚国几十年不敢北向。《子犯和钟》即记载此事,中有“诸楚荆不听命于王所,子犯及晋公率西之六师博伐楚荆,孔休大功,楚荆丧厥师,灭厥渠”云。后来的楚庄王武功彪炳,又励精图治,选拔孙叔敖施行文冶,使楚国经济繁荣、文化鼎盛。前606年庄王征伐陆浑之戎(在雒邑西南),派人向周天子问九鼎之轻重[23]。
前597年,楚围郑,迫郑降[24],晋派兵救郑,两军于邲会战,晋大败[25]。此后,陈、蔡、许、郑俱从楚。公元前594年,楚围宋,宋告急于晋,晋不能救,宋遂与楚言和,尊楚[26]。这时中原各国除晋、齐、鲁之外,尽尊楚庄王为霸主,确立了楚庄王在春秋五霸的历史地位。史载,透过战事,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方国。
邲之战后,楚庄王称霸一时,但是晋国国势犹不可忽视,晋、楚双方形成南北对峙、各霸一方。前546年,宋国执政向戌倡议弭兵,奔走于晋国执政赵武和楚国令尹子木之间,使晋、楚、齐、秦、宋、鲁、郑、卫、陈、蔡、曹、许、邾、滕等十四国于宋召开弭兵大会[27]。结果由前述十国签订盟约,规定除齐、秦等大国外,小国须既朝晋又朝楚,霸权乃由晋、楚二强平分,尊两国为共同霸主。史称‘向戌弭兵’。
衰而复兴
前506年,楚昭王时,吴国君主阖闾派孙武、伍子胥率军攻打楚国,于柏举之战中击败楚国,攻占其首都郢,楚国几乎覆亡[28]。这时越国允常趁机攻打吴国,秦国也出兵帮助楚国,楚国得以保全。
根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公元前505年,楚昭王将新的国都迁往郢都(纪郢),当时规模宏大的皇城郢都盛极一时、扬名天下。
及后楚惠王即位,继续执行安邦定国、伺机发展的方针。对外,楚惠王四十二年(前447年),楚兼并蔡[29]。两年后,兼并杞,楚东拓疆土至泗水之上,尽有江淮以北之地[30]。楚简王元年(前431年),楚又兼并掉莒[31]。
吴起变法
进入战国时代,主要的六大强国皆曾进行片面或全面性的政经改革,唯有楚国固步自封未曾稍加变法。前400年,自晋分家的韩、赵、魏三国屡次联军攻楚[32]。当时在位的楚悼王为求富国强兵,任用吴起开始变法兴革,使楚国国力迅速强大起来[33]。由于楚悼王不幸早逝,吴起失去了坚强的靠山,被旧贵族残酷杀害[34]。虽然变法时间不长,但变法的成果还是有所保留,比如之后的楚国封君的继承不超过三代没有自己独立的武装,一切财政大权听命于中央等等。
至楚威王时代,楚国的西部领土已扩张至巴蜀之间,东灭越国,兴盛一时。在经过5年的昭滑谍报与卧底工作后,楚怀王派后者率军消灭越国残余势力,占领吴、越故地[35],并设立江东郡。 《史记。甘茂传》“王前尝用台滑于越,而内行章义之难,越国乱,故楚南塞厉门而郡江东。计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国乱而楚治也。”《楚策一.楚王问于范环》亦有记载,范环曰:“且王尝用滑于越而纳句章,昧之难,越乱,故楚南察濑胡而野江东,计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乱而楚治也。”
衰落
楚怀王即位后,开始重用屈原等大臣,针对主要弊政进行一系列的革新,却引来楚国贵族一致反对。日久,难以抵挡反对声浪的楚怀王遂意兴阑珊,变法终告失败。
秦国并吞了巴、蜀之后,在秦国张仪合纵连横的策略下,挑拨楚国和齐国的联盟,楚怀王被骗;前312年,秦国和楚国因此接连在丹阳、蓝田之战两场战役中交战,然而皆为楚军大败,是楚国和秦国势力反转的一个拐点。前299年,楚怀王晚年被秦昭襄王骗去秦国[36],客死咸阳,欲兴兵夺回楚王的楚国军队又为秦将白起击败[37]。楚国国势迅速衰弱。
楚顷襄王即位后,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在伊阙获大胜。伊阙之战后,秦昭王写给楚顷襄王一封国书说:“楚国背叛了秦国,秦国将率领诸侯军攻打楚国,决一雌雄。希望您重整军队,以便痛快地打一场。”楚顷襄王很担心,便打算跟秦国讲和。周赧王二十三年(前292年),楚国到秦国迎接新妇,秦楚讲和。
周赧王三十年(前285年),楚顷襄王与秦昭王在宛(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友好相会,议和结亲。
周赧王三十二年(前283年),楚顷襄王与秦昭王在楚国的别都鄢(今湖北省宜城市东南)友好相会,同年秋季,又和秦昭王在秦国的穰(今河南省邓州市)相会。[38]
前281年楚顷襄王意图联合齐国和韩国联合讨伐秦国为楚怀王复仇,前280年,秦先发制人,派大将司马错率领军队从陇西郡出兵,攻取了楚国的黔中郡,楚顷襄王被迫割让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东南)和汉江以北的土地给秦国。次年(前279年)秦白起率军大举攻楚,占领邓,并水淹鄢城,城中百姓死亡数十万,之后势如破竹,一举攻陷楚国国都郢,烧毁其先王陵墓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向东进兵至竟陵(今湖北省潜江市东北)楚军败,楚顷襄王在兵败后,向东北方溃逃至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被迫迁都于此以自保。[39]
危局
前263年,楚考烈王继位,任用春申君为令尹,春申君派兵助赵国解邯郸之围,又领兵灭鲁国,楚国一度复兴。但前241年,春申君组织东方国家最后一次合纵,但被秦军所败,楚考烈王怕秦国报复,再次迁都至更东面的寿春[40]。
前238年楚考烈王死后[41],春申君门客李园发动政变杀害春申君,楚国国力更加一蹶不振。秦王政亲政后,知楚将项燕擅战,先遣李信为将,领二十万兵马,欲灭楚,惨败[42]。
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楚军败走,秦军把已经完全控制郢都的疆域,并改郢为南郡,并委任来自韩国的降将腾驻守于此。
覆亡
前223年,由秦国老将王翦所统率的秦师六十万大败楚军,俘虏了楚国国君负刍[43]。到了公元前222年,王翦平定了楚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土地,楚国彻底灭亡[44]。
楚人作为六国最强的国家,对于秦国的亡国之辱极为痛恨,在秦末天下大乱时楚地开始兴起“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顺口溜以彰兴兵雪恨之志。后来项燕之孙项羽果然灭秦。
复国余绪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赴燕京的戍卒领袖陈胜、吴广,自称秦始皇长子扶苏与楚国大将军项燕,发动大泽起义,建立张楚,恢复楚国。旋即败亡。陈胜败亡后,陈胜的大司马秦嘉,立楚宗室景驹为楚假王(即代理楚王),后又称楚王。项燕之子项梁起兵,将景驹斩杀[45]。
前208年六月,项梁立楚怀王孙熊心,仍为楚怀王。陈婴为上柱国,项梁自号为武信君,楚国复国[46]。
楚国复国后,齐国受到秦将章邯的进攻,项梁引兵北攻亢父、救东阿,破秦军。后不久项梁战死。而楚将项羽、刘邦率楚军西略地至雍丘,与秦军战,大破之,斩其将李由(丞相李斯之子),还攻外黄,未下。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楚怀王徙都盱眙,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以沛公刘邦为砀郡长,封武安侯,将砀郡兵;项羽为长安侯,号鲁公;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47]。
秦将章邯攻赵,赵向楚求救兵。楚怀王分兵,令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上救赵[48]。同时令沛公刘邦为将,率楚军西略咸阳。项羽斩杀宋义,夺其军权,北上于巨鹿之战大破秦军主力,虏秦将王离,秦将涉间不降楚,自烧杀。与此同时,楚将刘邦经过一系列战斗,成功攻入关中。(前207年)十月,沛公刘邦军驻灞上,秦王子婴素车白,系颈以组,封皇帝印玺,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前207年十一月,项羽引兵西入关。十二月中,至戏(今陕西西安),与刘邦会霸上鸿门宴。汉王元年(前206年)正月,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分封诸侯,比如刘邦被分封为汉王。尊楚怀王为义帝[49]。四月,项羽徙义帝都郴州,途中,使九江王黥布与衡山王吴芮弑义帝于江南。
西元前202年9月,项羽所率楚军兵败垓下,楚霸王在长江北岸乌江渡自刎,楚汉战争结束,西楚国灭亡。
楚文化
语言
在春秋时代,楚语和中原语言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楚国的官名和其他诸侯国不同:楚国宰相叫令尹,司马叫莫敖。除此之外,《左传·宣公五年》还记载春秋时代楚语的两个词意:
我们之所以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是因为令尹子文名字叫做鬬谷於菟,《左传》对他名字的原意做了解释。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有一句话:“楚言而出”(今译:“他们讲楚语就撤退了”),证明当时的楚语和中原的语言有差异。
音乐
据《左传 襄公十八年》载“南风不竞多死声”,楚音绵软无力。楚国巫风盛行[50],喜欢举行祭祀活动,由巫女主持祭祀。祭祀时要奏乐、歌唱、跳舞以娱神。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曾谈到楚国:“至于浴兰沐芳,华衣若芙,缓节安歌,歌舞之盛也。乘风载云之词,生别新知之语,荒淫之意也。是则灵之为职,或偃蹇以像神,或婆娑以乐神……”
风俗
楚人认为自己是日神远裔,火神嫡嗣,日火皆为赤色,故而尚赤,楚地广阔。楚王族是祝融(中国神话中的火神)的后裔于史有载,尚赤之俗源远流长。《墨子》中有记载“楚庄王鲜冠组缨,绛衣博袍……”。“绛衣”就是大红色的衣服。王族的信仰和喜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如“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王族尚赤,久而久之,楚地百姓也都以赤为贵了。从现今出土的楚文物也可以佐证楚人尚赤。
楚国君主列表
楚国公族
人物
令尹
楚国大夫编辑
春秋时公子
春秋时公族春秋诸氏族
春秋诸臣战国
|
女性
诗人
其他
考古
-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群:有春秋墓葬25座、车马坑5座,从这座古墓葬群中共发掘出青铜器、玉器7000多件。楚国令尹子庚便葬于此地。
- 淅川和尚岭与徐家岭楚墓群:是继下寺楚墓之后在河南发现的最大的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墓群,从楚国箴尹克黄的墓内出土了大批精美的青铜器。
备注
- ^ 即屈家岭文化,一般称为“三苗”或“楚蛮”,《早期中国文明:江汉文化与荆楚文明》认为“三苗”是虚无缥缈的存在,应改称为“炎帝祝融文化”。
参考文献
- ^ 楚都丹阳.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7).
- ^ 《古代荆楚地理新探》(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1988年10月第一版)
- ^ “芈”,现代标准汉语中与“米”字同音,粤语为“美”,汉语拼音为mǐ。
- ^ 河南库区发掘工作圆满结束,出土文物已通过验收. 合肥晚报. 2011年1月25日 [2011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11日).
- ^ 科大考古队觅宝千余件. 凤凰网. 2011年1月25日 [2011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30日).
- ^ 《竹书记年》:“武丁三十有二祀,伐鬼方,次于荆。”
- ^ 《诗经》〈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冞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有所、汤孙之绪。”
- ^ 《楚国的族源有谁知?》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5-11-28.,楚文化,新华网湖北频道。
- ^ 楚族的渊源. [2010-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9).
- ^ 《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
- ^ 李零《楚国族源、世系的文字学证明》
- ^ 《国语·郑语》: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
-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琇氏,居丹阳。
- ^ 楚国令尹“王子午”墓中 王子午鼎. [2010-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3).
- ^ 淅川楚墓“意外”发掘. [2010-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5).
- ^ 《清华简·楚居》
-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随人为之周,请尊楚,王室不听,还报楚。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
- ^ 明史纪事本末·第三十八卷·平郧阳盗. [201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6).
- ^ 《十道志》曰:房州,房陵郡。土地所属与金州同。古麋国也。. [201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子文王熊赀立,始都郢。
- ^ 《楚文化史》,张正明
- ^ 《楚居》:众不容于免,乃溃疆浧之波而宇人焉,抵今曰郢。
-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十七年春,楚庄王围郑,三月克之。
-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夏六月,晋救郑,与楚战,大败晋师河上,遂至衡雍而归。
-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二十年,围宋,以杀楚使也。宋五月,城中食尽,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宋华元出告以情。庄王曰:“君子哉!”遂罢兵去。
-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宋向戌善于赵文子,又善于令尹子木,欲弭诸侯之兵以为名。如晋,告赵孟……晋人许之。如楚,楚亦许之……齐人许之。告于秦,秦亦许之。皆告于小国,为会于宋。
-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十年冬,吴王阖闾、伍子胥、伯嚭与唐、蔡俱伐楚,楚大败,吴兵遂入郢,辱平王之墓,以伍子胥故也。
-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四十二年,楚灭蔡。
-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四十四年,楚灭杞。与秦平。是时越已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楚东侵,广地至泗上。
-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简王元年,北伐灭莒。
-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悼王二年,三晋来伐楚,至乘丘而还。
- ^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彊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彊。
- ^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 ^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
-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三十年,秦复伐楚,取八城。秦昭王遗楚王书曰:“……寡人原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原也。敢以闻下执事。”楚怀王见秦王书……于是往会秦昭王。昭王诈令一将军伏兵武关,号为秦王。楚王至,则闭武关,遂与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蕃臣,不与亢礼。楚怀王大怒,悔不用昭子言。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楚王欲盟,秦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彊要我以地!”不复许秦。秦因留之。
-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顷襄王横元年,秦要怀王不可得地,楚立王以应秦,秦昭王怒,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
-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
- ^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
-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二十二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
-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二十五年,考烈王卒,子幽王悍立。
- ^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 ^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王翦果代李信击荆……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馀,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当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项梁……乃进兵击秦嘉。秦嘉军败走,追之至胡陵。嘉还战一日,嘉死,军降。景驹走死梁地。
- ^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陈婴为楚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台。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 ^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楚兵已破于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
- ^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 ^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
- ^ 王逸在《楚辞章句》记“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
参见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